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司马师高估了夏侯玄,如果真有野心,就在关中举兵反抗了

司马师高估了夏侯玄,如果真有野心,就在关中举兵反抗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斯基栀子 访问量:3248 更新时间:2023/12/8 21:22:42

夏侯玄是曹魏征南将军夏侯尚的儿子。

夏侯尚是夏侯渊的侄儿,年龄应该和曹丕相仿。曹丕生于公元187年,司马懿生于公元179年,诸葛亮生于公元181年,大体上都可以算是同一辈人。所以,夏侯尚从小就和曹丕交往比较多,关系也比较好,比较得曹丕的信任。

曹操平定冀州的时候,夏侯尚就已从军出征,为军司马。曹丕被确立为世子后,又成为曹丕所担任的五官中郎将的文学掾属。曹操封魏公,魏国建立,夏侯尚担任黄门侍郎。建立代郡胡族叛乱,曹操派其子曹彰率军讨伐,夏侯尚也随军出征,担任参军。

从夏侯尚早期的经历看,他和曹真、曹休一样,显然是被曹操当作后备的接班梯队进行培养的,是为曹丕培养的亲信骨干力量。

曹操死在洛阳,夏侯尚持节护丧回到邺城,就因为这个功劳被封为平陵亭侯,拜散骑常侍,也就是皇帝身边的高级侍从官。而曹操的灵柩回到邺城,举办丧事时,负责主管丧事的就是司马懿,也是曹丕当时比较信任的人。

不久后,夏侯尚又升为中领军。按照曹魏制度,中领军是宫廷禁卫军统帅。这表明曹丕对夏侯尚的信任是很不一般的。曹丕代汉成为皇帝后,又进封平陵乡侯,升任征南将军,领荆州刺史,假节都督南方诸军事。

夏侯尚上任荆州刺史时,刘备正率大军伐吴,别军出上庸,以监视曹魏的军事行动,防止曹魏从背后偷袭。之后,刘备在夷陵之战中被陆逊击败,退回白帝城,黄权所率蜀汉军队的归路被切断,被迫向曹魏投降。夏侯尚乘机进军,夺取了蜀汉的三郡九县,又被升迁为征南大将军,也就是在征南将军上加了个大字。

夏侯尚算曹氏的外围宗亲,其正室夫人是曹真的姐姐,女儿夏侯徽又嫁给了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尚。曹真是曹丕非常信任的高级将领,也是他留给曹叡的辅政大臣之一,司马懿又是曹丕非常信任的人,也是留下给曹叡辅政的四大臣之一。夏侯尚娶曹真的姐姐,女儿又嫁给司马懿的儿子,这就是一个围绕在曹丕身边的亲信集团之间的通婚,以此来加强几个家族之间的联系,结为利益同盟,荣辱与共。

不过,夏侯尚死的早,曹丕还没去世,他就去世了。曹丕特意下诏褒奖了他,并追赠征南大将军、昌陵侯印绶。诏书说明了曹丕对他的评价,可谓对他一生的总体概括:“尚自少侍从,尽诚竭节,虽云异姓,其犹骨肉,是以入为腹心,出当爪牙。智略深敏,谋谟过人,不幸早殒,命也奈何!赠征南大将军、昌陵侯印绶。”

因为这个关系,夏侯玄的出身就是非常典型的曹魏官二代。夏侯玄出生于公元209年,夏侯尚死于公元226年,也就是说,夏侯尚死的时候,夏侯玄才只有18岁,就嗣爵成为昌陵侯。

出身显贵,少小知名,所以夏侯玄是曹魏官二代世家子弟中的名士领袖,虽然名义上他和诸葛诞、司马师并称,是公认的名士领袖。但真正称得上名士领袖,受人尊敬的,仍然是夏侯玄。小小年纪就嗣爵为侯,又被拜为散骑黄门侍郎,是皇帝的亲近侍从高官,所以夏侯玄和人交往不光要看才学、人品,还要看出身门第。要加入他的朋友圈,是不容易的。

比如钟会,也是曹魏著名的功臣官二代,也是少年成名,受到司马懿的赏识。钟会一直希望能和夏侯玄结交,但夏侯玄看不上钟会的人品,不和钟会来往。

魏明帝曹叡的皇后毛氏出身普通士族,不是一等士族,她弟弟毛曾因为她的缘故,一下子就跻身高级权贵。在一次宫廷宴会上,夏侯玄和毛曾并坐,夏侯玄就深以为耻,觉得不该和这种人为伍。毛氏深得魏明帝宠爱,魏明帝因此怀恨在心,报复夏侯玄,将他贬官为羽林监。

魏明帝死后,曹真的儿子曹爽受遗诏和司马懿共同辅政,但很快曹爽就迫使司马懿靠边站,由他独揽大权。曹爽独揽大权后,大批起用了曾在浮华案中受到打击的何晏、丁谧等人,任为腹心。夏侯玄是曹爽的姑姑的儿子,和他是表兄弟,又早早出名,所以受到曹爽的重用,很快就担任了散骑常侍、中护军。

中护军主管将官选拔,权力很大,位置也很重要。在夏侯玄之前担任中护军的是蒋济,蒋济和司马懿资历相近,在曹丕时期也曾经随军出征过,曹叡时期担任散骑常侍,护军将军,也就是中护军。但蒋济为人贪财受贿,卖官鬻爵,所以名声不太好。

曹真为了给这个重要位置安插自己人,就让蒋济改任领军将军,由夏侯玄担任中护军。夏侯玄一直以知人著称,在中护军任上进行了一些制度改革,选拔出了很多人才,后来都牧州典郡,设立的制度一直沿用到西晋初期。

曹真死后,曹魏在西线抵御诸葛亮北伐的主要统帅是司马懿,所以司马懿一直把雍凉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为了进行利益交换,同时给司马懿的势力范围掺沙子,曹爽让夏侯玄出任征西将军,都督雍凉诸军事,而夏侯玄原来的中护军职位则让给了司马师。这显然是一次利益交换,也正是这次利益交换,让曹爽在后来的高平陵之变中处于不利局面。

但夏侯玄的军事才能显然很一般,远不如其知人论世的政治才能。曹爽让夏侯玄担任征西将军后,一方面为了建立功业树立威信,一方面也是为了通过军事行动整顿雍凉军队,主动发起了进攻蜀汉的骆谷之役。蜀汉军队列险据守,魏军被困于秦岭之中进退不能,后勤困难,后来被迫退兵,又被蜀军追击,损失不小。

曹爽在高平陵之变中决策错误,导致曹氏主要政治势力全军覆没,夏侯玄并未做出任何反抗行动。司马懿在征夏侯玄入朝担任大鸿胪时,其实是准备夏侯玄一旦起兵反抗,要通过军事行动来镇压的。但夏侯玄却没有做任何反抗,就顺从的回到了朝廷,担任名义上职位很高实际上没有政治、军事权力的大鸿胪。而夏侯渊的儿子夏侯霸则被迫逃往蜀汉。

曹氏宗亲一直受到比较严厉的防范,形同禁锢,是没有什么政治和军事实力的,掌握着军事实力的都是曹氏的外围宗亲,也就是曹真、曹休、夏侯尚、夏侯玄这样和曹魏帝系血缘疏远,不会危及皇位的人。曹爽被司马懿诛杀后,曹氏集团中声望最高的也就只有夏侯玄了。

司马懿在世时,并未对夏侯玄动手。很显然是因为,从司马懿的角度来看,如果夏侯玄要反抗,当然应该在关中拥兵反抗,回到朝廷之后,洛阳都在司马氏势力掌控之中,就算是有心反抗,也闹不出多大动静,司马懿是有把握控制他们的。

但夏侯玄对此的理解是,司马懿和夏侯尚算是故交,也就把夏侯玄当作通家少年,没有起疑心。这显然说明夏侯玄在政治斗争上非常缺乏经验,很幼稚,连最基本的政治形势都没有认识清楚。但他对司马懿死后,司马师当权,他必死无疑的结局倒是认识很清楚。

后来张缉、李丰想发动政变,诛杀司马师,以夏侯玄为大将军辅政。事情败露后,被司马师先下手为强,涉及的人全部被诛杀,并夷三族,其余亲属也被流放到乐浪郡。陈寿记载称,司马昭听到夏侯玄要被杀的消息后,曾找到司马师,“涕泣请之”,但司马师没有同意,并举了司空赵俨的葬礼上,夏侯玄晚到,所有人都起身相迎为例。不过,裴松之进行了反驳,认为夏侯玄当时在关中,不可能参加赵俨的葬礼。

即便如此,夏侯玄在当时的曹魏声望很高,很受尊重,这是确定无疑的。他也是曹氏核心集团中最后一个有反抗司马氏的声望的人,甚至张缉是齐王芳的皇后的父亲,李丰是中书令,他们计划政变后也是让夏侯玄辅政,而不是他们自己来辅政。夏侯玄死后,曹氏核心集团中就再没有能够有实力、有声望来反抗司马氏了。

在之后的淮南三叛中,王凌和诸葛诞不得不起兵反抗的原因都是,司马懿以朝廷的名义征他们入朝担任名义上威望隆重实际上没有权力的司空,迫使他们放弃兵权,他们才不得不铤而走险,起兵反抗。也就是说,王凌、母丘俭、文钦和诸葛诞发动的淮南三叛名义上是为了反抗司马氏专权,忠于曹魏,实际上自保的动机更为明显。

夏侯玄在镇守关中时,如果高平陵之变中,曹爽挟持齐王芳直奔关中,拒守潼关,至少是可以形成和司马氏对峙的局面的,就像后来北魏分裂为西魏和东魏那样。曹爽死后,如果夏侯玄有心反抗,那么同样应当在关中起兵反抗,成功的概率要比张缉、李丰的宫廷政变大很多,军事上也比淮南三叛更有利。但夏侯玄连这个勇气都没有,就束身归朝,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寄托在司马氏的道德水平上,显然政治上是很幼稚的。

反过来说,曹叡死后,被寄予厚望的曹氏核心集团中,留下执掌权力的就是曹爽、夏侯玄这种政治斗争经验很少,战争经验更少,生长于富贵之中,没有经历过什么考验的官二代,怎么可能不大权旁落呢?

从另一个角度说,其实是司马氏的政治斗争搞得时间长了,疑心比较重,高估了夏侯玄。以夏侯玄的整体表现来看,他其实和曹爽区别不大,放弃反抗机会,束身归朝,无非就是求个安稳,平平安安混到死就行了,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野心。

更多文章

  • 高平陵之变后的不同选择,夏侯玄留魏而死,夏侯霸投蜀得生

    历史解密编辑:金中心在海边标签:蜀汉,姜维,郭淮,三国,夏侯玄,夏侯霸,司马懿,高平陵之变

    夏侯玄,三国时期曹魏名臣,征南大将军夏侯尚之子、右将军夏侯霸之侄、大将军曹爽表弟。公元249年,太傅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之变”,诛杀曹爽三族,成功掌控了魏国的大权。当时夏侯玄担任征西将军,节制雍州、凉州各路兵马,权力很大。司马懿不放心,想把夏侯玄调回洛阳,加以控制,让雍州刺史郭淮接任征西将军一职。夏

  • 从夏侯玄的生平说起,“名士风流”背后的夏侯玄

    历史解密编辑:二楼讲故事标签:夏侯玄,司马懿,曹魏,曹爽,司马师,蜀汉

    关于夏侯玄我们对其历史的定位从来都是“正始名士”、“玄学领袖”等等,也由于其在李丰一案之中面不改色、从容赴死更令其增添一抹悲剧色彩。在笔者看来“名士风流”体现在夏侯玄、嵇康、山涛等人身上才更能突出他们的价值;而与之相对的,那些夸夸其谈、醉生梦死的类似王衍一般的“假名士”又有何担当“名士风流”这几个词

  • 高平陵政变后,夏侯玄有十万大军,却为何选择按兵不动束手就擒?

    历史解密编辑:过往烟窗标签:夏侯玄,司马懿,蜀汉,曹爽,夏侯霸,曹魏

    公元249年,司马懿联合曹魏三朝老臣高柔、蒋济等人悍然发动了“高平陵政变”,此一役本来胜券在握地曹爽由于其优柔寡断的性格最终导致失败,面对曹爽的不争气,他的“智囊”桓范则是怒骂道:“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犊耳!何图今日坐汝等族灭矣!”最终结果是曹爽家族以及其朋党将近七人被夷三族,而司马懿自此大权在握

  • 夏侯玄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何司马师不顾司马昭求情,执意要杀掉他

    历史解密编辑:小凡读史标签:夏侯玄,司马昭,司马师,司马懿,曹爽,曹叡,三国,艺术家

    后三国时代,是第一代枭雄们的后代在主导。我们把目光移到曹魏,公元254年,掌权的大将军司马师杀了一大批人,并夷灭三族,名单包括:李丰、夏侯玄、张缉……理由是他们要除掉自己。司马师是司马懿的长子,公元251年司马懿去世后,司马师开始掌权。夏侯玄是夏侯家第三代的子孙,夏侯尚的儿子,夏侯渊族孙。当时司马师

  • 司马懿发动兵变后,夏侯玄手握重兵,却没有奋起反抗!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司马懿,夏侯玄,曹魏,曹爽,司马师,蜀汉

    夏侯玄(209年~254年),字泰初(《三国志》等作太初),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文学家,征南大将军夏侯尚之子,大将军曹爽的表弟。夏侯玄少有名望,仪表出众,时人称为“朗朗如日月之入怀”。魏文帝黄初六年(225年),袭封昌陵乡侯。魏明帝时,历任散骑黄门侍郎、羽林监。曹芳继位后

  • 夏侯玄李丰案:堂堂曹魏宰相高官,因何被人当庭砍死?

    历史解密编辑:青言论史标签:曹魏,曹爽,司马师,司马昭,司马氏,史说三国,夏侯玄李丰

    熟悉三国历史的人,想必对“衣带诏”事件并不陌生。建安五年,(据说)汉献帝密诏国丈伏完、车骑将军董承、左将军刘备等人,要他们诛杀曹操。事情败露后,董承被夷三族,其女董贵人身怀六甲亦被处死,刘备出逃,伏完则在死后五年被查出涉及此案,其女儿伏皇后被废,所生皇子被杀。了解这个故事的人,大多都对曹操之残忍、献

  • 夏侯玄:完美男人,如玉树如日月,却被妹夫司马师灭门

    历史解密编辑:雅馨唠史标签:夏侯玄,司马师,司马懿,曹爽,司马昭,曹芳

    高平陵事件之后,司马懿就独揽朝政大权了,不过他已经垂垂老矣,没两年就死了。司马懿死了之后,所有的大权就被他的大儿子司马师继承,司马师成为大将军。位极人臣,开始发号施令,左右皇帝曹芳和郭太后。曹芳慢慢长大了,他不满意司马师以及他的兄弟司马昭的横行霸道,在李丰、张缉的怂恿下想发动政变把司马师的兵权夺过来

  • 20岁名满天下反受抑制打压,30岁大权在握仍屡屡受挫:夏侯玄

    历史解密编辑:历说观标签:曹爽,曹操,大权,夏侯玄,司马懿,魏明帝,司马师,司马昭,史说三国

    明代大学者顾炎武曾总结“清谈误国”。说起“清谈”,不得不追溯到魏晋时期流行的崇尚虚无、空谈名理的风气。而我们今天要谈的夏侯玄,就是魏晋时期一个典型的“清谈”代表人物,玄学领袖。出身名门,浮华交会夏侯玄出身名门,甚至可以说,跟曹操身上流的是同一个祖宗的血脉。裴松之在《三国志》注释里说,“嵩,夏侯氏之子

  • 中国台北选手曹纯玉 带着病毒跑完马拉松

    历史解密编辑:郑州日报标签:曹纯玉,中国台北,马拉松,马拉松赛

    ▶ 在美国俄勒冈州尤金市举行的2022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跳高决赛中,澳大利亚选手帕特森以2米02的成绩夺得冠军。 ▼ 获得男子铅球铜牌的古德奇乌斯在决赛中。 新华社发 新华社美国尤金7月19日电(记者 王子江)中国台北选手曹纯玉在18日的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马拉松比赛中,最后几公里多次跌倒,但仍然挣

  • 15御曹纯渊骑开荒既成型无需转型

    历史解密编辑:天X蓬标签:郭嘉,天蓬,周泰,夏侯渊,太史慈,曹纯渊

    战略天蓬说:#三国志战略版#大家好,我是天蓬。15御曹纯渊骑开荒既成型无需转型。十五御开荒怎么组呢?有没有开荒不用转型的呢?天蓬本期给予大家一个渊骑的成型队伍不需要转型。渊骑开荒与组队需要高红或者满红,要不伤害是真的不够很痛苦的哦。天蓬就玩过1红夏侯渊周泰替曹操的渊骑效果只能说一般,经常被别人按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