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嘉庆帝死后为何没棺材

揭秘嘉庆帝死后为何没棺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513 更新时间:2024/2/29 20:47:37

嘉庆皇帝死后竟然没有棺材,这是怎么一回事呢?那么皇室为何没有给嘉庆皇帝准备棺材。事情的走向是怎样的?下面有本带领大家了解清宫秘史。

清朝的皇帝即位后,要做两件神秘的事,一是选定万年吉地,就是找一处风水宝地,作为自己将来的葬身之地;二是秘密准备一口棺材。满族的棺材是一种很特殊的形状,棺头有葫芦,故而又叫葫芦材,也叫旗材。

这些棺材的材质是有区别的,皇帝、皇太后、皇后、皇贵妃具用金丝楠木,贵妃以下则用杉木。由于棺材的漆饰需要很长时间,所以,必须提前准备。

网络配图

嘉庆帝在承德突然离世,大家手忙脚乱,除了找不到立储密旨外,还没有盛放尸体的棺材。当时正是酷暑,尸体很快就会腐烂,所以,必须马上找到一口合适的棺材,才免得失去皇家的尊严。

这件事,最着急的就是嗣皇帝旻宁了。他焦急万分地说:“梓宫为万世閟藏之器,此间并无合制良材。”也就是说,这样神秘而重要的东西,在承德是没有的。怎么办呢?

道光帝赶忙下达六百里加急特谕,命令留京公大臣设法找到一口合适的棺材。

道光帝很快得到了消息。嘉庆帝死后第三天,即嘉庆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七日,留京的王公大臣奏报,内务府存有一幅乾隆年间的材板,为楠木材质,正好符合皇帝之用。

道光帝得到奏报,马上下令运抵承德:“昼夜行走,能早一刻,务赶紧一刻。即将帮盖底拆平,用氊包裹,俟到此间,再行合成,均无不可,总以迅速为要,万勿刻迟。”为了方便,道光帝令三弟绵恺、五弟绵愉迅速赶往热河奔丧。

嘉庆帝的尸体终于在死后七天得以仓促大殓,大殓就是尸体被安放在棺材之中。从此之后,嘉庆帝的棺材被称为“大行皇帝梓宫”。

网络配图

八月二十日,嘉庆帝的梓宫从避暑山庄的澹泊敬诚殿灵,雇用了大量的抬棺杠夫。当时有32人抬棺,有80人抬棺,也有128人抬棺,看道路的宽窄而定。

总之,这些抬棺人员达到7920人。经过十天的行程,八月二十二日,嘉庆帝的棺材进入紫禁城,从东华门、景运门进入乾清宫。嘉庆帝终于回家了,他的梓宫被停放在乾清宫。

停棺于正殿的主要目的,是便于皇家祭奠大行皇帝。嗣帝就主丧位,缟素;皇后、妃嫔、宫人、皇子、公主、皇孙、福晋及近支王公等于几筵殿内,行殓奠礼。

殿外,诸王公福晋、夫人、郡主、县君以上于丹墀右,三品淑人以下于隆宗门外,齐集哭临。百官中,旗员居阙左门外,汉员于各官署行礼致丧。行礼的仪式繁杂,朝晡、日中三设奠,朝晡进羹饭肴馔,午奠进馔筵,就好比皇帝还活着一样,进行侍奉。

在乾清宫停灵18天后,出殡到景山观德殿供奉。在观德殿停灵半年,于三月十一日启灵,出殡到陵寝。嘉庆帝的陵寝叫昌陵,是他的父皇乾隆帝生前给选定的。

三月二十三日,在昌陵行大葬礼,嘉庆帝的梓宫被安放在地宫宝床之上,关闭了刻有八大菩萨的四道石门,嘉庆帝终于入土为安。

网络配图

相关阅读:与他的父、祖相比,嘉庆皇帝是一位既没有政治胆略又缺乏革新精神,既没有理政才能又缺乏勇于作为品格的平庸天子。“平庸”两个字,是嘉庆皇帝的主要性格特点。

嘉庆朝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上承“励精图治、开拓疆宇、四征不庭、揆文奋武”的“康乾盛世”,下启鸦片战争、南京签约、联军入京、帝后出逃的“道咸衰世”。

清朝社会的固有矛盾已经积累了180年,嘉庆皇帝扮演了大清帝国由极盛而转为衰败的历史角色。然而,嘉庆的平庸,并不是他的性情所致,而是历史的必然。

在乾隆晚期,清朝已经出现了衰败的迹象,白莲教的起义,再加上乾隆晚年举办寿宴过度的奢华,使得嘉庆初期国库空虚,所以说乾隆实际上是留下了个烂摊子给嘉庆。

标签: 嘉庆

更多文章

  • 高丽国王为了消除后患杀了同父异母的兄弟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高丽

    胡亥矫诏弄死哥哥扶苏之后,登上皇帝宝座,他害怕兄弟们威胁他的皇权,就把兄弟姐妹都杀了。只剩下公子高一人,公子高知道自己必死,为了保全子孙后代,主动申请为秦始皇殉葬,总算一死而得以保全子孙。胡亥这厮,把秦始皇的32个子女全弄死了,绝逼是历史上杀兄弟姐妹最多的人。网络配图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弑兄诛弟,逼父

  • 孟子已死了过千年,却因何事惹怒了朱元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朱元璋

    孟子对君主专制的批评惹怒了明朝开国君主朱元璋,他因此下令删改《孟子》一书,将“对君不逊”、“抑扬太过”的部分统统删去。所删定的版本便被称作《孟子节文》,并成为科举考试的标准,以取代原先的《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著名思想家孟子的标志性语录,今天读来仍有启发。然而,孟子对君主专制的批

  • 汉代中兴名臣霍光结局悲惨是自找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霍光

    (霍光(?-前68年),字子孟,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西汉权臣、政治家,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霍光堪称汉代的中兴之臣,在执政期间权倾天下,然结局悲惨。古往今来,对于做人做事都有一个很精辟的衡量标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于这几个层次,霍光的失败之处恐怕就在于——齐家。按今天话,就是没有管好

  • 汉代皇帝竟都是同性恋:汉哀帝最极品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同性恋

    同性恋现象不是现时代的产物,在久远的古代就已经存在,在历代的帝王中,好女色者居多,但也有不少皇帝好男风,蓄养男宠。在汉朝皇帝中,“同性恋”是最为普遍的现象,从汉高祖刘邦开始,几乎每个皇帝都有同性恋对象,其中以汉哀帝为最。他将同性恋搞得认真而轰轰烈烈,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将后宫佳丽冷落一旁,独宠董贤

  • 古代美男潘安:一枚小鲜肉最后的凄惨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潘安

    清代流行一本蒙学读物《声律启蒙》,是我的家乡邵阳先贤车万育所著。这本书是学属对、平仄和用韵的普及读物。小孩子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一些典故贯穿在各个韵部中,使孩子在声律学习中学习用典—这二者是传统格律诗写作的基本功。网络配图比如该书的下篇(阴平)“六麻”韵部中讲道:“沈腰对潘鬓。孟笋对卢茶。”十个字含了

  • 揭秘吕布手下大将竟然差点活捉关羽张飞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吕布

    话说吕布麾下有一员大将名为高顺,统领着最为精锐的陷阵营,算得上是三国时期最为强大的部队。再与刘备的交锋中高顺带着700士兵竟然一口气击败了迎战的关羽和张飞,名震天下。网络配图高顺是吕布麾下的大将。为人很正派清白,从来不喝酒,也不收别人送的东西。他所率领的七百余名士兵,号称千人,所用的铠甲兵器都是经过

  • 为什么曹操喜欢用小人?难道是惺惺相惜?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曹操

    曹操在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春发布《求贤令》,第一次提出“唯才是举”的方针:“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建安十九年和二十二年又先后发表《取士无废短令》、《举贤勿拘品行令》,进

  • 明太祖祭神传闻:朱元璋为何迷信神灵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元璋

    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本是佛祖的门徒,但对风神、水神这类自然神灵也颇崇拜,信神信鬼。《明史·方伎传》(卷299)记载,朱元璋在与陈友谅的较量中,便请术士张中祭过风神。张中,“少应进士举不第,遂放情山水。遇异人,授数学,谈祸福,多奇中。”朱元璋兵下南昌时,军中总管邓愈推荐了此人,之后朱元璋常将张中

  • 滴水不漏无懈可击:会演戏的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在《三国》里就是个神人。天文地理、医卜星相、五行八作、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他无一不通、无一不晓。而且他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未出茅庐就知三分天下。诸葛亮有能耐主要是指他在军事上的战绩。诸葛亮确实未出茅庐就知三分天下,这在《三国志》《隆中对》里边说得很清楚的。诸葛亮没出茅庐的时候,“躬耕陇亩,

  • 惊诧莫名:大贪官和珅神秘发家史之秘传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和珅

    和珅,出生于乾隆十五(1750)年,4岁丧母,10岁丧父,17岁与大学士英廉孙女冯氏成婚,9岁与和琳考入咸安宫官学,开始了读书生涯。以文生员身份承袭三等轻车都尉,25岁擢御前侍卫,授正蓝旗满洲副都统,从此官运亨通:26岁授户部侍郎、总管内务府大臣、国史馆副总裁,赏戴一品朝冠;30岁升户部尚书,御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