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孔子对史官董狐大加赞赏,而对赵盾感到惋惜

孔子对史官董狐大加赞赏,而对赵盾感到惋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意默语晨 访问量:1889 更新时间:2024/1/24 17:46:36

孔子对史官董狐大加赞赏,而对赵盾感到惋惜

赵盾是春秋时晋国名相,他“制事典,正法罪”,对维护晋国的稳定保持霸主地位立下不可磨灭的功绩。

《左传》记载,赵盾扶持晋灵公登位后,晋灵公远君子,亲小人,追求享乐,不思进取,不遵守做国君的规则,大量征收重税来满足自己荒淫奢侈的生活,宫殿装饰的富丽堂皇,而且,喜欢站在高处用弹弓射人,以观看人们躲避弹丸和被射中后的痛苦模样,以此为乐。

有一次,他的御厨没有把熊掌炖烂,他立刻杀掉御厨,肢解了尸体装进箩筐,命令宫女抬出,经过大臣上朝的地方,故意将尸体裸露,以此来震慑劝谏的大臣。但是,有两个好事的人非要和他过不去,这两个人就是赵盾和士季,作为顾命大臣,他们担忧晋国的命运,决定冒死进谏。士季说,我先去吧,如果我们同时进谏,一旦灵公翻脸,那就没人敢再劝谏了。于是士季进宫,灵公故意装着没看见他,士季一步一叩头地来到灵公屋檐下,灵公知道无法躲避,只好说,我知道错了,我痛改前非。士季高兴地称赞道,果真如此,那真是群臣的依赖,国家幸甚。哪知灵公口是心非,他认为这肯定是赵盾的指使,于是,派出杀手鉏麑去杀掉扶持自己登位的赵盾,可他没想到杀手鉏麑却是个正义之人。

据史料记载,鉏麑想趁天刚麻麻亮的时候,潜伏在赵盾院子里,当他飞檐走壁躲在暗处观察时,却看见赵盾早已穿好朝服准备上朝,但是因时间尚早,赵盾就坐在凳子上闭目养神。鉏麑极为感动,觉得赵盾是个人,日夜为国家操劳,坐在家里还如此恭敬国君,这样的好领导不能杀,于是,他悄悄退出赵府,可转念一想,如果不执行国君的命令,我就是不忠,但我宁愿自己死,也不能祸害国家,结果一头撞死在树上。

灵公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便想借邀请赵盾饮酒为名,暗中埋伏刀斧手除掉赵盾。赵盾的司机提弥明被安排在偏殿,酒席宴上,他觉察到灵公的企图,急忙来到大殿大声对赵盾说,臣子陪侍国君饮酒,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就应该主动告退,这是礼节。说罢,拉起赵盾就走。灵公一看不能就这样前功尽弃,于是先放烈犬追咬,烈犬被提弥明打死,继而命令武士们蜂拥而上,杀了提弥明,就在赵盾行将就戳之时,事情又出现转机,武士中有一个人曾经被赵盾救过命,此时反戈一击,挡在众武士面前,掩护赵盾逃出。

赵盾逃到边境就不敢再跑,就在他喘息未定之际,传来赵盾的同族弟弟赵穿杀掉灵公的消息,赵盾急忙返回,但晋国太史指责赵盾有弑君之罪,并秉笔直书“赵盾弑其君”,赵盾感觉委屈想解释,但史官董狐说:“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意思是,你身为正卿,不讨伐弑君的罪人,那么不是你杀的又是谁杀的呢?说的赵盾有口难辩只有甩头叹息。

年后,孔子评论此事时对史官董狐大加赞赏,而对赵盾感到惋惜,他说:“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

(本篇完)

发布于:广东

标签: 赵盾孔子董狐灵公史官乐器科学家

更多文章

  • 春秋传奇:韩厥执法斩御者,赵盾徇私护堂弟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韩厥,赵盾,赵穿

    春秋传奇:韩厥执法斩御者,赵盾循私护堂弟周顷王四年(公元前614年),秦康公集群臣议曰:“寡人衔令狐之恨,已经五年了!今赵盾诛戮大臣,不修边政。陈、蔡、郑、宋交臂事楚,晋莫能禁,其弱可知。此时不伐晋,更待何时?”诸大夫皆道:“愿效死力!”于是秦康公大阅车徒,让孟明视居守,拜西乞术为大将,白乙丙副之,

  • 晋灵公两次欲大臣赵盾,两次均被家厨搭救,皆赵盾因一饭之恩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赵盾,秦国,晋灵公

    晋国王室成员争权夺位,使得国内的局势一直不稳定,百姓们都非常希望由德高望重的国君来掌控国家,晋襄公去世之后,太子夷皋年龄偏小,很多人都不想让他当国君,大臣赵盾提议说:“还是立襄公的弟弟雍比较合适,他性格善良而且年长,先君襄公也很喜欢他,而且他与秦王的关系非常好,对于国家的稳定,这是一个有利的条件。”

  • 匪议东周(二十六)赵盾弑君蓄谋已久,凶手赵穿之死疑点重重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赵盾,秦国,赵穿,屠岸贾,晋灵公,匪议东周,历史故事

    作为战国七雄之一赵国的祖先,赵盾给赵国的建立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他在晋国国相和中军元帅任上的时候为晋国卿族势力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使赵家成为卿族中最强大的力量,即便是国君公族都无比忌惮。为了让赵家发展强大,赵盾可谓是不择手段,排除异己诛杀大臣都是普通操作,逼急了他连国君都不放过。史书上就记载了赵盾弑

  • 成也赵盾败也赵盾:赵氏孤儿故事的来龙去脉

    历史解密编辑:琳之说史标签:赵盾,赵括,韩厥,赵武,屠岸贾,赵氏孤儿

    《史记》载,赵家始祖是西周中期的造父,本姓嬴。造父擅于驾车,被周穆王遴选为御戎(为天子、诸侯驾兵车)。千里平定徐国之乱后,周穆王论功行赏,造父受封于今洪洞赵城一带,造父族由此以封地名赵为姓。此后造父的子孙后人陆续担任周王室的卿士,至造父七世孙叔带,因周幽王荒淫无道,屡上谏言,叔带遂被免官罢职,逐归田

  • 匪议东周(三十四)赵氏孤儿是赵盾挑起晋国公卿仇恨的报应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赵盾,晋国,赵括,屠岸贾,公卿,赵氏孤儿

    赵氏孤儿是春秋时期非常著名的故事,而以这段故事改编而成的各种戏剧和影视作品在中国社会形成了很大的影响力。人们同情赵氏孤儿赵武一出生就满门被灭的悲剧,也赞赏程婴和公孙杵臼为了保护赵家遗孤不惜牺牲自己后代的忠义。但是在我看来,赵氏的悲剧本就是赵盾一手造成的,赵武作为赵盾的孙子不过是得到了先祖的报应而已。

  • 跋扈国君背后的男人,卿士赵盾的晋升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赵盾,秦国,楚庄王,卿士,晋灵公,晋襄公

    晋国赵氏第二位宗主,晋国第五位中军将,晋国集军政为一体的第一人,执政生涯二十年之久,赵盾,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一个权臣该如何在争斗的漩涡中展现自己、打压异己,完成自己心中的伟大抱负。“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踏入政坛便手握大权,侍奉三代国君而屹立不倒,以己之力改变一国政治结构,赵盾是如何开

  • 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赵盾墓前的沉思

    历史解密编辑:琳之说史标签:赵盾,屠岸贾,重耳,楚庄王,灵公,晋灵公

    赵盾墓就坐落在我的出生地山西襄汾县南赵村西南3里处,距古晋国都城故绛(即赵康古城)仅5里之遥。儿时听过它的很多传说,但由于种种原因,竟一直未能前去瞻仰,这次清明节回故乡才得以窥其真神面目。据史料记载,赵雄村北离赵盾墓不远处,80年前还保存有宋元祐时重修的赵氏祠堂。密楼式格局,上下两层,雕有赵衰、赵盾

  • 晋国第一位权臣、赵氏基业的开创者——“夏日之阳”赵盾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赵盾,晋国,秦国,重耳,先轸,赵氏

    当初(晋献公二十一年、前656年),晋国赵氏家主赵衰在随主公、公子重耳逃亡翟国时,和重耳迎娶了一对戎族姐妹,赵衰娶的是姐姐叔隗,重耳娶的是妹妹季隗。叔隗给赵衰所生的长子,名叫赵盾。重耳流亡到翟国后,一住就是十二年,日子过得很舒服,几乎想要在翟国终老。但晋惠公七年(前644年),重耳的弟弟晋惠公夷吾在

  • 赵盾就是一个多面体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赵盾,秦国,秦军,灵公,晋国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盾掌管着晋国国政,那么赵盾到底是怎样的人呢?他的家世又是怎样的呢?他为晋国又做了些什么呢?赵盾是赵衰的儿子,赵衰就很厉害了,他早在晋文公流亡在外的时候一直跟随晋文公,晋文公从流亡到登位再到成就霸业,赵衰都发挥了很大作用。可以说晋文公非常信任赵衰,他是文公时期最有权势的大夫了。当年赵

  • 赵氏孤儿悲剧,根源在于赵盾二十年专政,但史实却在《左传》!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赵盾,赵括,齐国,屠岸贾,栾书,赵氏

    《史记·赵世家》中有这么一个故事:晋景公三年,因为晋灵公之难,司寇屠岸贾想消灭赵氏。因此他向众人公开宣告:“赵盾虽然没参与弑君,但却是罪魁祸首。以臣弑君,其子孙却还在朝中做官,那如何来惩罚他的罪行?请诛灭其族!”韩厥前往阻止,但屠岸贾仗着晋景公撑腰,根本就不听。随后,屠岸贾就行动起来,率领属下攻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