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从一个市井无赖到开国皇帝,萧何、韩信、张良三人功不可没,但为什么这样三个能人,却萧何、韩信、张良呢?在史记中有简要解释。
我想最重要的是因为刘邦能善于听取他人意见,他能学会忍。而项羽脾气不好,且不善于听取他人意见。这是其根本所在,也就是刘邦会用人。
另一方面,刘邦的对手项羽刚愎自用,有勇无谋,贤良谋士及将帅之材认为不值得为他卖命,而且项羽对人才的使用上不如刘邦,拿韩信来说,去项羽那边,连一个小将军都得不到更别说统军打仗,而刘邦呢?
在用到韩信时,韩信威胁刘邦得到齐王什么的,刘邦为了目的还就给你,但是结果暂就不说了,而如果是项羽,可相而知。
在史记中,司马迁说张良,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不去见景驹。也就是张良跟刘邦出谋划策,刘邦懂得,能用其计。其他人都不能。张良就知道刘邦是天授,于是只跟他了。
而韩信说到底是走投无路投了刘邦,并非什么仁爱有风度,重要的是项羽不肯轻易封赏而刘邦倒还不错。
再说萧何,本来就对刘邦推爱。起义时一度大家推萧何(县衙秘书)和曹参(监狱狱长)领头。萧曹怕被灭族,不肯,推刘邦。父老也承认刘邦遇到过许多怪事(斩蛇、七十二黑痣之类),迷信,就推他了。
而另有一说,三人并非死心塌地,原因是萧何与刘邦是同乡加同事加姻亲,也就是裙带关系。。。
而韩信是走投无路投了刘邦,后来掌了兵权,以刘邦的生命威胁要求升职加薪,甚至有自立门户的想法,不算死心塌地。。
而张良是个奇特的家伙,属于为了实现梦想不计较的人,功成名就之后又激流勇退的怪才。。。跟着刘邦只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而不是死心塌地追随刘邦.
司马迁对于三人跟着刘邦的解释本人不是十分赞同,生逢乱事,最重要的就是生活所迫,就像韩信走投无路不找人人跟着自己也干不起来,在乱世中怎么生存?本事再大没兵没人也不顶用。而在刘邦项羽两人选择中,刘邦就有那么些比项羽“优秀”的条件环境,以至于刘邦得人得天下!
反观项羽兵多将广,自负自大而不重用未知的人才,以至于在刘邦项羽争霸中落了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