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在对内、对外政策方面,晋悼公进行了哪些调整与改革?

在对内、对外政策方面,晋悼公进行了哪些调整与改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柴米油盐看历史 访问量:372 更新时间:2023/12/8 16:01:33

晋悼公,姬姓,名周,一作纠,又名周子或孙周,是惠伯谈(姬谈)的小儿子,他的祖父桓叔捷(姬捷)是晋襄公的二儿子。他在堂叔晋厉公被弑后,被迎立为君。谥号为“悼”,爵位为侯,又称“晋侯周”,简称“晋周”,在位共15年。

前573年至前558年在位,前558年卒,年仅29岁。他的文治武功引领晋国再次走向全盛,铸造军国霸权,挟天子而令诸侯,和戎狄以征四方,最终得以再次称霸中原。在位时重用吕相、士鲂、魏颉、赵武等人,惩乱任贤,整顿内政,晋悼公四年(前569年)魏绛推行“和戎狄”的策略,同戎狄相处融洽。联宋纳吴,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将晋国霸业推至巅峰。学者全祖望的《鲒崎亭集外编》将晋悼公列入春秋五霸之一。终晋悼公朝,晋国镇齐、慑秦、疲楚,天下不能与之争衡。

人物生平

内政改革

对内方面,悼公命百官,肃内政,任贤良,他用魏相、士鲂、魏颉及赵武为卿,命荀家、荀会、栾黡与韩无忌为公族大夫,以教育卿族子弟。再派士渥浊为太傅,右行辛为司空,并起用弁纠、祁奚和荀宾等为官,整顿军政。

在厉公时代,为恢复晋国的霸业,连年对外发动战争,令国人要负担沉重的军赋,悼公即位后,济贫困,救灾减税,并宽刑节俭。为保证农业的发展,只在家闲内起征农民。减轻赋税是缩减开支,并免去以前的旧债,还拿出粮食帛布援助农民。他采纳魏绛的意见,下令国君以下的贵族将屯积的陈粮卖掉,使得“国无滞积,变无困人”,同时还放宽对渔猎山林湖泊的禁令,令“公无禁利,亦无贪民”。这些政策解放了生产力,改善了劳动者的生活质量。

景公时曾令士会重修法典,以强公室。悼公即位后,令士渥浊修改他的先祖范武子之法。这部法典较前者为温和,其目的就是为缓和与卿族的关系。

在军事方面,悼公即位之初,晋国有中、上、下、新四军。但在新军统帅知罃与士鲂去世后,找不到适当的人士继任,便将新军与下军合并。同时又精简大批冗员,御戎原本是为文公时代为国君驾车的职务,随着私家势力的发展,卿族也开始设御戎,悼公取消他们的御戎,改由在战时以军尉接任。同时,又在各军分别派遣司马和军尉,用以御车训马和加强军队纪律。

对外方面

在改革内政的同时,悼公总结景、厉两代积累的经验,调整对外政策。当时,楚国乘晋国内乱,发兵灭了舒庸,又与郑国联军乘晋国的长期盟友宋国内乱,连取宋的朝郏、幽丘、城郜和彭城(都在江苏徐州附近)四座城邑。并将奔楚的宋臣鱼石、向为人、向带等五人安置在彭城,派三百乘兵力戍守,以压制宋国和扼住晋、吴间的联系要道。宋国久攻彭城不下后,向晋国救援。悼公亲率军队驻扎于台谷(今山西晋城),同时命士鲂请鲁国出兵。同年十二月,悼公与齐、鲁、宋、卫和邾国会于虚朾(今河南睢县)以商救宋事宜。第二年,晋国与宋、卫、曹、莒、邾、滕及薛计八国之师围彭城,彭城守军出降。同年,晋国以齐不参与彭城之会为由,兴兵伐齐,齐被迫以太子光为人质。此年夏天,韩厥和荀偃以诸侯之师攻入新郑外城,并借道郑境攻楚国的焦和夷(都在今安徽省亳州一带),并一直打到陈国。这次行动不仅为为宋国夺回彭城四邑。在联军多次威压之下,郑也向晋国屈服。此后,悼公又多次邀诸侯相会,以打击楚国的势力。

申公巫臣在景公之时献联吴制楚之计,从此晋吴两国开始联盟。至悼公在位后,吴国已在东南兴起,成为楚国一大劲敌。悼公三年(公元前570年),吴国出奇技大胜楚军,取驾邑,楚令尹子重气急之下突发心疾而去世。同年,悼公在鸡泽大会诸侯,派荀会邀吴王寿梦与会,吴王寿梦因道路原因并未前来。当时,陈国由于不堪楚的压迫,也派出使者请求会盟。二年后,吴国主动遣使向晋国打听会盟日期,悼公命鲁、卫与吴王会盟于善道(今江苏盯胎北)。同年九月,吴国参与了华夏诸侯在戚的会盟。这也标志着自景公时代制订的联吴制楚战略的完成。

联军北撤,盘踞虎牢三城,成掎角之势。郑如鲠在喉,战战兢兢。因为从楚,郑国已四面树敌,十分孤立。

上下相疑,内外交困,亲晋派逐渐抬头。面对窘境,子孔召开国会,众大夫各抒己见。最终意见统一如下:

郑国必须彻底倒向晋、楚其中一国。当今晋强于楚,但晋国征服我们的欲望不如楚国。只有迫使晋国对我们狠下决心,楚不能争锋。但求晋国急攻我们:楚国不能抵抗,我们就坚决倒向晋国。

罕桓子(即公孙舍之,舍之谥桓子)再献鬼谋:“宋,临于郑而亲于晋。我寻衅于宋,晋必率诸侯以援。与诸侯盟,及楚师至再附楚。晋师频出而楚不能,至楚疲,我乃从晋!”最终,提议通过国会。

郑边吏衅于宋,向戌伐郑。子展侵宋。

晋悼公大怒。4月,诸侯再攻郑。吕光(即齐太子光,齐国氏吕)、向戌率先抵达郑国,陈兵东门。傍晚,智罃也攻至西郊,并向东袭击故许,孙林父袭掠郑北。联军包围郑国,且一围数月。

6月,晋悼公与宋平公、鲁襄公、卫献公曹成公、莒犁比公、邾宣公、滕成公、薛献公、杞孝公、小邾穆公及齐公子光各率精锐会于北林,驻兵于向,又向西北移驻于琐。

自此,诸侯将郑国完全包围。悼公已势在必得,智罃驻兵于许以遏制南方的援军。煎熬一月,不见楚国有丝毫行动,子孔向诸侯求和。

7月,诸侯盟于亳。盟曰:“凡我盟国,勿囤积居奇、勿独赚利益、勿包庇奸佞、勿窝藏罪犯,救济灾荒,安抚祸乱,统一赏罚,保卫王室。若有背盟,诸神、先王、先公,及七大姓之祖为鉴,众神戮之,夺其民、亡其氏、灭其国!”

萧鱼定霸

亳之盟,深深的刺伤楚国的自尊。昭陵之盟以来,未曾有今日之耻,欲战不能。此时,秦景公慷慨的赞助了无助的恭王,相约:共同抗晋。

8月,楚恭王率楚、秦联军伐郑,郑简公往迎楚王审(楚共王名审),并从之辗转伐宋。到此,楚国似乎又挽回了部分尊严。就在共王刚回国,良霄觐见楚王,递上国书:“寡人以社稷故,不能从君。乞君以玉帛侍晋,不然则以勇武退之,皆郑之愿。若君俱不能,寡人将从晋矣!”原来,楚军匆匆南撤后,诸侯精锐讨伐郑国,郑简公已命王子伯骈议和。

12月初一,晋悼公主盟,与宋平公、卫献公、鲁襄公、郑简公、曹成公、莒犁比公、邾宣公、滕成公、薛献公、杞孝公、小邾穆公、齐储君光盟于萧鱼,复晋文公之霸业。悼公命叔向通告霸主之命:“赦免郑俘,皆以礼命之归国,各自收兵,严禁掳掠!”诸侯尽从晋命。臧武仲相鲁襄公代表诸侯,对曰:“凡我同盟,小国有罪,大国致讨。稍有所得,即行赦免:寡君闻命矣!”

自此,郑国彻底回归中原版图。为表归顺,郑简公将师悝、师触、师蠲、成对的广车、軘车各十五乘并配备全套盔甲武器,战车一百乘;悬列成排的歌钟两架以及配套的小钟、磬;能歌善舞的女乐二佾共16人赠予晋国。悼公以金乐之半赐与魏庄子(即魏绛,绛谥庄子),魏氏三辞乃受,始有金石之乐。

萧鱼之盟,宣告着晋国霸业的复兴。

僭越谋周

晋悼公少年老成,思维缜密,作风务实沉稳,不务虚名而处实祸。尤其对待天子这样敏感问题时,尽览无余。

自悼公元年起,频繁的会盟,牢牢的掌控着中原。悼公即位后入则从政,出则从军,多次率军至虎牢,越王畿而不朝天子。可以看出,悼公比起齐桓、晋文、晋襄,对待天子要冷漠的多,视而不见。

利用现有的晋文公留下的特权,实霸而假方伯。他无心学齐桓、晋文去讨要、接受天子册封;更无意如楚庄、夫差争取九鼎、百牢徒招敌视。不闻不问,法制上尊重,礼制上僭越;形式上拥护,政治上孤立;道义上认同,经济上制约。

一系列云遮雾绕的政治手腕与规模宏大的军事行动,当众目睽睽,数十万精锐簇拥着一个20岁的少年。通过频繁的征战,悼公架空国内侈卿的同时,陈兵周畿,炫耀其武。

邢丘之盟,悼公正式确立列国朝聘之礼,同时取消诸侯对天子的朝贡义务,此后诸侯不朝天子被合法化。晋国成为新的领导中心,堂而皇之索要重赋,稍不如意,即被斥为不庭。晋悼公充实府库,极具削减王室的收入,加速了天子威权的衰落。公元前6世纪末,王室财政赤字严重,矛盾激化,内乱不迭。至战国时,更是穷困潦倒,债台高筑。

各国贵族皆知悼公之心,连王室亦深感危机。所缺的,不过是天子的名号,不过是众人的推戴。

前563年,悼公以逼阳赐宋。宋平公奏《桑林之舞》,鲁襄公奏《禘乐》。杞孝公、宋平公、鲁襄公向晋悼公施以天子之礼,奏天子之乐。杞,夏后氏;宋,殷之后;鲁,周礼之所在。这是巧合吗?但桑林之舞奏起时,悼公惊退。一个征战四方的诸侯,又何至于此?

不久后,悼公生病,硬是被左传的君子说成悼公忤逆,上天降罪。

推戴之事匆匆搁置。但悼公所为,其野心亦昭然若揭。无论悼公是否会以晋代周,都属大逆。所谓“尊王”,不过空言自欺欺人;“攘夷”也只是悼公发动战争的借口。

东周以来,虽然王室已失去威严,仍能以相对独立的政治地位存在。作为一位有理想、有信念、有蓝图、有手段的大政治家,晋悼公将王室视作傀儡,附庸,他自信比周灵王更有能力掌控天下。

深谋远虑

晋悼公功成名就,中原绥安。前560年夏,智武子、彘恭子(士鲂,鲂谥恭子)去世。二卿既去,诸卿又将重组。由于前两任正卿为超拔。这次又将有谁得到晋侯的垂青呢?大家不禁在打听、揣摩。

翌日,悼公率诸卿大夫在绵上打猎。田猎完毕,晋悼公问范宣子:“寡人欲以卿将中军,由伯游(即荀偃,偃字伯游)佐卿执政,可乎?”范宣子辞悼公:“不可,中行伯(即荀偃之尊称)贤于臣,我之佐中军,知知伯之故也。请寡君以之为政!”于是,悼公以中行献子(即荀偃,偃谥献子)将中军,由士匄辅佐。

悼公请韩宣子(即韩起,起谥宣子)将上军,宣子辞之:“臣才能、品行、年齿皆不如赵武,请寡君立赵武,臣不敢居其上。”悼公又问栾桓子,桓子辞曰:“臣不及韩子(即韩起之尊称),韩子尚下侍赵孟(即赵武之尊称)。臣无异议!”于是,悼公命赵文子(即赵武,武谥文子)将上军,韩起佐之。

悼公仍以栾桓子将下军,魏庄子佐之。悼公以智盈(荀罃之孙)、彘裘(士鲂之子)年幼,取消新军,将新军官吏、部众附属下军,统归栾黡指挥。不声不响中,悄然剥夺荀氏、士氏过剩的卿职,并壮大栾氏。

自此,晋国再度恢复到最经典的六卿模式。时六卿如下:

中军将、荀偃、中军佐、士匄、上军将、赵武、上军佐、韩起、下军将、栾黡、魏绛

在通过长期考察、检测,大彻大悟的荀偃重新获得了晋悼公的认可,被提为正卿,虽然这份殊荣因13年前的莽撞迟到了十年。而秉性贪侈的范宣子被原职待定。这样的安排,又基于中行氏与范氏素来相睦,荀偃自然满足,士匄则无话可说,惟命是从。

对群臣,亲之以德;敬之以礼;用之以智;惩之以法,故群臣恭效臣节,皆股肱也。史称:“如乐之和,无所不谐。”春秋之世,晋悼公缔造了“和、谐”社会。

这样,晋悼公悄然构建了一套可用数十年的内阁框架。可以想象:十余年后,当荀偃、士匄已成过去,悼公才正当步入事业巅峰期。彼时,悼公坐朝;赵武相晋;韩起、栾盈领袖公室;范鞅、杨肸(即叔向,肸之字)为谋主;中行吴、魏舒为良将;韩无忌、祁午、师旷、籍谈、羊舌赤、栾豹、箕襄、史赵、女齐为股肱。十年之后,晋国正式进入了人才的全盛期。

更多文章

  • 春秋霸主晋悼公,镇秦摄齐疲楚,压制卿大夫,为何死后被六卿瓜分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卿大夫,屠岸贾,三家分晋,晋悼公,赵盾,晋国

    一、卿大夫占据朝堂,晋灵公暗杀赵盾晋文公流浪十九年,终于回国灭掉自己的侄子,开启争霸的时代,那些跟随他的臣子们也开始飞黄腾达了,这其中就有赵家的始祖、魏家的始祖和韩家的始祖。等到晋灵公的时候,晋国国君的权力已经很小了,几乎成了大臣们手中的玩偶,作为一名有思想、有抱负的君主,晋灵公不甘心受制于人,于是

  • 真正春秋霸主晋悼公:14岁扛起晋国霸业,在位15年压服楚秦齐三强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晋悼公,晋国,齐国,吴国,郑国,楚国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前573年正月庚申,晋厉公被杀,这是晋国政局自灵公以来的又一次大动荡。栾书和中行偃把国君捕系下狱,又派其大夫程滑杀厉公于狱中,以车一乘薄葬其于翼之东门外,后又与靠他们得国的悼公一起加恶谥曰“厉”。厉公

  • 晋悼公执政十五年,历次晋国卿士的调整,这其中蕴藏着什么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晋悼公,晋国,韩起,卿士,韩厥,栾书

    公元前573年,晋悼公回到了晋国,被立为国君。虽然晋悼公时年仅十四岁,但对于晋国政坛的权力斗争真相,却因长期关注,了解得异常深刻。他深知晋国卿族势力庞大,名义上国君大过晋卿,但实际权力,或许刚好相反。 为稳固自身地位,晋悼公刚坐上国君之位,就重新提拔了三位新人为晋卿:提拔魏锜之子魏相为下军元帅,提

  • 宋康王之殇:他是桀纣在世,还是时运不济?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宋康王,齐国,魏国,商纣王,诸侯国,赵武灵王

    悠悠春秋大梦,滚滚战国狼烟。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亡国之君宋康王,这位宋王在历史上的名声可不太好。跟他的老祖宗商纣王一样,宋康王也是一个成王败寇的典型人物。但他比商纣王更惨,商纣王是死了之后,才被胜利者周武王他们描述成昏庸无道的暴君。而后2000多年的时间里,经过各路文学大师的重重加码,商纣王由原来武王

  • 是祥瑞害死了宋康王,还是他自作自受呢?

    历史解密编辑:虾仁不眨眼标签:宋康王,吕氏春秋,齐王,宋王

    宋康王的时候,在城墙角落有一只小鸟生出一只大的鹞鸟。古人是少见多怪,还是对环境的变化特别小心呢?对于遭遇过百年一遇、几百年一遇的现象或事件的当代人来说,这事太简单,大鸟在小鸟的窝里下了一个蛋。宋王命令太史占卜,太史说:“小的生出大的,一定称霸天下。”宋王非常开心。不知道太史的回答,是源自占卜本身的规

  • 鲁仲连怎么化解赵国被秦困之围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鲁仲连,秦国,魏国,赵国,齐国,平原君,齐王

    内容来源战国策“鲁仲连义不帝秦”。秦国,也就是荆国围住了邯郸,也就是赵国国都。魏国,也就是梁国,派大将去解围。大将军到了汤阴,不敢往前。魏国的客将军,就是别国在魏国当将军。齐垣衍偷偷进入邯郸,通过平原君给赵王说:“秦国之所以围困,是因为当初称帝的事情,只要赵王同意称秦为帝,就没事了”。鲁仲连正好在赵

  • 鲁仲连:战国时期的正能量,宁愿跳海也不做秦国人,成为一个悲哀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鲁仲连,魏国,秦国,秦王,秦军,齐国

    大家好,我是读者。关注我,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文化历史世界。上一讲谈到毛遂自荐,楚国加入合纵,准备援赵抗秦,解邯郸之围,但楚国该怎么打呢?楚国和赵国并不接壤,如里直接出兵救援邯郸的话就只能向魏国借道,但魏国才跟秦国打配合,攻占了赵国一座城邑,怎么可能答应借道呢?如果按照孙膑那种围魏救赵的打法,直接去

  • 高手在民间:战国高士鲁仲连,急公好义的斗士,不畏强权义不帝秦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鲁仲连,秦国,齐国,秦王,魏国,司马迁

    “重读史记”第一季 第二十五期大家好,我是读者。关注我,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文化历史世界。在司马迁塑造的中华人格基因库里,有一类人非常特别。他们有着非凡的能力,却不追求功名利禄。路见不平,他们会挺身而出,为了自己心中的信念,勇敢地跟强权对抗,又每每在功成之后,飘然远去,不图任何回报。而如果要为这种人

  • 战国一大节目事,鲁仲连义不帝秦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鲁仲连,秦王,秦国,齐国,魏国,魏王

    鲁仲连义不肯帝秦,是战国一大节目事。盖当是时士莫知耻,而仲连能耻之也。——(南宋)叶适长平之战后,惨败的赵国的都城邯郸又被秦军紧紧包围。赵国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平原君夫人向魏王及她的弟弟魏公子无忌求救。魏安釐王派遣将军晋鄙救援赵国,又畏惧秦国,部队在荡阴止步不前。因为秦王已经给魏王传话,诸侯胆敢救援

  • 两千多年前被评价为“作”的鲁仲连,其实一点都不冤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微声悟网易号标签:鲁仲连,齐国,魏国,秦王,秦国,苏秦

    2019-10-19 23:22·历史微声悟魏安僖王和孔斌,就是孔子的六世子孙,一起讨论谁是天下高士,孔斌说世上根本没有这样的人,如果非要找个差不多的,那就只有鲁仲连了。魏王说鲁仲连是一个“强作”的人,不是出于本性自然,不可以算作高士。这段对话发生在2000多年以前,恐怕是最早关于“作”的对话,鲁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