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周天子与春秋小霸郑庄公的爱恨情仇!我看不惯你,但干不掉你

周天子与春秋小霸郑庄公的爱恨情仇!我看不惯你,但干不掉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趣史馆长 访问量:3348 更新时间:2024/2/6 8:09:14

大家都知道,毛主席博览群书。作为革命家,他对历史上的一些政治人物自然十分了解。毛主席就曾夸赞郑庄公,称此人很厉害,很懂得国内斗争和国际斗争的策略。

郑庄公是春秋时期的一位国君,在史书上只有寥寥数笔,名字鲜为人知。为何这样一位“名不经传”的人物能让毛主席十分敬佩呢,他又为何被埋没了?

提起郑庄公的光荣事迹,就不得不说大周的荒唐天子周幽王,若不是周幽王的荒唐之举,大周岂能八百年便覆灭?

王室衰落前因

周幽王这个人,色令智昏,宠爱褒姒以至想要废除长子传位姬伯服。王位争夺引发了一场动乱,最终周幽王、姬伯服被杀。这二人虽死,但动乱远未结束。长子姬宜臼是靠着叛乱走上王位,这让很多人认为此人无德。因此当时出现了二王并立的情况,一部分大臣拥护周幽王弟弟,另一部分拥护周幽王长子周平王

周平王整日焦头烂额,周天子本就该是他,现在还得跟其他人争夺。无奈,周平王通过赠送大量土地的方法,让秦、晋、郑等诸侯国为他效力。

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至雒邑(今洛阳)。虽地位稳固了,但王室管辖领地大大缩减,实力也被削弱,这件事是周朝由盛转衰的重要节点。周王室地位一落千丈,各方诸侯势力崛起。

当时,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难保,就等一块坚硬的石块戳破。这第一块石头,就是郑国的第三代国君郑庄公。

在影视剧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两国为互相牵制、稳定关系而互换人质的情节。在历史上,做下如此壮举的鼻祖就是郑庄公。

周郑交质

郑国在郑庄公执政期间,国力越来越强,甚至能控制朝政,这让周平王感到不安,一直寻找机会克制郑国。之后,郑庄公的弟弟共叔段联合其母发动叛乱,郑庄公焦头烂额,在解决动乱期间,无心理会朝政之上的事。周平王一看,心中大喜,想要借此时机,撤掉郑庄公卿士一职,改为虢公辅助治理周朝的政务。

不久后,郑庄公得知周平王的举动,心中不免怨恨。他的父亲郑武公曾帮助周平王东迁,立下了大功。还没过多少年,周平王却忘恩负义,趁他院内失火,夺他兵权。

郑庄公心怀怨气,快马加鞭来到洛邑,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指责周平王做的事太不人道了。周平王赶忙否认此事,表示自己最看重郑庄公了,怎么做下这种事呢。

周平王一顿安慰加奖赏,郑庄公根本不吃这一套。周平王心中清楚,他与郑庄公姬寤生之间已经有很深的隔阂了,再这样下去,对他是不利的。

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

周平王眼睛一转,想出了一个很离谱的主意。他悲痛地表示:“你父子二人尽心辅佐我多年,我一直记在心中。此前因你平叛共叔段,朝中一些政务被耽搁了,我这才想提拔虢公暂时替你处理政务。然而你却因此事怨恨我,以为我想分掉你的权力。多说无益,那我便让王子狐到你郑国当人质吧!”

此话一出,三公太宰、六卿五官无不震惊。让王子狐去郑国当人质?周平王怎么想得出?

荒唐!愚蠢!朝中大臣纷纷劝周平王:“王,不可将王子狐送去郑国啊。这样有损您的颜面,而且郑庄公做出什么出格的举动,对您是不利的。”

尽管多番劝阻,周平王老糊涂并未听信,商量到最后的结果是,让郑庄公的长子公子忽与王子狐都作为人质,以学习的名义互相交换。这样,周天子的颜面算是保住了,他与郑庄公的嫌隙也算是消除了。

这件事史称“周郑交质”,开了人质交换的先河。郑庄公隐隐感觉自己比周天子高了一头,各方诸侯见周天子式微,心里也愈发不将周天子看在眼里。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郁郁而终,郑庄公带着王子狐回国奔丧即位,然而在回国路上,或许是因身体素质不好,舟车劳顿之下,王子狐竟一命呜呼了。

不久后,正在奔丧的周平王孙子姬林成了东周第二任君主,为周桓王。祖父周平王治理天下五十年,但却受诸侯限制,颜面如同纸一样轻薄。周桓王不想困顿劳苦的过活,企图恢复周王室的权威,这把火很快烧到了郑庄公身上。

周郑交恶

和自己祖父一样,周桓王热衷于牵制郑庄公,让虢公担任卿士。

周桓王明晃晃的挑衅郑庄公,郑庄公得知后十分愤恨,他手下的大臣沉不住气:国君,咱们兴兵吧,把周桓王废了,另立他人。

一番商议后,郑庄公认为兴兵讨伐不是个明智的决定,这样自己会落个不忠的名声。周桓王不仁,郑庄公便借着饥荒的理由把周王室的麦子割了拉回郑国。

“割麦子”之仇让周桓王耿耿于怀,之后郑庄公想要讨伐宋国,便带着宝物朝见周桓王。周桓王自然不予理会,还阴阳怪气的还了郑庄公十车麦子。

有句话说得好,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之后郑庄公拉着十车麦子,带着军队。面不改色的欺骗他人,说宋国不纳贡,天子命他去讨伐宋国。

郑国拉拢虢公一起打宋国,最后大败宋国并擅自立公子冯为新国君。

周桓王得知消息后,差点气出病。谁给郑庄公的勇气让他立新君,逆贼、乱臣!

没喘上几口气,周桓王立马废了郑庄公卿士的权力,并率领军队讨伐郑国。

周桓王气势汹汹奔向郑国,郑庄公这边倒有些慌了,他此前的行为很大部分原因是为了报复,要不是周天子总想把他地位削了,他们之间也不会如此难堪啊。这一战,胜了他将背负骂名,以臣伐君,这与礼法相悖;败了,郑国恐怕不保。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郑庄公无奈迎战。

周桓王的队伍分为左中右三部分,他率领的王室部队为中军,周公黑甲率领陈国军队组成左军。在不久前,陈国刚刚发生叛乱,无心迎战。因此在战场上,郑国首先攻打左军。很快,左军溃散,四处逃窜。中军受到影响,阵容发生混乱。借此时机,郑国军队集中力量去攻打中军。

郑庄公本想威慑一下周天子,所谓见好就收。却没想到,他手下的将领祝聃立功心切,一箭射中了周桓王。周桓王受伤,冷汗直流,带着军队一步步后撤。

郑庄公没有趁势追击,放走了周桓王。毕竟他是周天子,虽然现在君不君、臣不臣。但周天子毕竟是天下共主,如果把他杀了,恐怕各方诸侯会借着他不忠的名声讨伐郑国。

祝聃的一箭,是周王室走向衰落标志性的节点。这一箭,射穿了周天子的颜面、周王室地位轰然倒塌。

郑庄公是一位很有才能的人,他带着郑国走向最高点。郑国此前的辉煌,与郑国三代君主、以及周王室赋予的权力离不开关系。在郑庄公死后,郑国也因国土面积小,慢慢走向衰落。

更多文章

  • 姬姓诸侯郑庄公,为何敢杀周天子?战国竹简揭开颠覆性的一页

    历史解密编辑:百家杂评标签:郑庄公,周天子,周平王,周幽王,秦国,郑国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组织联军攻打郑国,双方在繻葛(今河南省长葛市北)爆发一场大战,最终郑庄公指挥郑军大败联军,史称“繻葛之战”。其中,在郑庄公的默许或指示下,郑国大将祝聃一箭射中周桓王的肩膀,差一点就射杀了周桓王,史记记载是“祝聃射中王臂”。祝聃既然瞄准周桓王的车驾方向射箭,说明他不可能是“特意瞄

  • 老谋深算的郑庄公:策划复杂权力游戏,四年巧解格尔迪奥斯绳结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郑庄公,迪奥斯,齐国,周王室,诸侯国,郑国

    古伦帝那王国首都街道中心有供奉天空之神宙斯的神殿,其中摆放有一辆古老的战车。在这辆战车上,就有著名的“格尔迪奥斯绳结”。传说中谁能解开绳结,那他就是亚洲的统治者。亚历山大造访了这座神殿,在一番努力仍无法解开绳结后,他拔出宝剑说道:“用我亚历山大的方式吧!”说完,一剑就将绳结砍为两断。亚历山大大帝影视

  • “礼崩乐坏”郑庄公?捧杀弟弟囚禁母亲,母亲偏爱或许是原罪

    历史解密编辑:趣史馆长标签:大喜,黄泉,武姜,周朝,先秦,郑庄公,郑武公,共叔段

    春秋霸主中,有位人物被大众忽略了,那就是被毛主席赞不绝口,评价此人很厉害的郑庄公。郑庄公姓姬,名寤生。公元前744年,姬寤生老父郑武公病重,偏心老母武姜想立段为太子,多次吹枕边风都被郑武公拒绝。同年,郑武公薨,姬寤生即位,为郑庄公。郑庄公当时不过14岁,继位后大权在手,往日母亲偏心、弟弟不敬。郑庄公

  • 春秋第一小霸郑庄公(下)———繻葛之战,将周天子拉下神坛

    历史解密编辑:聚焦娱乐圈标签:郑庄公,周天子,葛之战,宋国,周王朝,周平王

    “嗖”!箭羽尖锐的破空之声,带着无可阻挡的凌厉之势,不偏不倚地射中了周天子的肩膀,箭头穿透了厚厚的铠甲,狠狠地扎进了肉里。此时,三十多岁的周桓王,正在指挥周、卫、陈、蔡四国联军从战场上撤退。他应声而倒,身体伏在车轼之上,鲜血缓缓地流出。他的心中泛起了悔恨,悔的是不该来这一遭,恨的是郑庄公竟敢公然与他

  • 古代名人智慧:郑庄公欲擒故纵除胞弟

    历史解密编辑:闲读与苦读标签:郑庄公,庄公,叔段,封地,国君,太子

    时光不会辜负读书的你——春秋初年,郑武公去世后,太子寤生即位,他就是郑庄公。郑庄公心里明白,自己虽然当了国君,但政敌们决不会就此善罢干休,自己还得拼力争斗。不过,用什么方式去与政敌斗争才好呢?他颇犯踌躇,因为那政敌不是别人,却是他的亲生母和胞弟!郑庄公出生时,因脚在先、头在后,让母亲武姜几乎难产送命

  • “要脸”的春秋(1)——郑庄公寤生为何叫寤生

    历史解密编辑:重耳标签:寤生,武姜,国君,先秦,周朝,郑庄公,桃太郎,郑武公,春秋(书),中国古文献

    郑国国君郑武公的老婆叫武姜,武姜长的怎么样不清楚,应该还可以,毕竟是国君的老婆嘛!不过处于医疗水平低下的春秋时期在生儿子方面还是不错的,她为郑武公生了两个儿子。两个儿子也都是英明神武,雄才大略,可以说是英雄的母亲。哥哥叫寤生,弟弟叫段。寤生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郑庄公。一般情况,伟人出生不是家里面落个流

  • 《东周列国志》为何把郑庄公的家庭纠纷放第一篇?其中有什么玄机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郑庄公,东周列国志,周王室,寤生,左传,郑国

    郑庄公“掘地见母”也称作“黄泉见母”,字面上看是“孝道故事”,似乎是郑庄公为了见到去世的老妈,不惜把自己搞“崩”了,其实恰恰相反,它讲的是母子反目的人伦悲剧。这个故事看起来是个“家长里短”,但却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事件。郑庄公是郑国第三任国君,被后人称为“春秋小霸”,也有人把他归为“春秋五

  • 郑庄公的过人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飛天易标签:郑庄公,周王室,齐国,诸侯国,许国,郑国

    今天聊聊郑庄公。1鲁隐公11年的秋天发生了一件大事。鲁国、郑国、齐国这三个国家联合起来,准备共同讨伐许国。这许国到底犯了什么过错?是什么原因迫使三国联军讨伐许国呢?无风不起浪,事出必有因,这一次许国能否安然无恙呢?三国的国君经过商议,把讨伐许国的时间定在了七月初一这一天。斗转星移,七月初一很快到了。

  • 《左传》之人物关系梳理2:郑庄公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郑庄公,周平王,祭仲,左传,周宣王,周幽王

    《左传·隐公》用了大量篇幅讲郑国的事情,并且着重讲了郑庄公,这里有必要围绕郑庄公梳理一下春秋早期郑国的人物关系,见下图。郑国立国较晚,开国君主是郑桓公,也就是王子友,主流观点认为,王子友是周厉王之子,还有周宣王之子一说,无论是哪种说法,都足见郑国与王室的关系是非常近的,上图采信的是厉王之子说。作为周

  • 春秋霸主郑庄公,诛杀亲弟发配生母,是虚伪阴险还是雄才大略?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郑庄公,寤生,分封,郑国,郑武公,叔段

    郑庄公是春秋初期非常具有影响力的君主,《左传》之中第一位性格鲜明的政治家。他在位42年,让郑国从一个新封的小国家逐渐崛起,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春秋小霸主。毛主席曾经评价:"春秋时候有个郑庄公,此人很厉害"。而这位有野心有手段的帝王,在史料之中的形象却大多都是负面的。《左传》认为郑庄公是纵容亲弟的罪恶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