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刺客列传第一:曹沬刺齐桓公,他真的就是后来的曹刿吗?

刺客列传第一:曹沬刺齐桓公,他真的就是后来的曹刿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姿势分子knowledge 访问量:175 更新时间:2023/12/7 3:11:45

春秋时期,齐国是最强大的国家之一,齐桓公更是有名的霸主。不过,齐桓公竟然也有被人挟持,不得不割地的尴尬境地。

我们知道,在两千多年前的山东大地上,不仅有齐国,还有一个国家,那就是鲁国,所以后来这里又被称为齐鲁大地。在春秋时期,这两个国家可以说是冤家对头,没少打仗。咱们熟知的曹刿论战(成语“一鼓作气”的那个典故),就是发生在齐、鲁两国之间。

不过,鲁国终究是一个比齐国弱小的国家,战斗力比不上齐国,像曹刿这样能打赢齐国的案例是少数,更多的是打不过齐国的败仗。比如今天我们提到的这个人——曹沬。

首先要说明的是,很多人都把这个人的名字搞错了,以为他叫曹沫。实际上,他的名字里三点水右边的是“未”字,这个字读作“mèi”。

曹沬这个人很勇猛,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得到了鲁国君主鲁庄公的信赖。这个鲁庄公非常好战,所以很喜欢曹沬。

此前,齐襄公去世的时候,有两个儿子在国外,赶着回到齐国,谁先到谁就能当齐国的国君。其中一个人叫公子纠,另一个人叫公子小白。

当时公子纠正寄身在鲁国,所以鲁庄公就全力支持公子纠。结果公子小白技高一筹,抢先回到了齐国,继位为齐国国君,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齐桓公,也就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有了这层关系,齐桓公怎么可能不跟鲁国玩命呢?齐桓公五年(公元前681年),齐国出兵攻打鲁国,鲁庄公于是命曹沬为将,跟齐国作战。曹沬那里是齐国军队的对手?打了几仗之后,鲁国一败涂地,不得不把遂邑割让给齐国。齐桓公同意了鲁庄公的求和,要求双方在柯地会盟。

这个鲁庄公有一点很好,那就是不会因为一两次过错就给一个人下定论。对于曹沬,他还是有最初的信任,并且继续任命他为将军,跟随自己一起去跟齐国会盟。

会盟那一天,齐桓公雄赳赳气昂昂地来到现场,准备耀武扬威。没想到他还没来得及说话,鲁庄公旁边的曹沬“蹭”地窜出来,用一把匕首抵住齐桓公的喉咙说:“不要叫,不要动,动一动你就小命送~”

齐桓公吓了一跳,周围的侍卫更是吓得不知所措,他们也不敢下手,毕竟投鼠忌器。

齐桓公惊慌之下问道:“你到底想要干什么?”

曹沬高声说道:“你们齐国强大,我们鲁国弱小。作为大国,你们齐国常常侵犯我们鲁国,不觉得太过分了吗?现在我们鲁国的一堵墙倒下,砸到的都是齐国的土地,你自己好好想一想吧!”

齐桓公想了想,于是只能和鲁庄公约定,把侵占鲁国的土地全部奉还。

在得到齐桓公的允诺之后,曹沬当即把匕首扔在一边,走下祭坛,回到鲁国群臣的座位上坐下,就好像刚才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齐桓公是个小机灵鬼,他想:既然曹沬都走了,城还在我的手里,我反悔不给不就行了?这次我有心理准备了,你再想劫持我,门也没有!

不过,这个时候管仲说话了:“为了贪图小便宜,或者因为自己被劫持了就撒气,这会让您在天下诸侯面前失去信义的。与其失去天下诸侯的鼎力相助,不如把这几座城还给他们。”

对于管仲的话,齐桓公当然是无所不从的,于是按照约定,把那些和曹沬作战时侵占鲁国的城池全部退还回去。

估计曹沬在回到鲁国之后,还能吹嘘一番:看到了吧?我自己一个人好着呢,只是手底下的兵不给力,才打输了的……

曹沬的故事到此为止,不过我发现,在某个百科平台上,竟然找不到曹沬的词条,他的词条竟然和曹刿列为了同一条。而且,一些研究历史的人,甚至也认为曹沬和曹刿是同一个人。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这两个人的名字发音听起来很相似。不过在春秋时期,这俩人的名字不仅是相似,而是可以称为同音通假的。而且,在战国末年的《管子》中,也把这两个人描述为同一个人。这么看来,说曹沬就是曹刿的人,确实是有依据的。

不过,这也不能说明他们就是同一个人,因为反对者的论据也很有力。

首先,从性格上讲,曹沬和曹刿几乎是完全相反的。在长勺之战中,齐国军队擂鼓三通之后,曹刿才下令让鲁国军队擂鼓出兵。正是因为有足够的耐心,曹刿才能保持鲁国的一鼓作气,然后与“再而衰,三而竭”的齐国军队作战,一举取胜。

相比之下,曹沬在战斗中的表现我们看不出来,但以一己之力劫持齐桓公的行为,确实不像是有耐心的样子。而且曹沬看起来似乎更偏向官,曹刿更偏向武将,这虽然不能完全作为一个证据来下判断,但结合其他证据来看,还是值得商榷的。

最重要的是,长勺之战发生在曹沬劫持齐桓公之后。然而当我们看《曹刿论战》这篇文章的时候会发现,此时曹刿这个人刚刚去拜见鲁庄公,可见他此前是没有见过鲁庄公的。但此时曹沬早就已经得到鲁庄公的信任了,如果他就是曹刿,何必要重新拜见鲁庄公呢?

从这几点证据来看,很难相信曹沬和曹刿是同一个人。

不管怎么说,由于史料有限,关于两个人的记载确实非常少,目前恐怕无法下定论。期待着未来能发现更多资料,给争论着的历史学家们一个结论。

标签: 齐桓公曹抹齐国曹刿管仲鲁国

更多文章

  • 一鼓作气曹刿战长勺,敌疲我打一役退强齐,长勺之战防御战略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的旅行标签:曹刿,大军,战争,军队,齐军,长勺,冷兵器时代

    长勺之战的防御策略是什么?鲁国。鲁庄公亲自率领三路大军在鲁国长云地区迎战齐军。军人曹刿随鲁庄公出征。两军对垒后,鲁庄公欲击鼓行军。曹刿说:“不,现在是进军的时候了。”齐军击完行军鼓后,曹刿说:“可以了。”齐军溃逃。鲁庄公见敌人逃跑,下令追击。曹刿又说:“没有。”他下了车,在齐军战车撤退时仔细观察了一

  • 长勺之战:鲁国胜归功于曹刿谋略?看看齐国状况就知道鲁胜是必然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曹刿,鲁胜,鲁国,齐国,管仲,庄公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1、齐鲁之间的矛盾鲁齐两国的始祖周公与太公,都是辅佐王室灭商的重臣,周成王为了使他们的后代和睦相处,共同作为王室在东方的屏障,曾赐给他们“世世子孙无害”的盟约。但到春秋初年,两国已矛盾甚深,断绝了往来

  • 《中国大历史》| 曹刿论战

    历史解密编辑:华华分享财经标签:齐国,曹刿,管仲,山东,大军,齐军,鲁庄,春秋战国,历史故事,中国大历史

    齐桓公饶了管仲,可不想原谅鲁国。一想到鲁国支持公子纠同自己作对,齐桓公就怒火中烧。在即位的第二年,即前684年,齐国派大军进攻鲁国。齐鲁两军在长勺(今山东曲阜北)摆开战场,齐国在以往对鲁国的作战中一直占据上风,此时仗着人多势众,首先向鲁军发起了冲击。鲁庄公亲临战场迎敌,正想擂鼓迎击,却被陪同参战的曹

  • 曹刿论战当中,齐国真的是因为士气不振才输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吹来人尘烟火标签:齐国,曹刿,军队,士兵,齐军,鲁军

    曹刿论战当中,齐国真的是因为士气不振才输的吗?在中国的历史之上流传了非常多英雄豪杰的英勇事迹。即使是非常现代化的今天,对于古人所经历的一切都深深着迷。那我们今天就带领着大家一起去探索历史之中的小秘密吧。众所周知,在春秋时期历史上发生了一场齐国与战国之间的战争,史称长勺之战,这对于两国来说,是一次非常

  • 曹刿从哪里来的,打了一场震古烁今的胜仗后,又到哪里去了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大伽秀标签:曹刿,齐国,左传,史记,鲁庄,曹国,春秋战国

    曹刿的名字,可以称得上是家喻户晓。但是,这个人从哪里来,最后又到哪里去了,基本上没有人能说得清楚。他简直就像是一颗耀眼的流星,闪一下,就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曹刿论战)曹刿的来历,有人说是曹叔振铎的后人。曹叔振铎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六子,是周武王姬发的同母弟弟。周武王建国以后,给弟弟曹叔振铎分封的地

  • 曹刿论战之后发生了什么?和管仲学习财富之战,不动兵戈降服敌国

    历史解密编辑:柱下守藏标签:管仲,齐国,宋军,鲁国,鲍叔牙,曹刿论战,财富之战,春秋战国,历史故事

    《曹刿论战》是我们高中时学习的课文,大家都很熟悉曹刿的那一套理论,鲁国打败了齐国。在打败齐国之后又发生了什么呢?齐桓公当然是不甘心,而且纳闷,齐国比鲁国强大,怎么会败呢?战败的鲍叔牙也不甘心,他提出了联合宋国再次进攻鲁国。齐宋联军组成后,鲍叔牙再次进攻鲁国,可惜这次还是失败了。这次不是败在齐军,而是

  • 长勺之战的曹刿与劫持齐桓公的曹沫是否同一人?答案在柯地会盟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曹刿,曹沫,齐国,管仲,周朝,齐桓公,长勺之战,柯地会盟,春秋战国,历史故事

    以前读书的时候,语文课本上有两篇很著名的文章。一篇是来自《左传》的《曹刿论战》,另一篇是出自《史记》的《荆轲刺秦王》。这两篇文章里面都提到了一个姓曹的人物,分别为曹刿和曹沫。从史料来看,这两人都是鲁庄公时期的名将,他们都在鲁国抵抗齐国侵略中打败齐桓公,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他们的身份在史学界引发

  • 长勺之战,曹刿一鼓作气大败齐恒公,为何管仲反而说:齐国赚了

    历史解密编辑:阴雨天讲故事标签:管仲,曹刿,齐恒公,齐国,周天子,周礼,长勺之战,春秋战国

    齐国赚大了!公元前681年,齐恒公和鲁庄公会盟于柯时,曹沫突然跳上盟台,用利刃威胁齐桓公归还鲁国土地。齐桓公看着铜剑离他的喉咙只有0.01公分,他决定说一个谎话,允诺归还鲁国土地,等曹沫下了会盟台,齐桓公愤怒地要弃约时,管仲却劝他,既然答应了就还给他,于是,鲁国又收回了长勺之战后失去的土地。鲁庄公非

  • 为什么堂堂鲁国国君,会甘愿听从曹刿的话呢?说出来你别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曹刿,鲁国,齐国,周文王,周公旦,史书

    说起曹刿,就不得不提到曹刿论战。它作为我们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必备古文,应该是我们大多数人都非常熟悉的一个典故。当然,相信很多人会好奇,为什么堂堂鲁国国君会甘愿听从曹刿的话?在很多人看来,曹刿只是一个标准的平民,它的背后也没有任何利益集团推动,鲁庄公竟然听了他一番话就让他指挥军队,这实在太不可思议。但其

  • 军事理论家曹刿是怎么死的他指挥过什么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曹刿,齐国,曹刿论战,理论家,管仲,周文王

    曹刿,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当时齐国攻打鲁国,曹刿为其出谋划策,作战指挥。其中“一鼓作气”的典故就来自于他。历史上关于他的具体出生及死亡的日期并没有详细的记载。他一生最大的成就或许就是指挥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是周文王儿子曹叔振铎的后人,在前684年,由于齐桓公不顾政治大夫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