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孔融4岁就懂让梨,为何老师不说长大后的孔融?说了大家就不学了

孔融4岁就懂让梨,为何老师不说长大后的孔融?说了大家就不学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知书少年很达理 访问量:3009 更新时间:2024/2/9 5:02:44

孔融让梨”是千百年来流传不息的道德教育故事,《后汉书·孔融传》记载到:“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意思是说孔融在4岁的时候就已经懂得了谦让的道理,族中长辈都觉得很新奇。

其实孔融在小的时候就能如此的懂事并不难理解,因为他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七世祖孔霸还曾担任过汉元帝的老师,父亲孔宙,亦是太山都尉。出生于书香世家的孔融,在少年时期便展现了突出的才能。

但是一个人受到了太多的追捧,往往就容易飘了,在孔融十岁那年,孔融的父亲带着孔融拜访了名士李膺

李膺不喜外人打扰,于是规定门客若不是当世名人或李膺亲信,一概不予通报,但孔融却高傲的说到:“我是李膺的亲戚,赶快让我进去。”

门客后阿里通报了李膺,此时李膺也好奇了自己哪里来的十岁的亲戚?于是出门一看只见孔融瞪大着眼睛望着他。

李膺问道:“你这三尺小童为何谎称是我亲戚呢?”孔融答道:“我的先祖孔子和你的先祖老子有师友之谊,可不就是亲戚吗”。李膺闻言一时不知如何作答,苦笑摇头,把父子二人请进了府里。

渐渐长大后的孔融癖性并没有改,他做事任性擅断,而且嘴还特别的碎。当年便因为收留了逃犯张俭,害死了自己的哥哥孔褒。孔融渐渐有了名气之后,司徒杨赐便征召他为官员,累迁虎贲中郎将,在朝廷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了。

但是孔融竟公然激怒了董卓,原本董卓想要杀他,由于畏惧孔融的名声,害怕受到非议。因此只是把孔融调到了北海国为相,据说在前往北海国的路上,孔融因为看一个人为自己父亲送葬哭的不够伤心,因此孔融把下令让部下杀了对方。

建安元年(196年)袁谭攻打北海,孔融还在城里优哉游哉的饮酒作乐,等大军到时,孔融便立刻抛下了家人,自己逃到了山东,辗转回到了汉献帝的身边。

此时汉献帝已经握在了曹操的手中,识相一点的不说趋炎附势,至少也该低调了,但孔融又挑起了曹操的毛病,公然骂起了曹操。

曹操一代枭雄,身上毛病很多,但曹操也是一个能够容忍的人,前提是你说的是正确的。但孔融明显就是那种没事挑刺的人。

就比如说建安十二年,曹操征讨乌桓,孔融就讥讽曹操:“大将军远征萧条海外,从前肃慎不进贡木苦矢,丁零偷盗苏武的牛羊,你也可以一并讨伐啊!”

最后,忍无可忍的曹操指示路粹枉奏孔融“图谋不轨”、“谤讪朝廷”、“不遵礼仪”等罪名,株连了孔融的全家,连孔融还没有成年的儿女都没有放过,孔融被杀时年56岁。

很多人都无法想象,小时候的孔融谦虚让梨,长大后的孔融却变得如此目中无人,最终为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还殃及了家人。可以说孔融的后半生都活成了负面教材,因此学校的老师自然不会再告诉学生。学学“孔融让梨”就可以了,不必再学孔融。

更多文章

  • 孔融被杀前求曹操放过子女,他9岁儿子说了9字,曹操:此人留不得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孔融,曹操,李膺,曹丕,袁绍,诗人,曹魏,建安七子

    “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后汉书·孔融传》孔融让梨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了,在课堂上老师总是会以孔融为榜样,教导学生们要懂得“谦让”的道理。可是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老师在讲完孔融让梨的故事之后,一般就不会再讲孔融之后发现的事情

  • 孔融被曹操诛杀前,7岁的女儿说了9个字,曹操:一起杀掉!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孔融,曹操,皇帝,孔子,袁绍,汉朝,三国,建安七子,曹操麾下

    说起汉族的官员印象,想必大多数人留下的印象就是大腹扁扁,贪腐,鱼肉乡里等等,的确是,每个王朝的末期,总会有这样那样的贪官污吏,然而并非每个王朝的官员一开始就是这样。要知道有些朝代的官员,那可是在大殿之上直接怼皇上的存在,唐朝时期更是有魏征,这种官员,专门指着皇帝的小毛病不放的官员。然而你敢相信历史上

  • 曹操欲杀孔融,孔融哀求放过孩子,没想到小孩随口说了句千古名言

    历史解密编辑:东岸瞭望台标签:孔融,曹操,董卓,刘备,袁绍,丞相

    相信大家小学的时候都学习过孔融让梨的故事,都被孔融的懂事守礼所感动,因此孔融也成为了孩子的榜样和楷模,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位别人家的孩子,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可以说是出生名门,少年时期,孔融就表现出了卓越的天赋和才能,受到了当时很多名士的赞扬,孔融十三岁的时候由于父亲去世悲痛过度,被人赞扬

  • 十三岁以孝出名的孔融,为什么被曹操罗列不忠不孝的罪名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孔融,曹操,李膺,不忠,荀彧,孔子

    孔融这个人物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四岁让梨的故事的传播度还是很广泛的。其实这件事只是孔融成名路上的小插曲。在十三岁的时候,孔融因为孝顺在州里成名。这应该算是孔融作为一个名士的开始。不过按史料的记载,至孝的孔融却被冠以不孝的罪名,被曹操处死。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孔融的早期经历《后汉书·孔融传》记载,孔融是孔

  • 孔融有才,曹操求贤若渴,为什么曹操会设计害孔融?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孔融,曹操,刘备,李膺,汉献帝,建安七子,三国,艺术家,曹操麾下

    公元208年,一向富有才名的孔融被处死,暗中派人给孔融捏造一连串罪名的正是曹操。孔融是建安七子之一,他从小就异常聪明,为人正直有担当,曹操一向求贤若渴,当时很多人才都能够被他所用,为什么他偏偏就容不下一个孔融呢?《后汉书》中评价孔融用了八个字,足以说明其命运的真相。1、少年即见性格孔融是鲁国(现在的

  • “孔融让梨”在西方成为反面教材,孔融让梨到底是作秀还是美德?

    历史解密编辑:凉城相惜暖玉标签:孔融让梨,孔融,反面教材,高尚,尊长

    《孔融让梨》是一个千古流传的道德教育故事,这个故事曾经被列入过小学语文的教材;相信很多人对这个故事都并不陌生。这个故事说的是,东汉末年有一个四岁的小孩子,他叫孔融,家中有数个兄弟。有一日,他父亲的朋友带着一盘梨到家中作客,大人们让他去把梨分给大家;按照一般人的逻辑,小孩子应该会把最大的占为己有,然后

  • 孔融到底因何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黑夜慢慢熬标签:孔融,曹操,许攸,刘表,崔琰,陈寿

    孔融因何被杀孔子第二十世代孙,“建安七子”之一孔融被曹操杀掉,其中的原因始终在史学界争论不清。在现代多数学者中,大多数主张孔融被曹操杀害是因政治见解不同,是社会矛盾所致。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认为,“孔融在政治上是曹操的反对派,终于被杀。”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辑的{中国文学史}则认为,建

  • 从小“让梨”的孔融是如何一步步作死

    历史解密编辑:黛眉浅浅标签:孔融,曹操,刘备,曹丕,汉献帝,董卓

    #头条中国史#从小我们就听过一个故事,那就是孔融让梨,那时候我们脑海里对孔融都产生了一个固有印象——孔融是一个贤人。事实上这个“贤人”是有水分的,孔融的“贤”带着几分迂腐、几分‘作’。由于他嘴太碎、喜欢作死,导致自己一事无成,而且最后死得也不太光彩。源自血脉的迂腐孔融是典型的“把一手好牌打烂”。孔融

  • 曹操斩杀孔融后,其子女为何不逃?9岁孩童的回答被千古流传传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孔融,曹操,祢衡,袁绍,东汉,汉朝,汉献帝,建安七子

    孔融字文举,为孔子的二十世孙, 其文章犀利,后因直言纳谏被杀,令人惋惜。孔融在汉献帝时期任北海国相,将这里治理得井井有条,经济跟文化都有发展。孔融在被抓后,曹操问其子女为何不逃,9岁孩童一语成千古名言。孔融为人孔融在北海前后一共治理了六年,组织民工修建城邑整备军队,清理地痞流氓维护当地治安,立学校教

  • 十岁小孩的一句话,成了千古经典,你了解孔融的“小时了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邮寄雪兔标签:孔融,李膺,孔子,典故

    提起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一个小孩儿,我想很多中国人立刻会想起一个名字,孔融。没错,孔融在中国可以说是妇乳皆知,家喻户晓。一提起孔融,大家马上就会想起“孔融让梨”的典故。四岁的孔融就知道让梨了,对于家长教育孩子,那绝对是模范案例。但今天我要和大家说的典故,是关于孔融十岁时的另一个聪明、机智的典故“小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