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孔融的悲剧,凭智商成名,因情商招祸,是曹操眼中虚名盗世的书生

孔融的悲剧,凭智商成名,因情商招祸,是曹操眼中虚名盗世的书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哪吒论知识 访问量:3596 更新时间:2024/1/17 18:51:46

作为孔子的第19世孙的孔融,除了承载了深厚的家学背景外,更遗传了孔氏先辈的优秀基因,年少成名,更因德行,智慧而扬名天下,盛名之下的他,在长大后也成为了各届政府重点引进人才,让他能在汉末纷乱的时局中,始终拥有自己的一方天地,尽管也有波折,但他还是能凭借着自己的才能,从地方进入到了中央。

然而,令世人不解的是,有才的他,最后却被曹操以“不孝、谋反”的罪名处死,而作为写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有爱才识才心怀的曹操,为何会对他痛下杀手呢?事出必有因,作为智商很高的孔融,其有一个致命之伤,就是情商低,恃才傲物,更有些不识时务的莽撞,最终踩到了职场的红线,酿成了自己的人生悲剧。论才学,孔融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如果只是研究学问,著书立说,他一定可以成为一方大家,而他选择进入的官场,学识才能是一方面,还必须熟悉和适应相应的职场规矩,做事做人不可太高调,可自恃才学过人的孔融,却不能自我收敛,虚心做人,还是书生意气,依仗自己的犀牙利笔,目空一切。

刚开始,因为有渊博的学识积淀,他对于治国方略,教化之术相当的熟悉,所以能援古喻今,为国家的大政方针提出有理有据的建议,史书记载“每朝会访对,融辄引正定议,公卿大夫绵隶名而已”,意思是,每次朝廷开政策研讨会,孔融常能旁征博引,公卿大夫都不过挂名而已。也因为此,孔融深得曹操的佩服。然而,也是因为领导的赏识,让他在与其它人相处时,经常会针锋相对,言语犀利,颇有卖弄学识之嫌,对同僚下属还好说,可他对于自己的上司曹操,也有点不知收敛了,久而久之,终于是祸从口出了。

公元197年,袁术在寿春称帝,曹操一时间无法对付他,满腔怒火无处发泄,就迁怒于与袁术联姻的太尉杨彪,准备找个罪名收拾他,孔融听说了,就找曹操提意见,下属向领导提意见就好好地说吧,可孔融引经据典,直接指责曹操的做法,还不给他台阶下,虽然曹操觉得有道理,收回了成命,但孔融咄咄逼人提意见的方式,让曹操心里还是很不舒服。然而孔融觉得,是凭一己之力阻止了曹操的错误,其实这里或多或少,有曹操作为领导的宽容成分,但孔融似乎不这么想,他有点飘了,还有点得意忘形,于是,在向曹操提意见时,越发的不会低调了。三国时期,兵乱四起,以至于民生凋敝,如就存在粮食供给不足的问题,曹操出于民生考虑,就下了禁酒令,可孔融却为此不满,多次上书反对,书中更是强词夺理,大概意思是:如果因为是乱世就禁酒,那么、纣因为好色而亡国,为何现在只禁酒而不禁婚姻。

当时,曹操考虑,这不过是孔融为了出风头的哗众取宠之言,就勉强忍了。可孔融还是不知收敛,反而怪话更多了。公元204年,曹操攻占了邺城后,曹操的儿子曹丕私底下把袁熙妻甄氏“收编”了。本来这就是曹操的家事,可孔融却多管闲事,向曹操提意见,称“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直接的意思是,周武王打败纣王后,将妲己送给了弟弟周公。其实这是孔融在讥讽曹家好色的行为,因为当年周武王伐纣,纣王大败而死,作为祸国的妲己也被杀。曹操看过信,开始并没有觉察出孔融是在讥讽自己,还以为他对商、周历史有新的考证,就请孔融来问:“武王以妲己赐周公,出何经典?”孔融笑着说“以今度之,想当然耳!”意思是说:用今天发生的事来推测,那就是当然了。不久,曹操操征讨乌桓,孔融却说:“大将军亲自远征,在海外寂寞。从前肃慎族不进贡楛矢,丁零族偷盗苏武的牛羊,现在可以一并去讨伐。”这回曹操听明白,这不是在嘲讽自己嘛,百年前苏武与自己有何关系,这是在说,他此次征讨乌桓是不义之举。

这时,曹操开始“益惮之”。但考虑到孔融名重天下,如果因为他口无遮拦,就收拾他,显得自己无容人的度量,对于自己的推行的人才引进计划,会有不好的影响。但也不能如此放任,不处分孔融,领导的威望何在。于是曹操“故书激厉融”,给了孔融一个书面警告。曹操在平定了北方后,为了实现统一中国的政治宏愿,开始准备南征。而此时,不识时务的孔融又开始进言了,把曹操的南征,说成是有违天道和民意的不义之举。

这次他不仅踩到了作为职场做事的红线,就是不要随便指摘已经定下来的领导决策。同时他的此举也彻底地触及到领导的心里底线,”曹操既积嫌忌”,这时的曹操,再也无法容忍孔融的行为了。自然,领导看你不顺眼了,在现代只过是让你穿穿小鞋,让你离职,而古时那就是要命。曹操一个叫郗虑的下属,察觉了曹操的想法,就开始罗织罪名诬陷孔融,曹操也顺势下令严查,结果孔融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等罪名,于公元208年9月26日,被处死,并株连全家,时年五十六岁。

写在后面身处乱世,本就要慎言谨行,哪怕你才高八斗,也要会审时度势。不可否认,孔融的确有才,更有所谓的盛名,但因此而恃才傲物,就是没有认清自己,他并没有真正的治世之才,也没有学会正确的处事之道。而统治者用孔融,更多的是因为他的盛名,在他们眼中,孔融不过是个会读书,有学问的书生而已。如果孔融能明白这些,低调处事,他的悲剧应该就能避免。作为实干家的曹操,对孔融的评语是:世人多采其虚名,少於核实,见融浮艳,好作变异,眩其诳诈,不复察其乱俗也。其实孔融没有死,看在现今的社会、职场还有不少人,不是和他一样,在生活中,工作中继续在上演着类似的情节。

更多文章

  • 孔融被曹操满门抄斩,孔融7岁女儿临终前说了13个字,成千古绝句

    历史解密编辑:二楼讲故事标签:孔融,曹操,汉献帝,袁绍,刘协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古往今来的父母们对子女的一种殷切期盼,盼望其成才,盼望其能够建功立业光耀门楣!因此想必很多人的童年“阴影”中都会有一个“别人家的孩子”,而在大多数父母的眼中别人家的孩子是非常优秀的是我们学习的标杆和榜样!而在古代就有这样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叫孔融,并且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也就是我们常说

  • 孔融、马超、张邈、董承等被灭族,证明曹操是一个狠辣的政治家

    历史解密编辑:小凡读史标签:孔融,马超,张邈,曹操

    诛三族,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刑罚之一,又称为三族。关于三族的具体指代历史上有多种解释:一为父族、母族、子族;二为父、兄、子三族。一般不是造反等大逆不道的行为,很少被诛三族,但曹操作为一个狠辣果决的政治家,灭人家族的事干的不少:马超——宗族两百余口被杀在《三国演义》的塑造下,“锦马超”长的是面如冠玉,眼

  • 孔融被处死前哀求曹操放过儿子,9岁儿子说了八个字,成千古名句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孔融,曹操,太史慈,董卓,祢衡,袁绍

    三国时期是一个群雄割据的时期,大家名义上都是汉朝的臣子,但是实际上已经是各自为政。每个太守、州牧都想要自己的势力扩大,最后统一中原,因此避免不了战争。这其中便涌现出很多有名气的势力,比如:袁绍、公孙瓒、孙坚、刘表等。他们之中有很多是互相争斗,也有很多是被曹操所剿灭。就拿袁绍来说,曾经北方的霸主,经过

  • 三国时期的“喷子”孔融,因何被曹操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孔融,曹操,李膺,孔子,东汉末年,宦官

    1.孔融,字文举,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孔子的二十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2.孔融在4岁的时候,父亲给了他们兄弟姐妹一盘梨,而孔融专门挑盘中最小的那个梨吃。父亲问他为什么不吃个大的?孔融说我在家中排行岁末,因此我要挑梨的话也是吃最小的。“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成了兄弟之间相互谦让的美谈。

  • 曹操将孔融满门抄斩,孔融7岁女儿临死前说了13个字,成千古绝句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曹操,孔融,董卓,汉献帝,孔子

    孔融是我们中国人在接受启蒙教育的时候经常能够见到的人物,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读物,几乎都可以读到孔融让梨故事,这则故事是中国孩子礼仪教育的启蒙故事之一。但是大多数人对孔融的了解也就止步于此了。很少有人去了解正史中的孔融形象,其实孔融后来也有很大的作为,并不是只有小时候的孔融让梨的故事。只不过遗憾的是,

  • 孔融的起点并不算低,为什么被其他军阀淘汰?内政和军事都有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孔融,曹操,刘备,公孙瓒,董卓,刘表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是对孔融的一个比较恰当的评价。至少在东汉末年的乱世当中是这样的。孔融少年成名,名望在当时是相当重要的政治资本。孔融的起点可以说是比较高的。他也有过占据一方,与其他军阀竞争的机会。可惜的是孔融作为军阀的表现实在是不能够令人满意。孔融在比较早期出镇地方,却被''食物链''最

  • 孔融4岁就懂让梨,为何老师不说长大后的孔融?说了大家就不学了

    历史解密编辑:知书少年很达理标签:孔融,李膺,曹操,董卓,汉献帝,孔子,东汉,三国,艺术家,汉朝

    “孔融让梨”是千百年来流传不息的道德教育故事,《后汉书·孔融传》记载到:“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意思是说孔融在4岁的时候就已经懂得了谦让的道理,族中长辈都觉得很新奇。其实孔融在小的时候就能如此的懂事并不难理解,因为他是孔子的二

  • 孔融被杀前求曹操放过子女,他9岁儿子说了9字,曹操:此人留不得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孔融,曹操,李膺,曹丕,袁绍,诗人,曹魏,建安七子

    “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后汉书·孔融传》孔融让梨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了,在课堂上老师总是会以孔融为榜样,教导学生们要懂得“谦让”的道理。可是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老师在讲完孔融让梨的故事之后,一般就不会再讲孔融之后发现的事情

  • 孔融被曹操诛杀前,7岁的女儿说了9个字,曹操:一起杀掉!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孔融,曹操,皇帝,孔子,袁绍,汉朝,三国,建安七子,曹操麾下

    说起汉族的官员印象,想必大多数人留下的印象就是大腹扁扁,贪腐,鱼肉乡里等等,的确是,每个王朝的末期,总会有这样那样的贪官污吏,然而并非每个王朝的官员一开始就是这样。要知道有些朝代的官员,那可是在大殿之上直接怼皇上的存在,唐朝时期更是有魏征,这种官员,专门指着皇帝的小毛病不放的官员。然而你敢相信历史上

  • 曹操欲杀孔融,孔融哀求放过孩子,没想到小孩随口说了句千古名言

    历史解密编辑:东岸瞭望台标签:孔融,曹操,董卓,刘备,袁绍,丞相

    相信大家小学的时候都学习过孔融让梨的故事,都被孔融的懂事守礼所感动,因此孔融也成为了孩子的榜样和楷模,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位别人家的孩子,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可以说是出生名门,少年时期,孔融就表现出了卓越的天赋和才能,受到了当时很多名士的赞扬,孔融十三岁的时候由于父亲去世悲痛过度,被人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