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万分心疼诸葛亮,如果他没遵从刘备遗愿,历史或许是另外一个走向

万分心疼诸葛亮,如果他没遵从刘备遗愿,历史或许是另外一个走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经典影视瞬间 访问量:4218 更新时间:2024/3/3 1:38:17

权力这个东西,人一旦得到,就不愿放弃,大权在握,呼风唤雨,为所欲为,宗亲家族也为之显耀,可一旦失去,不但地位一落千丈,有时甚至有亡家灭族的危险。因此在得权失权的问题上,只有忠贞智慧之士方能善始善终。三国时候的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刘备白帝托孤后,军政大权尽握,成了名符其实的权臣。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和后世,他是否有取代刘禅的野心和实力呢?答案应该是否定的。

诸葛亮的志向是克复汉室,还于旧都。既然是恢复汉室的统治,诸葛亮就只能扶保汉室宗亲做皇帝,他自己只想做管仲乐毅那样的将相,成就一翻功业,然后功成身退,因此他在刘备三顾茅庐出山助刘备时,就对他弟弟诸葛均说,在家好好看护,等他帮刘皇叔完成一统汉室后,就辞官归家,继续他的躬耕陇亩。

在《出师表》中,诸葛亮也说自己“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可见他是淡薄名利的,更没有想过自己有朝一日去称王称帝。刘备的道德绑架,把诸葛亮捆在了忠义的战车,再也下不来了。刘备三顾茅庐,让诸葛亮一心跟随刘备。在《出师表》中,诸葛亮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作为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诸葛亮,其读书求学的志向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满腹经纶的诸葛亮,自然十分想将自己的所学用于建功立业,但他又是一个“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的有自尊的高洁之士。曹操曾欲招诸葛亮,但从没亲自登门拜访;孙权闻听诸葛亮是贤才,也想征辟诸葛亮为江东效力,但也没亲自登门拜访。只有大耳刘备,不嫌诸葛亮地位寒微,屈尊降贵,亲自三顾茅庐,求诸葛亮出山。刘备的行为深深感动了诸葛亮,也让诸葛亮暗暗立下了跟定刘备的决心。

刘备的白帝托孤,让诸葛亮只有终生尽忠蜀汉。刘备在白帝城,因夷陵之败,整日羞愧愤恚,以致病重将死,临终将荷国之重托付给了诸葛亮。他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能说出如此之言,也足见刘备内心的无奈,和对诸葛亮寄与的厚望,诸葛亮感激涕零,只有发誓道:“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刘备回头又对床前的刘禅说:“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父为子纲,这就等于让刘禅以后事事都要听诸葛亮的。

面对如此的重托,向以忠贞面世的诸葛亮,从此也只有为蜀汉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同时呢,诸葛亮即使有篡逆之心,也无力实施。虽说蜀汉是在诸葛亮一手策划下建立的,但领导创建蜀汉的是刘备,留下的班底都是刘备的人,都是忠于刘备的。这和曹操不一样,曹魏的基业都是曹操一手打出来的,手下有一批甘为其生甘为其死的忠勇之士,汉献帝只是个傀儡,是迎合政治的需要,曹操半路劫持过来的,可以说曹操的功业完全是靠曹操自己打拼出来的,只是借用了汉家的名号,挂羊头卖狗肉而已,汉献帝没有什么势力能和曹操对抗,曹操想做什么,汉献帝根本无力干涉。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说:“……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因此在蜀汉阵营,真正一心效忠跟随诸葛亮的人很少,诸葛亮如果行篡逆,马上不得人心,被众人弃之。再者蜀汉的立国口号就是“汉贼不两立,王室不偏安”。诸葛亮服务的是刘备创建的蜀汉,是标榜的汉室正宗,没有足够效忠自己的势力,诸葛亮冒然行篡逆,马上不得人心,马上就会被蜀汉作为乱臣贼子进行讨伐。

因此,忠贞智慧的诸葛亮,根本就没有取代刘禅的想法,即使有这种野心,他也不会去实施,因为自己的实力和蜀汉的形势,根本就不允许他代蜀汉自立。都说历史上的权臣不行篡逆很难善终,霍光如此,张居正如此,多尔衮如此,但诸葛亮却能很好善后,不但保持了自己没有被清算,还在千秋万载留下了自己忠贤智慧的美名,不能不说诸葛亮才是历史上最精明的智者。

更多文章

  • 诸葛亮陵墓被发现,墓内场景令人失望,专家感叹:他没骗世人

    历史解密编辑:宋小小标签:陵墓,刘禅,刘备,蜀汉,三国,诸葛亮,刘伯温,天文学家

    中国的丧葬文化流传了数千年,在发展期间,王公贵族为了显示自己的身份地位,在死后仍然能够享受到荣华富贵,就在下葬的同时放入了各种各样的陪葬品,但是这样一来,就会引来盗墓贼,所以有的人为了让自己的陵墓不被发现,就设置了很多衣冠冢。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诸葛亮死后就用了这个方法,当专家们挖出他的墓地时,不由的

  • 章太炎:诸葛亮借孙权之手除掉关羽,诸葛亮为何要害关羽?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征集标签:孙权,关羽,三国,章炳麟,诸葛亮,章太炎,天文学家,五虎上将

    《三国演义》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其内容描述东汉末年至西晋年初近百年的群雄割据,期间政治与战争风云诡谲变化多端。也多亏了《三国演义》,以其生动的艺术加工的形式表现出了三国时期枭雄们的形象,其中文有诸葛亮,武有关羽赵云等强将更是吸引我们这些后世人们的目光。诸葛亮借孙权之手除掉关羽?诸葛亮作为刘备三顾茅

  • 诸葛乔:诸葛亮过继的嫡长子,却恰巧在诸葛亮亲子出生次年病逝?

    历史解密编辑:白泽述异标签:刘备,三国,诸葛乔,诸葛亮,诸葛瑾,黄月英,天文学家

    227年,46岁的诸葛亮喜得长子。妻子黄月英想起他们的24岁养子诸葛乔,担忧地问:“那乔儿该怎么办?”诸葛亮瞬间懵了,陷入沉思:是呀,如今有了亲生儿子,该置诸葛乔于何地呢?诸葛乔,表字仲慎,是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的次子,也就是诸葛亮的侄子。诸葛瑾生有3子1女,均是人中龙凤,其中长子诸葛恪才智过人,诸葛

  • 刘备临终前对诸葛亮说“君可自取”,诸葛亮日后道出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刘备,曹丕,曹魏,李严,汉朝,诸葛亮,天文学家,史说三国

    刘备先是用了几个分量很重的词去称赞诸葛亮的才华,而且对比的对象还是曹魏的皇帝曹丕,说君的才华十倍于曹丕,很显然,刘备没有把诸葛亮和司马懿这个曹魏的军师或者和哪个国家的军师比,而是和曹魏的皇帝曹丕比,显然是暗示说诸葛亮有皇帝的才能,当军师有点委屈了你的才华。刘备自己说他是汉室后裔,也是用这个起兵的他,

  • 什么!诸葛亮也有三大致命错误!

    历史解密编辑:日远字不泯标签:马谡,刘备,关羽,蜀汉,三国,诸葛亮,毛主席,天文学家

    古往今来,很多人对诸葛亮的评价无不是赞美和敬佩。但同样作为军事家的毛主席却对诸葛亮有着不同的看法,并指出了诸葛亮身上有三项致命的错误,注定了他无法统一三国。并且毛主席根据诸葛亮的错误得到了启发,找到了我军发展的道路,使我军百战百胜。那么,毛主席发现诸葛亮的三个错误究竟是什么?毛主席又从中得到什么启发

  • 关羽很委屈,诸葛亮也无辜,是谁的疏忽大意导致了荆州之战溃败?

    历史解密编辑:木棉小故事标签:关羽,刘备,孙权,糜芳,三国,汉朝,诸葛亮,荆州之战,天文学家,五虎上将

    一提起武圣人关羽关云长,人们首先会想起演义小说虚构的过五关斩六将,接着就是正史有记载的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最后可能就是真假参半的大意失荆州了。之所以说关羽大意失荆州是真假参半,只因为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关羽败于骄傲自大,对东吴的狼子野心估计不足。但是我们细看《三国志》等相关史料,就会发

  • 诸葛亮最不该杀的2位名将,无论谁活下来,蜀汉都有机会统一三国

    历史解密编辑:史小子范儿标签:刘备,蜀汉,刘封,关羽,马谡,三国,诸葛亮,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诸葛亮受感于刘备的三顾茅庐,所以才决定随,为其打天下,由此建立了蜀汉。他一生为刘备可谓是兢兢业业、鞠躬尽瘁。不过直到诸葛亮自己死后,也没有实现刘备的复兴汉室大业的愿望。而历史也并没有因为他们的离去而改变。事实上,在三国时期,如果当时诸葛亮没有把这两名大将杀了,其实蜀汉还是有更多的可能性实现一统在。第

  • 为什么赵云死后诸葛亮只是哭,而张苞死后,诸葛亮却吐血?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赵子龙,诸葛亮,张苞,蜀汉,刘备

    《三国演义》中有载:“魏兵大败,郭、孙二人弃马爬山而走。张苞望见,骤马赶来,不期连人带马,跌入涧内。不多日,忽报有人自成都来,说张苞身死。孔明闻知,放声大哭,口中吐血,昏绝于地。”三国之中,曹魏、蜀汉、东吴,三国鼎立,名将众多,为逐鹿天下,战争频发。而战争避无可避的便是流血和牺牲,经历过太多的战争和

  • 中国历史上智商最高的5个人,诸葛亮排第五,你知道第一是谁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间史名人录标签:张良,刘邦,刘备,范蠡,智商,三国,诸葛亮,姜子牙,天文学家,霸王项羽

    诸葛亮是中国人心中智慧的化身,用神机妙算、料事如神等词语来形容他一点也不为过。从正史记载来看,诸葛亮无愧为顶级智谋、政治家、军事家。未出隆中便为刘备想好了三分天下的战略规划,而后推动孙刘联盟建立,将刘备集团从悬崖边缘拉了回来,帮助刘备巩固发展根据地乃至于三分天下有其一。诸葛亮在刘备死后力挽狂澜,将蜀

  • 阿拉丁中文网:让刘备后悔一生的错误!痛失堪比诸葛亮的绝顶人才

    历史解密编辑:雷哥商业阿拉丁标签:刘备,曹操,徐庶,汉朝,蜀汉,三国,诸葛亮,阿拉丁,五虎上将

    从桃园三结义开始,刘备和关张三兄弟的情谊之深就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而后又经历了如三顾茅庐之类的佳话,这些都向我们表明了他有着独特的眼光和卓越的手段,能够准确判断和利用人才,不放过任何一个觅得贤者的机会。传统文化中有一句话:“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成功的人身边往往会有许多得力的助手,拿三国时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