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周列国志》为何把郑庄公的家庭纠纷放第一篇?其中有什么玄机

《东周列国志》为何把郑庄公的家庭纠纷放第一篇?其中有什么玄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娱乐小武哥 访问量:4311 更新时间:2023/12/12 21:49:50

郑庄公“掘地见母”也称作“黄泉见母”,字面上看是“孝道故事”,似乎是郑庄公为了见到去世的老妈,不惜把自己搞“崩”了,其实恰恰相反,它讲的是母子反目的人伦悲剧。

这个故事看起来是个“家长里短”,但却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事件。

郑庄公是郑国第三任国君,被后人称为“春秋小霸”,也有人把他归为“春秋五霸”之一。

故事要从一个叫颍考叔的颍谷(今登封)官员谈起。

郑庄公二十三年,颍考叔进京向郑庄公献贡。按照惯例,郑庄公要给颍考叔赐宴,于是君臣二人开始“撸串”。上来一道肉食,颍考叔没动筷子,却掏出一块布,把肉包好揣进兜里。

郑庄公很奇怪:“吃相也太差了吧,寡人管饱不管带,你咋还打包了呢?”

颍考叔一躬身:“但凡小人吃过的肉食都让俺老妈尝过了,君上赐的这道肉食她老人家没吃过,所以想带一点回去让她老人家尝尝。”

原来是个大孝子!郑庄公被颍考叔勾起五味杂陈,他不禁叹了口气说:“你还能有个老母可以孝敬,而我的心却无处尽孝。”

颍考叔装糊涂:“您这是什么意思呢?君上的母亲不是活得好好的嘛?”

郑庄公再次长叹,他给颍考叔讲述了一段自己与母亲,以及弟弟之间发生的人伦悲剧。

郑庄公的母亲姜氏(史称武姜)是申国公主,嫁给郑武公后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寤生即郑庄公,次子名“段”,史书中亦称之为“叔段”、“共叔段”、“太叔段”、“京城大叔”。

“寤生”这两个字把今天的学者搞得头昏脑涨,我查了很多资料,认为“寤”通“牾”,即违背、不顺从的意思。郑武公怎么给儿子取了个这么难听的名字呢?《春秋左氏传》解释说,武姜生郑庄公时难产,婴儿是倒着出生的。

难产对产妇和婴儿都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好在母子俩都闯过了鬼门关。本来这是个令人高兴的事,可武姜却认为这个儿子差点害死自己,很不吉利,不光给孩子取了个难听的名字,还一直不喜欢他,尤其有了叔段之后,武姜的心完全偏了。

郑武公晚年,武姜一直试图让小儿子接班,却遭到了郑武公的拒绝。最终寤生在老妈阴沉的脸色中接过了郑国的大权,那一年他才13岁。

眼看不喜欢的儿子当了国君,心爱的小儿子却一无所有,武姜心有不甘,她给郑庄公下令:把制邑封给你弟弟。

郑国地盘不大,除了都城外,只有京、制、鄢、颍谷、长葛、廪延六座大城,而制邑紧邻虎牢关,是郑国最重要的战略要冲。郑庄公一嘬牙花子:“娘哎,这地方地形险要,不适合分封,咱换个地方行不,您随便挑。”

武姜眼皮都没抬:“那就京邑吧!”京邑就是今天的荥阳,是郑国第一大城。老太太下手够狠:你舍不得剁左手,我就砍你的右胳膊!

郑庄公大话已经说出去了,不好再反悔,只好违心地同意将京邑封给了弟弟段叔。

这件事引起了大臣祭仲的警觉,他提出反对意见:古制,封君的城池最大不能超过都城的三分之一,京邑面积几乎赶上都城,城墙坚固厚实,分封给公卿既不安全,也不合礼制,这恐怕对君上您不利呐。

郑庄公一脸无奈:老太太要这么做我能怎么办?

祭仲又说:“姜老太欲壑难填,如同野草,一旦蔓延开来就麻烦了,得趁早铲除掉,您可别忘了,叔段也是个尊贵又骄纵的家伙。”

郑庄公却笑了:“多行不义必自毙,你就等着瞧吧!”这就是成语“多行不义必自毙”的出处。

果然如祭仲所料,叔段在老妈的纵容下越发骄横,他得了京邑后没有知足,居然私自发兵,不断兼并周边的城池,将郑国西面和北面全都“划归”到自己的名下,形成了半分郑国的格局。

段叔的扩张,搞得满朝震动,大臣不断上疏请求郑庄公采取行动,甚至有人直接开杠:您要是再任由叔段扩张,那我干脆投叔段算了,不伺候您了!

郑庄公却像个唐僧,始终唠叨一句:“对君主不义,对兄长不亲,这样的人土地越多败亡越快,你急什么?”

这种局面一直维持了22年!实在佩服郑庄公,13岁的少年就懂得隐忍,且一趴窝就是22年,这得有多大的忍耐劲!

郑庄公的隐忍却被叔段解读为窝囊,于是叔段的野心越抻越大,在老妈的撺掇下,他决定跟哥哥正式摊牌。

叔段的大军刚一动,郑庄公就接到了密报:“脓终于可以挤出去了!”早有准备的他立刻派大军直逼叔段的老巢京邑。

叔段显然毫无思想准备,郑庄公的大军还没来得及进攻,京邑城内就发生了针对叔段的叛乱。于是叔段仓皇出逃到鄢陵,又渡过黄河跑到卫国避难。

郑庄公不追赶叔段,而是跟老妈算总账:你我母子此生情分断绝,你迁居到鄢陵吧,下次再见就是黄泉之下了!

这段故事就是有名的“郑伯克段于鄢”,《东周列国志》的开篇就是这个故事。

母子反目,这种人伦悲剧是人生的大不幸,尤其对一个国君来说,将母亲幽禁必然会被天下人讥笑和指责。

很明显,颍考叔是有备而来,他就是解开郑庄公母子之间心结的妙医圣手。

一份肉食触动了郑庄公内心最脆弱的部分,于是颍考叔趁热打铁:“不就是因为发了毒誓不好回头吗?这好办,您可以挖一条地道,深及泉水,在那里您跟母亲相见就是黄泉相见,不违背誓言。”

郑庄公一听妙啊,多好的梯子,赶紧借坡下驴吧。于是母子二人在泉下相逢,一番抱头痛哭后母子俩消除了过往仇怨。

再说叔段,后来这伙计在卫国人的支持下,一度试图反攻倒算,但失败了,最后死在了卫国。郑厉公即位后下令,封叔段留在郑国的后人继承他的爵位,其后人以“段”为姓。

一场人伦悲剧,最后的结局还算不错。但这则故事留下两个疑问:《左传》为何用“郑伯克段于鄢”这么个题目?这个故事又为何成为《东周列国志》的开篇?

题目有什么玄机呢?

首先,“伯”是指诸侯封爵(公侯伯子男)的第三等,“庄”是谥号,后人称之为“郑庄公”是一种抬格尊称,而郑伯则是中性称呼。

其次,“克”是指诸侯之间身份对等的冲突或战争,身份尊贵者对卑下者的战争,应该用“伐”,而不该用“克”。

因此,《左传》准确的题目应该是“郑庄公伐段于鄢”,替换的两个字眼其实就是贬低和讥讽郑庄公,把他的身份降低了。

《左传》这么写的目的很清晰,它就是在批评郑庄公的不孝不悌不义。囚母别居是为不孝,兄弟相残是为不悌,姑息养奸是为不义!

《东周列国志》为何将它放在第一篇呢?

因为这个故事是一件历史标志性事件,它被视为春秋这个历史阶段的序幕。

我们知道,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又被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那么春秋是如何界定的呢?

孔子认为,西周礼法的败坏就是进入春秋的重要标志,而郑庄公正是礼坏乐崩的第一人。他与周天之间爆发了繻葛之战,并射伤了周桓王,开创了诸侯公然武力对抗天子的先例。后来,他又逼周桓王与他交换人质,再次让周王室蒙羞。

因此,这个春秋小霸虽然把郑国推向了巅峰,却开了践踏西周礼法的先例,从此周王室一路衰败。

一件“家长里短”,居然有如此重要的历史地位!

更多文章

  • 郑庄公的过人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飛天易标签:郑庄公,周王室,齐国,诸侯国,许国,郑国

    今天聊聊郑庄公。1鲁隐公11年的秋天发生了一件大事。鲁国、郑国、齐国这三个国家联合起来,准备共同讨伐许国。这许国到底犯了什么过错?是什么原因迫使三国联军讨伐许国呢?无风不起浪,事出必有因,这一次许国能否安然无恙呢?三国的国君经过商议,把讨伐许国的时间定在了七月初一这一天。斗转星移,七月初一很快到了。

  • 《左传》之人物关系梳理2:郑庄公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郑庄公,周平王,祭仲,左传,周宣王,周幽王

    《左传·隐公》用了大量篇幅讲郑国的事情,并且着重讲了郑庄公,这里有必要围绕郑庄公梳理一下春秋早期郑国的人物关系,见下图。郑国立国较晚,开国君主是郑桓公,也就是王子友,主流观点认为,王子友是周厉王之子,还有周宣王之子一说,无论是哪种说法,都足见郑国与王室的关系是非常近的,上图采信的是厉王之子说。作为周

  • 春秋霸主郑庄公,诛杀亲弟发配生母,是虚伪阴险还是雄才大略?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郑庄公,寤生,分封,郑国,郑武公,叔段

    郑庄公是春秋初期非常具有影响力的君主,《左传》之中第一位性格鲜明的政治家。他在位42年,让郑国从一个新封的小国家逐渐崛起,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春秋小霸主。毛主席曾经评价:"春秋时候有个郑庄公,此人很厉害"。而这位有野心有手段的帝王,在史料之中的形象却大多都是负面的。《左传》认为郑庄公是纵容亲弟的罪恶最

  • “要脸”的春秋(2)——郑庄公:难得糊涂,因为太明白

    历史解密编辑:重耳标签:寤生,周郎,春秋,国君,先秦,周朝,郑庄公,难得糊涂

    公元前722年,寤生终于在父亲无限的爱和母亲无尽的恨缠绕中成为了郑国的最高领导人-----郑庄公。在这一刻,明白人寤生终于可以去做明白的事情了。但为了脸面,必须糊涂着去做,还要体现体现大义凛然的“脸面”。装糊涂是件很难的事情。难得糊涂,为什么难得,因为太明白!“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说寤生是个明白人

  • 春秋第一美男子,成郑国第一恶人,被郑庄公庇护后仍难逃非命之死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郑国,郑庄公,祭仲,齐国,左传,诸侯国

    公元前712年,郑庄公按照计划准备前往攻打许国。攻打许国,是郑庄公系列攻伐战略的最后一环:这一战之后,不但许国要被郑国控制,长久以来被郑国视作“眼中钉,肉中刺”的鲁国汤沐邑许田,也将瓜熟蒂落、成为郑国的囊中之物。出征前,按照周时惯例,郑国军队在祖庙前举行了一场授兵、授甲仪式。这时,仪式现场突然爆发了

  • 郑庄公为何以下犯上,敢于射杀周天子?清华简改写认知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郑庄公,周天子,周平王,周幽王,周王室,秦国

    周平王时,准备撤掉郑庄公在朝中的职务,但随后郑庄公兵临洛阳,向周平王施压,拒绝了周平王再三赔礼道歉,万不得已之下,周平王就让王子狐到郑国做人质。由于此举过于丢脸,大臣恳求郑庄公将他儿子换到洛阳做人质,史称“周郑交质”。公元前707年,周平王去世后的第十三年,由于郑国不听号令,也不朝拜周天子,于是周桓

  • 周天子贸然讨伐郑国,诸侯们在后面磨刀,却被郑庄公无双智计化解

    历史解密编辑:西西职场说标签:郑国,郑庄公,周天子,周平王,周幽王

    读一段历史,品一段人生,右边点击关注,带你看更多精彩的历史故事!话说春秋时期,周朝接连出现了三位不太聪明的国王,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结果被犬戎入侵给杀了,接着周平王继位,直接把国都都给扔了,到周桓王继位,第一时间又把周朝最大的支柱给砍了。这个支柱就是郑庄公。作为皇亲国戚,郑庄公在国都洛阳工作了几十年,

  • 滕哈赫化身郑庄公,让C罗万劫不复停赛停训,这还真的是高手

    历史解密编辑:第一体育标签:滕哈赫,c罗,何塞·穆里尼奥,曼联,范加尔,大卫·莫耶斯

    凌晨一睁开眼,看了看体育新闻,铺天盖地的都是关于C罗的,曼联官方声明:本周六C罗不会随队前往客场出战与切尔西的比赛,球队其他球员将全力专注于备战。而更进一步的消息是,C罗由于上场比赛提前离场,遭到了曼联的重罚,也就是说至少未来3天,C罗不仅仅不可以参赛,也不能与球队一起训练,这就是类似于国内俱乐部经

  • 宋襄公:我乃春秋五霸!郑庄公:我要是晚出生几十年,就没你啥事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故事上集标签:许国,夫差,先秦,周朝,宋襄公,郑庄公,楚庄王,周天子,春秋五霸,越王勾践,春秋(书),中国古文献

    宋襄公:我乃春秋五霸!郑庄公:我要是晚出生几十年,就没你啥事了春秋初期的春秋五霸类似现今的联合国五常,而关于春秋五霸具体是哪几个历朝历代的说法都不一样。《史记索隐》中记载的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这种说法也是目前最流行的说法。《荀子·王霸》中记载的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

  • 春秋第一小霸主郑庄公,灭了周天子的权威,开启群雄争霸的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缁尘绮陌标签:郑庄公,周天子,宋国,齐国,诸侯国,郑国

    春秋时期诸侯为争夺天下,展开了激烈的争霸赛。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凭借本国强大的军事经济实力,在这场角逐中胜出,成为后世公认的"春秋五霸"。在此之前,就已经有不少诸侯称霸,第一个坐上霸主之位的君主,其实是郑国的郑庄公。他在位期间先是稳定了国内政治、同时鼓励农业和商业发展、扫清对外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