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王献之此作被称为“小楷极则”,引来后世书法家争相模仿!这字俊秀雅致,堪比其父王羲之!

王献之此作被称为“小楷极则”,引来后世书法家争相模仿!这字俊秀雅致,堪比其父王羲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书法网 访问量:1842 更新时间:2024/1/19 13:41:55

在书法史上,能与王羲之相提并论的人并不多,颜真卿可以与之一比,董其昌将他与李邕比作书中之“龙”“象”,但更多的时候,只有其第七子王献之才是右军的“对手”。“二王”“羲献”的名号一再告诉世人王献之的书法成就被低估了,他并不比自己的父亲差。

王献之,字子敬,小名官奴,其家族为豪门琅琊王氏,东晋建元二年(344年)生于建康。王献之天资聪颖,年少便负盛名,受到太傅谢安赏识,做到中书令之职,因此有“大令”的称号。但他有魏晋名流超脱尘世的气度,时人更觉其气度不凡,新安公主司马道福甚至逼婚,让其成为驸马。

王献之虽然在政治上成就不高,但却在书法上极为精深,与其父、钟繇、张芝合称为“书中四贤”。难能可贵的是,他并没有在王羲之身后亦步亦趋、因循守旧,而是在笔法、结字与气质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幼学其父,次习于张,后改变制度,别创其法”,有“小圣”之誉。

王献之在行书、草书、楷书、隶书上功底深厚,楷书、隶书存世作品虽不多,但件件都是精品,他有一卷楷书作品《玉版十三行》被称为“小楷极则”,自完成后被历代名家临摹,直到今天热度不减。单从小楷来说,丝毫不逊于其父,唐代书法家张怀瓘评价:“能极小真书,可谓穷微入圣,筋骨紧密,不减于父。”

《玉版十三行》也称为《洛神赋十三行》,内容为曹植千古名篇《洛神赋》。此帖递藏至南宋时已非真迹,而是拓本,且已不全,只存十三行,其中贾似道所刻石本最佳,世称“碧玉十三行”。

此帖行笔爽利,尖笔直入,向右结势,与王羲之笔法相似,骨力丰健、点画高古则有钟繇韵味,此外撇捺舒展拉长,笔势外拓则是个人风格。《玉版十三行》结体宽博舒展、左右开张,以端丽稳实取胜,这样的处理使小楷有大字的雄浑朴茂。此帖章法自然多变,不求工整,字与字、行与行间疏密有致。

明代书法家董逌称赞《玉版十三行》:“字法端劲,是书家所难。偏旁自见,自相映带,分有主客,取向严整,非善书者不能也。”;清代书法家蒋和也说:“《玉版十三行》章法之妙,其行间空白处,俱觉有味。无一点尘俗之气,不受一点束缚。”学楷书者认真临摹数通,对于笔法变化、结字安排都大有裨益。

《玉版十三行》现收藏于首都博物馆中。现在,我们将其珍贵拓本进行了超高清1:1复制,点画清晰灵动,纤毫毕现,特向您推荐,期待您的喜欢!

更多文章

  • 王羲之是如何教儿子王献之练习书法的?家传也很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王羲之,王献之,书法,谢安,乐毅论,笔阵图

    #头条创作挑战赛#永和七年(公元351年),王羲之来到会稽上任时,他的第七个儿子王献之已经七岁了。王羲之本人是从七岁开始学书的,儿子如今也到了这个年龄,而且聪明灵慧,超然洒脱,很适合练习书法,他不能不有所考虑。于是,他决定亲自教儿子书法。别看王献之只有七岁,但在当时已经小有名气了。此前,王羲之已经教

  • 王献之:为护爱妻拒绝公主求婚,不惜弄伤自己,留下一女当了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过往烟窗标签:王献之,王羲之,谢安,王徽,皇后

    公元386年,王献之病重难治,因为他们琅琊王家世代信奉道教,于是就请来道人为他上表章以祛除疾病。上表章的时候,需要病人深刻反思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43岁的王献之深思良久之后,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记得自己曾经犯过其他错误,只记得不应该与郗家离婚。”几年前,因为被新安公主看中,王献之不得不休掉原配妻子郗

  • 王献之书法欣赏《敬祖帖》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之海标签:王献之,敬祖帖,书法作品,书法欣赏

    王献之书法作品欣赏《敬祖帖》释文:敬祖日夕還山陰,與嚴使君聞,頗多歲月。今屬天寒,擬適遠為當,奈何奈何,爾豈不令念姊,遠路不能追求耳。—版权声明—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为传播而发,若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 这位大侠临《江州帖》,比王献之更仙!

    历史解密编辑:三生标签:傅山,草书,毛笔,晋朝,诗人,王献之,江州帖,书法家,书法作品

    扫描图中二维码,一键抢购【原帖】王献之草书《江州帖》【临帖】傅山《临王献之江州帖轴》绫本 174.5x50.5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释文:吾当记桓江州助汝,吾此不辨,得遣人迎汝。当具东改枋三四。吾小可者,当自力无湖迎汝。故可得五六十人小枋。傅山临。局部放大推荐好笔|無極|纯羊毫长锋专业毛笔

  • 他是“明代王献之”,20岁的书法水平,文征明40岁都达不到,学魏晋风度可以假乱真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茶,书法,小楷,魏晋,画家,晋朝,文征明,董其昌,祝允明,明代王献之

    文征明、董其昌、包括近代的弘一法师,他们的书法风格都是冲和萧散,充满禅意的。他们用了一生去褪去自己书法中的烟火气,都是在晚年历经世事,在领悟了人生的真谛过后,才实现的这种书境。可是明代有一个店小二,生在三教九流游走的喧闹酒肆之中,二十岁的时候,书法就已经能达到这种超然物外的境界,甚至格调比文征明他们

  • 作为王羲之的狂热粉,李世民为何如此厌恶王献之?米芾一语道破!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米芾,书法,诗人,晋朝,王羲之,李世民,王献之

    在后世众多学王羲之书法的人当中,李世民凭借自己的狂热,成功占据一席之地,他可以说是王羲之最大的粉头。为了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堂堂天子,不惜派人去智永禅师手里骗。为了给王羲之作传,在全国重金搜购王羲之墨迹三千六百纸。在书法史上,人们一直都是习惯性把王献之和他的父亲王羲之放在一起,并称“二王”。令人

  • 在此件草书中,王献之首创“一笔书”,被乾隆视为“国宝”,米芾临本只有三成水平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米芾,国宝,草书,诗人,王献之,中秋帖,王羲之,乾隆帝,书法家,书法作品

    2021年,河南卫视在主办的“中秋奇妙游”晚会当中,推出了一支名为“墨舞中秋帖”的舞蹈;以一种让人耳目一新的呈现方式,让人们再一次感受到《中秋帖》闪耀千年的墨色风采。网友感叹:“什么文化自信,我直接文化膨胀”!膨胀都是应该的!这件《中秋帖》可是乾隆“三希堂”镇堂之宝,书法史上的三大顶梁柱,国宝一般的

  • 草书可与赵孟頫比肩的饶介,线条遒逸随势翻转,神韵直追王献之

    历史解密编辑:寓书喻画标签:赵孟頫,王献之,饶介,草书,章草,行草书

    导语:饶介为人倜傥豪放,与当时俊流皆有交往,既有出世之志,又存人世之心。以诗书名世。因其身在异乡为元官,后又易主入张氏政权,所以后人对其褒贬不一。时人称“介之为人倜傥豪放,书似怀素,诗似李白,气焰光芒,烨烨逼人。”元末时期,吴门书坛是中国书法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一道风景,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元末明初的饶介

  • 王献之的草书,超越王羲之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王献之,王羲之,草书,谢安,米芾,书法史

    在书法史上,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并称二王。这个称谓就已经说明,父子俩很不一样。如果一样的话,苛刻的书法史怎么会容得下两个王呢。王献之认为自己已经超越了父亲。因此当谢安试探着问的时候,王献之毫不犹豫地给了肯定回答。这种肯定带有艺术家的自负和决绝,不过恰好与世俗习惯相悖,毕竟那是你爹,即使心里那么想,嘴上

  • 世说新语,书法家王献之的两则故事,他为何有高人一等的优越感?

    历史解密编辑:孤寡老人讲历史标签:王献之,书法家,书法,王羲之,东晋时期

    王献之(字子敬)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和父亲王羲之书法齐名,后世常将他们并称“二王”。王献之的书法是公认的“无上神品”,一直为历代书家所仰慕仿效。他出身于东晋最显赫的豪门,他的门第和他的书法一样高不可及。生于高门又富有高才,这很容易让别人觉得他高不可攀,也容易让他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如《世说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