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刿论战,一鼓作气打垮齐军,几年之后鲁国却成了齐国的小弟

曹刿论战,一鼓作气打垮齐军,几年之后鲁国却成了齐国的小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闲人观史 访问量:4631 更新时间:2023/12/7 2:58:13

"曹刿论战"是中学的一篇课文。平民曹刿在长勺战场上审时度势、料敌如神,他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遐迩闻名。两千七百多年过去,"一鼓作气"已经作为一种精神浸入了民族的血液。

长勺之战又是因为什么而发生的呢?

还是一年多前,齐国发生了内乱。三个月内死了两个国王,王位空悬。能继位的两位王子都在国外避难,公子纠在鲁国,公子小白在莒国。谁能快一步回到齐都临淄,就能抢先登位。

管鲍之交

公子纠的母亲是鲁君的女儿,齐鲁之间素有恩怨,如果能将自己外甥、公子纠扶上王位,无疑有利于鲁国的国家利益。鲁庄公立即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国,但莒国距离临淄更近,因此用管仲之计,借兵给管仲,飞骑截杀公子小白,但功亏一篑。

小白身受管仲一箭,诈死蒙骗过对方,抢先回国登上了王位。

鲁庄公大怒,带兵进入齐境,但在乾时被齐国打败,不得已带着纠与管仲退回了鲁国。

但齐国哪肯罢休,大军尾随而至。强迫鲁国杀了纠,并将管仲押回国治罪。公子纠是不能留的,否则,王权始终受到威胁,而面对要来拼命的齐军,鲁庄公无可奈何地放弃了公子纠的性命。

至于管仲,鲁庄公并未放在心上。鲁大夫施伯却看出了端倪:"齐国要管仲不是为了复仇,而是要加以重用。管仲大才,必能使齐国强盛。鲁国应该留下他,要是管仲不愿为鲁效力,就杀死他。"

但齐国的来使鲍叔牙态度强硬,"不交出管仲,就是与齐国为敌。"

鲁庄公新败,不愿再惹麻烦,遣返了管仲。

在鲍叔牙的力荐下,齐桓公聘任管仲为相,加以重用。管仲选贤任能,发展迅速经济,仅仅一年,齐国就呈现出起飞之势。

齐桓公不计前嫌,任用管仲为相

消息传到鲁国,鲁庄公很气愤,感觉自己被耍了。当初,齐国信誓旦旦索要管仲,押回国为国王复仇,如今他不但活得好好的,还当上了齐国的丞相。"作为一个大国却不讲信用,欺人太甚,"鲁庄公声称要发兵报复。

鲁国的动向没逃过齐国君臣的眼睛。齐桓公正渴望建立霸业,现在有了出兵的口实,立即要求伐鲁。但管仲不同意,桓公再征集其他大臣的意见,没想到他们都站到了管仲一边。

齐桓公心中的一点芥蒂发酵了。鲍叔牙是他的老师,曾经千方百计地要回管仲,并且不接受相位而力荐管仲。但管仲在选任大臣时,隰朋担任大行、宁戚担任大司田、王子成父担任大司马、宾胥无担任大司礼、东郭牙担任大司谏,分别负责外交、农业、军队、司法、监察。

鲍叔牙推荐管仲为相,但管仲的领导团队里竟然没有鲍叔牙。虽然老师风轻云淡、毫不介意,桓公为之感动,但心中仍不免为老师不平。于是,借此机会,不用管仲及其大臣,以鲍叔牙为将,出兵伐鲁。

鲁庄公并不想真的打仗。但一时口舌之快,竟等来了齐军,只能硬着头皮应战。齐鲁之间的战争,鲁国向来是胜少负多,但曹刿的出现,让胜利的天平倒向了鲁国。

曹刿无疑是睿智的。他将心理学引入战争,使勇气、士气成为战争的有机因素反作用于战争;鲁庄公的表现也可圈可点,他亲上战场,并不因曹刿的出身而加以轻视,从谏如流。

曹刿指挥若定

齐军败了。管仲没说什么,他的目的是"一心一意谋发展,国家强大了,敌国只能屈服"。

齐桓公觉得很没面子。鲍叔牙也不服气,于是,他献上一计:联合宋国共同伐鲁。齐鲁之间没有压倒性的优势,加上外援就不一样了。

宋鲁互为仇家,齐国的邀约正中其下怀,宋国立即发兵,齐桓公则再命鲍叔牙为将伐鲁。

齐宋联军进驻郎地,与鲁国对峙。宋军统帅南宫长万是个大力士,勇而无谋,秉性骄横,不把鲁国放在眼里。

鲁国公子偃发现了宋军的漏洞,立即要求鲁庄公打击宋军,宋败则齐师必退。

鲁庄公犹豫之际,公子偃已经率领部下发动了突然袭击。鲁军主力随之跟进,在乘丘打败宋军。宋军一败,鲍叔牙也只好撤兵了。

虽然未折一兵一将,鲍叔牙还是觉得灰溜溜的!齐桓公劝解鲍老师,"咱们没打败仗,败的是宋军,还可以再战。"

鲍叔牙连忙制止,这些天他也做了反思,忙道:"管仲说得对,咱们还是该先做好自己的事。"齐桓公又何尝没有反思,见老师如此豁达,他主动认了错,将军政大权全部交给管仲,任由其大展拳脚。

管仲治理国家首先富民,"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通过四民分业,齐国的农业、制造业迅速发展,丝绸成了各诸侯国贵族们的抢手货,矿业、盐业、甚至武器制造业都蓬勃发展。管仲还制定了鼓励商品消费的政策,商业也由此繁荣。各国的手工业者、商贾奇才纷纷投奔齐国。

管仲善于与民同利。因为人们都是趋利避害的,"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久;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谋之。"

齐国在经济上变得富足殷实。政治上安定,要人有人,要钱有钱,齐国又训练出了一支装备精良、有着极高荣誉感的军队。

齐桓公成就霸业

长勺之战,鲁国用曹刿一时,之后就不见了踪影,鲁国严格的等级制度限制了人才的发展。而齐桓公却是任用管仲,勇于变革,奠定了齐桓公的霸业根基。

几年后,鲁国实力已经远弱于齐国,战场上也已不是平等的对手,只能甘当小弟。而在管仲辅佐下,齐桓公九合诸侯,驱戎赶狄,南伐楚国,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

更多文章

  • 刺客列传第一:曹沬刺齐桓公,他真的就是后来的曹刿吗?

    历史解密编辑:姿势分子knowledge标签:齐桓公,曹抹,齐国,曹刿,管仲,鲁国

    春秋时期,齐国是最强大的国家之一,齐桓公更是有名的霸主。不过,齐桓公竟然也有被人挟持,不得不割地的尴尬境地。我们知道,在两千多年前的山东大地上,不仅有齐国,还有一个国家,那就是鲁国,所以后来这里又被称为齐鲁大地。在春秋时期,这两个国家可以说是冤家对头,没少打仗。咱们熟知的曹刿论战(成语“一鼓作气”的

  • 一鼓作气曹刿战长勺,敌疲我打一役退强齐,长勺之战防御战略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的旅行标签:曹刿,大军,战争,军队,齐军,长勺,冷兵器时代

    长勺之战的防御策略是什么?鲁国。鲁庄公亲自率领三路大军在鲁国长云地区迎战齐军。军人曹刿随鲁庄公出征。两军对垒后,鲁庄公欲击鼓行军。曹刿说:“不,现在是进军的时候了。”齐军击完行军鼓后,曹刿说:“可以了。”齐军溃逃。鲁庄公见敌人逃跑,下令追击。曹刿又说:“没有。”他下了车,在齐军战车撤退时仔细观察了一

  • 长勺之战:鲁国胜归功于曹刿谋略?看看齐国状况就知道鲁胜是必然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曹刿,鲁胜,鲁国,齐国,管仲,庄公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1、齐鲁之间的矛盾鲁齐两国的始祖周公与太公,都是辅佐王室灭商的重臣,周成王为了使他们的后代和睦相处,共同作为王室在东方的屏障,曾赐给他们“世世子孙无害”的盟约。但到春秋初年,两国已矛盾甚深,断绝了往来

  • 《中国大历史》| 曹刿论战

    历史解密编辑:华华分享财经标签:齐国,曹刿,管仲,山东,大军,齐军,鲁庄,春秋战国,历史故事,中国大历史

    齐桓公饶了管仲,可不想原谅鲁国。一想到鲁国支持公子纠同自己作对,齐桓公就怒火中烧。在即位的第二年,即前684年,齐国派大军进攻鲁国。齐鲁两军在长勺(今山东曲阜北)摆开战场,齐国在以往对鲁国的作战中一直占据上风,此时仗着人多势众,首先向鲁军发起了冲击。鲁庄公亲临战场迎敌,正想擂鼓迎击,却被陪同参战的曹

  • 曹刿论战当中,齐国真的是因为士气不振才输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吹来人尘烟火标签:齐国,曹刿,军队,士兵,齐军,鲁军

    曹刿论战当中,齐国真的是因为士气不振才输的吗?在中国的历史之上流传了非常多英雄豪杰的英勇事迹。即使是非常现代化的今天,对于古人所经历的一切都深深着迷。那我们今天就带领着大家一起去探索历史之中的小秘密吧。众所周知,在春秋时期历史上发生了一场齐国与战国之间的战争,史称长勺之战,这对于两国来说,是一次非常

  • 曹刿从哪里来的,打了一场震古烁今的胜仗后,又到哪里去了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大伽秀标签:曹刿,齐国,左传,史记,鲁庄,曹国,春秋战国

    曹刿的名字,可以称得上是家喻户晓。但是,这个人从哪里来,最后又到哪里去了,基本上没有人能说得清楚。他简直就像是一颗耀眼的流星,闪一下,就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曹刿论战)曹刿的来历,有人说是曹叔振铎的后人。曹叔振铎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六子,是周武王姬发的同母弟弟。周武王建国以后,给弟弟曹叔振铎分封的地

  • 曹刿论战之后发生了什么?和管仲学习财富之战,不动兵戈降服敌国

    历史解密编辑:柱下守藏标签:管仲,齐国,宋军,鲁国,鲍叔牙,曹刿论战,财富之战,春秋战国,历史故事

    《曹刿论战》是我们高中时学习的课文,大家都很熟悉曹刿的那一套理论,鲁国打败了齐国。在打败齐国之后又发生了什么呢?齐桓公当然是不甘心,而且纳闷,齐国比鲁国强大,怎么会败呢?战败的鲍叔牙也不甘心,他提出了联合宋国再次进攻鲁国。齐宋联军组成后,鲍叔牙再次进攻鲁国,可惜这次还是失败了。这次不是败在齐军,而是

  • 长勺之战的曹刿与劫持齐桓公的曹沫是否同一人?答案在柯地会盟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曹刿,曹沫,齐国,管仲,周朝,齐桓公,长勺之战,柯地会盟,春秋战国,历史故事

    以前读书的时候,语文课本上有两篇很著名的文章。一篇是来自《左传》的《曹刿论战》,另一篇是出自《史记》的《荆轲刺秦王》。这两篇文章里面都提到了一个姓曹的人物,分别为曹刿和曹沫。从史料来看,这两人都是鲁庄公时期的名将,他们都在鲁国抵抗齐国侵略中打败齐桓公,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他们的身份在史学界引发

  • 长勺之战,曹刿一鼓作气大败齐恒公,为何管仲反而说:齐国赚了

    历史解密编辑:阴雨天讲故事标签:管仲,曹刿,齐恒公,齐国,周天子,周礼,长勺之战,春秋战国

    齐国赚大了!公元前681年,齐恒公和鲁庄公会盟于柯时,曹沫突然跳上盟台,用利刃威胁齐桓公归还鲁国土地。齐桓公看着铜剑离他的喉咙只有0.01公分,他决定说一个谎话,允诺归还鲁国土地,等曹沫下了会盟台,齐桓公愤怒地要弃约时,管仲却劝他,既然答应了就还给他,于是,鲁国又收回了长勺之战后失去的土地。鲁庄公非

  • 为什么堂堂鲁国国君,会甘愿听从曹刿的话呢?说出来你别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曹刿,鲁国,齐国,周文王,周公旦,史书

    说起曹刿,就不得不提到曹刿论战。它作为我们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必备古文,应该是我们大多数人都非常熟悉的一个典故。当然,相信很多人会好奇,为什么堂堂鲁国国君会甘愿听从曹刿的话?在很多人看来,曹刿只是一个标准的平民,它的背后也没有任何利益集团推动,鲁庄公竟然听了他一番话就让他指挥军队,这实在太不可思议。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