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公孙固—比曹刿更强,比管仲更有眼光,却不被世人所知,令人惋惜

公孙固—比曹刿更强,比管仲更有眼光,却不被世人所知,令人惋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齐遇念别离 访问量:4086 更新时间:2024/1/22 23:04:16

春秋战国时期攻伐不断各个国家互相征战。有的互相残杀,有的却以礼相待。那么他们的结局又如呢?从中脱颖而出的一位历史人物。他不仅军事能力比曹刿更强,而且眼光比管仲更独到。即便如此,却也在战争中失败一切都要归咎于他所侍奉的君主襄公俗话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终是子鱼有万般才能,也无法发挥。只能默默无闻的在历史长河中烟消云散他就是宋国的大司马,公孙固这场战斗也是著名的子鱼论战的出处。

话说春秋战国时期鲁僖公22年,楚国和郑国结为盟友,在郑国遭受危难之时,楚国为了救郑国而攻打宋国。宋襄公打算和楚国交战,一决胜负,但是大司马公孙固却劝告说我们已经没有和楚国作战的能力了,上天抛弃我们商朝已经很久了。你不想着去复兴,他反而去发动战争,上天是不会宽恕您的,然而宋襄公却置之不理。

两国的军队交战于泓水。宋军本是优势在我且摆好阵势此时楚军却没有完全渡河。子鱼说敌众我寡,趁他们没有完全渡河之时,我们就攻击完全可以取得胜利但是宋襄公却说这有违仁义不可以攻击等到楚军渡过河摆好了阵势。子鱼又说现在正是攻打时机,可以一举歼灭。然而宋襄公却又拒绝了子鱼等到楚军摆好阵势开始要攻击的时候,结果可想而知宋军大败。宋襄公也受了伤。卫队全部被歼灭

国人知道了这件事以后,纷纷责怪宋襄公。认为他要为此次战争的失败负全部责任,但是宋襄公却辩解说我是君子,我不杀害受伤的人,也不杀年老的人。这是遵守的仁义所以我没有在楚军没有摆好阵势的时候发起进攻。

失败的结果是注定的,但是宋香公却还在狡辩,于是子鱼就说出了流传千古的名言他指着宋襄公说道,你根本就不明白什么是战争,对付强大的敌人。必须要等他们还没有准备好时就发起进攻,这是上天对我们的帮助。即使是这样,还不能有把握全胜呢。像你这样操作,真的是必败无疑楚国是非常强大的国家。他们的军队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是老年人。中年人,年轻人只要抓住了他们,就必须要他们的性命。如果只是为了仁义不去伤害他们。那还不如直接他们投降。军队应该依靠一切有利的时机作战,鸣锣击鼓是用来激发士气的不趁着敌人遇险阻时进攻完全是在为自己找麻烦这样的做法必然导致战争的失败。

宋襄公虽然是一国之君。但是思想观念却腐朽至极。即使是在战争这种国家大事上,也奉行这种体面的礼节。而忽视了兵家所说的兵者诡道也的道理。如果说永远看不清形式看不清发展的方向灭国是迟早的事反观子鱼战斗中子鱼三次提出建议却三次被宋襄公拒绝三次建议如果采纳一次宋国就可以获胜可见宋襄公不仅不善于听取意见,更是一位自以为是的君主。这也是子鱼的悲哀不择良主一身才能的子鱼也只能吃败仗落得个身败名裂的结局淹没在历史中可悲,可叹

更多文章

  • 曹刿论战,一鼓作气打垮齐军,几年之后鲁国却成了齐国的小弟

    历史解密编辑:闲人观史标签:鲁国,齐国,齐军,管仲,曹刿,鲍叔牙,春秋战国,历史故事

    "曹刿论战"是中学的一篇课文。平民曹刿在长勺战场上审时度势、料敌如神,他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遐迩闻名。两千七百多年过去,"一鼓作气"已经作为一种精神浸入了民族的血液。长勺之战又是因为什么而发生的呢?还是一年多前,齐国发生了内乱。三个月内死了两个国王,王位空悬。能继位的两位王子都在国外避难,

  • 刺客列传第一:曹沬刺齐桓公,他真的就是后来的曹刿吗?

    历史解密编辑:姿势分子knowledge标签:齐桓公,曹抹,齐国,曹刿,管仲,鲁国

    春秋时期,齐国是最强大的国家之一,齐桓公更是有名的霸主。不过,齐桓公竟然也有被人挟持,不得不割地的尴尬境地。我们知道,在两千多年前的山东大地上,不仅有齐国,还有一个国家,那就是鲁国,所以后来这里又被称为齐鲁大地。在春秋时期,这两个国家可以说是冤家对头,没少打仗。咱们熟知的曹刿论战(成语“一鼓作气”的

  • 一鼓作气曹刿战长勺,敌疲我打一役退强齐,长勺之战防御战略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的旅行标签:曹刿,大军,战争,军队,齐军,长勺,冷兵器时代

    长勺之战的防御策略是什么?鲁国。鲁庄公亲自率领三路大军在鲁国长云地区迎战齐军。军人曹刿随鲁庄公出征。两军对垒后,鲁庄公欲击鼓行军。曹刿说:“不,现在是进军的时候了。”齐军击完行军鼓后,曹刿说:“可以了。”齐军溃逃。鲁庄公见敌人逃跑,下令追击。曹刿又说:“没有。”他下了车,在齐军战车撤退时仔细观察了一

  • 长勺之战:鲁国胜归功于曹刿谋略?看看齐国状况就知道鲁胜是必然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曹刿,鲁胜,鲁国,齐国,管仲,庄公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1、齐鲁之间的矛盾鲁齐两国的始祖周公与太公,都是辅佐王室灭商的重臣,周成王为了使他们的后代和睦相处,共同作为王室在东方的屏障,曾赐给他们“世世子孙无害”的盟约。但到春秋初年,两国已矛盾甚深,断绝了往来

  • 《中国大历史》| 曹刿论战

    历史解密编辑:华华分享财经标签:齐国,曹刿,管仲,山东,大军,齐军,鲁庄,春秋战国,历史故事,中国大历史

    齐桓公饶了管仲,可不想原谅鲁国。一想到鲁国支持公子纠同自己作对,齐桓公就怒火中烧。在即位的第二年,即前684年,齐国派大军进攻鲁国。齐鲁两军在长勺(今山东曲阜北)摆开战场,齐国在以往对鲁国的作战中一直占据上风,此时仗着人多势众,首先向鲁军发起了冲击。鲁庄公亲临战场迎敌,正想擂鼓迎击,却被陪同参战的曹

  • 曹刿论战当中,齐国真的是因为士气不振才输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吹来人尘烟火标签:齐国,曹刿,军队,士兵,齐军,鲁军

    曹刿论战当中,齐国真的是因为士气不振才输的吗?在中国的历史之上流传了非常多英雄豪杰的英勇事迹。即使是非常现代化的今天,对于古人所经历的一切都深深着迷。那我们今天就带领着大家一起去探索历史之中的小秘密吧。众所周知,在春秋时期历史上发生了一场齐国与战国之间的战争,史称长勺之战,这对于两国来说,是一次非常

  • 曹刿从哪里来的,打了一场震古烁今的胜仗后,又到哪里去了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大伽秀标签:曹刿,齐国,左传,史记,鲁庄,曹国,春秋战国

    曹刿的名字,可以称得上是家喻户晓。但是,这个人从哪里来,最后又到哪里去了,基本上没有人能说得清楚。他简直就像是一颗耀眼的流星,闪一下,就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曹刿论战)曹刿的来历,有人说是曹叔振铎的后人。曹叔振铎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六子,是周武王姬发的同母弟弟。周武王建国以后,给弟弟曹叔振铎分封的地

  • 曹刿论战之后发生了什么?和管仲学习财富之战,不动兵戈降服敌国

    历史解密编辑:柱下守藏标签:管仲,齐国,宋军,鲁国,鲍叔牙,曹刿论战,财富之战,春秋战国,历史故事

    《曹刿论战》是我们高中时学习的课文,大家都很熟悉曹刿的那一套理论,鲁国打败了齐国。在打败齐国之后又发生了什么呢?齐桓公当然是不甘心,而且纳闷,齐国比鲁国强大,怎么会败呢?战败的鲍叔牙也不甘心,他提出了联合宋国再次进攻鲁国。齐宋联军组成后,鲍叔牙再次进攻鲁国,可惜这次还是失败了。这次不是败在齐军,而是

  • 长勺之战的曹刿与劫持齐桓公的曹沫是否同一人?答案在柯地会盟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曹刿,曹沫,齐国,管仲,周朝,齐桓公,长勺之战,柯地会盟,春秋战国,历史故事

    以前读书的时候,语文课本上有两篇很著名的文章。一篇是来自《左传》的《曹刿论战》,另一篇是出自《史记》的《荆轲刺秦王》。这两篇文章里面都提到了一个姓曹的人物,分别为曹刿和曹沫。从史料来看,这两人都是鲁庄公时期的名将,他们都在鲁国抵抗齐国侵略中打败齐桓公,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他们的身份在史学界引发

  • 长勺之战,曹刿一鼓作气大败齐恒公,为何管仲反而说:齐国赚了

    历史解密编辑:阴雨天讲故事标签:管仲,曹刿,齐恒公,齐国,周天子,周礼,长勺之战,春秋战国

    齐国赚大了!公元前681年,齐恒公和鲁庄公会盟于柯时,曹沫突然跳上盟台,用利刃威胁齐桓公归还鲁国土地。齐桓公看着铜剑离他的喉咙只有0.01公分,他决定说一个谎话,允诺归还鲁国土地,等曹沫下了会盟台,齐桓公愤怒地要弃约时,管仲却劝他,既然答应了就还给他,于是,鲁国又收回了长勺之战后失去的土地。鲁庄公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