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豫剧《程婴救孤》何以盛演20年

豫剧《程婴救孤》何以盛演20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访问量:477 更新时间:2023/12/6 6:01:09

原标题:豫剧《程婴救孤》何以盛演20年

3月18日晚,《程婴救孤》在京演出剧照。资料图片

3月18日晚,北京梅兰芳大剧院。深沉悠扬的音乐中,豫剧《程婴救孤》完满落幕,台下响起如潮般的掌声,久久未停。

每到这一刻,中国剧协副主席、主演树建总会泪眼婆娑。2000年,他初到河南豫剧院二团,面对破旧不堪,几乎是奄奄一息的剧院,却毫不犹豫定下“精品立团”的理念,后来便有了《程婴救孤》这部戏,剧院也由此焕发新生。“磨好戏、出精品”,对李树建、对豫剧院二团来说,有着更非凡的意义。

今年是《程婴救孤》上演20周年。二十年磨一戏,李树建带领剧组一路攀爬、一路艰辛,也在一路荣耀、一路收获,几乎囊括了戏曲界所有大奖:中国艺术节华大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中国戏曲学会奖;被搬上银幕后,又获得第13届中国电影华表奖……

据不完全统计,河南豫剧院二团演出该剧达2000余场;全国有近20个剧种争相移植《程婴救孤》,各类演出约两万场。《程婴救孤》剧组还走进美国、法国、意大利、泰国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刮起了“豫剧风”。

新时代呼唤更多的精品力作。《程婴救孤》盛演20年,这对当下创作有何示?日前,众多专家学者和主创团队再次回到创作现场,从《程婴救孤》的创演经历中,探寻新时代精品创作密码和钥匙。

“程婴救孤”是个老故事。从《史记》中的最早记载,到元杂剧《赵氏孤儿》,再到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改编的《中国孤儿》,“赵氏孤儿”的故事家喻户晓,被各种文艺形式改编演绎着。

李树建很早便认定这个戏。在他看来,传统是戏曲取之不尽的文化源泉,民间是戏曲的广阔舞台。他看过京剧的《赵氏孤儿》,“故事好,感人肺腑”。

老戏怎么演?李树建尝试过原貌复排,演两场就不行了,“入戏太慢”。

老戏要新演。“戏曲美既有历史稳定性,又有时代可变性,戏曲只有实现现代转换,与时俱进,才能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趣味。”编剧陈涌泉在操刀改编剧本时,将原来的主题由复仇改为讴歌人性的光辉和不畏强权、维护正义的民族精神,重点突出了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善良与残暴的比拼。

陈涌泉始终贴着传统的脉络纹理,既不因循守旧,也不魔改戏说,对原有情节进行大幅度裁剪,该详则详,该略则略。“现代转换不是对传统戏曲的否定,而是对中国传统戏曲固有的美学神韵新的张扬,对中华传统美德、民族精神新的萃取。”他说。

排演新戏,谈何容易?服装道具都要重新添置。导演张平粗略估算一下,最少要30万元。而当时二团的账面上只剩800块钱。“就是砸锅卖铁,也要筹到排戏的钱。”李树建骑上自行车,找亲戚托朋友,四处去拉赞助。

总导演黄在敏清晰记得:“那时剧院只剩一个空架子,戏箱破败不堪,戏帽如同出土文物,乐器跟柴火棒一样。没有排练剧场,只能借其他剧团的场地。”不过,相比于硬件的破败,演员的“那股劲儿”,令他至今感慨不已。

2004年,《程婴救孤》拿到第七届中国艺术节的入场券。当时,剧组提前一周赶赴杭州,住在一个地下室招待所内,全部时间用来排练。演员们都憋着劲,不到演出结束,绝不出去闲逛。“精品哪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的是这种拼劲和较真。”黄在敏说。

功夫总算不负有心人!《程婴救孤》最终夺得第十一届文华大奖第一名,实现了河南省在文华大奖上零的突破,并被评为中国艺术节观众最喜爱的剧目第一名。

李树建感慨,创作是剧团的中心任务,作品是剧团的立身之本,打磨精品是剧团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我们成功了”。

《程婴救孤》夺得大奖后,剧组没有因胜利而停滞不前,而是不断地修改完善。20年来,《程婴救孤》大的修改就有十余次,小的修改已不计其数,而且每次修改都有明显的提升。

中国剧协原党组书记季国平表示,精品是经得起市场检验的剧目,精品是与观众息息相通的剧目,精品是能够反映全人类共通价值的剧目。事实证明,《程婴救孤》完全具备了精品的这些要素,他们走出了一条“用精品意识指导艺术,用精品艺术吸引观众”的传统戏曲现代传承发展的新路子。

(本报记者 刘江伟 胜昔)(刘江伟 王胜昔)

责任编辑:小云

更多文章

  • 豫剧进京,《清风亭上》《程婴救孤》等将在梅兰芳大剧院上演

    历史解密编辑:澎湃新闻标签:豫剧,李树建,三上轿,清风亭上,程婴救孤,京剧演员,梅兰芳大剧院

    最近,“大戏看北京——豫剧晋京展演周媒体见面会”于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举办。活动中介绍,阔别三载,豫剧大戏《清风亭上》《程婴救孤》《三上轿》《黄金婵》和《春满梨园——戏曲名家名段演唱会》将于3月16日—19日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上演。这次展演由北京梅兰芳大剧院、河南省戏剧家协会、西安演艺集团、河南李树建戏

  • 西安易俗社新编秦腔历史剧《程婴救孤》内部彩排

    历史解密编辑:文化艺术报标签:程婴救孤,秦腔,西安易俗社,豫剧,李树建,历史剧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赵梓希)“十六年啊,我又当爹来又当娘,含悲忍泪,蒙屈含冤,度日如年……”12月9日晚,西安易俗社新编秦腔历史剧《程婴救孤》在易俗大剧院内部彩排,当舞台上的“程婴”如泣如诉地告白着16年的艰辛与冤屈时,观者无不为之动容。据了解,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守

  • 专访原创音乐剧《赵氏孤儿》主演郑棋元:演程婴虽辛苦但幸福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说一波标签:郑棋元,赵氏孤儿,程婴,演员

    一部音乐剧,长达3小时,共计17场戏,12场戏都有他。全剧26首歌,他一个人就有十几首,挑起了一半的任务。这是一场演员体力与实力的双重考验。高口碑原创音乐剧《赵氏孤儿》2022全国巡演正在进行中,展开史诗般的壮丽画卷。郑棋元出演剧中程婴一角,为贴近剧中草泽医生卑微的形象,他全程躬着背演唱。坐在5排观

  • 【专栏 | 一起读经典】战疫必胜——《曹刿论战》

    历史解密编辑:达州市达川区人民法院标签:曹刿论战,左传,公曰,公将,齐师

    一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

  • 公孙固—比曹刿更强,比管仲更有眼光,却不被世人所知,令人惋惜

    历史解密编辑:齐遇念别离标签:管仲,公孙固,宋军,春秋战国,宋襄公

    春秋战国时期攻伐不断各个国家互相征战。有的互相残杀,有的却以礼相待。那么他们的结局又如何呢?从中脱颖而出的一位历史人物。他不仅军事能力比曹刿更强,而且眼光比管仲更独到。即便如此,却也在战争中失败一切都要归咎于他所侍奉的君主宋襄公俗话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终是子鱼有万般才能,也无法发挥。只能默默

  • 曹刿论战,一鼓作气打垮齐军,几年之后鲁国却成了齐国的小弟

    历史解密编辑:闲人观史标签:鲁国,齐国,齐军,管仲,曹刿,鲍叔牙,春秋战国,历史故事

    "曹刿论战"是中学的一篇课文。平民曹刿在长勺战场上审时度势、料敌如神,他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遐迩闻名。两千七百多年过去,"一鼓作气"已经作为一种精神浸入了民族的血液。长勺之战又是因为什么而发生的呢?还是一年多前,齐国发生了内乱。三个月内死了两个国王,王位空悬。能继位的两位王子都在国外避难,

  • 刺客列传第一:曹沬刺齐桓公,他真的就是后来的曹刿吗?

    历史解密编辑:姿势分子knowledge标签:齐桓公,曹抹,齐国,曹刿,管仲,鲁国

    春秋时期,齐国是最强大的国家之一,齐桓公更是有名的霸主。不过,齐桓公竟然也有被人挟持,不得不割地的尴尬境地。我们知道,在两千多年前的山东大地上,不仅有齐国,还有一个国家,那就是鲁国,所以后来这里又被称为齐鲁大地。在春秋时期,这两个国家可以说是冤家对头,没少打仗。咱们熟知的曹刿论战(成语“一鼓作气”的

  • 一鼓作气曹刿战长勺,敌疲我打一役退强齐,长勺之战防御战略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的旅行标签:曹刿,大军,战争,军队,齐军,长勺,冷兵器时代

    长勺之战的防御策略是什么?鲁国。鲁庄公亲自率领三路大军在鲁国长云地区迎战齐军。军人曹刿随鲁庄公出征。两军对垒后,鲁庄公欲击鼓行军。曹刿说:“不,现在是进军的时候了。”齐军击完行军鼓后,曹刿说:“可以了。”齐军溃逃。鲁庄公见敌人逃跑,下令追击。曹刿又说:“没有。”他下了车,在齐军战车撤退时仔细观察了一

  • 长勺之战:鲁国胜归功于曹刿谋略?看看齐国状况就知道鲁胜是必然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曹刿,鲁胜,鲁国,齐国,管仲,庄公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1、齐鲁之间的矛盾鲁齐两国的始祖周公与太公,都是辅佐王室灭商的重臣,周成王为了使他们的后代和睦相处,共同作为王室在东方的屏障,曾赐给他们“世世子孙无害”的盟约。但到春秋初年,两国已矛盾甚深,断绝了往来

  • 《中国大历史》| 曹刿论战

    历史解密编辑:华华分享财经标签:齐国,曹刿,管仲,山东,大军,齐军,鲁庄,春秋战国,历史故事,中国大历史

    齐桓公饶了管仲,可不想原谅鲁国。一想到鲁国支持公子纠同自己作对,齐桓公就怒火中烧。在即位的第二年,即前684年,齐国派大军进攻鲁国。齐鲁两军在长勺(今山东曲阜北)摆开战场,齐国在以往对鲁国的作战中一直占据上风,此时仗着人多势众,首先向鲁军发起了冲击。鲁庄公亲临战场迎敌,正想擂鼓迎击,却被陪同参战的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