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鲁隐公:春秋时期少有的贤明国君,也是仁义的兄长,无奈一生悲剧

鲁隐公:春秋时期少有的贤明国君,也是仁义的兄长,无奈一生悲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鉴史官 访问量:2550 更新时间:2023/12/14 20:04:46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隐公名息姑,为伯禽七世孙,惠公之子,声子所生。先是,惠公元妃为宋女孟子,孟子死后以声子为继室而生隐公。后来,惠公又娶了宋女仲子,本来这是作为父亲的鲁惠公为儿子鲁隐公挑选的妻子。据说,仲子为宋武公之女,仲子出生时,“有:在其手曰‘为鲁夫人’”,这大概如吴曾祺所说:“鲁,手文或有似之者。曰‘为鲁夫人’,乃家人见其异而私议之辞。”

原本作为储君继承人的鲁隐公,却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仲子却因此成了鲁惠公夫人,后来还生了桓公。隐公在惠公死后摄政当国,而不称即位,实有诚心在焉。实际上,这是周代传统的宗法制度在起作用。

隐公未摄位前,桓公已在惠公之时被立为太子,惠公死后,此时桓公亦然幼弱,故隐公暂摄君位。隐公摄行国君之政期间,致力于鲁国的内政与外交。摄位之后,便欲求好于邾;又求成于宋,与之通好,继而与戎、郑、齐也相继交合。隐公十年(前713年),还与齐、郑联合伐宋,“败宋师于营”,取郜、防二邑。用清人马骟的话说,这时的鲁国“用师宋郊,连兵许国,直于齐僖、郑庄并驾中原”。

另一方面,隐公始终恪守摄位之义而无所违离,不仅居摄而不行即位之礼,与邻国讲求修睦之谊,而且父改葬不临,母没不赴,卫侯来会葬时不见;鲁大夫众父卒时,隐公也不与小敛,而大夫卒而国君亲视小敛乃当时之礼,春秋时鲁君率能行此礼。隐公不行此礼,或系自谓摄位,谦让而不以国君自居。

隐公既长且贤,摄国当政,他南面数载,实无甚败德。他在行君位之政时笃守居摄之义便是很好的说明。他的生母声子去世后,既没有给诸侯发讣告,安葬后也没有回到祖庙号哭,更没有把神主放在她婆婆神主的旁边,《春秋》只称其为“卒”而不称“薨”,只是因为她是隐公生母而称之为“君氏”。桓公母仲子死后则不然,隐公五年九月,特为她建成了宫庙。在祭庙献演万舞时,隐公特意询问了执羽舞人的人数,以能合于礼法。

不过,据记载,隐公也有过一次违礼的行为。五年春,隐公打算到棠地(今山东鱼台境内)观鱼。臧僖伯极力加以劝阻,说:

“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皂隶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然而,尽管如此,隐公仍以“吾将略地焉”为借口,到棠地“陈鱼而观之”。当时,隐公往而观鱼时,僖伯称疾不从。僖伯去世时,隐公痛心地说道:“叔父有憾于寡人,寡人弗敢忘。”于是加一等级安葬僖伯。

隐公摄政10余年,桓公已经长大。因此,隐公打算把国君的位子交给他。并让人在菟裘(今山东泗水北)建筑房屋,准备养老了。

然而隐公没有想到,突然萧墙生变,自己连性命也赔了进去。原来,鲁国宗室有一位公子翚,字羽父,此人一恣意专行。

隐公四年诸侯伐郑时,宋公使来鲁国乞师,隐公推辞了,他却固请以师会之。隐公十一年(前712年),为了求得太宰的官职,他又请杀掉桓公。当听说隐公欲还位于桓公时,羽父害怕了,便反过来向桓公诬陷隐公而请求杀掉隐公。

隐公还是公子的时候,曾与郑国人在狐壤作战被俘。被囚禁在郑大夫尹氏那里。隐公贿赂尹氏,并在尹氏的祭主钟巫神之前祷告,于是就和尹氏一起回国,而在鲁国立了钟巫的神主。十一月,隐公将要祭祀钟巫,在社圃斋戒,住在寫氏处。羽父趁机使人刺杀隐公于氏家中,而立桓公为国君。又把弑君罪名推到寫氏头上,派人攻打寫氏,枉杀许多寫氏家人。桓公也没有按照国君规格为隐公举行丧礼。

对于桓公弑隐公而自立,韩席筹曾有过一番议论:

隐之为君,于义未为不正也。乃欲追成父志,俟桓少长而授国焉。故凡隐之立,为桓公也。为桓公者,宜如感激报称,敬爱君兄,面恪遵教训。乃齿未及冠,逮信贼臣之言,为此篡逆。呜呼,若桓者,可谓鲁之乱臣贼子,而春秋之罪人矣。或曰,翚请杀桓公,隐不听,翚惧,乃潜隐于桓而请杀之,则桓未与乎轼君可知矣。曰否,隐摄位而将授桓,国人所共知也。桓不有欲速之言,翚何由动心。之请杀桓者,知隐不去桓,而桓将不利于隐也。不然,知隐之让桓甚诚,何为无端而请杀桓耶?隐闻翚之言,不能诛而让桓,是隐之过也,东坡尝惜其不敏于智矣。然犹失之仁柔。若桓听翚之谮,不能执之以告君,又不以严词禁阻,而其心不可问矣。然犹可诿之初不及料。及君既弑矣,而欣然行即位之礼,底贼不讨,葬不成丧,又何以自解乎?吾尝疑仲子之祯祥,及辈之请杀桓公为莫须有之事,皆桓之子孙饰词造作以明其为嫡,而抵其弑逆之罪,读此篇而益信。

透过这篇议论,桓公之的内情可谓昭昭然矣。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标签: 鲁隐公春秋孟子桓公惠公国君

更多文章

  • 位于鲁苏交界,微山湖西岸,因境内鲁隐公观鱼台而得名

    历史解密编辑:山河足迹标签:鲁苏,微山湖,观鱼台,鱼台,孔子,京杭大运河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这县,地处鲁西南、鲁苏两省交界处、微山湖西岸,因境内遗有鲁隐公观鱼台而得名,素有“鱼米之乡、滨湖水城”之美誉。济徐高速贯穿南北,枣菏高速横贯东西,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17条河流纵横交错,通航里程220余公里,年吞吐量过亿吨。境内人才辈出,是孔子著名弟子,七十二贤闵子骞、樊子迟、宓子贱

  • 鲁隐公为何会与齐国联盟?帮助鲁国强大自身,巩固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三炮讲故事标签:鲁隐公,鲁国,周平王,诸侯国,齐国,分封

    全文共1785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自从周武王建立周政权之后,就对一种诸侯进行分封,在这其中即有战功赫赫的异姓王,又有姬氏子弟,不过在分封的过程当中必定会有所偏向。对于周天子来说,他秉持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中心思想,将众多好处送到了姬氏子嗣的手中,而在接下来的发展过程当中,这些姬氏子嗣的诸侯王们也得到了

  • 先秦:春秋大幕拉开时的鲁国与鲁隐公

    历史解密编辑:江明月好标签:鲁隐公,鲁国,多尔衮,秦国,皇太极,宋国

    公园前723前,鲁惠公离世。国君去世之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新国君的诞生,而这时鲁国则有三个选择。一个是庶长子公子息姑,一个是年幼还不能理事的太子允,另一个选择就是公族的其他人。当鲁惠公离世的时候,他正与宋国打得热火朝天。国君的突然离世自然会引起国家政策的大变化,所以宋国也就不那么步步紧逼了。宋国需要观

  • 令人惋惜的鲁隐公:庶子作国君众人不服,不死也许鲁国成渔翁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鲁隐公,鲁国,宋国,齐国,周王室,郑国

    一公元前723年,鲁惠公去世。鲁惠公原配夫人是宋国之女孟子,并没有生育。孟子陪嫁过来的声子作为次妃,生下了姬息姑。后来,鲁惠公强抢儿媳仲子为妻,又生下了嫡子鲁桓公。仲子鲁隐公被鲁惠公安排摄政时,其实十分尴尬。他首先得面对差点成为老婆的仲子,其次又得在众人的风言风语下,抚养、扶持原本可以当自己儿子的鲁

  • 35年前坐视公族杀宋昭公,身受其害才叹公室卑微,却扶持族人自固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宋昭公,公族,宋国,公室,楚庄王,华元

    大约在公元前611年前后,宋国华元坐上了右师之位。在宋国,华元是出身于宋戴公之族,是华督曾孙。公元前710年,华督看上了孔子六世祖孔父嘉的老婆,便发起内乱,杀死孔父嘉和宋殇公,强抢孔父嘉之妻。至此之后,华督就拖累了他的后裔。公元前612年,华督的另一曾孙华藕访问鲁国,鲁文公想亲自宴请他。可不想华藕

  • 母狗挨宰前下跪流泪,原是腹中有子

    历史解密编辑:网综娱乐标签:坐牢,报应,罗来,大狗,狗肉,狗头

    罗来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以杀狗为副业。在香港,杀狗是犯法的,所以狗肉在黑市上贩卖,政府知道了会严惩。因为英国人和美国人都爱狗,所以法律也应该保护狗。正因如此,物以稀为贵,越护越杀;因此,香港人到郊外旅游时,多半会吃一些狗肉。罗来生家境贫寒,嗜赌成性,嗜酒如命;当他吃饱的时候,他什么都不在乎。婚后,他

  • 华州区郑桓公陵园迎接3A级景区市级评审验收

    历史解密编辑:华州之家标签:陵墓,古镇,华州区,石牌坊,人文景观,评审验收,郑桓公陵园

    郑桓公陵园迎接3A级景区市级评审验收近日,渭南市文旅局评审专家组对郑桓公陵园创建AAA景区进行现场评审验收。评审组一行先后来到石牌坊、郑桓公陵墓、桓恩殿、陵园广场、文化长廊等地,通过实地查看、观看宣传片、查阅资料等形式,对郑桓公陵园景区创建3A景区工作进行了仔细检查。郑桓公陵园位于华州区西关街,占地

  • 郑桓公借土地建立国家,最后还把债主杀了,古人到底什么逻辑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郑桓公,周平王,齐国,周王朝,秦国,周幽王

    中国古代的帝王,崛起之路,千奇百怪,可是在历史上有这么一位小君王——郑桓公。可以说是无耻到了极致,借别人的土地建国,最后还把人家给灭了。小编就一直寻思,郑桓公能空手套白狼,那么另外两个国家的君主,当时是如何想的,他们的什么逻辑思维。话说郑国公创业期间,曾经游说两个国家——虢国、郐国,各自借来一座城池

  • 从关中小国到中原称霸,绝世高手不是郑桓公祖孙,而是这位扫地僧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郑桓公,周王室,诸侯国,齐国,郑国

    一喜欢下围棋的人都知道,围棋对局通常来说可分成三个阶段:布局、中盘、收官。棋坛上的高手,有些擅长于布局,有些擅长中盘战斗,还有些擅长于临近终局的收官。所以棋坛上有人号称“前五十步天下无敌”,有人被誉为“中盘十三段”,还有些人却是靠着强大后盘收束、即收官功夫而取胜。历史,有时也像极了围棋对局。就比如郑

  • 古代名人智慧:郑桓公智借敌手除劲敌

    历史解密编辑:闲读与苦读标签:大喜,郐国,国君,贤臣,奸细,郑桓公,古代名人智慧

    时光不会辜负读书的你——西周末年,郑、郐两国相郐。郑桓公为了扩大地盘,打起郐国的主意来。但郐国有不少贤臣良将,却使郑桓公十分头疼,。这时,臣子中有人给郑桓公出主意,说可以借郐君之手杀掉这些人。郑桓公一听大喜,忙照他说的布置起来。郑桓公先派奸细打入郐国内部,千方百计打听到那批贤臣和良将的名单。郑桓公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