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萧何献计诛杀韩信,刘邦赏500卫士,一瓜农却说:相国已大祸临头

萧何献计诛杀韩信,刘邦赏500卫士,一瓜农却说:相国已大祸临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醉风文史 访问量:3946 更新时间:2024/1/27 18:51:23

汉十一年(前196年),韩信囚禁府上一名家臣,想要处死他,谁知他的弟弟向吕后上书告发韩信将反,吕后大惊,打算将韩信召入宫中擒拿,但又怕韩信不肯来,于是找来萧何问计。

姜还是老的辣,萧何信手拈来献上一计,谎称刘邦平定陈豨叛乱即将班师回朝,让大臣们进宫贺喜,当韩信进宫道贺时,命卫士埋伏左右,将其擒下即可。

计策不错,可韩信不配合,他托病不出,萧何只能亲自到韩信府上去请,萧何劝说韩信:“即使生病,也要勉强去庆贺装装样子。”

萧何算是韩信的伯乐,韩信向来对他信任和尊重,根本不会想到萧何会骗他,于是韩信的悲剧不可避免发生了。

在外平叛的刘邦得知韩信死讯后,派使者拜萧何为相国,加封五千户,并令一都尉领500士卒护卫萧何安全,正当众门客庆祝萧何恩宠日盛时,一瓜农却提醒萧何说:“相国要大祸临头了。”

功人功狗封萧何

汉五年(前202年),历经四年之久楚汉争霸宣告结束,刘邦笑到最后成为天下共主,刘邦称帝之后在洛阳举行庆功大典,大宴群臣。席间,刘邦分析自己夺得天下的原因,认为汉之所以能得天下,关键在于任用三杰,即萧何、张良和韩信。

其后,刘邦决定论功行赏,但众功臣却为争功议论不休,导致封赏之事推迟了一年之久,刘邦认为萧何抚定后方,功劳最大,有意将其列为功臣首位,但群臣却有些不服。

群臣认为曹参披坚执锐在战场上立下汗马功劳,身上伤口多达七十余处,曹参当为功臣第一!而萧何只知道舞文弄墨,从没上过战场,功劳反而在群臣之上,这不合道理。

萧何果真没什么功劳吗?其实不然,萧何虽然不像张良那样为刘邦出谋划策,也不像曹参那样亲上战场,但他在后方做出的贡献不比两人少。

汉元年,刘邦率军从蜀地攻入关中,是萧何坐镇巴蜀为前线供给粮草;刘邦平定三秦,对彭城发起攻势,也是萧何坐镇关中,为刘邦大军筹集兵员和粮草;刘邦在彭城之战中大败仓皇而逃时,又是萧何及时募集兵员提供援军,让刘邦不至于溃败。

可以说,刘邦能有底气与项羽进行长达四年的斗争,少不了萧何坐镇后方,为刘邦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

面对群臣对萧何的质疑,刘邦说出了著名的“功人功狗”论。

《资治通鉴·汉纪三》:帝(刘邦)曰:“诸君知猎乎?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纵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纵指示,功人也。”群臣皆不敢言。

群臣听完老大刘邦的话都不敢吭声了,他们看出了刘邦对萧何的推崇,为了推举萧何为第一功臣,甚至都“骂”他们为狗了,再不高呼皇上英明,难道还等着挨收拾吗,所以对于萧何功劳最大的安排,群臣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萧何是韩信的伯乐

其实除了镇守后方,安抚民心之外,笔者认为萧何最为重要的一条功绩就是为刘邦保举了韩信这位军事人才。

韩信早期比较落魄,有时连饭都吃不上,有一次韩信去城下钓鱼充饥,一群妇人在河边漂洗衣服,其中一位老妇人见韩信饥肠辘辘的样子心生不忍,就拿出饭给韩信吃,一连几十天都是如此,韩信许诺以后出人头地必定报答妇人。

谁知老妇人生气地说:“身为大丈夫,连自己都养不活,我只是怕你饿死可怜你罢了,根本不指望你将来能报答我。”

因为落魄,韩信还曾遭到过街上屠夫的羞辱,屠夫讽刺韩信整天拿着佩剑晃荡,看着挺人模狗样的,其实只是个胆小鬼,他向韩信叫嚣:“有种就刺我一剑,要是不敢就乖乖从我胯下钻过去!”

韩信握紧双拳,狠狠看了屠夫几眼,仿佛要其模样牢牢记在心中,然后韩信俯下身,从屠夫胯下爬了过去,围观的百姓看到韩信此举,都嘲笑他胆小。

《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同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秦二世二年(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天下大乱,韩信认为自己建功立业的机会来了,于是拿着剑投奔项梁,后来项梁战死,韩信归入项羽麾下担任郎中,但在项羽这里,韩信并没有得到重视,他多次献计,项羽皆置之不理。

汉元年(前206年),韩信背楚投汉,但在汉军中,韩信只是看管仓库的小官,后来被刘邦提拔为治粟都尉,管理军粮生产,也就是说,刘邦并未发现韩信有出众才能。

与刘邦不同,萧何通过与韩信交谈,认为韩信有大才,便多次向刘邦举荐韩信,而刘邦仍不用,韩信彻底失望,决定出逃另投明主。

得知韩信出逃后,萧何来不及通知刘邦就骑马追赶韩信,追回韩信后,萧何力劝刘邦重用韩信,见萧何如此重视韩信,刘邦听从他的建议,举办盛大仪式拜韩信为大将军。

瓜农提醒,萧何醒悟

韩信为刘邦征战天下立下汗马功劳,比如还定三秦之战尽取关中之地,俘虏魏王豹,击杀周兰、龙且等,而韩信所立功劳越大,越显得萧何眼光高明,萧何与有荣焉。

不过天下平定之后,韩信却逐渐露出反意,刘邦一直防范着韩信,比如将韩信从齐王改封为楚王,就是为了将韩信调出老巢齐地,后来刘邦又削去韩信王位,降封淮阴侯。

韩信自知刘邦畏惧他的统兵才能,因此经常托病不出,但韩信憋在家中日益愤懑。韩信以与周勃、灌婴等人同列为彻侯而感到羞耻,有次拜访樊哙后,韩信竟自嘲地说:“我竟然沦落到和樊哙这种人为伍的地步!”

汉十一年,韩信预谋反叛一事被人告知吕后,吕后与萧何合谋将韩信锤杀于长乐宫,一代“兵仙”临死前还不忘念叨:“我后悔当初没听蒯彻的计策直接反叛,今日竟被女子所骗,这莫非是天意!”

萧何献计诱杀韩信,韩信被夷灭三族,而萧何则获得丰厚封赏,一时之间,好友、同僚纷纷来到萧府道贺,与其他客人不同,召平竟然穿着孝服来凭吊!

召平是何来头,竟然敢扫萧相国的兴?原来召平曾是秦朝的东陵侯,秦朝灭亡后,召平因贫穷在长安城外种瓜,当起了普通瓜农,后来听说萧何向吕后献计诛杀了韩信,便有心来提醒萧何小心大祸临头。

《史记·萧相国世家》:召平谓相国曰:“祸自此始矣。上暴露於外而君守於中,非被矢石之事而益君封置卫者,以今者淮阴侯新反於中,疑君心矣。……”

听到召平的话,萧何深以为是,于是听从召平的建议,推辞掉刘邦的封赏,然后还拿出全部家产献给刘邦充当军资,刘邦见萧何如此做派,果然十分开心。

结语

萧何既然是韩信的伯乐,那萧何为何又献计诛杀韩信呢?其实这正是萧何的聪明之处,萧何坐镇后方处理政务,拥有广泛的人脉和政治资源,而他没有战功才能让刘邦信任他。

韩信在军中影响力极大,一旦萧何与韩信联手,那刘邦能否稳住大汉天下就很难说,正因为如此,萧何才会献计帮助吕后诛杀韩信,一方面他这是向刘邦表忠心,另一方面也是主动切断与军中的联系,减轻刘邦对他的猜忌。

就这刘邦依旧没有放松对萧何动态的掌控,在领兵外出征讨黥布时,刘邦就数次派遣使者询问萧何最近在干什么,这使得萧何不得不自污名声来让刘邦放心,最终才得以善终。

能在刘邦手底下平安无事,得到善终,萧何无疑是一位顶尖的聪明人。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汉纪三》《史记·淮阴侯列传》《史记·萧相国世家》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更多文章

  • 萧何除掉韩信后,刘邦赏他500卫兵,瓜农却提醒他:你大难临头了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萧何,韩信,刘邦,吕雉,丞相

    提起中国古代兵家的典型代表人物,那一定少不了淮阴侯韩信。韩信:西汉的开国功臣,追随汉高祖刘邦打下了井陉之战、潍水之战等堪称军史传奇的经典战役。“兵仙”、“神帅”、“国士无双”、“兵家四圣”、“汉初三杰”……韩信也在历史上被世人冠以数不胜数的荣誉和尊号。然而这百年难得一遇的军事奇才最终竟然死在了自己人

  • 汉朝开国之后,刘邦给功臣们排座次,刘邦:在座的只有萧何算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青栀网络热点自媒体作者标签:刘邦,萧何,汉朝,楚汉战争,霸王项羽

    汉朝开国之后,刘邦给功臣们排座次,但他却说:“在座的只有萧何算功臣。”这句话无疑是对萧何的高度评价。萧何是汉朝开国的功臣之一,他对于汉朝的建立以及汉朝的各项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刘邦能够成功地建立汉朝,离不开萧何的帮助。在刘邦初起义时,萧何就是他的得力助手。在刘邦一路打过来的过程中,萧何

  • 萧何诛杀韩信后,刘邦赐给他500卫士,萧何大惊:我死到临头了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萧何,刘邦,韩信,项羽,吕雉,秦朝,汉朝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话是总结韩信的。韩信出身底层,但从小有大志向,在反秦浪潮已成燎原之势后,韩信顺应形势,投奔到了项羽帐下。韩信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主动为项羽献计献策,但项羽孤傲自大,不将位卑言轻的韩信放在眼里,所以基本不会采纳韩信的建议,这让韩信觉得在项羽帐下无出头之日,所以在项羽将刘邦封为汉

  • 韩信被杀后,萧何望着他的尸体,冷冷地留下4个字,至今被人诟病

    历史解密编辑:胡凯说财经标签:韩信,萧何,刘邦,项羽,吕雉,张良

    汉朝时期的开国功臣韩信作为中国历史上十大名将之一,有着传奇的人生故事,同时也有着辉煌的功绩,以少胜多的战役他是没少打,可以说刘邦没有韩信未必能够战胜项羽,也就不可能建立汉朝,足以见得韩信的重要性。不过这样一位功臣在汉朝建立之后并没有被善待,反而还惨遭杀害,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怎么也没想

  • 韩信被杀后,萧何看着他的遗体冷冷说了4个字,却心有愧疚

    历史解密编辑:何开说生活标签:韩信,萧何,刘邦,项羽,吕雉,樊哙

    中国历史上楚汉之争一直是人们谈论的一个热点话题,其中刘邦从原来的一个小人物走上人生巅峰的事,也让人印象深刻。刘邦此人最终走向成功,除了他自己过人的勇气和非凡的智慧外,重要的是他还有一批有志之士辅助。这批有志之士有武者,有智者,其中武者有樊哙,智者有萧何。还有一位著名的高级将领,也为刘邦取得天下立下了

  • 真实故事:过度放纵付出巨大代价,成也萧何败萧何

    历史解密编辑:中原琪琪格标签:萧何,真实故事,邓丽君,演员

    他是一个明星,也是一个悲剧人物。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他突然入狱,改变了他的一生。入狱的原因如果放在今天,顶多是男女之间你情我愿的事,双方都是未婚,用他自己的话说,如果放在20年后,他那事根本就不算事。他出生在1958年,黑龙江哈尔滨市人,父亲是一名警察,他从小被严格管教,他的愿望也是长大后成为一名

  • 此人画“萧何骑车追韩信”走红,开创了假画系列,学者:亵渎文化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萧何,萧何骑车追韩信,绘画,艺术,国画

    古人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座山,通过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风采,古人由此领悟人生大道。同样的,有人对历史也进行了新的解读,甚至还演绎出了一种独特的风格。试想一下,刘关张坐着四轮车疾驰而去,骑着马的吕布只能气喘吁吁的狼狈狂追,而车内的关羽和张飞,一个在梳头发,另一个用国际问候

  • 汉武帝赏赐霍去病酒肉,为何宁可酒肉臭掉也不分给士兵?深度分析

    历史解密编辑:黄昏细雨醉红尘标签:刘彻,匈奴,卫青,皇帝,士兵,李敢,汉朝,霍去病,汉武帝,汉高祖刘邦

    霍去病身份尊贵,所以从不体恤下属,这是史记当中给予的解释,但是对此我却有另一种看法。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大多数人对此是怎样认为的?至于霍去病是谁我就不多讲了,明白的人都明白,对不对?他是整个汉武帝时期最为优秀的高等级将领,他的一些谋略、一些行为、一些胆识,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世俗的枷锁。对于匈奴予以了沉

  • 他比肩霍去病,就是死晚了...

    历史解密编辑:汉周读书标签:窦宪,汉军,汉朝,霍去病,窦太后,南匈奴

    01中国古代武将,有2大梦寐以求的最高荣誉:1、封狼居胥西汉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年仅22岁的霍去病以伤亡万余人的代价,一路杀伤俘虏了匈奴70443人,包括屯头王、韩王等三名,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名贵族。(数据来源出自《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霍去病在匈奴的祭祀圣地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仪

  • 霍去病为何要射杀李广的儿子李敢?为此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历史解密编辑:文古至尊宝标签:李广,李敢,卫青,匈奴,汉朝,霍去病

    霍去病满脸黑人问号,不就是杀个李敢么?我能有什么事?你可别忘了,我的靠山那可是正儿八经的汉武帝!一个复杂到极致的关系在接下来长达30秒的时间里面,我会给大家讲一个复杂到极致的关系,这个关系,如果你能够捋顺了,你也就能够明白,霍去病为什么非要杀李广的儿子李敢了。故事的大背景是在汉武帝执政时期,汉武帝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