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小霸王”孙策平定江东的发家史

“小霸王”孙策平定江东的发家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琳子乐园 访问量:1883 更新时间:2023/12/24 16:23:16

杂咏一百首·孙策(刘克庄)

鱼服俄离网,龙泉忽缺鋩。

却将江左业,分付紫髯郎。

虽然孙权对江东来说有开疆拓土的功劳,通过各种手段把江东六郡扩张为荆州、扬州、三州的地盘,但是人们往往认为孙权是一个安于守成的人,并且猜测如果孙策不死,江东的北上扩张可能不会这样的困难。其原因或许是因为孙权毕竟不像刘备、曹操那样白手起家,而是继承了孙策的基业。人们往往将孙策视为东吴的奠基人。那么孙策是如何平定江东的呢?小编下面就来和大家聊一聊。

依附袁术的蛰伏期

小编姑且将孙策的蛰伏期分为三个阶段。

一、继承孙坚的部曲

孙策能够平定江东,其实得到了袁术的很多的照顾。而这些主要也归功于父亲孙坚。在讨伐董卓的时候,孙坚杀死了南阳太守张咨,给了袁术可趁之机会。这个时候的孙坚和袁术,大概属于一种盟友的关系,或者是孙坚依附于袁术。后来孙坚进攻刘表时,被刘表的将领黄祖所杀,孙坚的侄子孙贲,就带领孙坚的部队归到了袁术的帐下。

袁术想要参与北方地区的战局,与幽州军阀公孙瓒联合,对抗袁绍、曹操的同盟。袁术引军北上到兖州陈留,但是被曹操击败,一路南下败退到扬州九江郡,杀掉扬州刺史陈温(按《英雄记》记载,陈温病死,袁术表陈瑀为扬州刺史,但袁术败退的时候,陈瑀不愿意接纳袁术,被袁术驱逐),自领扬州。虽然这样说,但袁术并不能完全掌控扬州,有些地方还要一点一点打下来。袁术令孙坚的小舅子吴景为丹阳太守,击败了原来的丹阳太守周昕,占据了扬州的九江、丹阳两郡。孙策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他希望接受孙坚的遗产占据吴会地区。而第一步就是委身袁术,获得袁术的信任。

按照《三国志》的记载,孙策先是投奔丹阳郡的吴景,在兴平元年(即公元194年),到九江郡投奔袁术。袁术觉得孙策是个人才,将孙坚的班底还给孙策;而按照《江表传》的记载,孙策先到九江郡见袁术,袁术虽然欣赏孙策,但不舍得把孙坚的部曲还给孙策,于是将孙策打发到丹阳郡辅佐吴景,让孙策在丹阳郡自行募兵。孙策于是到丹阳郡,招募几百士兵,但被泾县的山越祖郎击败。于是袁术又给孙策一千孙坚部曲,孙策与吴景消灭祖郎。

二、袁术的屡次失约,导致孙策离心

袁术曾经许诺孙策为九江太守,但后来却用陈纪为九江太守;袁术曾经向“邻居”庐江太守陆康借粮食,但是遭陆康的拒绝。袁术又令孙策进攻庐江郡,并且许诺孙策为庐江太守。陆康在庐江素有人望,孙策遭遇顽强的抵抗,进攻两年才攻取庐江郡。结果袁术又一次失言,任命自己的故吏刘勋为庐江太守。

从这两处人事安排可以看出,袁术吸收了很多的孙坚势力,对孙坚的儿子孙策一定是有所忌惮的,这两次的失约更加造成孙策与袁术之间的嫌隙。当然按照小编的理解,孙策的本意就是要独立于袁术,后来与袁术破裂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与这两次失约应该关系不大。

三、孙策崛起的机会

朝廷派刘繇来当扬州刺史。但是袁术就盘踞在江淮,刘繇无法上任。袁术令吴景、孙贲(孙坚侄子,被袁术任命为丹阳都尉)将刘繇安置在吴郡北部的曲阿县。结果刘繇脱离袁术的控制,派樊能、于麋、张英守卫江边;又与屯兵在丹阳秣陵(也就是东吴后来的都城)的薛礼、笮融联合,还将吴景、孙贲赶回九江郡,取得袁术的丹阳郡。

眼看失去江东的地盘,袁术当然不能作罢。于是私自任命故吏惠衢为扬州刺史(此时袁术升为左将军),派吴景和孙贲攻打江边的樊能、于麋、张英,结果久攻不下。这个时候正是孙策的好机会。

孙策以孙家在江东的威望为由,向袁术建议,自己帮助吴景、孙贲进攻刘繇,之后在吴地自行募兵,帮助袁术平定江东。袁术当然也存在一定的戒心,但考虑到江东地区的形势错综复杂,孙策未必能够做出什么大事业,但眼前的江东一时无法取得,权衡利弊后,袁术派孙策进攻江东。这也算是孙策真正腾飞的开始。

孙策在江东的扩张阶段

小编以袁术僭越的事件为分割线,将孙策在江东的扩张分为两个阶段。

袁术僭越之前

一、顺利渡江

首先是击败刘繇的军队,渡过长江。兴平二年(即公元195年),孙策以秣陵南面的牛渚为突破点,攻占牛渚营,取得大量的粮草、军械。随后进攻屯兵于秣陵南面的笮融。笮融吃了一个败仗,闭营门不敢出。于是孙策顺利渡江击败薛礼占据秣陵。江边守军樊能、于麋等人趁孙策攻打秣陵的时候反攻牛渚,但被杀回来的孙策击败。孙策本来打算消灭笮融,但作战的时候受伤,而且笮融的兵营地势险峻,打下来要花费不小的代价。于是孙策舍弃笮融。

二、迅速扩张

笮融、刘繇逃亡豫章郡。孙策进入曲阿,一是招降刘繇的部队,二是在本地征募新兵。一时间得兵两万多人,还有几千骑兵。这个时候孙策派吴景、孙贲回报袁术,自己则留在江东。随后孙策继续扩张,击败吴郡太守许贡、会稽太守王朗,取得吴会。此时的袁术正在将目标放在北方,孙策的崛起已经难以遏制了。

袁术僭越之后

一、脱离袁术

此时的孙策已经有脱离袁术的资本,就差一个契机。而袁术的僭越行为就是这样一个契机。当时袁术的势力很强,看到汉室衰微,于是产生自立的想法。这个想法可以说蠢到了极点,让当时的军阀对袁术群起而攻之,更是让袁术的属下对他离心离德,就包括孙策。

孙策作书与袁术断绝关系,派人防卫在江边,算是正式脱离袁术。同时孙策向依附袁术的宗亲进行拉拢,吴景、孙贲放弃袁术回到江东,孙香(孙策族兄)因为道路太远没有回来。孙策自领会稽太守、吴景为丹阳太守、朱治为吴郡太守(不过当时官方认可的吴郡太守是陈瑀,陈登的族人,但吴郡已经被朱治所占,陈瑀屯兵在广陵郡海西县)。孙策、吕布、陈瑀奉诏讨伐袁术,陈瑀趁机联合山越袭击孙策,被孙策消灭。

二、江东六郡

此时孙策在扬州只有丹阳郡、吴郡、会稽郡,还缺少九江郡、庐江郡和豫章郡。其中九江郡在江北,庐江郡和豫章郡都在江东地区。袁术去世,他的势力也分化瓦解。有一部分想归附孙策,但是被庐江太守刘勋拦截;同时刘勋又吸收一批主动来归附的势力。所以刘勋的势力变得很强盛,孙策采用了智取的手段。

孙策向刘勋献上厚礼,用卑微的语言请求刘勋进攻豫章郡上缭地区的宗族。要是平常情况的话,小编以为刘勋大概是不为孙策所动的。但是刘勋刚刚接受袁术的大批将士官吏,急需粮食。他向豫章太守华歆借粮,华歆把皮球踢到上缭的宗民。上缭宗民不愿意多出,只给几千斛米。于是刘勋才率军进攻上缭。趁这个机会,孙策袭取庐江,击败了刘勋。袁术吸收了孙坚的遗产,孙策自此又吸收了袁术的遗产,这一点倒是很有意思。

说完庐江郡的情况,再说豫章郡。孙策渡江以后,笮融和刘繇都跑到豫章郡。笮融来得比较早,杀死豫章太守朱皓,占据了豫章;然后刘繇进攻笮融,笮融战败逃亡山中,被山民所杀,刘繇进驻豫章,但是很快就病死了。于是豫章太守变成了华歆。孙策进攻豫章,先派虞翻说降。华歆自忖不是孙策的对手,干脆就献城投降了。

孙策从豫章郡分出庐陵郡,自领会稽太守;吴景为丹阳太守;孙贲为豫章太守;孙辅(孙贲的弟弟)为庐陵太守;朱治为吴郡太守。自此孙策拥有江东六郡之地。

孙策的北上困局

孙策平定江东,他扩张的方向只有西边的荆州,以及北方淮南地区。虽然孙策在江东所向披靡,但是北上的过程非常不顺利。按照《先贤行状》的记载,孙策两次攻打徐州广陵,均被陈登击败。

曹操与袁绍在北方争雄,孙策意图北上。按照《三国志》的记载,孙策要打许昌,这个有些离谱,其实目的还是徐州广陵。按照《江表传》的说法,陈登为了给陈瑀报仇,策反吴郡山越严白虎余党,孙策稳定吴郡后,反攻陈登。这个说法小编以为是合理的。

结果军队还没有到广陵时,孙策就在打猎的时候被故吴郡太守许贡的门客所杀刺。虽然这件事中包含很多疑点,有很多人质疑《三国志》中的说法。但无论如何,结果就是孙策身死,江东集团的北上事业被暂时搁置,孙权成为孙策的继承者。

参考文献:《三国志》、《后汉书》

标签: 孙策袁术太守孙权江东曹操

更多文章

  • 孙策临死时坚持让位给弟弟孙权,后来孙权称帝如何对待孙策后人?

    历史解密编辑:绝对正能量驿站标签:孙策,孙权,曹操,东吴,三国,汉朝

    对经典名著《三国演义》或者三国时期相关的古代历史比较熟悉,或者略有研究的读者,对孙策这个名字肯定不陌生。他是江东地区权力的实际拥有者,在各个朝代,评论家们对孙策的评论基本上都是正面的。但是,孙策的后代,命运却没有那么好。在孙策短短的君主生涯当中,育有一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因为孙策英年早逝,所以这几个孩

  • 孙策明明有儿子,死后为何将位置传给弟弟孙权?

    历史解密编辑:爱文历史标签:孙策,孙权,曹操,袁绍,周瑜,东吴

    东汉末年,天下群雄争霸,各方割据诸侯王势力,在历史书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三国时期,出现很多耳熟能详的英雄人物,乱世奸雄的曹孟德,武艺盖世的赵云,义薄云天的关云长,儒将风流的周瑜。历来皇位的继承交接都是传子,这个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夏朝。但是为什么三国时期的东吴,孙策在离世之际要把统治权给弟弟孙权

  • 孙权上位之后,孙策的后代受到了什么样的待遇?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孙权,孙策,孙坚,曹操,袁术,刘备

    外出打猎的孙策被自己仇家许贡的门客盯上,在打猎的途中被刺杀了,身受重伤。话说孙策没有当场死亡,而是看到镜子中自己那刮花了视如珍宝的帅气脸蛋,悲痛地大吼一声,血管直接爆裂,当场人就驾鹤西去了。好在孙策当时把自己身后事都交代清楚了,将自己好不容易打下的江东托付给了孙权。当时的孙权也才十几岁,相比孙策自己

  • 孙策之死背后的谜团,是郭嘉派的刺客,还是江东豪杰的暗杀?

    历史解密编辑:小凡读史标签:孙策,郭嘉,刺客,曹操,孙权,江东,于吉,汉朝,三国

    经常看到这样一句话——孙策不死,便无三国!可见孙策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孙策17岁那年(公元191年),父亲孙坚攻黄祖过程中战死,此后孙策开启了纵横江东的模式。短短几年时间,横扫江东六郡,为后来的孙吴政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公元200年,年仅26岁的孙策英年早逝,如此勇猛的孙策为何会突然死去?官方记载

  • 孙策为何能轻松拿下长江天险?(顶级士族庐江周家为啥站队袁术)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孙策,袁术,周瑜,太守,孙坚,刘繇

    听说孙策要出征江东,沿途前来投奔的人已是络绎不绝,抵达历阳之时队伍已经壮大到了五、六千人(比至历阳,众五六千)为了免除后顾之忧,孙策知会吴郡都尉朱治,将自己的母亲从曲阿经历阳转移到后方的阜陵城(策母先自曲阿徙於历阳,策又徙母阜陵)孙策取江东的另一大助力朱治也开始浮出水面。朱治,字君理,丹杨人。朱治也

  • 袁术一直提防孙策,却借兵让其进军江东,为何放任孙策去一统江东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孙策,袁术,刘表,江东,借兵,汉朝,曹操手下

    汉末三国时期的猛将,除了吕布马超、关羽、张飞、赵云、许褚等人,孙策也是不能忽略的一位。对于孙策的骁勇,《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称其勇猛犹如霸王项羽,绰号“小霸王”。《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评价孙策:“策英气杰济,猛锐冠世,览奇取异,志陵中夏。”曹操则表示:“猘儿,谓难与争锋。”至于孙策的主公袁术,则感叹

  • 孙策的3大缺点:忌人、好杀、轻率

    历史解密编辑:小凡读史标签:孙策,袁术,刘备,于吉,孙坚,孙权,汉朝,三国志

    独战东南地,人称小霸王。运筹如虎踞,决策似鹰扬。威镇三江靖,名闻四海香。临终遗大事,专意属周郎。这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给“小霸王”孙策评语,其中对孙策的褒奖之词可谓非常高了。记得小时候读《三国演义》,对孙策那真是心向往之,非常的喜爱和崇拜。正史中《三国志》作者陈寿对孙策的评价也很高:“为人美姿颜

  • 孙策、孙权、陆逊往事,血海深仇也可化解,但前提是孙策必须得死

    历史解密编辑:少左史标签:孙策,孙权,陆逊,袁术,东吴,汉朝,曹操手下

    举江东之众,决机於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知卿——《三国志吴书孙破虏讨逆传》上面这句话是建安5年,孙策在狩猎时被吴郡太守许贡的门客刺杀,重伤将死时对二弟孙权所说,千万不要把这句话简单理解为孙策在总结自己与弟弟孙权之间的优势与劣势,事实上,孙策这段话是在向孙权

  • 三国志11:这才是最被策划低估的武将,带着几百人打得孙策没办法

    历史解密编辑:游戏我为王标签:孙策,吕布,刘备,曹彰,高顺,曹操手下,三国志11

    三国志11这才是最被策划低估的武将,带着几百人打得孙策没办法。这个角色就是陈登。统帅也不低,带着几百人仗着地方势力,在广陵打得孙策没想法,一度还准备出兵灭江东,结果身死功灭。陈登严重低估,他智力90政治85差不多。他是因为当地士族,为政确实也得民心支持,所以能够得到当地士兵人民鼎力支持,可以围困吕布

  • 孙策带领几千人马打下江东基业,为何曹操却不认可他?

    历史解密编辑:大超说历史标签:孙策,曹操,孙坚,平定,丞相,诗人,东汉,汉朝,江东基业

    孙策是三国时期的一位名将,他用数千人马打下了江东的基业,成为历史上令人敬仰的英雄。然而,在《三国演义》的“煮酒论英雄”中,曹操却并不认为孙策是真正的英雄。那么,孙策为何在曹操眼中依然算不得英雄呢?首先,孙策达不到与曹操平起平坐的高度。曹操是自己一步步努力成为的汉朝丞相,他的成就和能力都较为出色。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