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往事1|烽火何曾戏诸侯?周幽王身死国灭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春秋往事1|烽火何曾戏诸侯?周幽王身死国灭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长空 访问量:1353 更新时间:2024/2/17 23:36:41

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在中国可谓妇孺皆知、家喻户晓。讲述的是什么内容呢,这里我就不赘述了。如果你真不知道,可以翻翻司马迁老先生的《史记》。

是的,就是被鲁迅先生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虽然故事见于正史,但我很明确地告诉大家,烽火戏诸侯根本不存在。它只是豪华版的狼来了,是一则好故事,但不是一段真实的历史。因为据考古发现,中国最早的烽火台是战国时期才出现的,周幽王时是不可能有烽火台的,烽火戏诸侯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既然没有这种事情,那它怎么就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正史中呢?而且是司马迁老先生的《史记》。在这里先客观说一句,司马迁老先生可不是有意要忽悠大家,而是他写这段历史时素材太少了,有些内容也是不得已而采用。

至于为什么素材少,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是: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和项羽的火烧咸阳宫,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是“王子朝奔楚”,带走了周王室的几乎所有典集,奔波途中大量遗失,令人遗憾。

言归正传,既然烽火戏诸侯是假的,那周幽王身死国灭的真相到底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拨开历史云雾,一窥西周灭亡的真相。

废嫡立庶,周幽王引燃导火索

周公制礼后,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核心的宗法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成为维持西周社会正常运转的、不可撼动的制度体系,其中嫡长子继承制,便是其中重要一条。

任何想要打破这种体制的行为,都是不可原谅的。 但令天下诸侯万万没想到的是,带头打破这一规则的,竟然是周天子周幽王。

在宠妃褒姒生下一男孩儿后,周幽王心里便开始盘算着废掉嫡长子宜臼的太子之位。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但与别的帝王相比,他做得更绝,更不给自己留退路——在废掉宜臼太子之位的同时,废掉宜臼之母的王后之位。随后改立褒姒为后,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

这下事情大了。我们都知道,就算是普通男人,想换个老婆都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背后会牵扯两个家庭甚至两个家族,就更别说周天子了。

现在周幽王不仅要换掉老婆,还要换掉名分早定的太子,这可就撼动国的天大事情了!

第一个被惹怒的,就是申后的娘家——申国。

作为西周的边界屏障,申国一直是西周王朝抵御西戎的桥头堡,千百年来为先周、西周的江山稳固立下了汗马功劳,地位举足轻重。

现在周幽王这样做,无疑是扇了申侯两记响亮的耳光,而且是左右开弓,毫不留情。这样的屈辱,申侯受不了,申国的百姓也受不了。

被同时惹怒的,还有齐国、吕国、许国等姜姓诸侯国。在这里有必要给大家介绍下,“姬姜联姻”可以说是先周、西周千年不变的政治法则,是西周王朝的重要统治基础。就像后世耶律氏和萧氏时代通婚、共治辽国一样。

现在周幽王这两个耳光虽然扇在了姜姓的申侯脸上,但疼的是所有姜姓诸侯国。因为幽王的这个行为,可以说是对所有姜姓国家的集体羞辱。

多说一句,幽王的父亲宣王也干过这样的事情。他因私爱,强行立鲁公少子,致使鲁国发生内乱,“诸侯从是不睦”。最后,自己也死得不明不白。

既违背周礼,又惹怒诸侯、动摇统治根基,这样严重的政治后果我们都看到,古人肯定也能看到,比如当时的太师皇父、郑国的开国之君郑桓公,他们那时就已经开始为自己寻找退路、消灾避祸了。

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周幽王是个庸才,所以他一定也是清楚改立王后和太子的结果,而且鲁国殷鉴不远。清楚却又一意孤行地做了,背后的原因耐人寻味。

现有的史料众口一词,都说是褒姒狐媚惑主,迷的周幽王不管不顾。但这种解读太过简单,而且带有偏见,作为现代人的我们来说,肯定是不会相信的。

所以我们不妨大胆猜测一下,在外部犬戎猖獗、内中诸侯叛离这种危机四伏的严峻形势下,周幽王仍敢做出废后、废太子之举,大概是他认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所以,他自大自狂、有恃无恐。

总之无论何种原因,让赫赫王朝“礼崩乐坏”的导火索,周幽王已经亲手点燃了。

以臣弑君,周幽王身死骊山

在得知自己被废的第一时间,宜臼便和母亲一起逃奔回了申国。申侯此刻虽然怒火中烧,但他还是保持了该有的清醒。他清楚地知道,尽管申国是当时的西部强国,但仅凭一己之力对抗王师,胜算并不大。

为了应对周幽王随时可能而来、为追捕废太子而发起进攻,申后开始积极与附近的姒姓缯国联系,甚至与宿敌犬戎沟通交好,这一点在当时看是必要的,但也为宜臼日后的称王之路,制造了不小的障碍。

除了在军事实力上联合周边国家对抗王室外,在名分上,申侯同样是硬杠周朝。他联合缯侯、同姓的许文公拥立自己的外孙宜臼为“天王”。

周王历来自称“天子”,申侯却立外孙为“天王”,这是无论如何都要在名分上,高出幽王一筹。像后世太平天国的杨秀清一样, 申侯也是一个玩伦理哏的高手。

一山不容二虎,一国岂能二王。宜臼称王的消息彻底激怒了周幽王,他召集诸侯在太室山(嵩山东峰)进行会盟,要求诸侯集结军队,随王师共同讨伐申国所立的宜臼“伪朝廷”。

王师就是王师,虽已日薄西山,但气势仍在。幽王联军很快就包围了申国,要求申侯主动撤销伪朝廷并交出废太子宜臼。

申侯也是个倔脾气,怎会未战就降,交出自己的亲外孙。幽王见状也不再客气,指挥大军猛攻申国。双方实力悬殊,申国很快就落了下风,如无意外,废太子被杀、申侯身死国灭就是板上钉钉了。

毫不意外,意外来了。

就在长矛已经刺到申侯胸口的时候,缯国带领军队会同犬戎如潮水般杀向王师。我们不觉意外,周人可是意外之极,他们那会想到申国会与宿敌结盟,顿时都傻眼了。冲杀了大半天,累死累活眼看就要立功受赏了,结果来了个截胡的。

眼见援军到来,申国军队士气大增,冲出城外与犬戎、缯国共同夹击王师,王师阵脚大乱,最终崩溃。

此一战,申侯一方会胜,暗合兵法“正合奇胜”。申国军队为正,正面迎击王师,缯国犬戎为奇,在合适的时机重创王师。

当然,对于缯国和犬戎来说,肯定带着私心,那就是最大程度上消耗申国的有生力量,以期取得战后的力量平衡。

申侯此时是顾不上想这么多了,带领缯国犬戎乘胜追击,直逼镐京。

据考古证明,当时西周的丰镐二京是没有外国城墙的,可想而知,在王师溃败的情况下,周幽王也只剩逃亡这一条路。几千年的慈禧是向西逃亡,现如今的周幽王是带着老婆孩子向东逃亡。

一边逃,一边号召诸侯勤王。

不幸的是,刚跑出百里,幽王一行就在骊山脚下被追上。三国联军毫不客气地杀死了周幽王和伯服。新王后褒姒被犬戎掳走,上文提到的郑桓公,力战身死。

而勤王的军队,此刻正在路上。

最后的的话

幽王之死,宣告了煊赫一时的西周王朝归于灭亡。

表面看,西周是亡于申、缯、犬戎三国联军,实则是亡于父子相争。从宜臼逃亡到申国那一刻起,不管他愿不愿意,他都不可避免地成为了权力棋局中的一枚棋子。

哪怕宜臼本人只想保命、不想争,但局势却又不容他不争。从被废的那刻起,他的悲剧命运就已经注定。

真相争也好,不想争也罢,但天下人看到的,就是父子相争。造成这种局面,周幽王是主因。但宜臼也因此背上了杀父弑君的名声。如无意外,王位与他基本上是无缘了,即便是又一个“天王”的名头,也不过是自己贴金罢了。

但这位命里坎坷的王,一生之中最不缺的就是意外。

下期,我们就来聊聊,宜臼这位悲剧太子的坎坷称王路。

关于西周亡国,您有什么看法?在评论区留言,我们共同探讨。

更多文章

  • 郑庄公和周桓王的相爱相杀

    历史解密编辑:有史标签:郑庄公,周桓王,桓王,周平王,天子

    周朝桓王天子上台伊始,决心杀杀权臣郑庄公的锐气,于是,桓王天子放出风声:打算委任虢公做王朝卿士,压制郑庄公。郑庄公很不爽,但毕竟桓王天子好歹还是天子,自己就这么以下犯上,名声不好。但是郑庄公实在咽不下这口气。于是,郑庄公派人去天子的地盘上抢麦子,意思是给天子点颜色瞧瞧。周桓王此时毕竟没吃什么大亏,更

  • 周桓王继位,辞退郑庄公,双方结怨,齐僖公与郑庄公歃血为盟

    历史解密编辑:还文楼主标签:齐国,卫国,周王,郑国,周朝,先秦,周桓王,郑庄公,齐僖公

    周平王逝世,郑庄公与周公黑肩周摄朝政,使人迎太子狐来周继承皇位。太子狐哀痛过度,不到一周逝世,其子林嗣继位,史称周桓王。桓王辞退郑庄公的卿士之位。庄公怒回郑国,与众臣商议,诸臣愤怒不平,大夫高渠弥建言,率军攻入周城,废了今王,另立贤王。颍考叔反对道:"君臣之伦,比于母子,主公不忍仇其母,何忍仇其君?

  • 评周桓王的两大自残之举:“即使自宫,未必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周桓王,周桓,周王室,周平王,郑国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驾崩。由于太子早死,太子儿子姫林继承了王位,是为周桓王。周平王东迁过程中,晋文侯有拥戴之功,郑武公则“正东方之诸侯”,晋国和郑国携手,力助平王政权最终战胜了携王政权。然而,周桓王上台后,在对待这两大“功臣国”时,却称得上是“自残”——不但让周王室失去了两条支撑“大腿”,更让周王

  • 东周王朝第二任周桓王-姬林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周桓,周王朝,齐国,周天子,郑国,东周王朝,周桓王,姬林,先秦,周朝

    姬林,中国诸侯争霸时代东周王朝二任王,其祖父为东周王朝首任周平王姬宜臼,其父是东周第一任太子姬洩父,其叔为东周第二任太子姬狐。周平王五十一年(辛酉,公元前720年)三月二十四日,在位51年的周平王姬宜臼卒,其孙姬林被郑庄公、周公黑肩扶上王位,是为周桓王。因为郑庄公扶立有功,遂将位于黄河北岸、泌水之南

  • 东周王朝第三任周庄王-姬佗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周庄王,齐国,周王朝,管仲,齐桓公,齐襄公

    姬佗,中国诸侯争霸时代、春秋时期东周王朝第三任王,其祖父为东周王朝太子姬洩父(未继位过世),其父是东周王朝第二任周桓王姬林。周桓王二十三年(甲申,公元前697年),周桓王姬林在位23年卒,其子姬佗继位,是为周庄王。周桓王生前疼爱少子姬克,病重时召周公黑肩入宫嘱咐:“如果长子寿终,定要执行兄终弟及的祖

  • 孔子之师苌弘故里在四川资中

    历史解密编辑:华西都市报标签:孔子,庄子,华阳国志,乐经,韩愈,苌弘

    资中一中艺术墙上的孔子问乐苌弘图。资中县城苌弘大道花园中央的苌弘塑像。苌弘洞文物保护石碑。苌弘青年时的读书处——“苌弘洞”。被西方学术界誉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的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是我国春秋末期杰出的政治家、著名教育家,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历代被尊为圣人、万世师表。而孔子的老师苌弘的故

  • 苌弘.问道资中

    历史解密编辑:光祥财经标签:孔子,书生,音律,贤士,仁义,苌弘,纵横家,问道资中

    美文品鉴:苌弘.问道资中文/祥子纵使孔子拜你为师纵使通晓天文地理 音律医术即便如你这般的智慧却也参不透人性你 终究敌不过一封伪造的书信权谋之人不懂音乐千古奇冤啊赤胆忠心也只能血化为碧故国三千里历史的尘埃淹没故事与传奇今天 你躬身而坐将精神的雕像化为亭台楼阁正道直行 匡救时世你以一个贤士的风骨诠释仁义

  • 【文史英华】孔子之师苌弘——苌弘故里考‖宋国英

    历史解密编辑:方志四川标签:孔子,宋国英,庄子,比干,史记,苌弘

    孔子之师苌弘——苌弘故里考宋国英被西方学术界誉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的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是我国春秋末期杰出的政治家、著名教育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历代被尊为圣人、万世师表。孔子思想学说不但影响华人,对西方也有很大影响,世界各地祭孔的庙宇达1300余座。美、日、韩和马

  • 苌弘李获国家植物新品种认定,快去高洞村摘果子啦!

    历史解密编辑:资阳发布标签:高洞村,弘李,李子,种植,村主任

    6月雁江区丰裕镇高洞村的苌弘李进入了采摘季简直让不少吃货欲罢不能!更让人欣喜滴是6月11日苌弘李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认定新闻发布会在高洞村举办喜获国家级认定就问你们,高端不?苌弘李以其脆甜可口的风味受到大家喜爱当天苌弘李也正式开园供游客采摘不少游客一早便来到李子园等待采摘据悉,苌弘李是由高洞村当地早甜

  • 东周王朝第十二任周景王-姬贵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周景,齐国,晏婴,周王朝,齐景公,东周王朝,周景王,姬贵,周朝,先秦

    姬贵,中国诸侯争霸时代东周王朝第十二任王。其祖父为东周王朝第十任周简王姬夷,其父是东周王朝第十一任周灵王姬泄心。周灵王二十七年(丙辰,公元前545年),在位27年的周灵王姬泄心卒,其子姬贵继位,是为周景王。这段时期的周王朝财政窘困,就连器皿用具都得向各诸侯国讨要。一次,周景王姬贵宴请晋国大臣荀跞,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