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郑庄公的过人之处

郑庄公的过人之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飛天易 访问量:2174 更新时间:2024/4/5 0:10:39

今天聊聊郑庄公

1

鲁隐公11年的秋天发生了一件大事。

鲁国、郑国、齐国这三个国家联合起来,准备共同讨伐许国。

这许国到底犯了什么过错?

是什么原因迫使三国联军讨伐许国呢?

无风不起浪,事出必有因,这一次许国能否安然无恙呢?

三国的国君经过商议,把讨伐许国的时间定在了七月初一这一天。

斗转星移,七月初一很快到了。

这一天,三国的联合大军浩浩荡荡直奔许国而去。

三国联军兵临城下,许国凶多吉少。

三国联军择机就要攻打许国。

许国国君看到三国大军声势浩大,知道自己抵抗不了多久,早就做好了逃亡的打算。

许国国君下令,许国的将士们要坚守阵地,和许国共存亡,决不能让敌人攻进许国城池。

许国城下,三军帐内,随着一声令下,联合大军如猛虎下山,对许国发动了疯狂的进攻。

首先登上许国城墙的是郑国士兵。

郑国大夫颍考叔率领将士们拼命厮杀,没过多久郑国的蝥弧旗就插在了许国的城墙上。

三军胜利在望,许国孤掌难鸣,看那阵势许国必败无疑了。

就在郑庄公欢喜之时发生了一件意外。

2

两军激战之时,郑国的另一个大夫子都不仅不去杀敌,反而若无其事的样子。

那子都其实也没闲着,他站在城下时刻关注着敌我双方的战斗。

突然,子都看到许国城墙上有一个人非常眼熟。他是谁呢?他怎么如此骁勇善战?

子都驻足观察,良久,大喜,原来是他。

子都喜得不是郑国将士们能够拼命杀敌,而是自己报仇的时机到了。

“颍考叔别怪我手下无情,你我势不两立,今日就是你的死期。”

郑国大夫子都望着许国城墙上指挥战斗的颍考叔心里便起了杀意。

两军交战之际,场面非常混乱,这个时候如果偷偷射出一支冷箭,应该不会有人注意到,也应该没人怀疑是有人谋杀,即便是有人怀疑,我也可以说是误伤。

子都在心里琢磨着如何杀死颍考叔,又思考着事情败露后的对策。

子都思考再三,觉得这是报仇的天赐良机。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于是子都果断开弓射箭,欲报争车之仇。

原来郑国大夫颍考叔和子都,很早之前就结下了怨恨。

此时此刻的颍考叔并没有意识到危险正在悄然袭来,就在他指挥将士们作战的时候,一支冷箭从城下射中了他。

颍考叔估计到死也没想到是谁要杀他,更不会想到这是子都在报复他。

颍考叔中箭身亡,跌落于城墙之下。

出师未捷身先死,这是颍考叔的命运,更是郑庄公的损失。

3

郑国大夫瑕叔盈看到颍考叔死了,奋不顾身举起蝥弧旗,率领士兵爬上了城墙,并且挥舞着旗帜呼喊道:“我们国君登城啦!”

瑕叔盈明明就是虚张声势,可是将士们听了,还真的以为郑庄公登城了,于是大受鼓舞,军队士气大振,郑国的军队很快就全部登上了许国的城墙。

到了七月初三这一天,三国联军就攻进了许国都城。

许庄公看到大势已去,逃到卫国避难去了。

这许国真不经打,才抵抗了三天时间。

许国战败,许庄公跑了,讨伐许国的目的达到了,大家应该高兴才对,可是三国国君谁也高兴不起来,因为他们面临着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需要马上处理。

在如何瓜分战果这件事情上三国联军发生了争执。

行军打仗要论功行赏,要说头功非郑国莫属,可是战利品也没有什么,许国并不是个富裕的国家,有什么可以分的。

其实,在三国的君眼里,什么东西都没有土地重要,现在许国败了,这许国的土地该归属于谁呢?

4

大家谁都不敢做主张,你看我,我看你,就是不说话,气氛异常紧张,大家都明白这许国是三国联合打下的,谁也不能独吞战果,可是又不知道如何才能分享这胜利的果实。

沉默良久,终于有个人发话了。

齐国的国君憋不住了,站起来说:“现在许国战败,首要的问题不是分享战利品,而是尽快落实由谁来管理这个国家,国不可一日无君,没有管理这个国家就会发生混乱。以我之见,隐公德高望重,这许国就由他来管理吧!”

齐侯不知为何,想要把许国让给鲁隐公。

鲁隐公听了齐候的话,心里一怔,这齐候为什么把许国让给我呢?如果我答应了他,独吞这战果,郑庄公又会如何想呢?如果我独吞这许国,岂不是成了众矢之的?

鲁隐公越想越不对劲,这许国我绝不可以独吞。

鲁隐公对齐候说:“你说这许国不交纳贡物,显然是许国的不对,说明许国不履行诸侯国的职责,所以我跟随你来讨伐它。但是现在许国已经受到应有的惩罚了,虽然你有命令,你想让我管理它,我也不敢参与这事。”

言下之意,鲁隐公是不想独吞这许国了。

齐候万没想到,这到口的肥肉鲁隐公竟然不要。

齐候问鲁隐公:“隐公之意如何?”

鲁隐公略做沉思答道:“我们齐、鲁、郑三国联盟来讨伐许国,现在许国已经战败,齐候所言极是,当前许国急需要一位君王来管理它,我鲁国将士虽然杀敌英勇,但是不及郑国将士,论功劳非庄公莫属,所以我认为许国应该由庄公接手管理。”

于是鲁隐公就把许国让给了郑庄公。

从这件事情来看,鲁隐公绝非贪婪之辈,而且他也明白如果自己独吞战果就是引火烧身。

接下来郑庄公又该如何做呢?

5

之前说过,庄公逆生,非常人也。

郑庄公做事,往往出其不意。

郑庄公听了齐候和鲁隐公的话,心如明镜,他早就看破了其中的玄机。

他们二人不是不想占有许国的土地,只是各个心怀鬼胎,怕引火烧身罢了。

现在齐候和鲁隐公把这烫手山芋扔给我,就是想看我笑话。如果我接管了许国,他们二人就会与我为敌。如果我不接管它,他们又会笑话我无能,说我打仗可以,但是治政不行。

齐候和鲁隐公认为,郑国讨伐许国的时候打仗那么卖力,无非就是想抢个头功,实则贪图许国的城池和土地,现在把许国让给他郑庄公,他肯定会答应。

然而郑庄公的做法让他们大为惊叹。

“承蒙二位的厚爱,既然大家觉得这许国非我管理不可,那我就不客气了,如何才能更好的管理许国,还望二位多多赐教!”

于是郑庄公正式接管了许国。

齐候和鲁隐公以为,接下来郑庄公会把许国据为己有,可是郑庄公的一番操作,让他们硬是没有看明白。

郑庄公的葫芦里卖的到底是什么药?

郑庄公先是让许国大夫百里去侍奉许庄公的弟弟许叔,并让他们住在许国的东部边邑。

这是什么意思?

这不是让他们许国自己人管理自己人吗?

这哪像个战败国呢?

郑庄公为什么要如此做呢?

6

郑庄公对许国大夫百里说:“这是上天降祸给你们许国(指讨伐许国),鬼神也不满意许君的做法(指许国不履行诸侯责任),所以借我的手来惩罚它。我有少数的几个同姓臣子,尚且不能同心协力,哪里还敢拿打败许国作为自己的功劳呢?我有个弟弟(共叔段),我和他还不能和睦相处,致使他到处流浪,我又怎么能长久占有许国呢?你现在侍奉许叔安抚这里的百姓,我将派公孙获来帮助你。如果我能得到善终而长眠于地下,这是上天施恩,我懊悔前日对许的降祸,难道许公就不能再来掌管他的国家吗?我们郑国请求你,希望你们相亲相敬就像老亲家一样,你要屈尊降贵答应我们,千万不要助长他族,使他族逼近居住在这里,来和我郑国争夺这地方。如果那样,我的子孙连自己挽救郑国自己的危亡都无暇照顾,又怎能祭祀许国的山川呢?我之所以让你住在这里,不单是为许国着想,也借以巩固我们郑国的边防啊。”

郑庄公这番话暖人心扉,既有对许国官员的告诫之意,又有对许国百姓的安抚之心,既不向许国逞强,也不向许国示弱。

郑庄公最懂得唇亡齿寒的道理。

如果把许国国君杀了,自己来统治许国的话,别的诸侯国会怎么想,虽然一时害怕郑庄公的威力不敢造次,但是长期以来诸侯国就会发生内乱,还不如原谅他们的过失。

三国联军已经讨伐许国了,对许国而言,我们已经惩罚他了,我不能把事做绝,让许国懂得知错就改就可以了,这样一来既捍卫了礼制法度的威严,又给许庄公一个台阶下,还树立了自己的威严。

7

郑庄公又派公孙获驻扎在许国西部边境。

公孙获临行前郑庄公对他说:“凡是你的器物钱财,不要放在许国。我死了,你就马上离开许国!先君是新近在这里建成都邑,眼看周王室的地位权力一天天衰微,周的子孙也一天天的失掉所继承的祖先功业。许国是太岳后代。上天既然厌弃周朝的气运了,我们是周的子孙,怎么能和许国相争呢?”

郑庄公非常清楚当下的时局,他也看到了,周王室的气运一天不如一天,这也许就是天意,天意如此,怎能违背天道呢?

他对公孙获说不要把自己的钱物放在许国,一来怕许国产生疑虑,误以为郑国要对他们动手了,二来如果财物丢失又会造成诸多不必要的麻烦。

郑庄公还说如果他死了,公孙获就赶紧回来,他是担心自己死了,公孙获会有危险,再者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郑庄公对许国已经是仁至义尽了,但是谁能知道许国怎么想,加之周王室日渐衰微,所以还是做好最坏的打算吧。

8

对于郑庄公的做法,齐候和鲁隐公毫无反对之理由,所以这事就不了了之了。

君子认为,郑庄公的做法是符合当时的礼制法度的。

礼制存在的意义,就是治理国家,稳定政权,安抚百姓,有利于后世子孙。

许国不守法度,不履行诸侯国的义务,就去惩罚讨伐它。

许国伏罪了,认错了,就去宽恕它。

君子先是度量自己的德行然后再去处理问题,君子估量自己的实力去行事,君子看清形势而后行动,君子更不会不连累后人,可以说能这样做的就是遵守礼制法度了。

我们站在当时的礼制法度去考虑,能做到如此这般的,的确是君子无疑。

标签: 郑庄公周王室齐国诸侯国许国郑国

更多文章

  • 《左传》之人物关系梳理2:郑庄公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郑庄公,周平王,祭仲,左传,周宣王,周幽王

    《左传·隐公》用了大量篇幅讲郑国的事情,并且着重讲了郑庄公,这里有必要围绕郑庄公梳理一下春秋早期郑国的人物关系,见下图。郑国立国较晚,开国君主是郑桓公,也就是王子友,主流观点认为,王子友是周厉王之子,还有周宣王之子一说,无论是哪种说法,都足见郑国与王室的关系是非常近的,上图采信的是厉王之子说。作为周

  • 春秋霸主郑庄公,诛杀亲弟发配生母,是虚伪阴险还是雄才大略?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郑庄公,寤生,分封,郑国,郑武公,叔段

    郑庄公是春秋初期非常具有影响力的君主,《左传》之中第一位性格鲜明的政治家。他在位42年,让郑国从一个新封的小国家逐渐崛起,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春秋小霸主。毛主席曾经评价:"春秋时候有个郑庄公,此人很厉害"。而这位有野心有手段的帝王,在史料之中的形象却大多都是负面的。《左传》认为郑庄公是纵容亲弟的罪恶最

  • “要脸”的春秋(2)——郑庄公:难得糊涂,因为太明白

    历史解密编辑:重耳标签:寤生,周郎,春秋,国君,先秦,周朝,郑庄公,难得糊涂

    公元前722年,寤生终于在父亲无限的爱和母亲无尽的恨缠绕中成为了郑国的最高领导人-----郑庄公。在这一刻,明白人寤生终于可以去做明白的事情了。但为了脸面,必须糊涂着去做,还要体现体现大义凛然的“脸面”。装糊涂是件很难的事情。难得糊涂,为什么难得,因为太明白!“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说寤生是个明白人

  • 春秋第一美男子,成郑国第一恶人,被郑庄公庇护后仍难逃非命之死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郑国,郑庄公,祭仲,齐国,左传,诸侯国

    公元前712年,郑庄公按照计划准备前往攻打许国。攻打许国,是郑庄公系列攻伐战略的最后一环:这一战之后,不但许国要被郑国控制,长久以来被郑国视作“眼中钉,肉中刺”的鲁国汤沐邑许田,也将瓜熟蒂落、成为郑国的囊中之物。出征前,按照周时惯例,郑国军队在祖庙前举行了一场授兵、授甲仪式。这时,仪式现场突然爆发了

  • 郑庄公为何以下犯上,敢于射杀周天子?清华简改写认知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郑庄公,周天子,周平王,周幽王,周王室,秦国

    周平王时,准备撤掉郑庄公在朝中的职务,但随后郑庄公兵临洛阳,向周平王施压,拒绝了周平王再三赔礼道歉,万不得已之下,周平王就让王子狐到郑国做人质。由于此举过于丢脸,大臣恳求郑庄公将他儿子换到洛阳做人质,史称“周郑交质”。公元前707年,周平王去世后的第十三年,由于郑国不听号令,也不朝拜周天子,于是周桓

  • 周天子贸然讨伐郑国,诸侯们在后面磨刀,却被郑庄公无双智计化解

    历史解密编辑:西西职场说标签:郑国,郑庄公,周天子,周平王,周幽王

    读一段历史,品一段人生,右边点击关注,带你看更多精彩的历史故事!话说春秋时期,周朝接连出现了三位不太聪明的国王,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结果被犬戎入侵给杀了,接着周平王继位,直接把国都都给扔了,到周桓王继位,第一时间又把周朝最大的支柱给砍了。这个支柱就是郑庄公。作为皇亲国戚,郑庄公在国都洛阳工作了几十年,

  • 滕哈赫化身郑庄公,让C罗万劫不复停赛停训,这还真的是高手

    历史解密编辑:第一体育标签:滕哈赫,c罗,何塞·穆里尼奥,曼联,范加尔,大卫·莫耶斯

    凌晨一睁开眼,看了看体育新闻,铺天盖地的都是关于C罗的,曼联官方声明:本周六C罗不会随队前往客场出战与切尔西的比赛,球队其他球员将全力专注于备战。而更进一步的消息是,C罗由于上场比赛提前离场,遭到了曼联的重罚,也就是说至少未来3天,C罗不仅仅不可以参赛,也不能与球队一起训练,这就是类似于国内俱乐部经

  • 宋襄公:我乃春秋五霸!郑庄公:我要是晚出生几十年,就没你啥事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故事上集标签:许国,夫差,先秦,周朝,宋襄公,郑庄公,楚庄王,周天子,春秋五霸,越王勾践,春秋(书),中国古文献

    宋襄公:我乃春秋五霸!郑庄公:我要是晚出生几十年,就没你啥事了春秋初期的春秋五霸类似现今的联合国五常,而关于春秋五霸具体是哪几个历朝历代的说法都不一样。《史记索隐》中记载的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这种说法也是目前最流行的说法。《荀子·王霸》中记载的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

  • 春秋第一小霸主郑庄公,灭了周天子的权威,开启群雄争霸的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缁尘绮陌标签:郑庄公,周天子,宋国,齐国,诸侯国,郑国

    春秋时期诸侯为争夺天下,展开了激烈的争霸赛。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凭借本国强大的军事经济实力,在这场角逐中胜出,成为后世公认的"春秋五霸"。在此之前,就已经有不少诸侯称霸,第一个坐上霸主之位的君主,其实是郑国的郑庄公。他在位期间先是稳定了国内政治、同时鼓励农业和商业发展、扫清对外扩张

  • 漫谈华夏.小霸郑庄公的崛起撼动周天子的权威

    历史解密编辑:燃烧的岛群标签:郑庄公,周天子,宋国,齐国,郑国

    文:子夏记漫说历史,闲讲创业,论大千世界图:《东周列国志》按理说,郑国在诸多姬姓国里面和周天子血缘关系最近。郑国开国君主郑恒公是周厉王的儿子,周宣王弟弟,周幽王叔伯,周平王叔公。周宣王二十二年,姬友封于郑地,施行仁政,深受百姓爱戴。周幽王时期,郑恒公看到幽王这么折腾,诸侯反叛,觉得周朝没有什么前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