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比较容易理解。因为,在《三国演义》的人物设定里,张飞是“莽张飞”,粗鲁、爽直,心直口快,又天不怕、地不怕,天塌下来当被盖,地塌下去当床睡,管你什么“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开口就一句“三姓家奴休走,吃俺老张一矛!”书里面的张飞叫得欢,观书的读者读得爽,这书才够热闹,够好看!您想想啊,吕布是“三国世界”里的第一英雄人物,打遍天下无敌手,却也是个反面人物,到了虎牢关前扬威,威逼得众诸侯一个个愁眉苦脸、唉声叹气,不知如何是好。
猛然间,跳出了个莽张飞暴喝“三姓家奴休走,吃俺老张一矛”,无论书里书外,人人无不精神一振,而等张飞和吕布你来我往地厮杀,又不处下风,真个是血脉贲张,浑身痛快。另外,在张、吕二人的故事上,作者是早已安排好张飞醉酒打吕布的老丈人,然后吕布偷袭徐州,夺去刘备妻小的。张飞视此为平生大辱,差点无颜见刘备,甚至见了刘备还要拔剑自刎谢罪。是刘备好言相劝,并说出了“三国名言”之一——“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了尚可补,手足断了不可续”,才让张飞打消了自杀的念头。
但不管如何,张飞和吕布的梁子算是结下了,誓与吕布不共戴天,那他见了吕布还能好得了呀?基本是见一回打一回。而也因为憋了这口气,张飞每次见了吕布都杀气大起,越打吕布越有气势。虎牢关那次,张飞与吕布大战五十余合,关羽、刘备担心他有所闪失,先后加入战团,合击吕布,世称“三英战吕布”。吕布偷袭徐州,张飞已酒醉得一塌糊涂,无法交战,被手下将士护退。张飞为报这一奇耻大辱,听说吕布购买了一百五十匹马,找到了出气的机会,带上人马去开抢,和吕布大战了一百余合,难解难分。我们看《射雕英雄传》的柯镇恶,他也喜欢骂人、喜欢教训人,上一秒口口声声说:“小子,拿命来!”下一秒就说:“要杀要剐由你!”
而张飞骂吕布,不仅仅是莽撞、大胆,他是有足够本钱和吕布叫板的。说完了张飞,我们来说关羽。在《三国演义》的人物设定里,关羽是“义关公”,有情有义,义气深重、义薄云天,他对刘备、对张飞,那是割头换命的交情。羁留在曹营那会儿,听说了兄长的下落,不管千里万里,过关斩将,只为酬答桃园结义之情,让人热力沸腾。还有,关羽比张飞更傲,更不把吕布放在眼中,但是,他熟读《春秋》,知礼识义,即使是骂人,也是寥寥数语,怼得人无言以对,从不口出粗言。白马一战中,颜良飞扬跋扈,曹操帐下诸将无人敢出战,曹操故意以语激关公,说:“河北人马,如此雄壮!”关公轻蔑答:“以吾观之,如土鸡瓦犬耳!”曹操又举手遥指,说:“麾盖之下,绣袍金甲,持刀立马者,乃颜良也。”关公展目一望,答:“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
看看,关公的言语,何等自信,何等威风。关公与吕布多次相见,都未主动和吕布搭过讪。那么,关公是在什么情况下称吕布为“吕将军”的呢?在《三国演义》第十六回《吕奉先射戟辕门,曹孟德败师淯水》,刘备屯军小沛,吕布前来调停纪灵、刘备两家的纷争。
这时的张飞仍然对吕布骂骂咧咧,对其大声呵斥。关羽就劝阻他说:“且看吕将军如何主意,那时各回营寨厮杀未迟。”看,关羽这是知书识礼、顾全大局。事实上,接下来,布辕门射戟,也的确化解了刘备面临的险情。关羽惧不惧吕布呢?一点也不!
刘备后来联合曹操打吕布时,关羽出阵搦战吕布:大喝:“吕布休走!关云长在此!”书中写“吕布慌忙接战。背后张飞赶来,布无心恋战……”战场上相见,关公就没叫吕布为吕将军,也没叫吕布的字“奉先”,而是直呼其名,一点也不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