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风典历】赵襄子善赏

【清风典历】赵襄子善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热点导读 访问量:3442 更新时间:2023/12/25 22:50:00

来源:甘肃纪检监察网

【译文】

赵襄子被围困在晋阳城中,解围之后,赏赐有功的那五个人,高赫居于受赏的第一位。张孟谈说:“晋阳的战事,高赫并没有立功,现在是赏赐之首,这是为什么呢?”赵襄子说:“晋阳的战事,国家陷入危险,我的社稷危急。我的大臣们对我没有不骄傲轻慢的,只有高赫没有忽视君臣之间的礼仪,所以首先奖励他。”孔子听说这件事情之后说:“这就是善于奖赏啊!赵襄子奖励一个人而使全天下做臣子的人都不敢再失礼了。”

【小识】

善赏还是不善赏?

赵襄子是春秋末期晋国的卿大夫。自晋文公作三军设六卿起,晋国的军政大权就一直由六卿把持,后来为了争夺权力,六卿之间不断相互倾轧。到了赵襄子的时代,智伯瑶取得了晋国正卿的地位,开始竭力发展自己的势力。公元前455年,智伯瑶假借国君之命,向赵、韩、魏三家各索取一个万户之邑,韩康子魏桓子迫于实力有限,所以忍辱献地。然而赵襄子却不愿俯首称臣,坚决拒绝了智伯瑶献地的要求,智伯瑶因此联合韩魏两家出兵攻赵,赵襄子退守晋阳。

晋阳之战非常惨烈,最后的获胜者是实力较弱的赵襄子。在这场反败为胜的角逐中,张孟谈居功至伟,正是在他的游说下,韩魏两家临阵倒戈,与赵结盟,最终消灭了智伯瑶。但奇怪的是,后来赵襄子行赏,第一个得到封赏的不是张孟谈而是高赫,对此,立下首功的张孟谈自然要问:“晋阳之事,赫无大功,今为首赏,何也?”

赵襄子如此封赏,也有其特殊的用意。晋阳被围,赵氏危在旦夕,彼时“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惟赫子不失君臣之礼”。赵襄子首赏高赫,就是希望其他臣子仿效高赫,以此彰显君臣之道。这是当时儒家的基本看法,所以特别假借孔子之口说:“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

不过,这样的做法却不是韩非所赞同的。他以“或曰”的方式反驳说:“仲尼不知善赏矣!”在他看来,“夫善赏罚者,百官不敢侵职,群臣不敢失礼。上设其法,而下无奸诈之心。如此,则可谓善赏罚矣。”国君施行赏罚,一定要严格遵循“赏不加于无功,罚不加于无罪”的原则。相比于赵襄子所说的那些骄侮之臣,高赫只是奉行了人臣的本分,只是无罪而已。赵襄子不严惩有罪,又重赏无罪,是对功过是非的混淆与错位。

韩非子•难二》中还讲到齐桓公也犯过的类似错误:

齐桓公饮酒醉,遗其冠,耻之,三日不朝。管仲曰:“此有国之耻也,公胡其不雪之以政?”公曰:“胡其善!”因发仓囷赐贫穷,论囹圄出薄罪。处三日而民歌之曰:“公胡不复遗冠乎!”

齐桓公因为酒醉丢失帽子而感到羞耻,所以他听取了管仲“雪之以政”的办法,一是开仓放粮,赈济贫困的民众;二是审查罪行,释放犯了轻罪的囚犯。这样的做法在韩非看来也完全是错的,管仲的建议是“雪桓公之耻于小人,而生桓公之耻于君子矣”。无故开仓分粮,就是奖赏无功之人;轻易赦免囚犯,就是不诛罚有罪之人。这就完全违背了韩非赏功罚罪的原则,是“乱之本也”。(阿阳)

京大戟:呈圆柱形或圆锥形,长10~20cm,直径可达4cm,表面灰棕色至深棕色,气微,味苦涩。泻水逐饮。用于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喘咳,二便不利。主产江苏、山西、湖北等地。

更多文章

  • 匪议东周(四十四)豫让并非千秋义士,他与赵襄子演了场双簧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赵襄子,豫让,三家分晋,韩魏,智瑶,赵氏

    豫让是春秋时期晋国人,晋国正卿智瑶的家臣。在春秋末期,统治晋国的卿族内部混战,韩赵魏三家联合消灭智氏,智瑶满门被灭,豫让逃到山里躲了起来。在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的《刺客列传》部分,记述了豫让为智瑶报仇而行刺赵襄子的故事,并称赞是"士为知己者死"。因此在中国历史上豫让被认为是东周四大刺客之一,以

  • “晋阳之战”沉灶产蛙的背后是蕴含着赵襄子怎样的战争智慧?

    历史解密编辑:萌的很呐标签:赵襄子,晋阳,韩魏,战争,智伯

    导言在滚滚流淌的历史长河中,能在长河中激起波澜的是为数不多的关键时段,而这些在关键时段发生的重大事件,成为了一座座记录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里程碑。 “晋阳之战”无疑是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战争。这场自公元前455年一直打到公元前453年的战争,最终以赵襄子反败为胜,智伯身死族灭,韩、赵、魏三家瓜分智氏土

  • 春秋时代,姑布子卿诱导赵简子,颠覆嫡长子继承制,扶立赵襄子

    历史解密编辑:闲云清意标签:孔子,先秦,周朝,赵简子,赵襄子,赵毋恤,姑布子卿,春秋(书)

    周朝选择继承人、接班人的原则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也就是说,从众多的儿子们中选择政权、事业的继承者时,要选择正妻所生的儿子,而且是其中年龄最大的,不管他贤能与否;要选择地位尊贵的儿子,不能按照所有儿子的年龄大小来排序选择。这是规定,是政府的规定,是社会的约定俗成,是宗法制度。既然是制

  • 这座博物馆有一个镇馆之宝鸟尊,经过研究,怀疑它是赵襄子的遗物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大解密标签:墓葬,铭文,青铜,文物,鸟尊,周朝,先秦,赵襄子,博物馆,镇馆之宝

    在西方国家的博物馆,收藏的精品文物也不计其数,还有很多是他国流失的文物。比如,在美国华盛顿州,有一座著名的艺术博物馆——弗利尔美术馆,它的镇馆之宝是一件我国春秋时期的鸟尊。专家们表示,这件鸟尊谜团重重,它的主人究竟是谁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您从头揭秘吧。(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

  • 山西历史名人 之十 赵襄子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赵襄子,豫让,三家分晋,智伯,赵简子

    赵襄子(?―公元前425年),嬴姓,赵氏,名无恤(亦作“毋恤”),左传也作赵孟。春秋末叶晋国卿,赵氏家族首领,战国时期的赵国的奠基人。公元前500年立为世子,公元前476年赵简子卒,继承父业,谥号为“襄子”,故史称“赵襄子”,与其父赵鞅(即赵简子)并称“简襄之烈”。赵襄子为赵鞅之子,因其母是从妾,又

  • 三家分晋:赵襄子家事难理乱社稷,韩魏受难,魏斯兢兢业业得天眷

    历史解密编辑:半夏微澜史标签:赵襄子,魏斯,韩魏,三家分晋,秦国,春秋

    《左传事纬》中评价:智伯灭而三晋之势成,三晋分而七国之形立,读《春秋》之终,而知战国之始也。这说的是春秋战国历史上的大事件“三家分晋”,它不光关系到一族、一国的局势,更深刻地影响了春秋战国之际整个天下的形势。三家分晋后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灭亡了,战国七雄中的韩赵魏产生了,七雄兼并的战国序幕由此拉开。可

  • 真傻还是装傻?当年,智伯为何非要带着两个坑货去打赵襄子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赵襄子,智伯,三家分晋,资治通鉴,智氏

    熟悉历史的小伙伴们都知道,《资治通鉴》开篇是以三家分晋开头,而对于导致三家分晋事件的过程,书中也进行了比较详细记载。智伯的讹诈 大致就是控制晋国王室的大臣智襄子(也就是后面说的智伯)看着晋国衰微不振,国内公侯割据的局面,便想通过弱化其他公侯势力,来最终实现智氏一家独大,以达到由智氏主导,再次振兴晋

  • 诱杀姐夫,逼死姐姐:赵襄子轻而易举地将代国变成了赵国的一个郡

    历史解密编辑:琳之说史标签:赵襄子,赵国,秦国,张仪,代王

    赵氏孤儿故里山西襄汾东汾阳村赵盾塑像历史的时空维度有时候显得是很逼窄的。等我缓缓打开雁门关那扇沉重的历史大门的时候,首先飘逸到我面前的竟然是赵氏孤儿赵武的曾孙赵襄子,即赵毋恤。赵氏孤儿的故事就发生在我的故乡山西省襄汾县赵康镇一带,我在《中华祖脉》一书中,曾做了很详细的交待。我几乎就是在这个故事的浸泡

  • 有一种扎心叫农村的名校学霸:北上广不好过,又无颜回家乡

    历史解密编辑:小影娱乐家标签:名校,学霸,大学,回家乡,清华

    文/阿蒙聊教育中国地域辽阔,教育发展不均衡,农村学生能够上的起学,已实属幸事,能够考上大学,非常难得,如果能考上清华北大一类的名校,那可是十里八村的名人。虽然生活水平上升了,教育发展也越来越好,但是出身农村的孩子,想要考上名校还是很困难,即使考上名校,最后真正能成功改变命运的人,少之又少,多半农村学

  • 新中国最后一名叛逃的飞行员刑满释放后无颜回乡靠捡垃圾为生?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王宝玉,飞行员,空军飞行员,新中国,解放军

    俗话说得好,树大有枯枝,在几百万解放军队伍里难免有一些败类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背叛自己的祖国。而王宝玉,就是截至目前为止,新中国最后一个叛徒的空军飞行员王宝玉。王宝玉于1962年出生于山东青岛,1980年招飞入伍,1984年10月入党。王宝玉从航校毕业之后,被分配到了空军某师航空团一大队任飞行员。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