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济南章丘区故事:匡章的盖世才能

济南章丘区故事:匡章的盖世才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小韩说济南 访问量:1141 更新时间:2023/12/8 22:26:29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9631047

济南市有7个区,3个县。各个区县的名字都有来由。

因为在历山,也就是千佛山下面,就有了历下区。因为在济水河的北面,水的北面是阳面,所以有了济阳县。天桥区最好理解,是因为济南有火车站,铁路上面有立交桥,老百姓叫天桥。

济南还有一个区,叫章丘区。那么章丘有什么来历吗?

从章丘的历史记载看,原来这个地方叫高唐县。隋朝建国后发现博州这地方也有个高唐县,全国俩高唐县,得了,济南这个改了吧。改成什么呢?正好县城北边有座山,叫章丘山。于是叫改成了章丘县。那么这个章丘山是怎么来的呢?

章丘山和一个人有关。谁?匡章

匡章,也叫章子,或者匡子,其实他姓田。那位说别闹,你这太乱了。不是闹。先秦时期,你不必纠结他有板板正正的姓名。我们都知道周公,其实史书里周公叫周公旦。

他是周文王姬昌的儿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他的封地在周,爵位是公,名字叫旦,所以叫周公旦。按说周公旦,姓姬,应该叫姬旦。

这种例子多了去了,齐国有俩王子争王位,一个纠,一个叫小白。晋国还有一个国君更惨,叫黑臀,臀,就是屁股啊。这名字和近代的皇帝没法比。

俩皇帝一见面:“你好,我是唐太宗,我叫李世民!”

“啊,幸会幸会,我是晋成公,我……这个……我叫黑屁股。”

那时候,姓,氏,名,号,封地,都是各论各的。

匡章,姓田。各位懂历史马上就猜到了,他是齐国人,还是贵族。姓田怎么就齐国人呢?看《封神榜》都知道,有个姜子牙,姜子牙辅助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

周武王论功行赏,就给了姜子牙一大块富饶的土地,这地方叫“齐”,就是后来的齐国。

当时可不敢叫齐国。周朝刚建立是这个制度,有几个等级:王,公,候,伯,子,男。

王就是国家的君王,只有周天子是王。

公是周天子的家人,比如他弟弟,周公。

候,是和周天子关系亲密的异姓大臣,比如姜子牙,叫齐候。

到后来就乱了,周天子没人理了,为了讨好各诸侯,给你升一级,所以出现好多公,齐桓公,晋文公,意思就是都是周王朝的家人。

这时候,孔子看到了,哎呀,不好了,礼崩乐坏,天下大乱了。其实孔子不知道,后来随便一个诸侯国都敢称王了,齐威王,楚庄王,燕昭王

齐国原来是姜姓的天下。但是后来,陈国的田氏在齐国当官,搞政治,取代了姜姓,控制了齐国,历史上称为“田陈代齐”。有兴趣的可以了解下这一段历史,一个外地人在强盛的齐国当小官,怎么一步一步地经营控制了一个国家,这里面有很多权术的知识。田氏掌握了齐国,就成了齐国的贵族,国君都姓田嘛。有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名人都是田家的。比如田忌赛马那个田忌,发明火牛阵的田单,战国四君子之一的孟尝君田文。

这个匡章,也是齐国的贵族,是带兵打仗的大将。匡章到底有多厉害呢?他可以说是改变战国格局的这么一个人。他带兵攻打燕国,五十天内,打进都城,杀了燕国国君。

当然后来燕国复国了,要不然燕国对齐国这么大仇恨,有灭门之仇,这是匡章干的。匡章联合韩魏攻打楚国,大败楚军,杀了楚国大将唐昧,导致楚国四分五裂。当时秦国是实力很强的国家,匡章率军攻破秦国函谷关,马上就要灭秦国了,秦国派人又是割地又是认齐国做大哥,匡章才收手。匡章是战国时期唯一一个攻入函谷关的大将。

既然匡章这么厉害,为什么他默默无闻呢?这事情得怪司马迁。司马迁写了本书叫《史记》。里面记载了战国的很多名将。比如白起、王翦、廉颇、田单、乐毅这些人。战国有头有脸的大将都有,就是没有匡章。

战国各国的史料有匡章的记载,司马迁就是不收录。就好像没给他交费。司马迁的《史记》影响最大,没有记录匡章,那么匡章就只能默默无闻。司马迁为什么不记录匡章?按说得给他立一个传记。

按说不行,司马迁不按规矩的地方很多。司马迁也没有给楚怀王立传记。这事情如果被屈原知道,他肯定会自己给怀王哥哥立传的,可能就不会跳江了,那也就没有端午节假期了。所以,历史小的改动,是关乎后世的。

司马迁还给项羽归到了本纪中,本纪是记录帝王的,像《秦始皇本纪》《高祖本纪》,但是项羽没有当到帝王,也有《项羽本纪》。只能说司马迁写史记带有很多自己的主观情感。他不是,但是我认为他配,他就是。他是,但是我认为他不配,他就不是。

匡章啊,做人上有一些非议,当时很多人认为他不孝。匡章的母亲得罪了他父亲,他父亲就杀了他母亲埋在马棚下。匡章就和他父亲吵了架。吵完了架,匡章就把自己的妻子和儿子都赶走了,自己也不和他父亲一起过了。行了,行了,我不养你了,你没有妻子儿子了,我也没有了,谁都不欠谁!后来这个事情还被齐威王提了一次。

那是桑丘之战的时候。秦国商鞅变法后,变得越来越强大。于是就来打齐国。在桑丘,就是现在兖州这个地方,两国交战。快开打了,匡章就变更了一部分的齐军的旗帜,改成秦国的,趁机混入秦军,这是要做内应,等到打起来的时候,这些内应就喊,不好了,我们打败了,快跑,起到攻心的作用。当时齐国国君是齐威王。有人就跟齐威王说,匡章要投降了。

齐威王说,不可能,你可别胡说。后来,又有人跟齐威王说,真的,这次是真的,匡章马上要投降秦军了。齐威王说,这个人不可能骗我。出发前我跟他说了,你好好打仗,打赢了我给你母亲迁坟,你母亲不是还在马棚里埋着的吗?我给她举行隆重的典礼,厚葬了她,不都说你不孝吗?我给你改过来。你们知道匡章怎么说的,他说他父亲活着的时候没有提这个事情。他要是私自做,等于骗了他父亲。仗他肯定打赢,这事情不能答应。你们听听,他连个死人都不敢骗,他会骗我这个活人吗?等着吧。

君王这么信任武将,这在历史上很难得。因为,人一旦到达一个很高的地位,就会疑心很重。尤其武将,掌握兵权。你信任他,他可能取代你。你像赵匡胤,是后梁的重要大臣,陈桥兵变,他当了皇帝了。

所以,历朝皇帝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宋高宗怀疑岳飞谋反,杀了他。崇祯帝怀疑袁崇焕投敌,把他凌迟处死。果然,由于齐威王的支持。齐国打败了秦军。秦王派人过来求和,此后20年秦国没敢再过来。匡章不养他父亲,看着是不孝。他又不违背他父亲的意思,看着又是孝。他又不给她母亲迁坟,看着又是不孝。司马迁心想,我都弄不明白,让读者怎么明白。

这样的人记录多了,我这本《史记》改《历史未解之谜》了,因此就没有给他立传。司马迁是没有给匡章立传,但有人给他立了。匡章死了之后,埋在一个山上。因为是章子之坟丘,当地人把这座山称为章丘山。

1990年的时候,在章丘山的西坡,发掘了一个战国大墓,等级为高等士大夫,里面出土很多军事用品,是齐国的军事将领所用,从各方面论证,这就是齐国大将匡章的墓。这也证实古籍《三齐记》关于章丘之名来源于齐国大将匡章之墓丘的传说。

先有匡章墓,后有章丘山,再有章丘区。没想到济南章丘区埋了这么个人,攻破燕国,大败楚国,还差点灭了秦国,司马迁都没搞明白他是个啥样的人。

这就是章丘地名的来历。

更多文章

  • 孟学研究 | 梁涛:匡章的悲剧,孟子的情谊

    历史解密编辑:孟子研究院标签:匡章,孟子,梁涛,孔子,齐国,荀子,孟学,科学家,法学家,春秋战国,历史故事

    一孟子第一次到齐国时,一个重要活动便是与匡章的交往,《孟子》中有两章涉及这一内容。匡章是齐国的将军,历仕齐威王、宣王、闵王三世,屡建奇功。威王时,他指挥桑丘之战,运用间谍战术大败秦军,迫使秦惠文王割让土地,自称“西藩之臣”。宣王时,他利用燕王哙让国造成的混乱,出兵伐燕,短短五十天即攻取燕国。闵王时,

  • 秦军六大最强对手:齐国匡章,赵国赵奢、李牧,魏国上榜三位!

    历史解密编辑:趣故史标签:赵奢,李牧,秦军,魏国,赵国,秦国,齐国匡章,春秋战国,四大名将

    三家分晋后,历史进入到战国七雄争霸的阶段。在战国初期,秦国实际上长期陷入到衰落中,乃至于被魏国夺取了河西之地。秦孝公时,任用商鞅变法,富国强兵,逐渐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诚然,在战国时期,秦军勇猛善战。

  • 扒一扒战国名将匡章!唯一攻破函谷关的猛人,竟然是孟子的学生?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匡章,孟子,齐国,函谷关,秦国,魏国

    公元前298年,战国历史上发生了一场非常诡异的战争。这一年,齐国大将匡章,统领齐国军队,联合韩魏两国,一起围殴秦国。双方开打之后,秦国在三国联军的夹击之下,很快就开始节节败退。后来,匡章甚至直接攻破了函谷关,直接率领三国联军,攻入了秦国腹地。在整个战国历史上,这是秦国唯一一次被其他国家,攻破函谷关,

  • 名家解孟 | 梁涛《孟子》解读一百一十二:匡章“不孝”

    历史解密编辑:孟子研究院标签:孟子,匡章,朱熹,齐宣王,吕氏春秋

    《离娄下》8.30原 文公都子曰:“匡章,通国皆称不孝焉,夫子与之游,又从而礼貌之,敢问何也?”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1),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2),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3)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4),四不孝也;好勇斗很

  • 他知名度低但战绩很厉害,他是战国唯一攻破函谷关的人,他是匡章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匡章,函谷关,魏国,秦国,齐国,秦军,燕国

    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变得强大,自从夺了魏国的西河之地后,秦国就打开了东出函谷、挺进中原的大路,尤其是函谷雄关,秦国利用险要的地势,形成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局面,整个战国几百年时间内,东方六国一共有过四次合纵攻打函谷关,但只有一次攻破了函谷关,你知道是哪一次吗?第一次是公元前318年,魏国公孙衍组织的除

  • 齐国名将匡章四战四胜,改变战国格局,为何名声不及战国四大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匡章,齐国,战四胜,秦国,秦军,战国

    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这是《千字文》中宣扬战国四大名将功绩的经典语录,他们分别是秦国的白起、王翦,赵国的廉颇、李牧。他们都生活在秦强而六国皆弱的时代,已处于战国末期。但战国初期的名将未必比他们差,齐国名将匡章更是四战四胜,且每战都改变了战国格局,未能在史书上获得浓墨重笔实在可惜。他

  • 齐国的臣民都怀疑匡章,齐王为什么就是信任他呢?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匡章,齐王,齐国,秦军,秦国,秦王

    秦国向韩国、魏国借道去攻打齐国,齐威王派遣匡章率兵进击秦军,和秦军对垒时驻扎下来。起因可能是齐国入侵燕国,诸侯兵援燕国。别以为诸侯发善心,只是在秦国的首肯下诸侯不想打破列国的力量平衡。秦军、齐军双方的使者多次来往,匡章变更了军服等军队用的徽章,以便和秦军混杂。匡章利用战前的空隙了解秦军,“为变其徽章

  • 匡章为何按兵不动?一个被遗忘的旷世奇才!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匡章,秦国,齐国,孙伯灵,齐王

    大家好,我是读者。关注我,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文化历史世界。周赧王十四年(前301年),《资治通鉴》记载四国伐楚,这自然会让我们好奇:齐、韩、魏三国明明常年都在跟秦国作战,这次却和秦国合作,真能合作得起来吗?《资治通鉴》关于联合作战的这段记载是从《史记》抄过来的,但杨宽先生有过考证,认为《史记》把秦

  • 春秋传奇:晋六卿火并成四卿,越文种贿赂通伯嚭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伯嚭,晋六卿,成四卿,勾践,伍子胥,夫差

    春秋传奇:晋六卿火并成四卿,越文种贿赂通伯嚭是时,晋顷公失政,六卿树党争权,自相鱼肉。荀寅与士吉射相睦,结为婚姻,韩不信、魏曼多忌之。荀跞有宠臣曰梁婴父,荀跞欲以为卿。梁婴父恃荀跞之爱,打算逐荀寅而代其位。所以荀跞亦与范氏、中行氏相恶。上卿赵鞅有族子名午,封于邯郸。赵午之母,荀寅之姐,故荀寅呼赵午为

  • 聊聊伯嚭与郭开这两位自毁靠山的佞臣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鉴赏观标签:伯嚭,吴国,伍子胥,夫差,赵王,吴王

    作者:闲客(伯嚭)在历史上有这么一些人,受国君宠信,富贵得享,爵位得重。如此,本该感恩戴德,为国君解忧除难,为国家尽忠。可事实是,这些人欲壑难填,暗地里拿着敌国的好处,挖着本国的墙角,毁坏本国的根基。他们以为,国家倒了,可以在敌国继续自己的富贵,结果往往成为新君主平息民众愤怒的出气筒,富贵没有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