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出身北方青州的滕胤,差一点摸到东吴政权顶峰,却以生命为代价

出身北方青州的滕胤,差一点摸到东吴政权顶峰,却以生命为代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琳子乐园 访问量:2838 更新时间:2024/1/9 3:19:13

东吴中后期,尤其是孙亮时期和孙休的前期,那是相当的乱套。各个辅政大臣之间内讧不断,最后五个辅政大臣全部报销。孙权设置的这几个辅政大臣当中,可能诸葛恪有名气一些,对东吴的影响也比较大。不过小编下面不说诸葛恪,来聊一聊另外一个人物——滕胤。他也是五大托孤大臣之一,也算是东吴中后期的一个重要的政治人物,结果死于一场失败的政变。

出身北方青州的滕胤

在东吴政局当中,有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就是北方青州过来的。不过这个群体的力量并不算强,政治立场上偏向于淮泗集团,所以就容易被人忽略。东吴的青州人士是怎么来的呢?这就要说到东汉末年的李傕郭汜所置的扬州刺史刘繇。刘繇是青州东莱人,跑到扬州当长官。在当时青州是混乱不堪,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军阀控制,是公孙瓒和袁绍长期胶着的战场。

很多青州人,比如太史慈、孙邵都是从青州投奔刘繇;而后孙策渡江击败刘繇、王朗、华歆等人,占据江东六郡,接管了刘繇的遗产。所以说江东集团包括东吴内部还是有一定数量的青州人,位置也挺高。太史慈作为建昌都尉抵抗刘表的侄子刘磐,勉强算是江东集团独当一面的镇戍;孙邵更是力压东吴老臣张昭,成为东吴的第一任丞相。

滕胤也是青州出身,是青州北海人。他的父亲滕胄、伯父滕耽都是从青州过来投奔刘繇的,结果被孙策、孙权照单全收。大概还有一些其他滕氏宗族的人,因为东吴后期还有一个外戚滕牧,就是滕胤的同族。东汉建安十四年(即公元209年),刘备和孙权打赢了''赤壁之战''和''南郡之战'',两个人花花轿子抬人,刘备表孙权为车骑将军。滕耽成为车骑将军右司马;滕胄在文学上比较有造诣,是孙权的宾客,江东集团文书经常由滕胄润色。

两兄弟一文一武辅佐孙权,但是都很短命。不过滕胤比较争气,他是一个名士。滕胤''少有节操,美容仪'',长得好看又有风度。首先是滕耽、滕胄的荫庇,其次是滕胤自己的令名,滕胤的仕途是一片光明。滕胤二十岁娶了孙权的女儿,和江东宗室建立起联系;三十岁走入仕途为丹阳太守,而后屡迁吴郡太守、会稽太守,在任期间恪尽职守,有一些名望。

等到孙权病重,需要人来辅佐孙亮的时候,孙权留滕胤在朝中为太常,与大将军诸葛恪、中书令孙弘、荡魏将军吕据、侍中孙峻同为辅政大臣。滕胤终于进入东吴的政治中枢,但也因此卷入到权力斗争的旋涡当中,后来更是作为这个旋涡的推动者,结果被卷得粉身碎骨。

滕胤经历的第一次政变——旁观孙峻与诸葛恪的火并

孙权找了五个辅政大臣,这五个人的内斗可比曹魏和蜀汉精彩多了。首先就是诸葛恪、孙弘、孙峻。诸葛恪是辅政大臣之首,成为孙弘的火并的对象。孙弘秘密隐瞒孙权去世的消息,打算矫诏除掉诸葛恪,但是被孙峻告发给诸葛恪。诸葛恪随即杀死孙弘,五大托孤大臣先报废一个,诸葛恪控制了东吴的政权。

诸葛恪新官上任三把火,在前期搞得非常不错,废掉孙权所置的酷吏间谍,除掉关税,让出一些利益出来;接下来又完成了孙权在世未竟的事业,修筑东兴堤,在东兴堤周边夹山筑城,重新构筑淮南濡须水一带的防线。曹魏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也正好是在孙权去世,东吴权力交替的时候,于是曹魏大举发兵进攻东兴堤。诸葛恪率军救援东兴堤,老将丁奉''雪夜奋短兵'',取得了''东兴之战''的巨大胜利,无数曹魏中军精锐葬身水底,甚至让曹魏简化葬礼。

诸葛恪的声望发展到顶峰,但他衰败得也比较快。在''东兴之战''的胜利之后,诸葛恪还要北伐,这就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一个是防御战,一个是进攻战,都是北伐,但本质也是不一样的。在反对的声音当中,就包括滕胤。滕胤跟诸葛恪的关系比较和谐,他们是一伙的,劝诸葛恪也是希望稳定局面,诸葛恪不听,结果遭遇''新城之战''的大败;而后为了推卸责任改置官吏,名望马上从顶峰跌进谷底。

看到这个情况,孙峻野心滋生,打算除掉诸葛恪。他和小皇帝孙亮商议(一说孙亮并没有参与此事),请诸葛恪赴宴,这是一场鸿门宴。诸葛恪的党羽散骑常侍张约、朱恩已经透露一些内情给诸葛恪,诸葛恪也打算避一避,但是在返身的时候正遇到滕胤。在滕胤的劝说下,诸葛恪还是回到酒宴上,最后被孙峻所杀。而在《吴历》中记载了不同的说法,诸葛恪把张约、朱恩的密信给滕胤看,滕胤劝诸葛恪避开这场鸿门宴,诸葛恪不听才遭遇毒手。东晋史学家孙盛认为《吴历》的记载比《三国志》更可信。

滕胤亲自策划的政变——对抗孙綝失败

不管怎么说,孙峻是干掉了诸葛恪,成为东吴政权的主导者。此时五大托孤大臣就剩下孙峻、吕据、滕胤三人。滕胤作为诸葛恪的党羽,他本来是想下位退避,但是孙峻没同意,还容得下这个滕胤。二者的关系不算太亲近,但至少表面上也过得去。孙峻执政时期是出现过一些政变的,但并没有滕胤的参与,相反滕胤还有一些规劝孙峻的举动。

孙峻听从曹魏降人文钦的劝说,派吕据、刘纂(孙权女婿)、朱异(朱桓之子)、唐咨(曹魏降人)等人率军北伐。孙峻和滕胤给吕据饯行,看到吕据的军队部伍严整,一下子就惊到了,很快就去世了。孙峻作为孙权指定的托孤大臣,他执政多多少少还算是名正言顺。结果孙峻临终之前将权柄交到他的同族兄弟孙綝手中。孙綝控制朝政是名不正,言不顺,于是也引起了吕据、滕胤两个仅存的托孤大臣的反抗。

吕据第一个发难,他联名诸将表请滕胤为丞相,加上自己的兵权,希望能将孙綝排挤出政治中枢。孙綝也有些政治手腕,他任命滕胤为大司马,代替刚刚去世的吕岱镇守武昌。相当于用兵权来补偿滕胤的政权,当然也搞不清楚孙綝是真心实意还是权宜之计;另外孙綝又派从兄孙虑封锁长江,令文钦、刘纂、唐咨等人合攻吕据。

滕胤不愿意到武昌,决心与吕据联合除掉孙綝,但也没有主动讨伐孙綝,而是发兵固守,等待吕据的消息。这就错过了一个机会。吕据早就被逼得自杀,滕胤的外援已经不存在。接下来孙綝令大部队围攻滕胤,最终杀死了滕胤。总的来说滕胤可以说是东吴中后期政局中的重要人物,也差一点摸到了东吴政权的顶峰,但是最终由于自己的实力不济和优柔寡断失去了这个机会,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参考文献:《三国志》、《后汉书》

标签: 滕胤诸葛恪孙峻孙权东吴曹魏

更多文章

  • 东吴宗室权臣孙峻,居然和孙权长女孙鲁班私通,他们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思源谈生活标签:孙峻,孙权,孙鲁班,权臣,诸葛恪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人们对于人伦礼教是十分重视的,如果有人做了有违人伦的事情就立刻会受到他人的谴责。但是,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依然有一些人会跨越人伦的界限,做出一些不齿的事情。东吴宗室孙峻,他不但是孙权之后把持朝政近十年的一个权臣,更是和自己的姑妈孙鲁班暗中私通,可谓是在道德上也坏到了极点。而

  • 孙峻为什么推荐诸葛恪做辅政大臣?-细品《资治通鉴》之三国争霸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学文标签:孙峻,孙权,曹魏,诸葛恪,司马懿,诸葛瑾,资治通鉴,三国争霸,史说三国

    在三国的历史上,权力的继承导致的争斗其实是很残酷的,曹魏之所以发生司马懿的高平陵兵变,诛杀曹氏宗族,也是曹魏内部政治势力斗争的结果。而在东吴,孙权是属于比较长寿的领导者,虽然孙权目睹了曹魏政权交接过程中的乱象,从而希望避免东吴也陷入这种纷争,但反而造成了南鲁党争。而在孙权即将离世之际,又废掉了太子孙

  • 孙峻之死为什么会引发吴国的政治动荡?-细品《资治通鉴》之三国争霸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学文标签:孙峻,孙权,孙亮,孙策,滕胤,吴国,杨吴,诸葛恪,资治通鉴,三国争霸,史说三国

    我们前面讲过孙权由于南鲁党争导致孙霸被杀,太子孙和被废,最终驾崩前只能选择小儿子孙亮登基。而为了辅助儿子执政,任命了诸葛恪,孙峻和滕胤,孙弘以及武将的代表吕据共同形共同作为辅政大臣,辅佐孙亮执政。但之后我们会看到东吴的内部争斗反而更趋激烈,诸葛恪先是诛杀了孙弘,接下来孙峻又诛杀了诸葛恪,而孙峻因病而

  • 传说中的东吴道士徐光:能够隔空偷瓜;预测了权臣孙綝的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徐光,孙綝,孙亮,孙峻,诸葛恪,权臣

    古代人非常相信神仙道法,也有很多关于神仙道法的书籍和故事。有些故事在内容上甚至已经大同小异,换上人名就变成了另外一个故事。下面小编就来讲一个《搜神记》中记载的故事。东吴道士徐光,能够隔空偷别人家的西瓜;还预测了东吴权臣孙綝的灭亡。隔空偷瓜《搜神记》中记载,这个叫做徐光的道士,在市场里溜达。市场里有卖

  • 聊一聊东吴后期权臣孙綝的崛起和覆灭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孙綝,孙峻,诸葛恪,孙休,孙权,孙亮

    读三国志(李九龄)有国由来在得贤,莫言兴废是循环。 武侯星落周瑜死,平蜀降吴似等闲。东吴后期有一段时期长期处于皇权旁落的局面,先后出现三个权臣——诸葛恪、孙峻、孙綝。其中有以孙綝最为嚣张跋扈,对皇权的威胁最大。孙綝还做过废立皇帝的事情,他废掉孙亮,立孙休为皇帝。不过孙休也是一个有手段的人,上位不久后

  • 孙綝:三国时期东吴宗室、权臣,执政时嗜好杀戮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孙綝,孙休,东吴,孙峻,曹魏,孙亮

    孙綝(chēn)(231年-259年1月18日),字子通,吴郡富春人。三国时期吴国宗室、权臣,昭义中郎将孙静曾孙、定武中郎将孙暠之孙、安民都尉孙绰之子。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孙綝初任偏将军。太平元年(256年),孙綝的从兄孙峻在北伐曹魏途中过世,他接替其位,升任侍中兼

  • 随着孙綝废帝,权力巅峰的全公主也退出东吴政治舞台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标签:孙亮,孙峻,诸葛恪,孙权,朱据,曹操

    作者:握中悬璧,授权读史发布。百年东吴连载59正所谓“天欲其亡,必令其狂”。这句话用在孙綝身上再合适不过了,就在灭亡的前夕,孙綝迎来了他最后的疯狂。到了太平三年(258年)下半年,东吴的政治形势比一年多之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首先是曾经不可一世的全公主一派遭到大幅削弱,随着全氏家族多名主要成员以及众多

  • 孙綝为什么要废掉孙亮?为什么又会被自己推举的孙休杀死?-细品《资治通鉴》之三国争霸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学文标签:孙綝,孙亮,孙休,孙峻,孙权,东吴,资治通鉴,三国争霸,史说三国

    前面我们谈到了孙綝诛杀了滕胤和吕据后,再次控制住了东吴的政权。而之后小皇帝孙亮对孙綝愈来愈不满,于是和朝臣密谋杀掉孙綝,但事情败露,孙綝废掉了小皇帝孙亮,立琅琊王孙休为帝。但孙休执政后,却能翻盘诛杀了孙綝。为什么看似掌握了东吴局面的孙綝在孙休上台后变得没有抵抗能力束手就擒呢?我们今天来读一读《资治通

  • 谋逆也有遗传吗?——闲聊吴国权臣孙峻、孙綝(三)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孙峻,孙綝,孙休,权臣,诸葛恪,丞相

    原创(紧接上期)上期聊到吴国君臣合谋诛杀权臣孙綝,看上去是胜券在握,却因有人告密而失败,究竟是谁泄露了这个天大的秘密呢?有两种说法:一、全皇后。全皇后是全尚的女儿,母亲是孙峻的姐姐。二、全尚的妻子,即孙峻的姐姐,也就是孙綝的从姐。起事前,孙亮先找全尚的儿子黄门侍郎全纪商量,说:“孙綝专权,轻视我。我

  • 孙綝借诸葛诞之乱使阴招,猛力打击全公主家族力量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标签:孙綝,孙峻,孙权,吕据,三国,诸葛诞,诸葛恪,司马昭,毌丘俭

    作者:握中悬璧,授权读史发布。百年东吴连载58孙峻的猝死让全公主始料未及,突然失去了这个提线木偶,她的权力之路变得扑朔迷离起来。由于孙峻是孙恭的独子,没有亲兄弟,也没有子嗣,因此临终之时只好将大权交给堂弟孙綝,以他为侍中、武卫将军,领中外诸军事。对于全公主来说,这是个不得已的选择。费尽千辛万苦压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