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男女授受不亲,淳于髡问:嫂子掉进水里是救还是不救呢?

古代男女授受不亲,淳于髡问:嫂子掉进水里是救还是不救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榜秀才 访问量:3103 更新时间:2024/1/25 1:44:37

稷下学宫产生于齐桓公时期,当然这个齐桓公并不是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姜姓吕氏齐桓公,而是战国时期妫姓田氏齐桓公,齐桓公之后,齐威王让稷下学宫正式成为官学,他礼贤下士,吸引了一大批学士到稷下学宫学习以及讲学,稷下学宫的教育模式比较有意思,即讲学的先生并不是固定的,而且学生和先生可以自由配对,而不管是学生还是先生在政治上也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因为他们有“不治而议论”和“不任职而论国事”的权利。

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稷下学宫的人活跃在政坛上,为齐国的再次兴盛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在众多的稷下先生中,有这样一位很特别的人,他名显于世完全是因为自己的才华,这份才华能让人忽略他的样貌和出身,发自内心的敬重他。

那么这个人有怎样的样貌和出身呢?太史公在《史记·滑稽列传》中是这样记载的:“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这里说的就是淳于髡,其中“髡”是上古时期的一种刑罚,《说文解字》记载:“髡,剃发也。”也就说是髡刑即为剃光头发。

所以人们基本认为淳于髡之所以有这个名字正是因为他受过髡刑,这未必是实情,不过先秦时期的普通老百姓的确是没有正式的姓和氏的,他们的名字多是根据所从事的职业或者所受的刑罚等等有了一个名称,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名字,比如我们所熟知的兵法家孙膑

这里姑且认为淳于髡早年因为某些原因受了髡刑,剃光了头发,他家中贫寒,长得又矮小,还不满七尺,七尺按先秦时期的换算比例当是161.7cm,的确是很矮的。可以说淳于髡的外在条件是非常差的,也正是因为如此之差,又不事生产,娶不到媳妇,只能入赘,成为上门女婿。

这样的一个人凭借什么立于世间呢?凭他的才华,“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能言善辩,在诸侯间从未被打败过,由此可见他的知识储备是何等的丰富。战国时期的很多有名之士在辩论的时候喜欢举例子,比如“从前有一个宋国人/郑国人……”,淳于髡自然也会,除此之外,他还喜欢用夸张的肢体动作配合自己的辩论,有时候又会用出其不意的角度来开始一场辩论,但无论怎么变,他的一个主旨思想是务实、益民。

单就这一点来说,他与理想主义者孟子就不那么对付,当孟子到齐国的时候,淳于髡就追着孟子辩论,这里举一个比较有趣的例子来说明,《孟子·离娄上》记载:

相信有很多人知道淳于髡和孟子的这个辩论。按照孟子的理论,男女授受不亲,淳于髡就提出了一个刁钻的问题:“嫂子掉到水里去了,要不要伸手将她拉上来呢?”孟子心中咯噔一声,但并没有被难住,他说:“嫂子掉到水中,不救与豺狼何异?虽然男女授受不亲,但事急从权。”孟子说到这里自认为很完美了,淳于髡又问了:“现在全天下的人都掉到水中去了,夫子为什么不援手呢?”

孟子说:“嫂子掉到水中,要伸出援手,难道全天下的人都掉到水中,要一个个将他们拉上来吗?给他们一个可以自救的道理就可以了。”

且不说两人的辩论谁胜谁负,单说淳于髡的观点,他要的是那种实实在在能看得见的东西。不过两人虽然辩论了几次,但谁也说服不了谁,淳于髡也没有想过要说服孟子,他想要的是说服齐威王。

齐威王是田齐历史上一位很重要的国君,但他即位的最初几年里,表现出来的就是一个昏君模样,他对政事不感兴趣,但吃喝玩乐却样样在行,这样一位国君当政,自然会被当时的诸侯们惦记上,于是纷纷向齐国发动攻击,能占一点土地就占一点,齐国国内的那些有志之士自然看不下去了,但是真正敢去进谏的还是少数,淳于髡就是其中之一。

这一天,淳于髡就跑去找齐威王,《史记·滑稽列传》记载:

这就是一鸣惊人的故事,当然这个故事不算是淳于髡发明的,毕竟早在二百年前,伍子胥的祖父伍举就曾用这个隐语来劝谏楚庄王。不过齐威王还算是能听得进去劝谏的,就像当初邹忌用琴劝谏一样。所以在淳于髡劝谏之后,齐威王赶紧重视了起来,迅速下达了一系列命令,国内的政治迅速走上了正轨。

在齐威王不理政事的几年时间里,诸侯们的攻占从未停止,尤其是从公元前351年到公元前348年的几年里,鲁国、楚国、卫国、韩国、赵国和魏国都曾出兵攻打过齐国。公元前349年,楚国大军压境,齐威王一听那还了得,赶紧派淳于髡带着礼物到赵国去搬救兵。

齐威王拿出的礼物是什么呢?“赍金百斤,车马十驷。”这规格对于小的诸侯国来说确实算是不错的了,但是对于齐国、赵国这样的大国,未免太过寒酸了些,拿着这样的东西去求救兵,诚意上就打了好几折。

对此淳于髡是什么反应呢?《史记·滑稽列传》中记载的比较有意思,即“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如果用现在的话来说的话就是捧腹大笑、满地打滚,淳于髡笑的动作幅度太大,冠缨都断了,那样子要多滑稽就有多滑稽,但是齐威王却笑不出来,他知道淳于髡此举必有深意。于是齐威王就开口问了问,然后淳于髡就说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这段话看着似乎比较难懂,其实说的事情很简单,就是一个人拿出极少的祭品来祈祷巨大的丰收。这样的诚心估计连自己都打动不了。

齐威王一听,哪还不知道淳于髡的道理,于是让淳于髡带着“黄金千溢,白璧十双,车马百驷。”浩浩荡荡到赵国求救兵,而赵国也不吝啬,派出了精兵十万外加车千乘,楚国知道赵国出兵后,连夜撤军,一场本来会有的恶战消弭于无形。不过第二年,赵国却出兵攻打了齐国,占领了甄城,这就是后话了。

淳于髡此次立了大功,齐威王摆宴为淳于髡接风洗尘,在齐威王问到淳于髡能喝多少酒的时候,淳于髡借酒劝谏齐威王,说明在什么情况下喝酒、和什么人喝酒都能影响到酒量,最后得出结论:“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

齐威王心情很好,自然淳于髡说什么他都能听得进去,然后还让淳于髡做了接待诸侯宾客的宾礼官,专门负责接待列国来客,当然出使列国的任务也多为淳于髡负责。

曾有一次,淳于髡奉命到楚国进献天鹅,说来也是淳于髡倒霉,半路上天鹅从鸟笼里偷偷飞走了,这可是给淳于髡出了一个大难题,一只天鹅跑了,算不得什么大事,但是很可能会影响到齐楚两国的外交,毕竟春秋战国时期任何事情都可以用来作为发动战争的理由,这就是所谓的“师出有名”。

淳于髡想了想,继续带着空笼子到了楚国,见到了楚王,还没等楚王说话,淳于髡就悲愤地说:“齐王派我来进献天鹅,路过一条河,我不忍心看到天鹅口渴的样子,就放出来让它喝水,结果天鹅就跑了。我本来想自杀了事的,又怕大王您会背上为了一只天鹅而逼着使臣自杀的坏名声;我还想过买一只别的鸟来顶替天鹅,但是又觉得这种行为就是欺骗大王;我又想到跑到别的诸侯国躲避可能会有的祸患,却怕因此惹得齐楚两国断交。所以我还是决定来向大王请罪。”

一番话说的半真半假,倒是感动了楚王,不仅化解了这场危机,还得到了厚赏。淳于髡正是凭借着渊博的知识和卓绝的口才,行走于诸侯之间,但他似乎又与战国时期那些太过功利主义的学士有所不同,当时的很多人是为了功成名就,而淳于髡更多的是想用自己的知识造福于齐国的百姓。

他既没有自惭形秽于自己的外貌,也不会渴求功名利禄,作为稷下学宫的元老级先生,淳于髡有很多的学生,就连齐国的国君也想让淳于髡做太子的老师,而淳于髡甚至还谦逊的表示:“臣不肖,不足以当此大任也,王不若择国之长者而使之。”

正是这样的风度和行事作风,让世人只关注淳于髡的才华,而忽略了他的外貌和出身。当淳于髡去世的时候,竟有三千多人去送葬,由此可见淳于髡的人品和学识。

标签: 淳于髡齐国孟子齐威王齐桓公诸侯

更多文章

  • 秦始皇统一文字等行为既为了便于统治,也有邹衍和齐儒学说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盗夢影剧馆标签:嬴政,邹衍,黄帝,秦王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初并天下”。统一之后,他不仅确定了帝号,自称皇帝,而且进行“书同文,车同轨”。“书同文,车同轨”这种措施既有对新帝国加强统治之目的,又有其受邹衍、齐儒学说影响之因素。秦始皇统一天下的这一年,秦王干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定帝号”。他对丞相、御史一干重臣说:“天下大定。

  • 这次的“济南名士”是他!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阴阳家代表“邹衍” 朋友圈已经开始晒了

    历史解密编辑:闪电新闻标签:邹衍,阴阳家,齐国,孟子

    齐鲁网·闪电新闻6月20日讯 6月20日,济南开始了新一轮核酸检测。这次的“济南名士”是他——邹衍,朋友圈已经开始晒了。邹衍,何许人也?他是一位土生土长,并且归葬于济南的历史文化名人,是先秦阴阳家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阴阳家代表。邹衍,又称邹子,战国末期齐国人。按照《济南通史》中的说法

  • 读史:阴阳学派的代表人、邹衍

    历史解密编辑:月色如遇梦标签:邹衍,邹子,黄帝,读史,阴阳家,燕昭王,阴阳学派

    邹衍是战国末期齐国人,生卒年不详,大概活了70多岁。齐宣王时,邹衍就学于稷下学宫,刚开始学习的是儒家思想后来改学阴阳五行学说。阴阳学说形成很早,诞生于商周时期,不专属于阴阳家,也并非邹衍创造。《诗经》《周易》里都有“阴”“阳”的观念,它是古人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或同一事物内部相互

  • 邹衍:战国时期阴阳家代表人,中国第一位海洋学理论家!

    历史解密编辑:梦归秋辰标签:邹衍,阴阳家,战国,燕昭王,齐国,燕国

    梦归陇原东,文史尽辰(梦归秋辰:第409期)如果有喜欢《秦时明月》的朋友,那么肯定对阴阳家这个门派并不陌生。大司命这个绝对反派,成为了我们小时候难以忘却的记忆记得以前我看秦时明月经常对阴阳家咬牙切齿。在诸子百家里面,最神秘的就是兵家和阴阳家。阴阳家那么什么是阴阳呢?我觉得阴阳是个哲学,这就像天平的两

  • 王朝更替的忽悠学说:邹衍为什么比孔子孟子活得更好?

    历史解密编辑:斯基栀子标签:孔子,孟子,邹衍,齐国,齐宣王,阴阳家

    在中国的三教九流中有个门派叫阴阳家,而其祖先就是今天我们要说到的邹衍。阴阳家脱胎于儒道,在邹衍生活的时代事实上是没有阴阳家的,那么邹衍是如何凭空创立这个门派的呢?邹衍是齐国人,当时齐国有个稷下学宫,为诸侯列国培养各类人才,有点类似今天的北京大学,当时很多人才都出自这座学府,如孟子、申不害、荀子等,都

  • 「口述实录|我的父亲母亲」邹衍:从“放牛娃”到开国少将

    历史解密编辑:十二月风雪客标签:邹衍,座山雕,少将,红军,杨子荣

    讲述者邹衍将军长女邹立立【老兵简介】邹衍,1915年出生,江西省赣州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历任原沈阳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副政治委员,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九次、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将星虽陨,英风长在。开国少将、原沈阳军区副政委邹衍同志,因病于2022年4月1日晚8点21

  • 邹衍同志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人民网标签:邹衍,沈阳军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政治委员

    新华社沈阳4月21日电 副大军区职离休干部、原沈阳军区顾问邹衍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4月1日在沈阳逝世,享年107岁。邹衍,原名邹衍桃,江西兴国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学员、宣传员、通信员、警卫员、青年干事、班长、副科长、科长、局长等职,先后

  • 前日,107岁开国少将邹衍逝世,就是他亲自批准处决“座山雕”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邹衍,座山雕,罗荣桓,红军,少将,开国少将

    4月1日晚上,开国少将,原沈阳军区副政委,老红军邹衍逝世,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从此长眠。那么,为什么说邹衍的一生是传奇的呢?答案非常明确,因为他与其他革命功勋一样,为新中国立下了赫赫战功。1957年,作家曲波创作出版著名的小说《林海雪原》,立即引起了轰动。此后几年,小说连续再版,销量达数百万册,后

  • 纵观史书,秦穆公和由余的一次对话,让我窥破了秦国崛起的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呆滞粉红葡萄干标签:秦穆公,秦国,李斯,诸侯国,西戎

    秦国为什么没有成为礼乐之邦,而是变成了虎狼之国,原因全在于秦穆公的一次对话从始至终,秦国的文明化程度就不如其他战国七雄之中的其他六个国家。如今秦始皇已死,秦朝已亡,所以我们也可以大胆地说秦国其实是一个“蛮夷化”程度相当深厚的国家。西周初期的时候,甚至没有秦国这个国家,东周建立之后,秦国刚刚走出部落国

  • 夜雨丨秦开勇:手能拉住手

    历史解密编辑:上游新闻标签:秦开勇,手能,作协

    手能拉住手秦开勇我们的航天员在空间站进行舱外救援验证想到茫茫太空,当我们失去地心引力失去舱壁上的扶手和安全绳一只主动伸过来的手,多么重要我曾在梦中一个人极速滑向虚无像蚂蚁落入海洋一粒微尘悬浮于宇宙巨大的静寂和恐惧挤压过来又无限扩散开去我曾请求父亲在病床上坚持体面的呼吸要抓紧我的手然而,他去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