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堪比康熙的郑庄公,十四岁平定叛乱,逆境中成为国君的人都不简单

堪比康熙的郑庄公,十四岁平定叛乱,逆境中成为国君的人都不简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八卦爱豆秀 访问量:4993 更新时间:2024/1/25 20:57:49

前言

如果说春秋五霸是春秋这部交响乐的高潮,那么郑庄公的故事绝对是这部交响乐精彩的开章,就好像贝多芬第五交响曲那样动人心魄。

很多人讲故事都说要从头开始,但郑庄公的故事的开始,却是真真正正从头开始的。

郑庄公掘地见母

郑庄公的往事

上篇讲过的郑桓公选完宅基地位置之后,就跟着周幽王一同被犬戎杀害在骊山下,算是为周殉国了,郑桓公的儿子郑武公继位。

郑武公娶了申侯的女儿武姜为夫人,这是一桩典型的政治婚姻。申侯就是引来犬戎杀死周幽王,又拥立周平王迁都洛邑的关键人物,属于当时的实权派。所以郑武公与申侯女儿联姻也是稳固郑国局面,与周稳固关系的一个手段。

武姜生的第一个儿子就是郑庄公,名字叫寤生。古人取名字比较随意,有点像现在取小名,寤生的意思就是“倒着生出来的”。

郑国位置优益

大家都知道正常生育胎儿是先出来脚,后出来头。而寤生则是头先出来,这种情况很危险的,胎儿容易窒息,产妇也容易难产大出血的。古代那个医疗条件,难产基本上就是鬼门关走了一趟,所以武姜不喜欢小寤生。后来生了个小儿子叔段,这个是顺产所以武姜很喜欢他。这个真是从出生就有的偏见了。

后来这俩人都长大了,武姜就想立小儿子叔段为太子,但郑武公也是个很成熟的治国者,就没有同意。后来郑武公病死了,郑庄公立。

嫡长子继承制

为什么是嫡长子继承制

那么我们再讨论一下,为什么在封建时代,一定要坚持嫡长子继承制,而不是所谓的“立贤”呢?除非长子特别不成器或者作出谋反之类的大事,否则,都会坚持这个制度,很多看上去很好的幼子都被这个嫡长子继承制无情的拒绝在皇位考虑之外。

这里要从礼法说起。礼法是什么?其实是一种规则,规则最大的好处就是提供了确定性,你做什么行为就会有什么结果。

法理学上对于法的作用也有比较明确的表述,分为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简单说一个用作是告诉你你做了啥就会有啥结果,然后引导所有人遵纪守法;另一个作用就是调整阶级之间及内部的社会关系。在礼法制的时代,礼的作用基本上也是如此,让这个社会在一种充满确定性的氛围中运行。

太子篡位屡见不鲜

皇位继承人的问题从来都是非常敏感的事情。太子的意思就是未来的国君,但现在又不是国君,所以国君与太子的关系,太子与各公子之间的关系都非常微妙。

国君的威严来自权力,所以他最怕失去权力,所以要消灭掉所有觊觎他权力的人。但他的继承人却注定要接手他的权力,稍有不慎,在这个国君控制力下降的时候,各种力量就会蠢蠢欲动。很多叱咤风云的霸主比如齐桓公比如赵武灵王都因为没处理好继承人的问题,晚景凄凉,身死国乱。

而且很多人和家族会押注各位公子以博取“从龙之功”的。比如晋文公重耳在外流浪多年,但仍有一帮精英跟随。很多家族会多头下注,很多人也觉得押注某个公子比辅佐太子收益更高。这种动乱对整个国家的破坏性是惊人的。我们马上就能看到郑庄公身后的一堆乱事,郑国由盛转衰就是因为这种动乱。

重耳

这样看起来维持这种权力交接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在当时的统治技术下,选出“贤君”的难度大到这个事情基本不可能实现。

第一个是“贤明”的标准不一样,甚至说没有什么标准。在某种情况下,是否生过病都能成为一种优势或者说“贤”,比如康熙就是因为得过天花才更有机会登上皇帝宝座。第二个是“贤明”往往就成为亲疏的另一种表现。

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父母的偏爱更是如此。武姜就是因为难产不喜欢寤生,这真是毫无办法。所以这种条件下,选择更一目了然的嫡长子,早早断绝各方势力觊觎,也是保持统治稳定的很简单有效的方法。

郑庄公与弟弟

心机恐怖如斯的郑庄公

好了,我们继续讲郑庄公的故事。郑庄公继位后,按照正常人的思维,掌权之后对于威胁自己地位的叔段不说应该立刻打压,起码得给他点颜色看看。可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开始说要到险要的制邑,庄公没同意,武姜就请求封给太叔京邑,庄公竟然答应了。

难道庄公就这么政治小白,还是以德报怨,宽容大度?有大臣就直言说京邑的城墙过高,不合法度,叔段去了很可能会拥兵自立。但庄公说: “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着瞧吧。”

过了不久,太叔段使原来属于郑国的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也背叛归为自己。后来太叔又把两属的边邑改为自己统辖的地方,一直扩展到廪延。但郑庄公对此一忍再忍,坐看叔段发展壮大。

重情重义还是运筹帷幄

后来叔段终于忍不住了,他集合起来准备偷袭郑国,而武姜打算开城门作内应。

庄公打听到公叔段偷袭的时候,说:“可以出击了!”就派兵马去讨伐京邑。京邑的人民背叛共叔段,共叔段于是逃到鄢城。庄公又追到鄢城讨伐他。太叔段只能仓皇逃到共国。

《春秋》记载这件事说:“郑伯克段于鄢。”意思是说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说他是庄公的弟弟;兄弟俩如同两个国君一样争斗,所以用“克”字;称庄公为“郑伯”,是讥讽他对弟弟失教;赶走共叔段是出于郑庄公的本意,不写共叔段自动出奔。

这种字字斟酌,褒贬分明的写法,这就是有名的“春秋笔法”。

春秋左转

结语:

我们看到郑庄公这个人的特点,老谋深算成熟有心机,能忍也够狠。在叔段扩张的时候纵容他,在叔段膨胀的时候坐视不管,在叔段行动的时候毫不留情消灭他,如果不是早有防备,偷袭这么隐秘的事情庄公怎么能第一时间就知道然后反击呢?

庄公利用人性的贪婪,让叔段膨胀,搞得天怒人怨,然后名正言顺地去消灭对手。这种心机手段,让人心惊。甚至后来他还演了出戏,跟武姜改善了关系。

那你们知道当时的郑庄公多大年龄吗?

他只有十四岁。

这手段,这心机,真是让觉得这就是玩弄人心的政治天才啊。现在这个少年政治天才搞定了国内家事,开始把目光看向列国。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

作者丨空山何处

更多文章

  • 漫话五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郑庄公是如何戏耍周天子的?

    历史解密编辑:乐晨的小趣事标签:郑庄公,周平王,周天子,诸侯国,郑国,共叔段,漫话五千年,周朝君主列表,先秦,周朝

    郑庄公身为周朝司徒,既不按时打卡上班,也不写请假条。周平王很生气,想撤掉郑庄公,让虢公代替他。郑庄公急眼了,跑到洛阳质问周平王:天子,兄弟我喝凉水的时候卡住喉咙了,所以才耽搁了上班的时间,你要以此为借口炒我鱿鱼,当心我到劳委会投诉你!周平王说:什么事?郑庄公说:你想分我的权,让虢公替代我?有没有这回

  • 中国史连载:周天子的权威是如何被郑庄公一箭射落的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郑庄公,周天子,周王室,周平王,诸侯国,齐国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人杀死在骊山标志着西周时代的结束。周幽王之子周平王为躲避犬戎的威胁就把都城从镐京(今西安)东迁到洛邑(今洛阳)。平王东迁时郑国是贴身保护的“护法”之一。平王东迁后郑武公被周王室任命为卿士这就使郑武公得以假借王命名正言顺行扩张之事。在周王室的支持与默许下郑国快速崛起成为一颗冉

  • 春秋小霸主郑庄公的养成之路,源于其出色的外交政策,堪称范本

    历史解密编辑:啦啦萌小宠标签:郑庄公,齐国,魏国,诸侯国,外交政策,周平王

    全文共1794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在春秋战国时期,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都十分微妙,几乎每一个君王都不会故意表现出其与其他国家之间濒临破碎的关系。但在这其中,郑国与宋国却是个特殊的存在,两国之间不和睦的关系并非是一朝一夕所产生的。如若不是齐国在两国之间进行协调,或者他们也不愿意维持表面上的和谐,不过这一切

  • 厚黑儿子遇到偏心母亲:郑庄公是如何把母亲宠爱的小儿子捧杀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姐分享故事标签:郑庄公,寤生,黄泉,武姜,郑武公,共叔段,周朝,先秦

    在古代帝王之家,为了争权夺利,有时候很难出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温馨画面,但母亲一般都是善良的角色,特别是对待自己的孩子都非常好。不过,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母亲,绝对是一个另类,同样是她的亲生儿子,她却偏心得让人难以理解,甚至全然不顾长子的性命,帮小儿子造反做内应。这位母亲就是春秋初期的武姜,她是申国

  • 春秋小霸郑庄公!开启春秋争霸战的男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郑庄公,周王室,齐国,周平王,诸侯国,郑国

    在春秋时代初期,曾经有这样一个男人。他是一国之君,但是却跑到周王室去做官。兢兢业业给周王室打工,最后却引来周王室的猜疑。后来没办法,他只能回国领兵,和周王室干了一仗。本来只是想着证明一下自己的存在感,结果却把周王室给打的一败涂地。然后,大家看到他把周王室打败了之后,所有国家都开始轻视周王室。于是在这

  • 周天子与春秋小霸郑庄公的爱恨情仇!我看不惯你,但干不掉你

    历史解密编辑:趣史馆长标签:郑国,先秦,郑庄公,周天子,周王室,周平王,周幽王,周朝君主列表

    大家都知道,毛主席博览群书。作为革命家,他对历史上的一些政治人物自然十分了解。毛主席就曾夸赞郑庄公,称此人很厉害,很懂得国内斗争和国际斗争的策略。郑庄公是春秋时期的一位国君,在史书上只有寥寥数笔,名字鲜为人知。为何这样一位“名不经传”的人物能让毛主席十分敬佩呢,他又为何被埋没了?提起郑庄公的光荣事迹

  • 姬姓诸侯郑庄公,为何敢杀周天子?战国竹简揭开颠覆性的一页

    历史解密编辑:百家杂评标签:郑庄公,周天子,周平王,周幽王,秦国,郑国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组织联军攻打郑国,双方在繻葛(今河南省长葛市北)爆发一场大战,最终郑庄公指挥郑军大败联军,史称“繻葛之战”。其中,在郑庄公的默许或指示下,郑国大将祝聃一箭射中周桓王的肩膀,差一点就射杀了周桓王,史记记载是“祝聃射中王臂”。祝聃既然瞄准周桓王的车驾方向射箭,说明他不可能是“特意瞄

  • 老谋深算的郑庄公:策划复杂权力游戏,四年巧解格尔迪奥斯绳结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郑庄公,迪奥斯,齐国,周王室,诸侯国,郑国

    古伦帝那王国首都街道中心有供奉天空之神宙斯的神殿,其中摆放有一辆古老的战车。在这辆战车上,就有著名的“格尔迪奥斯绳结”。传说中谁能解开绳结,那他就是亚洲的统治者。亚历山大造访了这座神殿,在一番努力仍无法解开绳结后,他拔出宝剑说道:“用我亚历山大的方式吧!”说完,一剑就将绳结砍为两断。亚历山大大帝影视

  • “礼崩乐坏”郑庄公?捧杀弟弟囚禁母亲,母亲偏爱或许是原罪

    历史解密编辑:趣史馆长标签:大喜,黄泉,武姜,周朝,先秦,郑庄公,郑武公,共叔段

    春秋霸主中,有位人物被大众忽略了,那就是被毛主席赞不绝口,评价此人很厉害的郑庄公。郑庄公姓姬,名寤生。公元前744年,姬寤生老父郑武公病重,偏心老母武姜想立段为太子,多次吹枕边风都被郑武公拒绝。同年,郑武公薨,姬寤生即位,为郑庄公。郑庄公当时不过14岁,继位后大权在手,往日母亲偏心、弟弟不敬。郑庄公

  • 春秋第一小霸郑庄公(下)———繻葛之战,将周天子拉下神坛

    历史解密编辑:聚焦娱乐圈标签:郑庄公,周天子,葛之战,宋国,周王朝,周平王

    “嗖”!箭羽尖锐的破空之声,带着无可阻挡的凌厉之势,不偏不倚地射中了周天子的肩膀,箭头穿透了厚厚的铠甲,狠狠地扎进了肉里。此时,三十多岁的周桓王,正在指挥周、卫、陈、蔡四国联军从战场上撤退。他应声而倒,身体伏在车轼之上,鲜血缓缓地流出。他的心中泛起了悔恨,悔的是不该来这一遭,恨的是郑庄公竟敢公然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