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果曹操选曹彰曹植接班,是刘协中兴东汉,还是刘备孙权变董卓?

如果曹操选曹彰曹植接班,是刘协中兴东汉,还是刘备孙权变董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金牌娱乐酱酱 访问量:4026 更新时间:2024/1/22 23:19:00

三国三大枭雄的继任者中,个人能力最强的是曹丕,继位没有悬念的是刘禅,最倒霉的是孙亮——十岁继位,十五岁亲政,十六岁被贬,十八岁莫名其妙地死去。

孙权七十一岁挂掉,孙亮十岁继位,说明这父子相差六十一岁,在医学极不发达的古代,碧眼紫髯(正史有记载,张辽见过)、嗜酒如命的孙权能以六十岁高龄制造黑发黑眼的孙亮,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所以孙亮只当了一年名副其实的皇帝就下台了,比他大八岁的哥哥孙休成了东吴第三任皇帝。

不知是能力欠缺还是血脉存疑,孙权的几个儿子在朝臣眼中的威望似乎有点不足,远不如那个“扶不起的阿斗”——尽管刘备有言在先,诸葛亮也从未起过取而代之的念头。

季汉(或称蜀汉)没有宫斗,东吴换皇帝就像换衣服,夺嫡之争最为激烈的,当属当时还只是王国的曹魏。曹操在世的时候,曹植与曹丕相争,曹操辞世,曹彰又亲率大军前来索要“先王印玺”,而且索要印玺也并非师出无名,《三国志·卷十九》中的一段记载,让我们想起了秦始皇的两个儿子扶苏胡亥——曹操病危时紧急召唤曹彰,让人怀疑曹操是不是对曹丕有了不满之意:“太祖至洛阳,得疾,驿召彰,未至,太祖崩。”

据《魏略》记载,曹操急招曹彰,是想让曹彰帮着曹植夺位,结果曹植居然拒绝了:“彰至,谓临菑侯植曰:‘先王召我者,欲立汝也。’植曰:‘不可。不见袁氏兄弟乎!’”

在储位之争中,曹植是被曹丕坑怕了,尽管有曹彰支持,他也不敢造次,结果哥俩都被曹丕收拾了:曹丕继位,曹彰只活了四年,而曹植却苟延残喘了十二年才在忧郁中病逝——在曹丕眼里,曹彰的威胁比曹植大。

曹彰不但鼓动曹植向曹彰发难,他本人也有夺嫡之心,这一点在《三国志·卷十五》中也有记载:鄢陵侯、行越骑将军曹彰带领大军从长安气势汹汹而来,开口第一句就问贾逵“先王玺绶所在”——这跟楚庄王问九鼎轻重一样,是有了别的想法。

时任谏议大夫、曹操治丧委员会主任(典丧事)的贾逵一句话怼了回去:“太子在邺,国有储副。先王玺绶,非君侯所宜问也。”

贾逵是谏议大夫,靠的就是打小报告弹劾人吃饭,这些话当然会落到曹丕耳朵里,曹彰早早挂掉,那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曹彰和曹植都没斗过曹丕,一点都不奇怪,因为综合能力在那摆着呢:曹彰是一勇之夫,曹植是无用书生,而曹丕则是文武双全。

在曹操的几个儿子中,曹丕无疑是最优秀的一个:“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

陈寿写这段评语的时候,曹魏已经跟东吴西蜀一样灭亡了(晋太康元年动笔,十年完工),所以他不会冒着被司马家族收拾的危险过誉曹丕。

陈寿推崇曹丕的同时,也对曹彰和曹植进行了评价:“任城(曹彰)武艺壮猛,有将领之气。陈思(曹植)文才富艳,足以自通后叶。”

如果当年有文武科举(汉朝是察举制),那么曹彰和曹植是有希望考取文武状元的。但是在后汉三国乱世,专注于一门功课,是当不了枭雄,也不可能成就霸业的,如果曹彰或曹植成了继任魏王,那么当时的历史发展会有两个走向:其一,曹家式微,大权逐渐收归朝廷,国舅曹彰曹植成了卫青窦宪,曹植则成了司马迁司马相如蔡邕,大汉在刘协手里实现二次中兴;其二,曹彰曹植在一帮想当开国元勋的文臣武将鼓动下,对东吴西蜀全面开战,结果被刘备孙权打得头破血流,孙刘联军趁势进京,成了新的董卓,混乱还要持续想当长一段时间。

曹彰虽然十分悍勇,曹植虽然才高八斗,但实事求是地说,他们都不是刘备孙权的对手。

曹丕的高明之处,就是在继位后并不主动向刘备孙权进攻,而是坐看这对郎舅掐架:“朕不助吴,亦不助蜀。待看吴、蜀交兵,若灭一国,止存一国,那时除之,有何难哉?”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东吴惶惶不可终日、刘备势如破竹志得意满的时候,准备卞庄刺虎的曹丕,已经预测到了夷陵之战的结局:“闻备兵东下,与权交战,树栅连营七百余里,谓群臣曰:‘备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孙权上事(报捷奏章)今至矣。’后七日,破备书到。”

曹丕不但文武双全,而且心机深沉手段毒辣(曹冲之死疑似与之相关),这一点倒是跟曹操有八成相似之处。

曹丕能力越强,对大汉朝廷和刘备孙权的威胁就越大,估计当时大汉天子刘协和孙权刘备都在暗中翘首期盼:“曹阿瞒,你最好让莽汉曹彰或书虫曹植接班,那时候我们的日子就都好过了!”

历史总是不按照大多数人的意愿发展,曹彰和曹植被曹丕修理得服服帖帖,荆襄之战关羽败亡,孙权在刘备军事压力下向曹丕俯首称臣,两个老江湖折在了小后生手里,这不能不令人遗憾惋惜。

在惋惜和遗憾的同时,我们也会产生这样的联想:如果曹丕在建安二年被张绣乱兵杀掉(曹丕回忆:建安初,上南征荆州,至宛,张绣降。旬日而反,亡兄孝廉子修、从兄安民遇害。时余年十岁,乘马得脱),那么曹操选择接班人,也只能从曹彰曹植二人中选择,这二人成了新任魏王,汉朝是延后灭亡,还是刘备进京建立季汉?

标签: 曹操曹彰曹植刘备孙权董卓

更多文章

  • 曹昂、曹丕、曹彰、曹植、曹冲,到底谁更适合当曹操接班人?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曹昂,曹丕,曹彰,曹植,曹操,曹冲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曹孟德虽然未在有生之年登上帝位,却也算是十足的掌权着,挟天子以令诸侯让其一生风光无限,算是三个领导人中活得最好的了,占据的疆土也最大。曹操的一生有二十五个儿子,最为大家熟知知的也就只有五位儿子,他们分别是曹昂、曹丕、曹彰、曹植、曹冲,今天我们且论论谁才是曹操最适合的接班人。曹昂曹

  • 曹彰能空手打老虎,他打得过蜀国五虎将吗?客观来说:一个打不赢

    历史解密编辑:独立寒秋舞芳香标签:曹彰,五虎将,马超,张飞,黄忠,赵子龙

    三国时代,蜀国的五虎将组合应该是平均水平最高的团队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这5人都具有超一流的武力水平,同时还具有顶尖的军事能力。演义中,除了吕布外,就是五虎将最牛了。不过曹家也有位狠人存在,他就是可以空手打死老虎的曹彰。曹彰外号“黄须儿”,力量惊人,具有徒手格猛兽的能力,似乎具有与五虎将一

  • 古籍录事一则:曹彰骁勇非常,出丧时空中传出百鬼号哭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曹彰,曹操,曹丕,汉中之战,三国志

    曹操的儿子很多,曹昂、曹冲、曹丕、曹植、曹彰算是比较有名的几个,各有各的特点。其中曹彰就以勇武而得名,不喜欢经史子集,对世子之位兴趣寥寥,就喜欢率兵打仗。在《拾遗记》中还记载,曹彰去世发丧的时候,在空中传来几百人的哭泣声。这是怎么回事呢?历史上的曹彰——镇压代郡乌桓我们首先来看一看曹彰的历史形象。在

  • 曹操死后曹丕继位并非一帆风顺,曹彰野心勃勃,青州兵险生大乱。

    历史解密编辑:弗兰力艺术标签:曹丕,曹彰,董卓,汉朝,汉献帝,艺术家,曹操手下

    本文是长期连载的一部分,请关注我并私信回复:1 ,即可看全部文章,已经整理好。220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因为这一年有三个年号。其中正月的前半是建安二十五年,正月后半到十月是延康元年,而从十月后半到年底则是黄初元年。虽然我们这个系列叫做建安的尾声,但我的初衷还是想把汉魏禅代这个过程写清楚的,因此延康元

  • 曹操所喜爱的儿子曹彰,手握重兵,为什么不反了曹丕?

    历史解密编辑:遂令天下父母心PLUS标签:曹操,曹彰,曹丕,曹植,司马懿

    曹彰是魏武帝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的老二、曹丕是曹彰一娘同胞的亲大哥,是曹操的嫡长子、曹植是曹彰一娘同胞的亲弟弟,根据嫡长子继承制,应该是自己的哥哥曹丕继承。一、不能反1、曹丕是曹操名正言顺的继承人,且很有能力。曹丕自幼天资聪颖,曹操也很注重对他的培养,文武全方面发展,对他的教育很严厉,在曹丕6岁曹操

  • 勇而无智:论曹彰之死

    历史解密编辑:金黄的枯草PLUS标签:曹彰,曹丕,曹植,文帝,刘备,汉朝,三国,曹魏,李世民,勇而无智,曹操手下

    曹彰是曹丕同母弟,刚猛强悍,曾多次觊觎储君大位。不出意外,曹操死后三年(223),曹彰便壮年暴薨,年仅三十五岁。无论是当时还是后世,史家均把曹彰之死归罪于曹丕,《魏氏春秋》与《世说新语》皆有相关记载,可知绝非空穴来风。其实曹彰之死,祸出文帝,确系无可置疑。陈寿在《任城王传》中伏笔甚多,讳无可讳。作为

  • 曹操的三儿子曹彰,拥兵十万,为什么不反哥哥曹丕而自己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清蒸一口气标签:曹操,曹彰,曹丕,曹植,魏略

    建安二十五年(220),一代雄主、枭雄曹操逝世。他死后,世子曹丕继位。同年,曹丕逼迫献帝禅让帝位,自己称帝,是为魏文帝。其实,曹操晚年时曾在曹丕、曹植之间徘徊,最终才选定曹丕。曹操病重时,曾经紧急召见他的另一个孩子曹彰,而曹彰当时驻守长安,手中也掌管兵权,面对父亲去世,兄长曹丕继位的情况,他为什么不

  • 醉梦三国(四十七)任城王曹彰之死到底与曹丕有没有直接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曹丕,曹彰,任城王,曹操,曹植,曹魏

    历史上的朝代更替往往伴随着阴谋诡计和骨肉相残,隋朝的仁寿宫变和唐朝的玄武门之变即是如此。在三国时代曹魏的政权更迭也隐藏着各种争权夺利的阴谋诡计,其中魏文帝曹丕从继承曹操王位到全盘掌握魏国政权的过程中对三个弟弟的处置更是充斥着各种骨肉相残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人们大多对于曹丕逼迫曹植的七步诗比较熟悉,而

  • 曹操之子“黄须儿”曹彰,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曹操,曹彰,曹丕,张郃,徐晃,刘封,黄须儿,三国,汉朝,东汉,曹操麾下

    今天笔者就来和大家来聊聊曹彰这个年轻人。为什么说《三国演义》这部书特别值得大家一看呢,这里面可不仅仅是枭雄们战略的博弈,谋士们智慧的角逐,猛将们的捉对厮杀,还有许许多多人性上的东西。为什么我不喜欢《水浒传》呢?就是因为只有阴诡的出卖和残忍的屠戳,缺乏人性。而《三国演义》则充满了人性的光辉。曹彰也不例

  • 曹操死后,他的“黄须儿”曹彰拥兵10万,却为何不趁机反了曹丕?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曹操,曹彰,曹丕,黄须儿,曹植

    事实上,曹操去世后,曹彰确实是有反意的,他并不想曹丕继承大统!而他之所以最终并未付诸行动,和曹丕兵戈相见,则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确有反意的曹彰在不少的心目中,曹彰这个人就是个武夫,没什么弯弯绕绕,且曹丕和曹彰之间似乎关系还比较好,当年曹彰打了胜仗回来,曹丕还专门为他出谋划策,让他别在曹操面前太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