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794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在春秋战国时期,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都十分微妙,几乎每一个君王都不会故意表现出其与其他国家之间濒临破碎的关系。但在这其中,郑国与宋国却是个特殊的存在,两国之间不和睦的关系并非是一朝一夕所产生的。如若不是齐国在两国之间进行协调,或者他们也不愿意维持表面上的和谐,不过这一切也只是郑国君王郑庄公在表面上所作出的和解态度而已。在两者关系有所缓和的一年之后,郑庄公就已经找好了借口,以宋国不朝见天子为由,派出诸多手下,率领一众将领去讨伐宋朝,如此可见,郑庄公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领导者。
其实在郑庄公身上存在着诸多优点,例如在攻打宋国之前,他并没有鲁莽行事,反倒是找到了一直与宋国关系微妙的鲁国,两国在联盟的情况之下,共同攻打宋国。除此之外,作为春秋时期的小霸王,宋庄公也有独特的外交制度,那便是远交鲁国,近攻宋国。一、郑庄公所面临的局势在西周时期,作为统治者的周天子,一直通过礼乐制度来统治诸个诸侯王。而这在某种程度上,便意味着周天子作为天下共主,是拥有整个国家政治军事管理权的人。在刚刚开始之时,周天子的绝对权力确实起到了稳定社会和谐发展的作用。就算是各诸侯国产生了一定争端,周天子也能对其进行合理处理。
但自从周平王迁都之后,周天子的权威便一落千丈,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失去了天下共主的绝对性地位。对待把控诸侯国的能力也每况日下。在诸多诸侯国当中,郑国建国是最晚的、在西周灭亡之后,郑武公便带领着诸多权臣一起东迁,随后兼并了许多临近的小国,占领了如今河南省中北部一带。虽然郑国的国土面积不大,但经济富强商业发达,军事实力也不容小觑。到了郑庄公继位之后,所接手的便是一个相对于较为强大的郑国。
二、郑庄公所下发的一系列外交政策郑国所处中原地区,按照当时的整体优势上来看,郑国的发展是拥有大好前程的。但与此同时,郑国周围的4个国家,无论是在军事政治还是经济实力上,都极为强大。郑国与这4个国家相比,看起来就有些柔弱不堪了。换而言之,郑庄公如果想要让郑国有更大的发展,那就要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于是在当时的背景之下,郑庄公经过,一番思虑下达了一系列的外交政策。
1、挟天子以令诸侯在郑国建立之时,西周周天子的地位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虽然拥有着天下共主的虚名,但就实力而言,周天子与各诸侯之间不相上下。所以郑庄公如若想要巩固自己的地位,那便要得到周天子的支持。郑庄公在对外进行扩张之时,便利用自己王室的身份打出了以王命讨不挺的称号。这样一来,郑国的扩张就看起来名正言顺了许多。在春秋初期的几十年当中,宋国与卫国都是郑国在发展过程当中所存在的直接障碍。如若想要扳倒这两座大山,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那就必须接受宋国和卫国的威胁。但就郑庄公而言,他一直在试图寻找不依附任何一个国家,而提高自身实力的好方法,随后郑庄公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思考。
2、远交近攻,结强制弱其实在春秋初期,所有位居于中原大地上的诸多列国当中,综合实力比较强的几个诸侯王,主要是郑国、齐国、鲁国、宋国和卫国。而郑庄公在位之时特别注重商业发展,鼓动全国百姓发展经济。这也使得正国的发展速度要比其他国家快上许多。面对这种局势,宋国与卫国便联合起来,想要通过鼓励的方式牵制郑国的发展。而在这种情况之下,郑庄公便意识到要想让国家获得更大的发展,那就必须制服宋国与魏国。随后郑庄公便制定了远交近攻结强制弱的外交政策。主要体现在结交齐国和鲁国,以此来攻打宋国和魏国。双方在结盟之后,的确建立了亲切而又友好的关系。所以郑国在攻打其他国家或者是抵抗外国入侵之时,都能够处于一种毫无顾忌的姿态,而这样的政治策略,也确实为郑国营造了一种良好的氛围。
三、化敌为友郑庄公同时也考虑到,如果想要肆无忌惮的强大国威,那便要瓦解敌方的政治联盟,宋国与魏国虽然是郑国强大的对手,但如若两者之间形成的联盟过于紧密,那也不利于郑国的发展。于是郑庄公采用了一些计谋,成功瓦解了宋国与魏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同时也奠定了他春秋小霸主的美名,为中国的发展彻底的扫清了障碍。
郑庄公所颁布的一系列外交政策,有效的调动了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通过这些力量为郑国的发展做出一定贡献之后,也可以强大郑国的军事实力,从而为郑国的发展彻底扫清了障碍。可以说郑庄公所作出的一系列举措使得他成为了春秋时期中原地区最具有影响力的诸侯之一,也为其他国家的强大提供了范本。参考文献:《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