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廉洁文化】文臣不爱钱 武臣不惜死

【廉洁文化】文臣不爱钱 武臣不惜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包头市九原区人民法院 访问量:508 更新时间:2024/2/11 0:18:53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

这是岳飞的名言,出自《宋史·岳飞传》: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当时的语境是,宋高宗准备为岳飞营造宅第,岳飞立马辞谢,理由是敌人没有剿灭,哪有心情顾家室。宋高宗询问天下何时太平,岳飞做出上述回答。

岳飞此言颇富洞见。文官尽心国事,不贪财物;武将保卫江山,不惜牺牲。文官不会因为贪污受贿而做出违法乱纪、有害民生之事,武官在打仗的时候不会因为怕死而投降、溃败,文武官员能达到这种境界,政治自然清明,天下自然太平。而反观中国古代王朝无法摆脱“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率,朝堂百官丧失理想,尸位素餐,滋生腐朽,是重要的原因。

岳飞毕竟是民族英雄,能说到,更能做到。他二十岁从军,一生戎马倥偬,始终战斗在抗金最前线。作为武将,他“不惜死”,身先士卒,治军有方。岳家军威名远扬,就连金人也惊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晚唐五代军阀割据、武人专横,宋初由此确立崇文抑武的国策,朝廷忌惮武将权势过大,想方设法予以节制,而对其是否清廉则要求不严。那个年代,很多将领贪财好利,“专事聚敛,积财巨万”。岳飞却洁身自好,他爱兵如子弟,爱民如父母,不蓄姬妾,不营私财,“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岳飞不爱钱,廉洁自律,同时严格要求部属遵纪守法,不得掠取他人财物。士兵若敢拿百姓一缕麻,哪怕是用来捆绑草料,也要给予处罚。

岳家军无论走到哪里,对百姓秋毫无犯。士兵夜间行军宿营,即使百姓自愿开门接纳,也不敢擅自进入;哪怕在极其困难情况下,“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军纪严明,并不意味着苛刻。实际上,岳飞非常关爱部属。士兵受伤或生病,岳飞亲自为他们调药;部将远征,岳飞派家眷去慰问他们的家属;将士战死,岳飞养育其遗孤。

不义之财,不可取。收取不义之财,往往损人害己,甚至祸国殃民。战国末年,齐国宰相后胜爱钱贪财,秦人投其所好,多次派间谍贿以重金。后胜及其宾客被秦国收买,他们沆瀣一气,劝说齐王与秦国交好。当韩、赵、魏、楚、燕等国遭受秦军攻击时,他们劝齐王不要出兵援助,致使诸国被各个击破。齐国不修战备,军心懈怠,最终被秦军不费吹灰之力而吞并。齐国灭亡了,后胜成为阶下囚,不久即被秦将王贲奉命斩首,贪财卖国没有好下场。

“不惜死”,在岳飞的语境里是一种武德,表明武官(军人)应视守护国家为神圣使命,为此不惜英勇献身。岳飞一生忠君报国,浩然正气千古流传。勇敢,不惜死,是军人的宝贵品质。无论和平时期,还是战争年代,都要具备“不惜死”的英雄气概,要有为理想献身、不惜一切血战到底的大无畏精神,方显英雄本色。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如黄钟大吕之声,千年回响,警世难忘。

来源: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标签: 武臣文臣岳飞齐王赵构秦军文官廉洁文化

更多文章

  • 陈胜身边的那些武将们:武臣

    历史解密编辑:海叔说春秋标签:陈胜,武臣,秦国,赵地

    陈胜在大泽乡起义的时候,身边多是同乡陈县之人,其中就有一位叫武臣的人。先秦之时,推行兵役之制,即男子十五六岁之上既要服兵役。而陈胜、武臣正是在服兵役的路上,因大雨耽误时间不能准时到达目的地。于是才有陈胜振臂一呼,发动大泽乡起义。因此,事实上这群服兵役的男子,大概率也都是身强力壮之人。自陈县出发到了大

  • 晋悼公时代的经济大变革, 到底给晋国带来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校草不咋帅标签:晋国,吴国,国君,诸侯,周朝,先秦,周天子,晋悼公

    “万乘,兵车万乘,谓天子也。”据说晋悼公时,晋国国势鼎盛,军车万乘,浩浩荡荡之中土大地,天下诸侯无与为敌,周天子也比不得晋悼公的威风。晋国公族与卿大夫们相与扶持,共同壮大。与楚为战、与秦为战、结盟诸侯,扶持吴国,所谓吃喝拉撒,样样都得花钱,晋悼公也为此头疼。当年晋惠公曾经搞出过一套荼毒晋国百年的制度

  • 为什么晋悼公不算传统的春秋五霸,却被人认为是霸主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郑国,重耳,先秦,周朝,晋悼公,楚庄王,春秋五霸,越王勾践,春秋(书),中国古文献

    在众多历史迷的印象中,春秋五霸基本分为两个版本,一个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另一个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应该说这些分类,各自有各自的道理,而除了这些主流的观点之外,大家对春秋五霸还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比如晋文公的一个后代,晋悼公,就被不少人认为也是一代霸主,因

  • 虽有晋悼公暗助,鲁襄公仍成傀儡:且看“三桓”如何瓜分鲁公室!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鲁襄,公室,诸侯国,鲁国,晋悼公

    公元前575年,晋国准备出兵伐郑,与楚国争霸。为增强自身实力,晋厉公向各诸侯国派出使者,请求助阵。说是“请求”,其实就是下命令。作为长期跟随晋国的“忠实小弟”,鲁国也接到了出兵的命令。得到晋国通知后,鲁成公丝毫不敢怠慢,积极地准备出征。可就在这时,鲁成公家的后院却起火了。鲁成公母亲穆姜与“三桓”家族

  • 以战论史之春秋时期:晋国霸业最终态-晋悼公之霸业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晋国,吴国,秦国,齐国,郑国,宋国,先秦,周朝,诸侯国,晋悼公,春秋时期,春秋(书),中国古文献

    一.晋悼公即位晋厉公时期虽取得了晋楚鄢陵之战,但是其宠信嬖臣,诛杀三郤,逮捕栾书,造成了内政混乱。其余诸侯国见晋国内乱有叛盟携贰之心,楚国与郑国沆瀣一气阻断晋齐通吴之路,晋国的霸业一时有衰坠之象。或许是晋厉公满足于已有成就,对中原形势变化无动于衷,栾书等人便囚禁他并从洛邑迎回公子周立为晋悼公。。二.

  • 晋悼公十二年称霸江湖,却从未与楚国产生正面冲突,其原因有二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楚国,齐国,吴国,秦国,诸侯国,晋悼公

    公元前573年夏,楚共王联合郑国一起伐宋,同时将宋桓公之族的五位大夫护送回宋国,将他们安置在彭城(江苏徐州)。为了护佑这五位大夫,楚共王还给他们留下了三百乘兵马。在公元前576年的宋国内乱中,宋桓公之族被右师华元驱逐出国,逃亡到了楚国。今年楚共王见晋国突发弑君之乱,应该无暇与楚国争锋,所以才找借口来

  • 晋悼公是如何博弈中原的?之后又是如何复霸中原的?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小探长标签:齐国,子产,晋悼公,郑国,宋国,晋国

    前573年至前558年在位,前558年卒,年仅29岁。他的文治武功引领晋国再次走向全盛,铸造军国霸权,挟天子而令诸侯,和戎狄以征四方,最终得以再次称霸中原。在位时重用吕相、士鲂、魏颉、赵武等人,惩乱任贤,整顿内政,晋悼公四年(前569年)魏绛推行“和戎狄”的策略,同戎狄相处融洽。联宋纳吴,八年之中,

  • 少年老成的晋悼公--一起学习历史知识之春秋争霸(75)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学文标签:晋悼公,祁奚,公族,厉公,晋国

    春秋争霸我们讲到了晋国政坛的腥风血雨,晋厉公在位一举除掉了做大的三郤,但也让公卿士大夫人人自危,最终执政的栾书和荀偃出手,杀掉了晋厉公,晋国又一名君主死在了公卿的手中。但我们之前多次讲过,在春秋时期,很多国家实际上都是城邦制国家,君主和士大夫之间的权力是制衡的,君主将土地分封给了士大夫,君主靠士大夫

  • 魏绛劝谏晋悼公“和戎”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魏绛,后羿,晋悼公,晋国,国君

    在燕国的北部,有一个山戎族古国无终国。无终国的祖先在周武王灭商的战争中建立了功勋,周武王将他册封为子爵,封在无终山一带,也就是现在的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西北。春秋初年,燕国国君燕庄公因为屡受戎狄的侵扰,就向当时的霸主齐桓公求救。齐桓公亲自率兵北征,与燕国和无终国的军队联兵一处,共同讨伐另一个山戎族国家

  • 无冕霸主晋悼公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吴国,鲁国,魏绛,晋国,诸侯,楚国

    晋景公掉茅厕淹死后其子晋厉公继位,如果说晋景公的死因因为过于奇葩而受人质疑的话,晋厉公则是有明确文字记载的第一位死于和六卿家族的矛盾的晋国君主:公元前573年(晋厉公八年)闰十二月乙卯日晋厉公到大夫匠骊氏家玩,六卿家族的栾书、中行偃带领党徒袭击逮捕晋厉公,将他囚禁起来,派人到周京迎回公子周拥立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