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古往今来的父母们对子女的一种殷切期盼,盼望其成才,盼望其能够建功立业光耀门楣!因此想必很多人的童年“阴影”中都会有一个“别人家的孩子”,而在大多数父母的眼中别人家的孩子是非常优秀的是我们学习的标杆和榜样!
而在古代就有这样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叫孔融,并且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衍圣公,从小就是自带光环的存在!可是就是这样一个饱学诗书满腹经纶的人,最后却被满门抄斩,其年仅七岁的女儿也未能幸免,并且在临死之时说了13个字,至今仍被后人所传诵!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一、幼年聪慧好辩论孔融字文举,出生于公元153年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说起孔融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因为从小我们就被父母耳提面命的学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当时孔融只有4岁的年纪,当家中的父母长辈将洗好的梨子拿给孔融吃时,孔融总是拿最小的那一个,大人们略带调侃的问其为什么每次都拿最小的梨子吃时,孔融却颇为一本正经的说道:“我是小孩子就应该拿最小的,大的应该长辈们吃”。
小小年纪的孔融就如此的懂事,这妥妥的就是父母眼中被人家的孩子模样啊!到了十岁的时候,孔融的机敏聪慧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孔融的父亲孔宙在朝中为官,官至太山都尉!十岁的孔融跟随着父亲来到了洛阳,刚到洛阳不就孔融就迫不及待的前去拜访洛阳一位名士李鹰,而当时的李鹰已经是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了,孔融对着门吏说道自己乃是李鹰的亲戚让其速去禀报,李鹰也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想着哪来的亲戚啊年龄还那么小,就让门吏将孔融唤进来问他:“我们怎么会是亲戚呢?我根本就不认识你啊”。而孔融则是不慌不忙的答道:“我的祖先是孔子曾经向您的祖先老子请教周礼的问题,算起来我们也算是世交了”。这句话从一个年仅10岁的孩童口中说出,让李鹰是大为吃惊,如此不卑不亢气度非凡将来一定能够成就一番事业!
而其府上的一位宾客却不以为然,认为小时候聪明的人长大了不一定还聪明或者有什么作为!就像我们小时候学的《伤仲永》不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嘛!可是童言无忌的孔融却反驳道:“想必您小时候就一定非常聪明吧?”,这言外之意不就是说人家现在不聪明了呗!那位宾客顿时被怼的哑口无言不再说什么了!从此可以看出,孔融小小年龄却是一个不卑不亢思路清晰非常聪明的孩子,可是也不难看出其多多少少带点自恃才高目空一切的感觉,而孔融的父亲在其十三岁的时候就病逝了,在今后的人生历程中少了父亲这盏指路明灯,孔融走了不少的弯路!二、江湖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汉献帝刘协迁都许昌后,孔融被封为了少府,就是专门负责皇帝衣食起居或者帮皇帝管理钱财的官职,可见孔融是非常被汉献帝所器重的!俗话说在其位谋其政,孔融不仅自己份内的事情要管,就是不在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只要是他感觉有失公允或者不合时宜的事情他都会据理力争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
虽然汉献帝对其非常的赞赏可是朝堂之上的一些大臣们,就开始对其颇有微词了,这其中就有曹操!世人都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天子就是指的汉献帝刘协,曹操在朝堂之上虽无皇帝之名却有皇帝之实,生杀大权都在曹操许与不许之间!话说公元200年曹操以少胜多在官渡战胜了袁绍,公元202年带着悲愤和遗憾袁绍吐血而亡!三个儿子则是你争我夺的在打内战,而曹操就是趁着他们互相残杀的时候想要坐收渔翁之利,于是决定攻打邺城!可是邺城的守军审配是个非常难缠的家伙曹操久攻不下、死伤众多!孔融对审配的评价是:“尽忠之臣也”。
对于审配曹操劝降又不成是攻又攻不下,就这样僵持了百余天,城内粮草殆尽士兵们几乎都是在饿着肚子作战,最终审配的侄子审荣打开了城门投降了,曹操进城之后大肆的屠杀泄愤,更是意欲霸占袁绍的儿媳妇甄氏,可是却被儿子曹丕捷足先登娶为妻子,这是何等的窝火啊!可是孔融则是派人给曹操捎去了一封书信信中曰:“武王伐纣,把妲己赏赐给周公”。当时曹操不解其意,等到班师回朝向孔融问起此事时,孔融却淡淡说道:“根据你在邺城的事情想当然而已”。意思就是你在邺城和儿子曹丕争女子,我就是这么随口一说,自己这么想象的!
把曹操其的差点没有背过去!公元207年曹操欲帅兵攻打乌桓,孔融说那是不毛之地打仗劳民伤财占领了也没有什么意思!曹操又一次上表皇帝说应当颁布禁酒令,可是孔融却公然和曹操唱起了反调,并且言辞非常的傲慢!在《后汉书》中记载为:“时,年饥兵兴,操表制酒禁,融频书争之,多侮慢之辞。”而曹操一直是一忍再忍,最后还是没有忍住,终于还是对孔融下手了!三、连累家人蒙冤而死公元208年,曹操以“欲图不轨”的名以下令将孔融及其妻子逮捕下狱,并斩首示众!孔融年仅七岁的女儿和其九岁的儿子也被曹操逮捕欲将其杀害,念及孩子年幼众人百般求情希望可以网开一面放过两个孩子,可是孔融七岁的女儿却说:“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意思是说打翻在地的鸟巢里怎么会有完好无损的鸟蛋呢!换言之就是父亲孔融已经被你杀死,我们失去了最后的依靠,又怎么能够苟活于世呢!随即拉着哥哥一起饮贱自刎,两个年幼的孩子就这样离开了人世间!结语:世人都言识时务者为俊杰,告诫人们应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当然也有人认为任何事情都应该有自己的原则和立场,宁在直中取,不在曲不在曲中求!孔融虽然年少聪慧才华出众,可是在人情世故方面确实有很多欠妥的地方,也许在他看来对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多有不满,可是就算是建言献策也可以换一种彼此都能接受的方式不是更好么!因为自己的莽撞和自恃才高变的目空一切,最导致给全家带来了厄运,这样的虚名又有什么用呢?对此您又是怎么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