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代中兴名臣霍光结局悲惨是自找的吗?

汉代中兴名臣霍光结局悲惨是自找的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59 更新时间:2024/1/31 14:20:09

(霍光(?-前68年),字子孟,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西汉权臣、政治家,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

霍光堪称汉代的中兴之臣,在执政期间权倾天下,然结局悲惨。古往今来,对于做人做事都有一个很精辟的衡量标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于这几个层次,霍光的失败之处恐怕就在于——齐家。按今天话,就是没有管好身边的人,尤其是妻子儿女。

网络配图

霍光跟随汉武帝刘彻近30年,是武帝时期的重要谋臣。汉武帝死后,霍光正式接受汉武帝遗诏,成为汉昭帝刘弗陵的辅命大臣,与车骑将军金日、左将军上官、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人共同辅佐朝政。接受汉武帝的家业之托后,霍光掌握了汉朝政府的最高权力,“帝年八岁,政事一决于光”。到霍光为止,霍氏家族在西汉就出了包括霍光在内的两位极负盛名的人物,另一位就是他同父异母的哥哥霍去病。兄弟俩的功勋不相上下,一个驰骋沙场,一个辅政于内,前后在西汉风光了50余年。

霍光忠心辅佐汉昭帝刘弗陵,并凭着汉昭帝的信任粉碎了上官桀、桑弘羊、燕王旦等人的多次夺权阴谋。此后,不但霍光权倾朝野,其儿子、女婿、弟弟也纷纷担任要职,霍氏势力达到高峰。公元前74年,昭帝病逝,因为他没有儿子,霍光拥立武帝的孙子刘贺即位。但刘贺因为荒淫无道被废,霍光又立武帝之曾孙刘询,这就是汉宣帝。宣帝即位后,霍光继续执掌朝政,并得到宣帝很多赏赐。霍光执政20年的时间逐渐成就了“文景之治”后的又一个兴盛局面,史称“昭宣中兴”。

此时霍氏势力更胜从前,他的宗族、子弟都已是高官显贵,霍氏势力盘根错节,深深扎根朝廷,枝繁叶茂,“党亲连体”,而他的宗族多是为非作歹之徒。刘询深知霍光家族在朝中的势力尊盛日久,内不能善,所以在其继位之初,当霍光表示归政时,宣帝谦让不受霍光遂继续把持朝政,群臣凡事先请示霍光,然后再向宣帝报告。霍光每次入朝拜见时,宣帝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表面上却作出虚己敛容,礼下之已甚的姿态。即便如此,仍无可避免地与霍氏家族发生了冲突,为霍氏家族留下了祸根。

网络配图

霍光对于刘询,既有恩又有功,刘询对其既敬重又畏惧,这种复杂的君臣关系,为霍光死后霍氏一族的覆灭埋下了伏笔。这种大臣对皇帝的压力,大多数皇帝都是采用秋后算账方式来排放释放。比如明代权臣张居正与霍光的情况类似。然而,霍氏家族真正惹祸上身的根源,还远不在此。其主原因,还在霍光治家无方上。人们常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必定有一位贤慧的女人,而对于霍光来说,恰恰有一个飞扬跋扈的女人将他推到了悬崖。

霍显原本是霍光正室的陪嫁侍女,妻死扶正,后生儿育女,成了一家主母。她骄奢淫逸,举止张狂,费尽心思将同自己品性如出一辙的女儿霍成君嫁入宫中,并买通御医,在宣帝即位第三年毒死了有孕在身的许皇后。这是后来引发灭族事件的原因之一。妻子如此嚣张,下面的子侄、家奴便可想而知了。

网络配图

公元前68年,霍光病卒后,宣帝开始亲政。此时霍禹为右将军,霍山以奉车都尉领尚书事,霍氏一门仍十分显赫,广治第室,奢侈无度。有人向宣帝上书,说霍光专制擅权,主弱臣强,其子孙用事,愈发骄恣,长此下去,恐危宗庙,建议宣帝采取措施。为削夺霍氏权力,宣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霍氏不甘心权势被削,遂密谋借机杀平恩侯许广汉和丞相等人,再以太后名义下诏废掉宣帝而立霍禹,后阴谋败露。公元前65年,宣帝决定新账旧账一起算,收拾霍家。霍云、霍山自杀,霍禹被捕,腰斩于市,霍显及霍氏女眷兄弟皆弃市,霍后成君,废处昭台宫,霍氏亲族连坐诛杀者数十家,惨遭灭族大祸。

从霍光的事例中,不难看来,如果想当个好官,除自身德才兼备以外,管好自己身边的人,尤其是配偶十分重要。

标签: 霍光

更多文章

  • 汉代皇帝竟都是同性恋:汉哀帝最极品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同性恋

    同性恋现象不是现时代的产物,在久远的古代就已经存在,在历代的帝王中,好女色者居多,但也有不少皇帝好男风,蓄养男宠。在汉朝皇帝中,“同性恋”是最为普遍的现象,从汉高祖刘邦开始,几乎每个皇帝都有同性恋对象,其中以汉哀帝为最。他将同性恋搞得认真而轰轰烈烈,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将后宫佳丽冷落一旁,独宠董贤

  • 古代美男潘安:一枚小鲜肉最后的凄惨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潘安

    清代流行一本蒙学读物《声律启蒙》,是我的家乡邵阳先贤车万育所著。这本书是学属对、平仄和用韵的普及读物。小孩子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一些典故贯穿在各个韵部中,使孩子在声律学习中学习用典—这二者是传统格律诗写作的基本功。网络配图比如该书的下篇(阴平)“六麻”韵部中讲道:“沈腰对潘鬓。孟笋对卢茶。”十个字含了

  • 揭秘吕布手下大将竟然差点活捉关羽张飞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吕布

    话说吕布麾下有一员大将名为高顺,统领着最为精锐的陷阵营,算得上是三国时期最为强大的部队。再与刘备的交锋中高顺带着700士兵竟然一口气击败了迎战的关羽和张飞,名震天下。网络配图高顺是吕布麾下的大将。为人很正派清白,从来不喝酒,也不收别人送的东西。他所率领的七百余名士兵,号称千人,所用的铠甲兵器都是经过

  • 为什么曹操喜欢用小人?难道是惺惺相惜?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曹操

    曹操在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春发布《求贤令》,第一次提出“唯才是举”的方针:“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建安十九年和二十二年又先后发表《取士无废短令》、《举贤勿拘品行令》,进

  • 明太祖祭神传闻:朱元璋为何迷信神灵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元璋

    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本是佛祖的门徒,但对风神、水神这类自然神灵也颇崇拜,信神信鬼。《明史·方伎传》(卷299)记载,朱元璋在与陈友谅的较量中,便请术士张中祭过风神。张中,“少应进士举不第,遂放情山水。遇异人,授数学,谈祸福,多奇中。”朱元璋兵下南昌时,军中总管邓愈推荐了此人,之后朱元璋常将张中

  • 滴水不漏无懈可击:会演戏的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在《三国》里就是个神人。天文地理、医卜星相、五行八作、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他无一不通、无一不晓。而且他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未出茅庐就知三分天下。诸葛亮有能耐主要是指他在军事上的战绩。诸葛亮确实未出茅庐就知三分天下,这在《三国志》《隆中对》里边说得很清楚的。诸葛亮没出茅庐的时候,“躬耕陇亩,

  • 惊诧莫名:大贪官和珅神秘发家史之秘传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和珅

    和珅,出生于乾隆十五(1750)年,4岁丧母,10岁丧父,17岁与大学士英廉孙女冯氏成婚,9岁与和琳考入咸安宫官学,开始了读书生涯。以文生员身份承袭三等轻车都尉,25岁擢御前侍卫,授正蓝旗满洲副都统,从此官运亨通:26岁授户部侍郎、总管内务府大臣、国史馆副总裁,赏戴一品朝冠;30岁升户部尚书,御前大

  • 大和尚姚广孝:助朱棣夺位的第一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姚广孝

    姚广孝是谁?姚广孝怎么死的? 姚广孝(1335年-1418年),幼名天僖,法名道衍,字斯道,又字独闇,号独庵老人、逃虚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朝政治家、佛学家、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网络配图姚广孝年轻时在苏州妙智庵出家为僧,精通佛、道、儒、兵诸家之学,与高启、杨基等人结为好友,后被明太祖挑选,随

  • 皇太极:阴险狡诈玩弄权术吞并幼弟遗产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皇太极

    清朝八旗制度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正式创立的,初建时设四旗:正黄旗、正白旗、正红旗、正蓝旗。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努尔哈赤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又增设镶黄旗、镶白旗、镶红旗、镶蓝旗,合称八旗。其中镶黄旗、镶白旗、镶蓝旗均镶红边,镶红旗镶白边。清朝旗人不全是女真人八旗制度是在

  • 弘光帝不死守南京导致葬送大明一代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弘光帝

    福王朱由崧是万历皇帝的孙子,明光宗的侄子,崇祯皇帝的堂弟。在崇祯皇帝殉国之后,明朝的遗老遗少希望在皇室的血脉中找到一位适合做皇帝的人,在南京重新建立政权,福王朱由崧于是成为了第一顺位继承人。然而东林党人却持相反意见,希望立万历皇帝的侄子潞王朱常淓。福王朱由崧向军队求援,成功成为了南明的弘光帝。福王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