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攻伐不断各个国家互相征战。有的互相残杀,有的却以礼相待。那么他们的结局又如何呢?从中脱颖而出的一位历史人物。他不仅军事能力比曹刿更强,而且眼光比管仲更独到。即便如此,却也在战争中失败一切都要归咎于他所侍奉的君主宋襄公俗话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终是子鱼有万般才能,也无法发挥。只能默默无闻的在历史长河中烟消云散他就是宋国的大司马,公孙固这场战斗也是著名的子鱼论战的出处。
话说春秋战国时期鲁僖公22年,楚国和郑国结为盟友,在郑国遭受危难之时,楚国为了救郑国而攻打宋国。宋襄公打算和楚国交战,一决胜负,但是大司马公孙固却劝告说我们已经没有和楚国作战的能力了,上天抛弃我们商朝已经很久了。你不想着去复兴,他反而去发动战争,上天是不会宽恕您的,然而宋襄公却置之不理。
两国的军队交战于泓水。宋军本是优势在我且摆好阵势此时楚军却没有完全渡河。子鱼说敌众我寡,趁他们没有完全渡河之时,我们就攻击完全可以取得胜利但是宋襄公却说这有违仁义不可以攻击等到楚军渡过河摆好了阵势。子鱼又说现在正是攻打时机,可以一举歼灭。然而宋襄公却又拒绝了子鱼等到楚军摆好阵势开始要攻击的时候,结果可想而知宋军大败。宋襄公也受了伤。卫队全部被歼灭
国人知道了这件事以后,纷纷责怪宋襄公。认为他要为此次战争的失败负全部责任,但是宋襄公却辩解说我是君子,我不杀害受伤的人,也不杀年老的人。这是遵守的仁义所以我没有在楚军没有摆好阵势的时候发起进攻。
失败的结果是注定的,但是宋香公却还在狡辩,于是子鱼就说出了流传千古的名言他指着宋襄公说道,你根本就不明白什么是战争,对付强大的敌人。必须要等他们还没有准备好时就发起进攻,这是上天对我们的帮助。即使是这样,还不能有把握全胜呢。像你这样操作,真的是必败无疑楚国是非常强大的国家。他们的军队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是老年人。中年人,年轻人只要抓住了他们,就必须要他们的性命。如果只是为了仁义不去伤害他们。那还不如直接向他们投降。军队应该依靠一切有利的时机作战,鸣锣击鼓是用来激发士气的不趁着敌人遇险阻时进攻完全是在为自己找麻烦这样的做法必然导致战争的失败。
宋襄公虽然是一国之君。但是思想观念却腐朽至极。即使是在战争这种国家大事上,也奉行这种体面的礼节。而忽视了兵家所说的兵者诡道也的道理。如果说永远看不清形式看不清发展的方向灭国是迟早的事反观子鱼战斗中子鱼三次提出建议却三次被宋襄公拒绝三次建议如果采纳一次宋国就可以获胜可见宋襄公不仅不善于听取意见,更是一位自以为是的君主。这也是子鱼的悲哀不择良主一身才能的子鱼也只能吃败仗落得个身败名裂的结局淹没在历史中可悲,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