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时候,李杰为河南尹。他在职时曾遇到一桩奇怪的案件,是一寡妇控告她的儿子不孝。
可单这一听说,便要使人迷惑了。
天下哪有寡母告子的道理。自古三纲五常,妻以夫为纲,夫死,便以子为纲。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如果把自己的儿子告了,将来到自己老的时候,又是谁为自己送终?
因此,有多少寡母受了儿子的委屈,都宁肯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只一味地顺从迁就。
可这位寡母不一样,她敢于直截了当地告发自己的儿子,且不论后果。
再从儿子的角度出发,无论他母亲所说的是否是事实,都应予以坚决的否认,并为自己辩白。
因为,一旦判罪,就是死罪。
但怪就怪在,那孩子竟说,“因为得罪了母亲,即使被处死也心甘。”
李杰作为审案多年的官员,经验老到,但这次也摸不着头脑了。
既说他是不孝子,但态度又如此恭顺,实在不能不令人察觉到其中的异常。
李杰便问道,“你从年轻时便守了寡,唯独剩下一个儿子。如今告发他,将是死罪,你就不会后悔吗?”
寡妇竟叫嚷道,“这孩子既是无赖,又不孝顺母亲,还有什么可以惋惜的!”
李杰听了,望向那孩子,只见他低着头,头发覆盖了他的眼睛,使人看不见他的表情。
他仍旧不说话。
李杰便叹了口气说,“既然审理到了这样的地步,可以买来棺材去取你儿子的尸体。”
说完,李杰却悄悄命人跟在寡妇的后面查看。只见那寡妇出了门,就跟一道士说,“事情了当了。”
不久,那寡妇便命人把棺材抬到。
李杰仍旧希望她能够回心转意,于是再三询问。
但寡妇执意不变。
那道士已经站在门外,在人群中从容地围观着。
这时,派去跟踪的人附在李杰的耳边,把自己方才的所见所闻与他细说了。
紧接着,李杰命人秘密地把这道士抓了,先羁押在公堂上。
岂知那寡妇一见道士,以为事情已经败露,竟吓得面如死灰,腿一软,跪倒在地上。
道士惊惧,于是把事情的原本讲了出来,说,“我与寡妇有私情,但常常被这孩子阻碍,因此才想要把他除掉。”
李杰听了大怒,命人杖杀道士,又杖打寡妇,使人用先前送来的棺材把道士葬了,送出去,命寡妇的儿子把她接回去,令她痛改前非。
申明:故事改编自《太平广记》,请不要与封建迷信对号入座。喜欢此类民间故事的朋友,不妨点个赞收藏,或在评论区留下你精彩的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