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老谋深算的郑庄公:策划复杂权力游戏,四年巧解格尔迪奥斯绳结

老谋深算的郑庄公:策划复杂权力游戏,四年巧解格尔迪奥斯绳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小绿说故事 访问量:3380 更新时间:2024/1/23 8:12:16

古伦帝那王国首都街道中心有供奉天空之神宙斯的神殿,其中摆放有一辆古老的战车。在这辆战车上,就有著名的“格尔迪奥斯绳结”。传说中谁能解开绳结,那他就是亚洲的统治者。亚历山大造访了这座神殿,在一番努力仍无法解开绳结后,他拔出宝剑说道:“用我亚历山大的方式吧!”说完,一剑就将绳结砍为两断。

亚历山大大帝影视剧图片

这就是“格尔迪奥斯绳结”典故的由来。

公元前715年,在齐国调解之下,郑国与敌对的宋、卫、陈、蔡等各国达成全面停火协议,东周江湖“第一次世界大战”暂时进入休战期。

郑庄公睚眦必报的性格,其实并不甘心今后就与这些诸侯国和平共处。

郑庄公

可郑国如果直接与宋、卫、陈、蔡翻脸,势必将在江湖上再树立两个强大的敌人:首先,郑国如果擅自破坏停火协定,这无疑是自绝于齐国,再树强敌;其次,鲁国是宋国盟友,前期一直保持中立,此时郑国陡然间再与宋国为敌,势必也将得罪鲁国。东迁中原以来,郑国原本就缺少盟友,此时如再增加两个强大的外敌,就是自寻死路。

其次,在东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期,郑国已经尝尽孤立无援的苦头,多次被宋、卫、陈、蔡等国围攻,现在岂能再次重蹈覆辙?

最后,郑国为拉拢鲁国为己所用,主动把泰山附近的郑国汤沐邑祊(音崩,位于山东费县东南)先期送给了鲁国;但是鲁隐公收到祊邑,却迟迟没有答应交换许田的意思。这等于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白白丢失一块土地,这也让他十分烦恼。

所以,这时郑庄公所面临的几大难题是:尽快与齐国、鲁国建立起稳固的盟友关系、全面报复宋卫陈蔡等敌国、促使鲁隐公答应交换许田。

复杂的绳结

但这三个难题,就好像一道复杂的“格尔迪奥斯绳结”,彼此纠缠在一起,难以理出头绪:强硬地向鲁国要求交换许田,无疑将破坏与鲁国刚刚恢复正常的外交关系;与鲁国关系恶化,建立从郑国到鲁国、再从鲁国到齐国陆路联盟的设想就将化作泡影;三国联盟无法建立,那郑国又如何能来对抗宋、卫、陈、蔡四国?因此,三个难题彼此之间也是矛盾重重,根本无法兼顾。

郑庄公该从何下手,来解开这一道纷繁复杂的“格尔迪奥斯绳结”?

郑庄公解开“格尔迪奥斯绳结”的第一步,是带着齐僖公朝见周桓王

这让周桓王很吃惊——这年早些时候,周桓王刚强势地把西虢公任命为执政卿士,分郑庄公之权。周桓王原以为,郑庄公怎么都会再次强硬报复周王室的,怎么他现在反倒是恭恭敬敬地前来洛邑觐见了?郑庄公突然变成了温顺的“小白兔”,这让人很是不习惯。

周桓王

郑庄公此番高调前来朝见周桓王,背后却隐藏着很深的杀机。

此次朝觐,郑庄公可谓是一石多鸟:其一,是向周桓王表明对分政之举毫不介意,缓和郑国与王室之间的紧张关系;其次,是拉拢齐国,向周王室引见齐僖公,报答齐国调解之情;最后,也是重要的,他是故意要让天下诸侯们看到郑国的“尊周”,为来年一场巨大的阴谋做好铺垫。

公元前714年,宋殇公照例没去周王室朝见。

西周灭亡后王室“二王并立”,结果平王政权在晋国和郑国扶持下战胜了携王政权,得已成为天下唯一的王。然而,中原诸侯国虽然不再拥戴携王政权,却对有弑父嫌疑的平王政权并不认可,大多数都没有朝觐王室,向平王政权效忠。齐国、鲁国、卫国、宋国、蔡国等等国家,在携王被杀后,基本都没去周王室朝觐过。

这当然是在郑庄公预料之中。然后,他端出了王室执政卿的架子,对宋国不去洛邑觐见大力批判。其实要说到“尊周”,郑庄公自己的底子也不干净。作为王室执政卿,郑庄公在继位二十六年后才首次去王室朝觐,与宋殇公也差不了多少;六年前,甚至还为了王室分政之举,出兵洛阳平原,威胁刚登基不久的周桓王!

然而,郑庄公完全无视自己过往的“黑历史”,高举着“尊王”大旗,义正严词地前往讨伐宋国。

这就是王室执政卿之位给郑庄公所带来的便利,也是前一年他去朝觐的首要目的!

郑国这次伐宋,还给郑庄公带来了一个意外之喜。

宋殇公对于鲁隐公上次不发兵救宋心存芥蒂,此次郑国攻入宋国时不愿通报鲁国。这让曾经的盟友鲁隐公大怒,彻底断绝了与宋国的外交关系。

郑庄公见鲁国和宋国关系破裂,大喜过望——他企盼已久的机会终于来了!

这年秋,郑庄公立刻趁热打铁,派出使者通报鲁国,告知郑国奉王命伐宋,试探性地来拉拢鲁国。往年郑庄公把祊邑送给鲁国之举,为争取鲁国奠定了有利的情感基础。鲁隐公恼怒于宋殇公的冥顽不灵,立刻就答应了郑国的邀请。

这年冬,郑庄公成功地说服了齐国和鲁国,三国一致同意,联合讨伐宋国。

公元前713年1月,郑庄公在打退了戎人进攻后,迫不及待地赶到鲁国中丘(山东临沂县东北),与齐僖公、鲁隐公进行了“三巨头”的首次正式会谈。2月,三国在鲁国邓地(山东兖州市)正式结盟。

对于郑庄公来说,头两道难题已经看到了解开的希望,他的眉头终于可以舒展一下了。但郑庄公深深地知道,虽然与齐国和鲁国结成了同盟,如果没有进一步措施来巩固三方同盟的话,这种同盟并不能稳固。

郑庄公又开始精心策划下一步的行动计划了。

公元前713年5月,郑国、齐国、鲁国正式出兵伐宋。6月,郑庄公、齐僖公、鲁隐公齐聚老桃(今山东济宁县北),进行了“三巨头”的第二次会谈。

6月中下旬,郑国主动出击,攻下了宋国的郜(山东成武县东南)、防(宋地,非鲁国之防,位于山东金乡县西南),然后立刻把这两座城邑当面送给了鲁隐公。郑国士兵流血流汗、拼死拼活所打下的城邑,却白白拿来送人,这不是郑庄公败家,而是他舍得花大本钱来投资。俗话说,“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郑庄公还想要跟鲁国完成更大的交易,不先送足礼,以后怎么好意思向人家开口?郑庄公把郜邑和防邑送给鲁国,不但可以拉近郑国与鲁国的关系,还能彻底离间鲁国与宋国两国的关系,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

郑庄公有求于鲁隐公,才会对鲁国这么慷慨。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他就不担心同行的齐僖公吃醋吗?

老谋深算的郑庄公当然不会忘记齐国,他早就埋下伏笔了。

郑庄公此次以王室名义伐宋,不但通知了齐国、鲁国,还通知了蔡国、卫国、郕国三国。蔡、卫二国与宋国早就是同盟,当然不会随着郑国一起前来伐宋。但是,郕国没能参加,却是让人非常意外。

郕国位于今天山东范县东南,夹在三个大国卫国、鲁国、齐国之间,地理位置十分尴尬。卫国州吁之乱时,郕国曾经趁乱入侵卫国。公元前718年,卫国在平定内乱后,马上对郕国发动了反击,攻打了郕国。郕国与卫国发生冲突,足以证明两国之间有着很深的过节。以此来看,郕国与郑国应该不是敌人。但是郑国来通知郕国伐宋,郕国却断然拒绝了,这是为什么呢?

这其中的奥妙,就在于齐国。

齐僖公死之后,公元前686年,齐襄公强令鲁国跟随齐国一同攻打郕国,郕国从此被迫归顺于齐。齐僖公时就曾经伐郕,齐襄公时又吞并了郕国。两代齐国国君都不放过郕国,证实齐国与郕国之间确实存在着复杂的恩怨情仇。

郑庄公伐宋之前,故意先高调地与齐国、鲁国结盟,然后再去邀请郕国。如此一来,与齐国存在深刻矛盾的郕国,自然就不愿意与狼共舞,所以郕国才本能地拒绝了郑庄公的邀请。

郑庄公对于郕国、齐国之间的纠葛洞若观火,才能作出这么微妙的策划。

这让郑庄公找到了充分的借口,来策划第二阶段的集体出征——这就是伐郕。

公元前713年冬,郑国对宋国完成再次讨伐后,以郕国不听从王命为由,会同齐国一起讨伐郕国。《春秋》记载:“冬,十月,壬午,齐人、郑人入郕。”公元前713年10月29日,郑国和齐国合力攻入了郕国。郕国远离郑国,与郑国没有任何实质性利益瓜葛,而鲁国又没参加伐郕之战,这从侧面证实了这次伐郕是为了齐国的利益。

郑庄公伐宋,送了两座城给鲁国;伐郕,为齐国出了一口气。“将欲取之,必先与之”,郑庄公给“协约国”的两大盟友都给予了丰厚的回报。从此,郑国与鲁国、齐国的关系进入了蜜月期。

趁此大好局面,郑庄公又策划了他的第三次“协约国”集体出征计划。这次,郑庄公讨伐的目标直指许国。

伐许,对于郑国是举足轻重,因为这意味着郑国与鲁国之间交换汤沐邑的成败。

郑国扩张

郑国的领土,沿着洛阳平原外围,从荥阳一直延伸到漯河郾城区西南一带。然而,郑国在南下扩张的过程中,却有个眼中钉、肉中刺——这就是鲁国的汤沐邑许田。许田就在许国附近,郑国向南扩张,不可避免地要危及到许田,从而触犯鲁国的利益。所以,当年郑武公灭胡国前后,郑国与鲁国才会在狐壤爆发冲突。交换许田,对郑国未来战略发展方向的调整是至关重要一步。

祊邑和许田本身地理位置无足轻重,但是其中所蕴含的战略意义却是异常的重大:鲁国答应交换许田,也就意味着郑国向南扩张计划可以毫无顾忌地实施下去了。所以,郑庄公才不惜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来促成鲁国完成交易。

然而,许田却矗立着周公庙宇,这可是鲁国的老祖宗!与别国交换许田,不就意味着出卖自己祖宗了吗?所以,鲁隐公惧于名声,迟迟不敢答应与郑国的交换。

周公一沐而三捉发

公元前712年夏,郑庄公郑重其事地邀请鲁隐公到郑国的时来(亦即郲,位于今郑州市北)会商。时来位于古黄河支流边缘,郑庄公这是以到河边消暑的名义邀请鲁隐公来郑国访问,劝说鲁隐公同意伐许。

鲁隐公不是傻子,对于郑庄公的“醉翁之意”也心知肚明。鲁国现在手头共有三块郑国赠送的土地——祊、郜、防,鲁隐公真是收地收得手都发软了。无端端收了别人送的这么多土地,却始终没啥回报,鲁隐公心里也真是不好意思了。鲁隐公受惠郑庄公太多,无法再拒绝郑庄公,终于答应一起出兵伐许。

公元前712年7月,郑、鲁、齐三国再次集体出征,前往伐许。8月初,三国攻占了许国。

这时,老谋深算的郑庄公再一次来试探鲁隐公。

齐僖公

他故意请齐僖公出面,提出要把许国交给鲁国。如果鲁隐公接受了许国,那么他就是不同意与郑国交换许田;如果鲁隐公不接收许国,那么他对交换许田一事就肯定是默许了。鲁隐公是个聪明人,自然明白这其中奥妙。如果他真敢接收许国,郑国和齐国从此都将是鲁国最强大的敌人。

所以,鲁隐公客客气气地回绝了齐僖公。

齐僖公转身就把许国交给了郑庄公——郑庄公当然是求之不得了。郑国从此开始在许国驻军,事实上控制了许国。

鲁隐公同意郑国占领许国,意味着他对于交换许田一事终于开始松口了。郑庄公最后的一个难题眼看就要接近达成,他几年来的精心策划马上就要功德圆满了。

鲁桓公

可是,鲁国内乱却突然爆发,鲁隐公不幸被弟弟和公子翚合谋杀害,让交换许田之事被迫推迟。但是,鲁隐公死后一年,弑兄继位的鲁桓公就完成了这笔交易。

郑庄公以伐宋为起点,连续策划三次“协约国”集体出征,每一步都严丝合缝、环环相扣;郑庄公的策划思路之清晰、周密,已非常人所能及。通过这三次出征,郑庄公不但多次挫败敌对国,还进一步加深了与齐国、鲁国两个强大盟友的关系,最后还成功地把许田夹到了筷子上,就差放入口中了。

权力游戏

郑庄公策划出复杂的“权力游戏”,花费四年时间,巧妙地解开了这道“格尔迪奥斯绳结”,才真正体现出了他老谋深算的深厚底蕴。

更多文章

  • “礼崩乐坏”郑庄公?捧杀弟弟囚禁母亲,母亲偏爱或许是原罪

    历史解密编辑:趣史馆长标签:大喜,黄泉,武姜,周朝,先秦,郑庄公,郑武公,共叔段

    春秋霸主中,有位人物被大众忽略了,那就是被毛主席赞不绝口,评价此人很厉害的郑庄公。郑庄公姓姬,名寤生。公元前744年,姬寤生老父郑武公病重,偏心老母武姜想立段为太子,多次吹枕边风都被郑武公拒绝。同年,郑武公薨,姬寤生即位,为郑庄公。郑庄公当时不过14岁,继位后大权在手,往日母亲偏心、弟弟不敬。郑庄公

  • 春秋第一小霸郑庄公(下)———繻葛之战,将周天子拉下神坛

    历史解密编辑:聚焦娱乐圈标签:郑庄公,周天子,葛之战,宋国,周王朝,周平王

    “嗖”!箭羽尖锐的破空之声,带着无可阻挡的凌厉之势,不偏不倚地射中了周天子的肩膀,箭头穿透了厚厚的铠甲,狠狠地扎进了肉里。此时,三十多岁的周桓王,正在指挥周、卫、陈、蔡四国联军从战场上撤退。他应声而倒,身体伏在车轼之上,鲜血缓缓地流出。他的心中泛起了悔恨,悔的是不该来这一遭,恨的是郑庄公竟敢公然与他

  • 古代名人智慧:郑庄公欲擒故纵除胞弟

    历史解密编辑:闲读与苦读标签:郑庄公,庄公,叔段,封地,国君,太子

    时光不会辜负读书的你——春秋初年,郑武公去世后,太子寤生即位,他就是郑庄公。郑庄公心里明白,自己虽然当了国君,但政敌们决不会就此善罢干休,自己还得拼力争斗。不过,用什么方式去与政敌斗争才好呢?他颇犯踌躇,因为那政敌不是别人,却是他的亲生母和胞弟!郑庄公出生时,因脚在先、头在后,让母亲武姜几乎难产送命

  • “要脸”的春秋(1)——郑庄公寤生为何叫寤生

    历史解密编辑:重耳标签:寤生,武姜,国君,先秦,周朝,郑庄公,桃太郎,郑武公,春秋(书),中国古文献

    郑国国君郑武公的老婆叫武姜,武姜长的怎么样不清楚,应该还可以,毕竟是国君的老婆嘛!不过处于医疗水平低下的春秋时期在生儿子方面还是不错的,她为郑武公生了两个儿子。两个儿子也都是英明神武,雄才大略,可以说是英雄的母亲。哥哥叫寤生,弟弟叫段。寤生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郑庄公。一般情况,伟人出生不是家里面落个流

  • 《东周列国志》为何把郑庄公的家庭纠纷放第一篇?其中有什么玄机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郑庄公,东周列国志,周王室,寤生,左传,郑国

    郑庄公“掘地见母”也称作“黄泉见母”,字面上看是“孝道故事”,似乎是郑庄公为了见到去世的老妈,不惜把自己搞“崩”了,其实恰恰相反,它讲的是母子反目的人伦悲剧。这个故事看起来是个“家长里短”,但却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事件。郑庄公是郑国第三任国君,被后人称为“春秋小霸”,也有人把他归为“春秋五

  • 郑庄公的过人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飛天易标签:郑庄公,周王室,齐国,诸侯国,许国,郑国

    今天聊聊郑庄公。1鲁隐公11年的秋天发生了一件大事。鲁国、郑国、齐国这三个国家联合起来,准备共同讨伐许国。这许国到底犯了什么过错?是什么原因迫使三国联军讨伐许国呢?无风不起浪,事出必有因,这一次许国能否安然无恙呢?三国的国君经过商议,把讨伐许国的时间定在了七月初一这一天。斗转星移,七月初一很快到了。

  • 《左传》之人物关系梳理2:郑庄公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郑庄公,周平王,祭仲,左传,周宣王,周幽王

    《左传·隐公》用了大量篇幅讲郑国的事情,并且着重讲了郑庄公,这里有必要围绕郑庄公梳理一下春秋早期郑国的人物关系,见下图。郑国立国较晚,开国君主是郑桓公,也就是王子友,主流观点认为,王子友是周厉王之子,还有周宣王之子一说,无论是哪种说法,都足见郑国与王室的关系是非常近的,上图采信的是厉王之子说。作为周

  • 春秋霸主郑庄公,诛杀亲弟发配生母,是虚伪阴险还是雄才大略?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郑庄公,寤生,分封,郑国,郑武公,叔段

    郑庄公是春秋初期非常具有影响力的君主,《左传》之中第一位性格鲜明的政治家。他在位42年,让郑国从一个新封的小国家逐渐崛起,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春秋小霸主。毛主席曾经评价:"春秋时候有个郑庄公,此人很厉害"。而这位有野心有手段的帝王,在史料之中的形象却大多都是负面的。《左传》认为郑庄公是纵容亲弟的罪恶最

  • “要脸”的春秋(2)——郑庄公:难得糊涂,因为太明白

    历史解密编辑:重耳标签:寤生,周郎,春秋,国君,先秦,周朝,郑庄公,难得糊涂

    公元前722年,寤生终于在父亲无限的爱和母亲无尽的恨缠绕中成为了郑国的最高领导人-----郑庄公。在这一刻,明白人寤生终于可以去做明白的事情了。但为了脸面,必须糊涂着去做,还要体现体现大义凛然的“脸面”。装糊涂是件很难的事情。难得糊涂,为什么难得,因为太明白!“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说寤生是个明白人

  • 春秋第一美男子,成郑国第一恶人,被郑庄公庇护后仍难逃非命之死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郑国,郑庄公,祭仲,齐国,左传,诸侯国

    公元前712年,郑庄公按照计划准备前往攻打许国。攻打许国,是郑庄公系列攻伐战略的最后一环:这一战之后,不但许国要被郑国控制,长久以来被郑国视作“眼中钉,肉中刺”的鲁国汤沐邑许田,也将瓜熟蒂落、成为郑国的囊中之物。出征前,按照周时惯例,郑国军队在祖庙前举行了一场授兵、授甲仪式。这时,仪式现场突然爆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