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死时,曹彰回来,当时曹丕的确有些害怕,因为曹彰的战斗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为什么不反曹丕呢?有这么几点原因。
一、曹彰的志向
曹丕,曹植,还有曹彰都是同母兄弟,曹操曾经对他们三个很看好,也很器重,所以就培养他们读书,曹丕和曹植都很热爱读书,曹彰喜欢什么呢?他看到书就烦,当他说了这么一句话,曹操就不再逼他读书了。
丈夫一为卫、霍,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魏书·任城陈萧王传》
这句话的意思很明确,我就想当一个大将军,其他的什么都不想干。
这就是曹彰的志向。所以争立世子只在曹丕和曹植两兄弟之时展开,曹彰没兴趣,曹操也没有想将他培养成接班人的意向。
正因为这样,曹彰自然没有夺权的想法了,更谈不上反对。
二、如果曹彰反,能成功吗?
假设当时曹彰想造反,能成功吗?首先曹丕的世子之位是得到天下人认可的,这是曹操亲封的。
曹操一死,曹丕继位面临一个大问题 ,那就是能不能震得住这些老臣,虽然忠于汉室的很多人死的死,杀的杀,隐的隐,但是那股力量始终存在。
同时魏国外面还有吴国和蜀汉虎视眈眈,一有机会,他们肯定会联手伐魏。
如果曹彰反了,在当时的确可能会拿下曹丕,但是这样他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名不正言不顺,因为是夺位的。
面临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怎么对付这帮势力,包括忠于汉室,忠于曹丕,忠于魏国等等之人。
他人在军中,影响力在军中,所以仓促来做,很可能就像董卓一样。不知道该用谁,结果被世家大族联手玩了,当董卓任命了一个又一个人,这些人一出去就联手反对董卓。
曹彰也会面临这样的困境。
如果曹彰真的反了,那么曹操打下的基业很可能就此瓦解。
内外交困,以曹彰的性格还真的摆不平。
结语:
不管是从曹彰的志向还是从现实的情况看,曹彰都不可能反对。不管是从根基,还是从支持度还是影响力以及得民心等方面都不如曹丕,所以知进退的曹彰自然不会做出这样的蠢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