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王政君:西汉最长寿的太后,历经四朝,目送西汉江山之颓败

王政君:西汉最长寿的太后,历经四朝,目送西汉江山之颓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循迹故事汇 访问量:431 更新时间:2024/1/26 23:21:55

元后,姓王名政君,是汉元帝刘奭的皇后。生于宣帝本始三年(前71年),卒于王莽始建国五年(13年),享年八十四岁,这在中国历代后妃中是罕见的高寿。她历经元、成、哀、平四朝和王莽新朝前期,先后以皇太后、太皇太后的身份掌持朝政,目睹了西汉王朝由兴到衰的全过程。

班固在《外戚传》专门为她立了《元后传》,以示其特殊的历史地位。第一节元后与衰落的西汉王朝西汉王朝自汉宣帝以后就如夕阳西下,逐渐失去耀眼的光辉而走向衰落。元后作为汉元帝的皇后,从元帝时就跃跃欲试于政治舞台,历经元、成、哀、平四朝,先后以皇太后、太皇太后的身份把持朝政,并于平帝时临朝称制俯视四海。

一、“圣女”出世

元后,出生于官宦之家,祖父王贺为武帝时绣衣御史,后因与同乡望族终氏结怨,便携其家眷迁居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东),就任地方三老一职,受当地人的敬重。王贺生王禁,王禁便是王政君的父亲。王禁有子女四女八男。据说元城有一老者说:“后六百四十五年,宜有圣女兴,其齐田乎!’今王翁孺徙,正真其地,日月当之。

元城郭东有五鹿之虚(墟),即沙鹿地也。后八十年,当有贵女兴天下’云”。后世学者认为:根据阴阳五行,结合大汉国运,王政君头上就有了“圣女”的光环。

王政君性情柔顺,谨守妇道,在当地颇有佳名。曾许几次人家,但均是未婚而男方去世,接连发生这样的事,父王禁不免暗暗称奇:难道女儿命硬?后来王政君十八岁时,其父便把她献入宫中,做了一名普通的宫女,入宫一年有余,一直默默无闻,但命运的转机往往出乎意料,是戏剧性与偶然性把她推上了皇后的位置。

王政君进宫一年多后,皇太子刘奭(即后来的汉元帝)最宠幸的妃子司马良娣去世了。太子因此悲愤而生病,并且神志恍惚,郁郁寡欢。宣帝得知此事后,想顺遂太子的意愿,便叫皇后从后宫的宫女中挑选可以侍奉太子、得其欢心的人,王政君被列为其中之一。

其实,太子还沉湎于对司马良娣的无限思念中,对其五人没有兴趣,但迫于皇后,就勉强说:“此中一人可”。这时,王政君坐的地方靠近太子,并且五人中唯独她穿着绛红边的宽大上衣,显得非常耀眼。因此长御就以为太子指的是她,便告知皇后。看来,为了这次际遇,王政君事先一定费了很多心思来妆扮自己。

后来,王政君怀孕。这样,王政君就由宣帝宫中的家人子成了太子的王妃。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王政君生下汉成帝自古母凭子贵是不二法则,而生下宣帝的嫡长孙、元帝的嫡长子是王政君命运转机最大的筹码。

黄龙元年(前49年)十二月,汉宣帝崩,太子刘奭继位,是为元帝。立刘骜为太子,其母王政君为婕妤,封王政君的父亲王禁为阳平侯,叔父王弘为长乐卫尉。三天后,王政君被立为皇后。在元帝一朝,作为元帝的皇后,元后只是以后宫身份小范围的参与了朝政。

二、王氏外戚专权

竟宁元年(前33年)五月,元帝崩,太子刘骜继位,是为成帝,尊元后为皇太后。王氏家族凭借着和元后的血缘关系显贵于朝,又通过辅政,获得了实权。从此,王氏外戚专权的帷幕渐渐拉开。成帝继位后,“以凤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益封五千户”。后又封王崇为安成侯,食邑万户。异母弟王谭也赐爵关内侯,配享食邑。

王氏家族的兴盛是自王凤开始。一切政事皆决于王凤,而王凤也因此凭借着和成帝的这种甥舅关系来辅政,成帝“谦让无所颛(专)”。自此,王凤的权势达到顶峰。朝中个别官吏对王凤专横稍有不满,即被处死,如京兆尹王章。他曾向成帝进言,指出王凤有三过,成帝本来对王凤心里就不痛快,对王章的进言有所感悟,便就听从了他的建议,让他推举可以辅佐朝政的人。

王章就推荐了中山孝王舅琅邪太守冯野王,成帝就想以他来代替王凤。但不巧两人的谈话被元后的堂弟王音听到了,告诉了王凤。王凤于是向成帝上书请辞,指出自己应该请辞的三个原因,语气很悲哀。元后听到后,心中难过,不能进食。

成帝从幼就喜爱并倚重王凤,又顾念到元后,不忍心废弃他,于是就放弃了罢免他的念头,而王章则以“大逆罪”被处死,全家老小流放到合浦。“自是公卿见凤,侧目而视,郡国守相刺史皆出其门”,而在朝廷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一职几乎被王氏家族所垄断。

以王凤为作首,其后为王音、王商、王根、王莽,完全形成了王氏外戚把持朝政的局面。阳朔三年(前22年)王凤死后,本该王谭辅政,但是王凤推荐王音代替自己辅政,成帝也就采纳了他的意见。王凤死,成帝亲自去吊祭以示恩宠,送给王家车和武士,送葬的兵士从长安一直排到了渭陵,场面甚是壮大。

御史大夫王音接替王凤,为大司车骑将军,辅政8年,后因辅政有功被封为安阳侯,食邑与五侯等。王音的执政不如王凤强势,而是以“小心亲职”称。

永始二年(前15年)春正月薨,死后谥号敬侯。王音死后,王商为大司马卫将军,辅政4年,无甚业绩,元延元年(前12年)冬十二月薨,死后谥号景成侯。王商死后,本该王立辅政,可是他有罪过,成帝用光禄勋王根为大司马骠骑将军,辅政5年,哀帝元寿元年(前2年)薨。

因元后可怜其弟弟王曼早死,成帝下诏追封王曼为新都哀侯,子王莽继承爵位为新都侯。后又提拔王莽为从侍中骑都尉光禄大夫为大司马。从此,王莽作为王氏外戚集团的一颗政治新星冉冉升起,而王莽正是借助于元后的裙带提携,蓄积力量,遂有天下,是元后王氏外戚的裙带政治成就了王莽。

三、元后与王莽改制

委政于莽

绥和二年(前7年),成帝死,哀帝刘欣继位。因哀帝不是成帝之子,而是他的庶侄,所以与元后无任何关系。于是元后“诏莽就第,避帝外家。哀帝初优莽,不听。莽上书固乞骸骨而退。”哀帝自幼在民间长大,得知王氏骄横势盛,因继位初,不敢造次,对王莽的辞职表示挽留,还加封王根二千户,王舜五百户,王莽三百五十户。

但王氏家族与哀帝祖母傅氏、母亲丁姬两家外戚的冲突是不可能避免的,因此哀帝继位后,便有意逐渐罢去王氏外戚集团的权力。后哀帝为了提高其祖母傅太后和母亲丁姬的地位,使傅太后与丁姬皆称尊号,与元后并驾齐驱,还封了许多傅、丁家族的人。随着傅、丁两家势力不断扩大,王氏一门外戚纷纷被排挤出朝。

在哀帝一朝,元后的尊贵地位虽然没有改变,但她的权利受到了诸多限制,不能再像成帝在位时那样的随心所欲。这样,以元后为首的王氏家族的势力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元寿元年(前2年)发生日蚀,贤良周护、宋崇等人趁机在哀帝面前替王莽鼓动,于是哀帝召回王莽。但不久又因从弟王邑为其求特进给事中官位被发觉,牵连而贬为河西尉。同年,哀帝死,元后即令召回王莽。朝臣自大司徒孔光以下,皆以王莽曾任大司马,又因元后近亲,共举王莽为大司马,元后同意。于是,王莽又重新被任命为大司马,领尚书事,继续辅政。

王莽能最后掌权,这和元后在宫中的势力根深蒂固有很大关系。元寿元年(前2年)9月,中山孝王的儿子刘衎被推上帝位,是为平帝。平帝年仅九岁,又体弱多病,72岁的元后临朝称制,代行天子之职,不得不“委政于莽”。就这样,王莽凭借着和元后的姑侄关系掌握了实权,一步步走向政治的最前沿。平帝一朝,王莽一边慢慢地从元后手中夺取实权,一边竭尽所能地讨好元后。他在元后的支持下辅政,奠定了以后篡汉自立的基础。

元后与新朝

元始五年(公元5年)十二月,平帝崩,膝下无子,王莽就从刘氏宗族中找到广戚侯刘显只有两岁的儿子婴,被称为孺子婴。王舜等又请元后下诏,令王莽“如周公故事”居摄,一切礼仪与天子相同,代行皇帝之权。

元后这时才发现王莽的真实用意,可是国家大权在平帝时就已经由她亲自转交给了王莽,她再怎么反对都不能禁止王莽的做法。初始元年,王莽在未央宫继位,改国号曰“新”,以公元9年为始建国元年。后来就是玉玺磕掉一角的经典故事了。

王莽自从篡位后,知道元后怨恨他,就想尽了办法来取悦于元后,可是元后不为所动。王莽建新朝,制度尚古,于是他便更改了汉朝的黑貂服,穿上了黄貂服,并更换了汉朝初一、十五进行夏祭、冬祭的日期。

已是风烛残年的元后,依然念念不忘白已是大汉王朝的太后,命令自己宫中的人都穿汉朝黑貂服,每逢汉朝原定的正月冬祭日,依然按汉家的规矩来安排祭祀活动。元后晚年就是这样在无可奈何和痛苦中度过的。

四、对元后的政治评价

元后从元帝时就出现在西汉政治舞台上,并在平帝时临朝称制,俯视四海。历经四朝,她以挽歌手的姿态走向西汉政治权力的核心,在不自觉中慢慢地将手中的权力交给了自己的侄子王莽,也以悲凉难言的结局了结了自己的一生。

元后虽无显著的政治经济作为,但是,从元帝开始,汉王朝已有了衰微的征兆,元后历经四朝,以自己的微薄之力维持了汉政权的稳定和延续,还是应该受到历史的肯定。元后通过对成帝和王氏施加影响,从而保持了皇权与外戚势力的均衡,避免了因成帝荒于朝政所带来的政治混乱,使之不至于一朝颠覆。

王莽的篡汉是元后一手造成的,元后要负主要责任,可是元后只是想让王莽辅政,并没有料到他会有一天夺取汉家江山。最终王莽还是背叛了元后,另建新朝,并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成为中国历史上受责难最多、争议最多的皇帝。

标签: 王政君王莽王凤成帝宣帝

更多文章

  • 都是运气逆天,结局却不同,亡国太后王政君和兴国太后布木布泰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刘骜,王政君,多尔衮,布木布泰,兴国太后,孝庄文皇后

    其实,大汉朝的皇太后王政君和大清朝的皇太后布木布泰相差真不大,并没有什么不同,这并不是某标新立异的看法,而是事实存在的,这两个人在政治上都是唯唯诺诺毫无主见,但是,两人有一个共同的优势就是——高寿,运气好的很,活得够久,熬死了所有的对手,笑到最后。两人的不同点就是,王政君命不如布木布泰的好,出身不能

  • 鬼扯东汉(次章)金镶玉的传说有疑点,摔坏传国玺的未必是王政君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董贤,王莽,王政君,金镶玉,汉哀帝

    在中国印玺的传统自古有之,早在西周时期周天子就赐印玺给诸侯,让他们具有管辖封地的能力。这种以印信授权的模式很早就成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最早出土的铜印甚至能上溯到商朝。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这种模式成为国家社会活动的常态,各种印玺、虎符之类的物品层出不穷。在这些印玺之中最为出名的莫过于传国玉玺了,它的传说故

  • 鬼扯东汉(增七)赵飞燕姐妹算不上乱国,西汉灭亡的祸首是王政君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赵飞燕,王政君,刘骜,班婕妤,赵合德,孝成皇帝

    成语中有个形容美女的词语叫做"燕瘦环肥",其中燕指的是汉成帝皇后赵飞燕,而环则是唐明皇李隆基的贵妃杨玉环。这两位都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美女的标准,同时也隐藏着红颜祸水的意思。其中赵飞燕和赵合德姐妹被认为是西汉灭亡的罪魁祸首,史学家班固更是在《汉书》中予以批判,称其是"飞燕之妖,祸成厥妹。"可是从历史事件

  • 王政君家族强大的根源,其实是历史选择了王家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王政君,王莽,孝成皇帝,汉哀帝,王凤,汉元帝

    王莽之所以能够站在汉帝国政治的最顶端,得益于王氏家族的外戚身份。实事求是讲,王氏家族的人,在历史上并没多少恶行,之所以落下骂名,主要是因为王莽代汉被打入黑名单所致。王氏家族势力庞大,既有其家族本身的原因,也有西汉外戚政治的客观环境原因,更是历史发展阶段的必然产物。王氏家族到底有多强大,我们说几个简单

  • 傅昭仪与王政君的争斗,再有谋略也比不上王政君有个强大的娘家

    历史解密编辑:海的倒影标签:傅昭仪,王政君,汉元帝,汉哀帝,孝成皇帝

    王政君是西汉的汉元帝的皇后,她在历史上是一个比较有争议性的人物。王政君身为太后没能好好地辅佐幼主管理国家,反而一味地纵容王氏族人专权,干扰朝政,最后被王莽篡权夺位。可以说西汉朝政的混乱有极大一部分原因都是王政君造成的。但我们今天不说王政君,来说一说与王政君争斗了一生的傅昭仪,她也是汉元帝的妃嫔之一。

  • 是气数已尽还是女主祸国?读懂王政君一生便知汉帝国国运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王政君,刘骜,刘病已,王莽,汉元帝,汉宣帝

    汉宣帝时期,一位来自河内郡的16岁的平民家女子王政君,参加全国“选秀”(为太子选秀女)活动,顺利通过“晋级”入东宫,侍奉皇太子刘奭。王政君入东宫时,恰逢刘奭最宠爱的妃子司马良娣病逝,刘奭一时间没有心思搭理王政君,直到一年多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刘奭心血来潮临幸了王政君,事后刘奭本人都忘了这回事,

  • 王政君:西汉最幸运皇后,活84岁掌权61载,被侄儿坑亲手终结汉朝

    历史解密编辑:阿千千万万标签:王政君,皇后,刘骜,王莽,王禁

    王政君:西汉最幸运皇后,活84岁掌权61载,被侄儿坑亲手终结汉朝钰姐的书屋2022-06-2609:34四川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关注公元9年,王莽派人逼姑妈王政君交出玉玺。王政君怒不可遏:“你们这样做会遭灭族的!”说完将玉玺狠狠摔在地上,玉玺被摔掉了一个角,但并不影响它的权威性。王政君最终未能阻挡王莽

  • 王政君:人称扶弟魔,她应该为王莽篡汉负责吗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小探长标签:王莽,刘骜,王政君,汉哀帝,汉元帝,孝成皇帝,军事制度,军事政策,国防政策

    壬寅年 丙午月 戊戌日 宜读此文王政君,汉元帝的皇后,王莽的姑姑,正是在她的提携下,王莽一步步登上权力巅峰,明朝思想家王夫之说“亡西汉者,元后之罪通于天矣。”01命中注定我是皇后王政君的上位之旅,就像有主角光环一样,命中注定要成为皇后。她的父亲叫王禁,做过廷尉史的小官,此人不修边幅,好酒色,娶了不少

  • 王政君:西汉最强“扶弟魔”,当权四十年扶植后族,终结大汉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侦查号标签:刘骜,太后,皇帝,王政君,扶弟魔,汉元帝,大汉王朝,女皇武则天

    网上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嫁人不嫁凤凰男,娶妻不娶扶弟魔。”凤凰男是指那些出身社会底层,升迁至高位后内心却没有与时俱进,还是怀有昔日自卑和敏感等心态,没有安全感的男人;扶弟魔指的是出嫁后的女性受到旧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不顾自身幸福为娘家兄弟谋取利益,甚至不惜损害伴侣一方的利益。在当今社会,如果适婚男女

  • 身历七朝、四世听政的王政君,断送了西汉,酿成王莽代汉的悲剧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王政君,王莽,王太后,太后,刘骜,成帝

    在西汉末年的政坛上,有一位身历七朝、四世听政,善于玩弄裙带关系的女主,这便是汉元帝皇后王政君。她18岁入宫,84岁寿终。“享国十六余载”。她平庸无能、任人唯亲,把国政交予外戚,搞得朝政腐败,断送了刘氏基业,酿成王莽代汉的悲剧。汉甘露三年(前53年),18岁的王政君被选入宫。不久,皇太子刘奭因爱妃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