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武圣岳飞的后裔,身高二米三,神力盖世,被乾隆称为“武臣巨擘”

武圣岳飞的后裔,身高二米三,神力盖世,被乾隆称为“武臣巨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萌心生活馆 访问量:2934 更新时间:2023/12/7 13:31:19

项羽是中国古代战神级别的人物,《汉书》对其身高的记载是“八尺二寸”。

这里的单位“尺”是汉尺,根据考古出土实物测算,西汉的一尺约等于23厘米(东汉约为23.4厘米),这样算下来,项羽的身高接近1.9米。

到了东汉末年,另一战神更生猛,被后世奉为武圣,与文圣孔子并享人间香火。

他,就是水淹七军,威名震华夏的关羽关二爷。

《三国演义》描写二爷的身高,称身高九尺,腰大十围。

按三国时一尺为24.4厘米,则关羽身高已达到了2.20米!

有这样的身高,配以八十一斤重的青龙郾月刀,跨上赤兔千里马,简直是天神下凡,所向披靡。

三国以后,世间还有这么天神战将出现吗?

虽然另一同样被称为武圣的岳飞岳王爷也很能打,但宋史大家王曾瑜先生在《岳飞和南宋前期政治与军事研究》中说:“广锐军为五宋尺五宋寸。一宋尺约合31厘米,岳飞如确是按身长标准招为广锐军士,他身长应约有1.70米。”

岳王爷的1.70米身高与关二爷的2.20米实在差太远了。

但很多人不知道,岳王爷有一后世子孙,即号称“大清第一武臣”、被乾隆皇帝赞誉为“武臣巨擘“的岳钟琪,形貌出众,身高和力量均超过关二爷。

《清史稿》本传这样记载岳钟琪的形貌:“钟琪长身赪面,隆准而骈胁。临阵挟二铜锤,重百余斤,指麾严肃不可犯。”

“长身”是指身材很高大,具体数据没有提供;

“赪面”即是“红脸”,和关二爷相同;

“隆准”是指鼻子高挺;

“骈胁”,指肌肉结实,孔武有力。许嘉璐在《中国古代衣食住行》有解释,为:“骈胁,即胸大股、肋间肌、背阔肌特别发达,就像连到一起了。”

让人吃惊的是,“临阵挟二铜锤,重百余斤”,一百多斤,已经足以辗压关二爷的八十一斤大刀了。

注意,说岳钟琪使百余斤铜锤的,非止《清史稿》,另《四川提督威信公岳公传》也有记载:“所用二铜锤,重百余斤,沉毅多智,发若雷霆之疾,御卒严而同甘苦,能知人。”

岳飞长子岳云的兵器也是两把大锤,岳钟琪以锤为自己的兵器,极可能是向往其先祖之英烈。

记载岳钟琪具体身高的,有袁枚的《岳威信公本传》,其传云:“公生而沉雄,骈胁善射,寡言笑,长七尺二寸,目囧囧四射,食前方丈,膳饮兼人,其忠诚出于天性。”

张维屏的《国朝诗人征略初编》也称:“公长七尺,骈胁善射,膳饮兼人。”

清代裁衣尺1尺为35.5厘米,量地尺1尺为34.5厘米,营造尺1尺为32厘米。

我们就用最小的营造尺进行换算好了,岳钟琪的身高竟然达到了令人吃惊的2.30米,堪称巨人。

袁枚还别出心裁地写了一则小事,从侧面反映岳钟琪身材之威武雄壮。即“相传番僧号活佛者,倨受王公拜不动,见公则先膜手曰:‘此前身韦陀也。’僧言虽诞,然亦可想见公之状貌云。”

类似的记载,也出现在李桓的《国朝耆献类征初编》中:“军西陲久,番部皆詟其名。其受莎罗奔降也,傅恒升幄坐,钟琪戎服佩刀侍。莎罗奔出语人曰:‘我曹仰岳公如天人,乃傅公伊然踞其上,天朝大人诚不可测也!’”

岳钟琪有这样的身高,又有这样的盖世力气,袁枚的《岳威信公本传》和张维屏的《国朝诗人征略初编》都特别强调其“膳饮兼人”,饭量奇大。

岳钟琪本人曾作《述怀古诗》,追忆自己年少雄姿,也提到了这一点,其诗云:

忆昔少年日,所食尽脊梁,

肉必啖大釜,酒必饮巨觞。

手能格猛兽,足可逐奔狼。

无志事毛锥,请缨誓戎行。

喜驰花叱驳,爱射野黄羊。

《清史稿》在评价岳钟琪和策棱的功绩时,也由衷感慨今之武将状貌不亚于古代名将:“载籍言名将,往往举其状貌及其轶事,使读者慕焉。锺琪忠而毅,策棱忠而勇,班诸卫、霍、郭、李之伦,毋谓古今人不相及也。”

现在故宫博物院还收藏有一张岳钟琪肖像画,虽然画中的岳钟琪也很魁梧,却已尽显臃肿老态,盖因该画为乾隆十四年(1749)觐见时所画,岳钟琪彼时已年过六旬矣。

不过,乾隆年间,西方的热武器已经兴起,大清帝国闭关锁国,对名将的评选条件和各项要求,还停留在项羽、关羽等人的时代,诚为令人可叹。

标签: 岳飞乾隆关羽武臣项羽袁枚

更多文章

  • 【廉洁文化】文臣不爱钱 武臣不惜死

    历史解密编辑:包头市九原区人民法院标签:武臣,文臣,岳飞,齐王,赵构,秦军,文官,廉洁文化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这是岳飞的名言,出自《宋史·岳飞传》: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当时的语境是,宋高宗准备为岳飞营造宅第,岳飞立马辞谢,理由是敌人没有剿灭,哪有心情顾家室。宋高宗询问天下何时太平,岳飞做出上述

  • 陈胜身边的那些武将们:武臣

    历史解密编辑:海叔说春秋标签:陈胜,武臣,秦国,赵地

    陈胜在大泽乡起义的时候,身边多是同乡陈县之人,其中就有一位叫武臣的人。先秦之时,推行兵役之制,即男子十五六岁之上既要服兵役。而陈胜、武臣正是在服兵役的路上,因大雨耽误时间不能准时到达目的地。于是才有陈胜振臂一呼,发动大泽乡起义。因此,事实上这群服兵役的男子,大概率也都是身强力壮之人。自陈县出发到了大

  • 晋悼公时代的经济大变革, 到底给晋国带来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校草不咋帅标签:晋国,吴国,国君,诸侯,周朝,先秦,周天子,晋悼公

    “万乘,兵车万乘,谓天子也。”据说晋悼公时,晋国国势鼎盛,军车万乘,浩浩荡荡之中土大地,天下诸侯无与为敌,周天子也比不得晋悼公的威风。晋国公族与卿大夫们相与扶持,共同壮大。与楚为战、与秦为战、结盟诸侯,扶持吴国,所谓吃喝拉撒,样样都得花钱,晋悼公也为此头疼。当年晋惠公曾经搞出过一套荼毒晋国百年的制度

  • 为什么晋悼公不算传统的春秋五霸,却被人认为是霸主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郑国,重耳,先秦,周朝,晋悼公,楚庄王,春秋五霸,越王勾践,春秋(书),中国古文献

    在众多历史迷的印象中,春秋五霸基本分为两个版本,一个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另一个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应该说这些分类,各自有各自的道理,而除了这些主流的观点之外,大家对春秋五霸还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比如晋文公的一个后代,晋悼公,就被不少人认为也是一代霸主,因

  • 虽有晋悼公暗助,鲁襄公仍成傀儡:且看“三桓”如何瓜分鲁公室!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鲁襄,公室,诸侯国,鲁国,晋悼公

    公元前575年,晋国准备出兵伐郑,与楚国争霸。为增强自身实力,晋厉公向各诸侯国派出使者,请求助阵。说是“请求”,其实就是下命令。作为长期跟随晋国的“忠实小弟”,鲁国也接到了出兵的命令。得到晋国通知后,鲁成公丝毫不敢怠慢,积极地准备出征。可就在这时,鲁成公家的后院却起火了。鲁成公母亲穆姜与“三桓”家族

  • 以战论史之春秋时期:晋国霸业最终态-晋悼公之霸业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晋国,吴国,秦国,齐国,郑国,宋国,先秦,周朝,诸侯国,晋悼公,春秋时期,春秋(书),中国古文献

    一.晋悼公即位晋厉公时期虽取得了晋楚鄢陵之战,但是其宠信嬖臣,诛杀三郤,逮捕栾书,造成了内政混乱。其余诸侯国见晋国内乱有叛盟携贰之心,楚国与郑国沆瀣一气阻断晋齐通吴之路,晋国的霸业一时有衰坠之象。或许是晋厉公满足于已有成就,对中原形势变化无动于衷,栾书等人便囚禁他并从洛邑迎回公子周立为晋悼公。。二.

  • 晋悼公十二年称霸江湖,却从未与楚国产生正面冲突,其原因有二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楚国,齐国,吴国,秦国,诸侯国,晋悼公

    公元前573年夏,楚共王联合郑国一起伐宋,同时将宋桓公之族的五位大夫护送回宋国,将他们安置在彭城(江苏徐州)。为了护佑这五位大夫,楚共王还给他们留下了三百乘兵马。在公元前576年的宋国内乱中,宋桓公之族被右师华元驱逐出国,逃亡到了楚国。今年楚共王见晋国突发弑君之乱,应该无暇与楚国争锋,所以才找借口来

  • 晋悼公是如何博弈中原的?之后又是如何复霸中原的?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小探长标签:齐国,子产,晋悼公,郑国,宋国,晋国

    前573年至前558年在位,前558年卒,年仅29岁。他的文治武功引领晋国再次走向全盛,铸造军国霸权,挟天子而令诸侯,和戎狄以征四方,最终得以再次称霸中原。在位时重用吕相、士鲂、魏颉、赵武等人,惩乱任贤,整顿内政,晋悼公四年(前569年)魏绛推行“和戎狄”的策略,同戎狄相处融洽。联宋纳吴,八年之中,

  • 少年老成的晋悼公--一起学习历史知识之春秋争霸(75)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学文标签:晋悼公,祁奚,公族,厉公,晋国

    春秋争霸我们讲到了晋国政坛的腥风血雨,晋厉公在位一举除掉了做大的三郤,但也让公卿士大夫人人自危,最终执政的栾书和荀偃出手,杀掉了晋厉公,晋国又一名君主死在了公卿的手中。但我们之前多次讲过,在春秋时期,很多国家实际上都是城邦制国家,君主和士大夫之间的权力是制衡的,君主将土地分封给了士大夫,君主靠士大夫

  • 魏绛劝谏晋悼公“和戎”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魏绛,后羿,晋悼公,晋国,国君

    在燕国的北部,有一个山戎族古国无终国。无终国的祖先在周武王灭商的战争中建立了功勋,周武王将他册封为子爵,封在无终山一带,也就是现在的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西北。春秋初年,燕国国君燕庄公因为屡受戎狄的侵扰,就向当时的霸主齐桓公求救。齐桓公亲自率兵北征,与燕国和无终国的军队联兵一处,共同讨伐另一个山戎族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