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论兵家世人大多只知孙子、吴起,先轸可也丝毫不逊色

论兵家世人大多只知孙子、吴起,先轸可也丝毫不逊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公子霜尘 访问量:673 更新时间:2023/12/28 7:19:36

兵家有四圣之说,其中兵圣孙子打造出了春秋末期强大的吴国,退隐后著书立说,写成兵家经典《孙子兵法》;而亚圣吴起一手打造的魏武卒,创下了“曾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外战的高胜率。

因著作《孙轸》失传、司马迁未为立传等原因,使得年代早于上述二人的先轸名声不显,但其的的确确也是兵家的一位杰出人物,在城濮一战中将“伐谋、伐交、伐兵”运用得淋漓尽致。

伐谋

游离于“中原文化圈”,遭遇无视的楚国,历经数代国君的开疆拓土,在齐桓公去世前迅速崛起,史载“汉阳诸姬,楚实尽之”;至楚成王执政之时,楚国再次向东扩张,兼并弦、黄等国,积蓄力量伺机北上。

公元前638年,楚国在泓水之战拿宋国作为“试金石”,一举击败了宋国,宋襄公伤重不治,但宋国并未彻底屈服;公元前633年,楚国卷土重来,胁迫陈、蔡围攻宋国,“压力山大”的宋国只好向晋国求援。

晋文公陷入了两难,毕竟执政不过4年,晋国刚刚上轨道,实力不允许与楚国掰手腕。作为跟随流亡长达19年,知根知底的先轸,看出了端倪,为晋国的将来计,提出了“报施救患,取威定霸”,中心是围绕晋国的称霸战略。

局限于黄河以北狭长地带的晋国渴望逐鹿中原,而地处中原,具有非常重要战略地位的宋国,一旦落入楚国之手,无疑对晋国是个巨大的打击。故晋国出兵援宋,既解了宋国之为难,又是对宋国以礼相待晋文公的回馈,同时击败楚国也是称霸立威的大好机会。

伐交(1)

先轸的一席话坚定了文公出兵救援宋国,如何实施呢?谋臣狐偃给出了具体方案,出兵攻打楚国盟友曹、卫二国,楚国势必救援曹、卫,就此解了宋国之围,更深一层来看,兵力有限的晋国是想引诱楚军北上,远离本土作战,分散楚军的兵力。

次年,先轸以当年曹共公曾无礼于文公为由,借道卫国伐曹国;卫国自然不肯,先轸假意放弃东渡黄河进攻的计划,改由汲县(河南)渡过黄河,闪击卫国,攻夺取了的五鹿城。

适逢晋军统帅中军将郤榖病逝,身为下军佐先轸被提拔为中军将,接着先轸率军攻下曹国,楚国回援未果,便加大了对宋国的攻势,迫使晋军撤出曹国。

楚国没有按照“剧本”演,令到文公犯了难。救吧,引诱楚军北上的战略意图就将落空,不救呢,将失信于天下,宋国也将彻底倒向楚国,无疑非常不利于文公的逐鹿中原。

分析局势后,先轸向文公提出,由宋国各送一份厚礼给秦、齐两国,再由秦、齐出面请求楚国撤兵,而晋国将曹、卫的一部分土地割让给宋国,一则作为补偿,其次是巩固晋宋联盟。

但楚成王并不吃这套,反而被宋国占据了曹、卫的土地所激怒,也断然拒绝了秦、齐调停。这样一来,晋国不仅成功拉秦、齐入局,而且令到楚国陷入了孤立,立马使得双方阵营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楚成王

伐交(2)

楚成王未能识破先轸的计谋,却也感受到了晋、秦、齐三国结盟的威胁,做出了将楚军撤回申地的命令,以防止秦军出武关,抄了楚军的后路,同时深知晋文公并非“池中物”,特意叮嘱令尹子玉撤出宋国,尽力避免与晋军发生冲突。

但子玉居功自傲并未听从,反而一个劲催促增兵,与晋军决一雌雄,而楚成王一方面眼见秦军没有攻击楚军后方的意图,另一方面又不肯放弃即将到嘴的“肥肉”,于是开始动摇了起初的意图,增派了少量军队,目的很明确,只要时机成熟,楚军可以一战。

子玉居功自傲的“资本”是战功,却也有并不莽撞的一面,分析起局势也是把好手,眼见手握的筹码不够充分,退而派出使者宛春刁钻地向晋文公提出,只要晋国恢复曹、卫的土地,那么楚国就撤出宋国。

晋文公再次陷入两难,同意的话,宋、卫、曹三国将对楚国感恩戴德;反之呢,三国必将怨恨晋国。

你有过墙梯,我有张良计。先轸意识到楚国的“阴险”,再次献计文公,来了招“釜底抽薪”:以允许卫、曹两国暗中复国作为条件,私下要求卫、曹与楚国断交;然后扣留宛春,激怒楚国,引楚国来战。

果不其然,被激怒的子玉将楚成王的叮嘱抛诸脑后,从曹国都城陶丘一直追到了城濮,主动寻求与晋军的决战。晋军为何主动撤退呢?

子玉

伐兵

当年重耳流落楚国,受到楚国的厚待,交往中楚成王认识到晋文公并非“池中物”;作为回报,重耳承诺日后若两军对垒,晋国将退避三舍。晋文公没有食言,主动后撤九十里,驻扎在城濮。

于是,两军在城濮展开对峙,大战一触即发。双方出场“阵容”如下:

先轸统帅晋军中军,狐毛、狐偃统领上军,栾枝、胥臣统领下军;

楚军中军由子玉统帅,左右两翼分别为子西率领的申、息联军和子上率领的陈、蔡联军。其中陈、蔡实力孱弱,就是来跑龙套的,跟着楚国后面分一杯羹。

先轸敏锐地观察楚军阵容缺陷,采取了先攻击楚军两翼,再攻中军的策略,先是攻击孱弱的楚军右翼,下军将栾枝在余下军战车后面拖拽着树枝,战场顿时尘土飞扬,等到下军佐胥臣指挥下军马匹蒙上虎皮进攻到眼前,缺乏预案的陈、蔡联军立马慌乱阵脚,迅速溃败。

接着晋军上军刚与楚军左翼接触,上军将狐毛便指挥军队后撤,子玉以为有机可乘,立马指挥左翼追击,以至于成为了一支深入的孤军,先轸见时机成熟,当机立断命最精锐的中军合围。

等到子玉反应过来施救,楚军左翼已经被晋国上军、中军吃掉大半,自己的中军侧翼完全暴露了,有被歼灭之虞,子玉被迫将中军迅速撤离战场,晋国大获全胜。

此役既挫伤了楚国染指中原的锐气,也吹响了晋国争霸的号角,先轸是功不可没的。先是从国际格局着眼,为晋国的将来“争霸”计,坚定了犹豫不决的晋文公一战的决心。随后先轸因应得当,先是拉齐、秦两国入局,暗许 卫、曹两国复国,壮大己方阵营的同时,又瓦解楚国阵营,还令晋国占据了国际舆论上风,接着扣留了楚国使者,成功引楚国北上,一定程度弥补了晋军兵力不足的劣势,最后城濮之战中先轸指挥游刃有余,令到晋军大获全胜。总之,无论是谋划外交,还是指挥作战,先轸都表现出高对手一筹,是春秋时期一位多谋善断的军事家。

标签: 吴起先轸卫国秦军宋国楚国春秋战国

更多文章

  • 城濮决战前:晋人连下二国楚军死命围宋,看先轸如何将死棋走活!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宋国,齐国,先轸,曹国,鲁国,重耳

    公元前637年,宋襄公去世,儿子宋成公继位。虽然对宋成公来说,楚国是杀父仇国,但迫于压力,他却不得不向楚国低头。公元前636年,宋成公亲自前往楚国,与楚成王议和。可不到一年,江湖形势就发生了巨变:刚回国的晋文公坚决出兵,一举平定姬带之乱、扶持周襄王重登王位,初露霸主风范。见晋国正蒸蒸日上,与晋文公交

  • 如果只能在春秋时代选出一位名将,那么作者认为,这个人会是先轸

    历史解密编辑:北上城南标签:秦国,齐国,郑国,先轸,秦军,宋国

    (晋文公重耳 形象)公元前636年,晋国的国君,是晋文公重耳。这位仁兄,很了不得。晋文公原为晋国世子,因内乱出逃,一走就是十九年。风餐露宿,流落街头,晋文公卑躬屈膝地向别人乞讨过,也曾经和路边的野狗抢吃的。他曾经因为半块馊掉的馒头而和其它乞丐大打出手,也曾经因为好几天吃不上饭而命悬一线。天地不仁,以

  • 先轸打败强楚全歼秦军,最后却故意战死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秦军,先轸,秦国,孟明视,齐国,宋国

    春秋时期的古人,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现象比比皆是。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舍生取义者往往不乏贵族,他们明明生活得很优渥,按说应该贪生怕死,然而,为了心中所谓的义,却宁愿抛弃美好的生活。先轸便是春秋时期舍生取义者的典型代表。他是晋国名将,大名鼎鼎的春秋霸主晋文公的患难之交,晋文公流落列国时,先轸便一路跟随

  • 宁过君子勿失小人|失小人之后的先轸与艾斯奎沃下场却截然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艾斯奎沃,先轸,秦军,秦国,晋国

    一公元前627年,秦、晋在崤山爆发大战。晋国事先设好埋伏,成功地偷袭了从中原撤退回来的秦军,捕获了不少秦国俘虏。年幼的晋襄公首次御驾亲征,就能取得如此大胜,真可谓是春风得意、志得意满。兴奋之余,晋襄公就想着要杀一个秦国俘虏来立立君威。于是,晋襄公派出身边的贴身保镖莱驹,前去刺杀秦俘。万万没想到,晋襄

  • “光环效应”下的先轸:并没跟随晋文公流亡东周,崤之战虽胜犹败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重耳,先轸,秦国,秦军,郑国,秦穆公

    晋国先轸,应该是春秋史上首位被世人公认的名将。城濮之战前,先轸被越级提拔成为中军主将,全程指挥了晋、楚第一次争霸战争。在先轸运筹帷幄之下,晋军克服重重困难、成功与秦、齐二国结盟,于城濮之战一举战胜楚国大军,让回国仅仅五年的晋文公称霸了东周。城濮之战后,先轸又指挥了崤之战,全歼了秦国大军;在箕之战中,

  • 晋国大将先轸如何率领军队维护国家统治,多次打退敌军入侵

    历史解密编辑:晓晓聊历史标签:秦国,先轸,重耳,秦军,军队,宋国,晋国大将

    晋国大将先轸如何率领军队维护国家统治,多次打退敌军入侵先轸,春秋时期晋国著名的将军,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在他的一生中,他曾经先后辅佐过晋文公,晋相公两位天下霸主。他足智多谋且文武双全,总是想出了许多好的计谋来打败敌军。还曾经以主将的身份指挥了城濮之战、崤之战,一举打败了军事实力强大的楚国和秦国,一时

  • 晋文公五友之先轸,碎梦秦楚的春秋第一元帅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重耳,先轸,郑国,秦国,狐偃,宋国

    所谓“一部春秋,半部晋国”,在周平王东迁而天子蒙尘,以“蛮夷”自居的楚王用武力屈服中原时,与周王室同宗的晋国毅然扛起“尊王攘夷”的旗帜,与楚国鏖战数年,并得到“敬服王命,以绥四国,纠逖王慝”的任命。作为开创晋国霸业的元勋之一,城濮之战助晋取威定霸,崤之战击碎秦献公霸业美梦,先轸是如何做到冠绝春秋的呢

  • 因为一匹良马引发的血案,吕布杀丁原,罗士信屠城,晋献公灭国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吕布,丁原,罗士信,晋献公,董卓

    在没有汽车的年代,马是高贵的代步工具,一匹好的马,那简直就是身份的象征,在古代也流传着很多关于马的故事,甚至因为一匹马而引发了血案。今天咱们就来说说这些因为马引发的血案。卢俊义在《水浒传》中曾头市史文恭曾抢了水泊梁山晁盖晁天王的宝马雪照玉狮子。晁天王带着林冲下山索要自己的马,反而被毒箭射中,晁天王临

  • 晋献公流亡之路:一路开挂,历时19年客居8国,至少娶了7个老婆

    历史解密编辑:奔跑吧向阳光标签:晋献公,齐国,重耳,秦国,夷吾,骊姬

    晋献公在位26年,虽然颇有建树,灭了骊戎、耿、霍、魏、虞、虢等国,史称其“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但是家务事却处理得一团糟:晋献公生有八个儿子,其中申生是太子,重耳和夷吾的生母狐季姬和小戎子是姐妹,奚齐和悼子的生母骊姬和少姬也是姐妹。太子申生生母齐桓公之女齐姜死后,骊姬受到晋献公宠爱想立自己儿子奚齐

  • 晋献公icon打猎回来刚要吃,骊姬icon拦阻:“国君莫急,请先试毒

    历史解密编辑:往昔文史阁标签:骊姬,重耳,夷吾,宦官,申生,周朝,先秦,晋献公,烽火戏诸侯

    一次晋献公icon打猎回来刚要吃,骊姬icon拦阻说:“国君先别着急,请试完毒再吃。”于是晋献公用酒撒地,地上隆起了一个大包。把肉拿去给狗吃,狗就被毒死了。又让身边的一个宦官吃,宦官也死了。骊姬哭泣着说:“太子这是故意害我们,没想到太子看着仁厚,内心如此狠毒。”晋献公一怒之下杀了太子老师。 有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