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如果说春秋五霸是春秋这部交响乐的高潮,那么郑庄公的故事绝对是这部交响乐精彩的开章,就好像贝多芬第五交响曲那样动人心魄。
很多人讲故事都说要从头开始,但郑庄公的故事的开始,却是真真正正从头开始的。
郑庄公掘地见母
郑庄公的往事
上篇讲过的郑桓公选完宅基地位置之后,就跟着周幽王一同被犬戎杀害在骊山下,算是为周殉国了,郑桓公的儿子郑武公继位。
郑武公娶了申侯的女儿武姜为夫人,这是一桩典型的政治婚姻。申侯就是引来犬戎杀死周幽王,又拥立周平王迁都洛邑的关键人物,属于当时的实权派。所以郑武公与申侯女儿联姻也是稳固郑国局面,与周稳固关系的一个手段。
武姜生的第一个儿子就是郑庄公,名字叫寤生。古人取名字比较随意,有点像现在取小名,寤生的意思就是“倒着生出来的”。
郑国位置优益
大家都知道正常生育胎儿是先出来脚,后出来头。而寤生则是头先出来,这种情况很危险的,胎儿容易窒息,产妇也容易难产大出血的。古代那个医疗条件,难产基本上就是鬼门关走了一趟,所以武姜不喜欢小寤生。后来生了个小儿子叔段,这个是顺产所以武姜很喜欢他。这个真是从出生就有的偏见了。
后来这俩人都长大了,武姜就想立小儿子叔段为太子,但郑武公也是个很成熟的治国者,就没有同意。后来郑武公病死了,郑庄公立。
嫡长子继承制
为什么是嫡长子继承制
那么我们再讨论一下,为什么在封建时代,一定要坚持嫡长子继承制,而不是所谓的“立贤”呢?除非长子特别不成器或者作出谋反之类的大事,否则,都会坚持这个制度,很多看上去很好的幼子都被这个嫡长子继承制无情的拒绝在皇位考虑之外。
这里要从礼法说起。礼法是什么?其实是一种规则,规则最大的好处就是提供了确定性,你做什么行为就会有什么结果。
法理学上对于法的作用也有比较明确的表述,分为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简单说一个用作是告诉你你做了啥就会有啥结果,然后引导所有人遵纪守法;另一个作用就是调整阶级之间及内部的社会关系。在礼法制的时代,礼的作用基本上也是如此,让这个社会在一种充满确定性的氛围中运行。
太子篡位屡见不鲜
皇位继承人的问题从来都是非常敏感的事情。太子的意思就是未来的国君,但现在又不是国君,所以国君与太子的关系,太子与各公子之间的关系都非常微妙。
国君的威严来自权力,所以他最怕失去权力,所以要消灭掉所有觊觎他权力的人。但他的继承人却注定要接手他的权力,稍有不慎,在这个国君控制力下降的时候,各种力量就会蠢蠢欲动。很多叱咤风云的霸主比如齐桓公比如赵武灵王都因为没处理好继承人的问题,晚景凄凉,身死国乱。
而且很多人和家族会押注各位公子以博取“从龙之功”的。比如晋文公重耳在外流浪多年,但仍有一帮精英跟随。很多家族会多头下注,很多人也觉得押注某个公子比辅佐太子收益更高。这种动乱对整个国家的破坏性是惊人的。我们马上就能看到郑庄公身后的一堆乱事,郑国由盛转衰就是因为这种动乱。
重耳
这样看起来维持这种权力交接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在当时的统治技术下,选出“贤君”的难度大到这个事情基本不可能实现。
第一个是“贤明”的标准不一样,甚至说没有什么标准。在某种情况下,是否生过病都能成为一种优势或者说“贤”,比如康熙就是因为得过天花才更有机会登上皇帝宝座。第二个是“贤明”往往就成为亲疏的另一种表现。
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父母的偏爱更是如此。武姜就是因为难产不喜欢寤生,这真是毫无办法。所以这种条件下,选择更一目了然的嫡长子,早早断绝各方势力觊觎,也是保持统治稳定的很简单有效的方法。
郑庄公与弟弟
心机恐怖如斯的郑庄公
好了,我们继续讲郑庄公的故事。郑庄公继位后,按照正常人的思维,掌权之后对于威胁自己地位的叔段不说应该立刻打压,起码得给他点颜色看看。可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开始说要到险要的制邑,庄公没同意,武姜就请求封给太叔京邑,庄公竟然答应了。
难道庄公就这么政治小白,还是以德报怨,宽容大度?有大臣就直言说京邑的城墙过高,不合法度,叔段去了很可能会拥兵自立。但庄公说: “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着瞧吧。”
过了不久,太叔段使原来属于郑国的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也背叛归为自己。后来太叔又把两属的边邑改为自己统辖的地方,一直扩展到廪延。但郑庄公对此一忍再忍,坐看叔段发展壮大。
重情重义还是运筹帷幄
后来叔段终于忍不住了,他集合起来准备偷袭郑国,而武姜打算开城门作内应。
庄公打听到公叔段偷袭的时候,说:“可以出击了!”就派兵马去讨伐京邑。京邑的人民背叛共叔段,共叔段于是逃到鄢城。庄公又追到鄢城讨伐他。太叔段只能仓皇逃到共国。
《春秋》记载这件事说:“郑伯克段于鄢。”意思是说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说他是庄公的弟弟;兄弟俩如同两个国君一样争斗,所以用“克”字;称庄公为“郑伯”,是讥讽他对弟弟失教;赶走共叔段是出于郑庄公的本意,不写共叔段自动出奔。
这种字字斟酌,褒贬分明的写法,这就是有名的“春秋笔法”。
春秋左转
结语:
我们看到郑庄公这个人的特点,老谋深算成熟有心机,能忍也够狠。在叔段扩张的时候纵容他,在叔段膨胀的时候坐视不管,在叔段行动的时候毫不留情消灭他,如果不是早有防备,偷袭这么隐秘的事情庄公怎么能第一时间就知道然后反击呢?
庄公利用人性的贪婪,让叔段膨胀,搞得天怒人怨,然后名正言顺地去消灭对手。这种心机手段,让人心惊。甚至后来他还演了出戏,跟武姜改善了关系。
那你们知道当时的郑庄公多大年龄吗?
他只有十四岁。
这手段,这心机,真是让觉得这就是玩弄人心的政治天才啊。现在这个少年政治天才搞定了国内家事,开始把目光看向列国。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
作者丨空山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