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孔融、马超、张邈、董承等被灭族,证明曹操是一个狠辣的政治家

孔融、马超、张邈、董承等被灭族,证明曹操是一个狠辣的政治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小凡读史 访问量:1170 更新时间:2024/1/17 10:39:14

诛三族,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刑罚之一,又称为三族。关于三族的具体指代历史上有多种解释:一为父族、母族、子族;二为父、兄、子三族。一般不是造反等大逆不道的行为,很少被诛三族,但曹操作为一个狠辣果决的政治家,灭人家族的事干的不少:

马超——宗族两百余口被杀

在《三国演义》的塑造下,“锦马超”长的是面如冠玉,眼若流星,虎体猿臂,彪腹狼腰;武艺高强曾打的曹操是丢盔卸甲,割袍断须,与张飞、许褚都有大战一百回合不分胜负的记录。但恐怕你不知道是,历史上的马超可是非常悲惨,几乎被曹操灭族。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前,曹操为了解决后顾之忧,把马超的父亲马腾“忽悠”到朝廷做官(其实是做人质),马超的家族大多数人都到了邺城,只有马超留在凉州统领马腾的部署。公元211年马超、韩遂等人于是起兵反曹,曹操也在邺城举起了屠刀,马腾被杀,并且被夷灭三族。

马超临终前,曾给刘备写过一封上疏,托付自己的从第马岱给刘备。“臣门宗二百余口,为孟德所诛略尽,唯有从弟岱……深托陛下,余无复言。”从这段记载可见,马超家族被杀得超过200多口人。也由此,马超有了“不孝”的骂名,执意反叛曹操,害死了几乎整个家族所有人。

张邈——曹操曾经的密友却被灭族

张邈作为早年起兵讨董的“十八路诸侯”之一,和曹操的关系最为亲密,曹操起兵之地己吾就在张邈的地盘,曹操也非常信任张邈,初平四年(193年),曹操在征讨陶谦前对家人说:“我如果回不来,你们可以去投靠孟卓。”后来,曹操凯旋而归,见到张邈,两人相视而泣。

这种能够托付家小的情谊,也足以说明二人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可惜,再亲密的情谊也敌不过利益和人心。公元194年,曹操二征陶谦,陈宫、张邈等人密谋迎接吕布入主兖州,曹操的大本营几乎沦陷,幸亏程昱、荀彧等人坚守,帮助曹操保住了兖州。

曹操回军经过苦战击败吕布,吕布东逃,投奔了刘备。张邈跟着吕布一起逃跑,留下弟弟张超带着家属守雍丘。公元195年,曹操围攻雍丘数月,攻破并屠戮城池,诛杀了张超及其家属,并诛灭三族。张邈去向袁术讨救兵,尚未见到袁术,被部下杀害。屠城、诛灭张邈三族足矣看出曹操内心的愤恨。

董承——衣带诏背后的腥风血雨

大名鼎鼎的“衣带诏”事件,证明了早期朝廷中对曹操不满的势力。公元200年(建安五年)正月初九日,董承等密谋诛杀曹操的事情泄露,董承、种辑、吴子兰、王子服以及董承的女儿董贵人皆为曹操所杀(曹操杀董承等,夷三族)。幸亏刘备跑到了徐州,否则也就没有后来的三分天下了。

“衣带诏”事件中不仅董承、种辑、吴子兰、王子服等人被灭族,也为日后伏皇后一家被灭祖埋下了伏笔。当时伏皇后看到曹操残忍的杀害董贵妃等人,写信给父亲伏完,诉说曹操暴行,令父亲密图之,伏完不敢有所举动。建安十九年(214年)伏皇后当日图谋泄露,曹操废杀伏寿及两个皇子,其宗族百余人亦被杀,伏皇后母亲盈等十九人徙涿郡。

孔融——天下名士被曹操灭门

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名士中的名士,大族中的大族。虽然孔融名满天下,但这个人实际能力一般,就是嘴上功夫了得,做学问可以。建安元年(196年),汉献帝迁都许昌后,征召孔融为将作大匠,又升任少府。孔融见曹操权力欲望日益膨胀,经常出言讽刺、反对曹操,曹操迫于孔融名声一直隐忍不发。

曹操既积满了一肚子的猜疑忌妒,加上郗虑的诬陷,曹操于是指使丞相军谋祭酒路粹枉奏孔融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等罪名,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将孔融处死,并株连全家,孔融时年五十六岁。

孔融被害时,他的女儿七岁,儿子九岁,寄在别人家中。二子下棋,孔融被捕,不为之动。左右的人说:“父亲被逮捕,你们着急,为什么?”答说:“哪里有巢毁坏了卵不破的呢?”等到捉拿的人到,女孩的对哥哥说:“如果死者有知,得见父母,难道不是我们最大的愿望!”于是引颈就刑,颜色不变,时人都为之悲伤。

马超、张邈、董承、伏皇后等人被曹操灭族,可以看做曹操对政敌的心狠手辣,但曹操杀孔融全家、杀边让、华佗等人则证明其内心的残暴与狠辣。乱世之中,每位枭雄手上其实都沾满了鲜血。

参考资料:《三国志》裴松之注、吕思勉《三国史话》、《三国演义》

标签: 孔融马超张邈曹操

更多文章

  • 孔融被处死前哀求曹操放过儿子,9岁儿子说了八个字,成千古名句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孔融,曹操,太史慈,董卓,祢衡,袁绍

    三国时期是一个群雄割据的时期,大家名义上都是汉朝的臣子,但是实际上已经是各自为政。每个太守、州牧都想要自己的势力扩大,最后统一中原,因此避免不了战争。这其中便涌现出很多有名气的势力,比如:袁绍、公孙瓒、孙坚、刘表等。他们之中有很多是互相争斗,也有很多是被曹操所剿灭。就拿袁绍来说,曾经北方的霸主,经过

  • 三国时期的“喷子”孔融,因何被曹操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孔融,曹操,李膺,孔子,东汉末年,宦官

    1.孔融,字文举,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孔子的二十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2.孔融在4岁的时候,父亲给了他们兄弟姐妹一盘梨,而孔融专门挑盘中最小的那个梨吃。父亲问他为什么不吃个大的?孔融说我在家中排行岁末,因此我要挑梨的话也是吃最小的。“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成了兄弟之间相互谦让的美谈。

  • 曹操将孔融满门抄斩,孔融7岁女儿临死前说了13个字,成千古绝句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曹操,孔融,董卓,汉献帝,孔子

    孔融是我们中国人在接受启蒙教育的时候经常能够见到的人物,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读物,几乎都可以读到孔融让梨故事,这则故事是中国孩子礼仪教育的启蒙故事之一。但是大多数人对孔融的了解也就止步于此了。很少有人去了解正史中的孔融形象,其实孔融后来也有很大的作为,并不是只有小时候的孔融让梨的故事。只不过遗憾的是,

  • 孔融的起点并不算低,为什么被其他军阀淘汰?内政和军事都有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孔融,曹操,刘备,公孙瓒,董卓,刘表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是对孔融的一个比较恰当的评价。至少在东汉末年的乱世当中是这样的。孔融少年成名,名望在当时是相当重要的政治资本。孔融的起点可以说是比较高的。他也有过占据一方,与其他军阀竞争的机会。可惜的是孔融作为军阀的表现实在是不能够令人满意。孔融在比较早期出镇地方,却被''食物链''最

  • 孔融4岁就懂让梨,为何老师不说长大后的孔融?说了大家就不学了

    历史解密编辑:知书少年很达理标签:孔融,李膺,曹操,董卓,汉献帝,孔子,东汉,三国,艺术家,汉朝

    “孔融让梨”是千百年来流传不息的道德教育故事,《后汉书·孔融传》记载到:“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意思是说孔融在4岁的时候就已经懂得了谦让的道理,族中长辈都觉得很新奇。其实孔融在小的时候就能如此的懂事并不难理解,因为他是孔子的二

  • 孔融被杀前求曹操放过子女,他9岁儿子说了9字,曹操:此人留不得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孔融,曹操,李膺,曹丕,袁绍,诗人,曹魏,建安七子

    “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后汉书·孔融传》孔融让梨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了,在课堂上老师总是会以孔融为榜样,教导学生们要懂得“谦让”的道理。可是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老师在讲完孔融让梨的故事之后,一般就不会再讲孔融之后发现的事情

  • 孔融被曹操诛杀前,7岁的女儿说了9个字,曹操:一起杀掉!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孔融,曹操,皇帝,孔子,袁绍,汉朝,三国,建安七子,曹操麾下

    说起汉族的官员印象,想必大多数人留下的印象就是大腹扁扁,贪腐,鱼肉乡里等等,的确是,每个王朝的末期,总会有这样那样的贪官污吏,然而并非每个王朝的官员一开始就是这样。要知道有些朝代的官员,那可是在大殿之上直接怼皇上的存在,唐朝时期更是有魏征,这种官员,专门指着皇帝的小毛病不放的官员。然而你敢相信历史上

  • 曹操欲杀孔融,孔融哀求放过孩子,没想到小孩随口说了句千古名言

    历史解密编辑:东岸瞭望台标签:孔融,曹操,董卓,刘备,袁绍,丞相

    相信大家小学的时候都学习过孔融让梨的故事,都被孔融的懂事守礼所感动,因此孔融也成为了孩子的榜样和楷模,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位别人家的孩子,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可以说是出生名门,少年时期,孔融就表现出了卓越的天赋和才能,受到了当时很多名士的赞扬,孔融十三岁的时候由于父亲去世悲痛过度,被人赞扬

  • 十三岁以孝出名的孔融,为什么被曹操罗列不忠不孝的罪名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孔融,曹操,李膺,不忠,荀彧,孔子

    孔融这个人物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四岁让梨的故事的传播度还是很广泛的。其实这件事只是孔融成名路上的小插曲。在十三岁的时候,孔融因为孝顺在州里成名。这应该算是孔融作为一个名士的开始。不过按史料的记载,至孝的孔融却被冠以不孝的罪名,被曹操处死。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孔融的早期经历《后汉书·孔融传》记载,孔融是孔

  • 孔融有才,曹操求贤若渴,为什么曹操会设计害孔融?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孔融,曹操,刘备,李膺,汉献帝,建安七子,三国,艺术家,曹操麾下

    公元208年,一向富有才名的孔融被处死,暗中派人给孔融捏造一连串罪名的正是曹操。孔融是建安七子之一,他从小就异常聪明,为人正直有担当,曹操一向求贤若渴,当时很多人才都能够被他所用,为什么他偏偏就容不下一个孔融呢?《后汉书》中评价孔融用了八个字,足以说明其命运的真相。1、少年即见性格孔融是鲁国(现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