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以养“士”著称的齐国公子孟尝君为何落了个被灭族的下场?

以养“士”著称的齐国公子孟尝君为何落了个被灭族的下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呆滞粉红葡萄干 访问量:1213 更新时间:2024/2/12 11:38:09

孟尝君可谓是战国时期的黑社会扛把子!

公元前299年,孟尝君田文遭秦王追捕,其门客利用鸡鸣狗盗的招数帮其逃出函谷关。路过赵国时,因赵国百姓嘲笑其身材矮小,田文将整个县的百姓屠戮殆尽,而后扬长而去。

此时已经是战国后期,战国七雄的局面早已被打乱,秦国可谓是一家独大。为了对抗强秦,各诸侯贵族都开始竭力网罗人才,招揽门客,培植自己的势力,一时间,养士之风大盛。

而这这群养士的贵族中,名声最显得当属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和楚国的春申君黄歇,后世将他们称为战国四公子。

其中,孟尝君田文更是养士三千,贤名远播,引得各国君主求贤若渴,秦昭襄王更是想拜他为相。可秦王却翻脸无情,想要将田文杀了。

那么,秦昭襄王为何要对赏识已久的田文下杀手呢?他回到齐国后,为何又狡兔三窟夺回相位?官拜相国的他为何难逃全族被灭的下场呢?

这一切都要从田文的身世开始说起。

01

养士三千

孟尝君田文是齐王田辟疆的侄子,父亲是靖郭君田婴,母亲只是一个不受宠的小妾。

田文出生在五月初五,因为田婴听信术士的话,认为五月出生的孩子长大了身长会和门户一样高,会害父害母,所以田文一出生,田婴便不允许其母抚养田文,要将他扔了。

但是,田文的母亲不忍伤其性命,便瞒着田婴偷偷将其抚养长大,后又通过田文的兄弟将其引见给田婴。

和谁知,田婴见田文还活在世上,不禁大怒,将田文的母亲斥责了一番。田文见此情形,大着胆子反问田婴道:“人的命运是靠上天授予还是靠门户授予的?”

田婴一时语塞,只好沉默不语。

田文见状,接着说道:“如果人的命运靠上天授予,那您何必如此忧虑。若是命运是由门户授予的,那您加高门户便是,谁还能长得比门户高呢?”

田婴见田文年纪小小便敢反驳他,对他的厌恶更甚。对于田婴而言,他有四十多个儿子,田文只是一个小妾生的庶子,有或没有,于他而言,并无差别。

可是,对于田文来说,他虽然出生于贵族世家,但是不得家族宠爱,想要出人头地,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还要得父亲的看重。

一日,田文趁着田婴空闲,问田婴道:“父亲,请问儿子的儿子叫什么?”

田婴爽快地答道:“叫孙子。”

田文又问道:“那孙子的孙子叫什么呢?”

田婴又答道:“叫玄孙。”

田文再问道:“那玄孙的孙子叫什么?”

这个问题瞬间将田婴难住了,他只悻悻地说:“我不知道!”

田文见父亲被难住了,于是将准备已久的话说了出来:

“父亲,您执掌齐国国政多年,官拜相国,如今已经历经三代君王了,可是,您在位期间,齐国的领土没有扩张,反而是您的财富却越存越多了,可您的门下连一位贤士都没有。我听说,将军的门庭必出将军,相国的门庭必出相国。可如今,您的姬妾奢靡浪费,绫罗绸缎取之不尽,而贤能之士却连粗布短衣都穿不上;您的仆从侍女有饭吃,有肉汤喝,而贤能之士却连吃糠咽菜的机会都没有。您的财富越来越多,却想将它们留给那些无名之辈,而让国家在各诸侯国之中逐渐失势,我想不通这是为何?”

田文的一番话让田婴醍醐灌顶,从此田婴改变了对田文的态度,开始逐渐重用他。不仅让他打理家政,还让他接待宾客。宾客日益增多,田文的名声也逐渐传播到各诸侯国之中。

不久之后,在各诸侯国的请求下,田婴将田文立为世子。田婴去世后,田文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和封地薛邑,于是,世人皆称其为薛公。

田文上位后,最大的爱好就是收养门客,而且是来者不拒。

一日,田文的府上来了三个人,他们慕名而来,想要凭借自己的本事,拜在田文门下,田文为此十分高兴,于是大宴宾客,让他们使出看家本领来。

谁知,来人中一个是屠夫,他的看家本领是杀牛宰羊,而另外两人一个擅长鸡叫,可以假乱真,一个擅长扮狗,偷盗东西。

田文见此三人本事平平,可秉持着多多益善的想法,还是将他们留了下来,并且一律厚待他们。

田文门下食客三千,形形色色,不仅有鸡鸣狗盗之徒,更甚者,还“有与君夫人相爱者”,当然,也不乏真正有才能之人,齐人冯谖就是其中一个。

冯谖见田文来者不拒,收留这些鸡鸣狗盗之徒,还奉为上宾,供给用度,有些不满,认为田文是在花冤枉钱,拉低了门客的水平,会引起众人不满。

可田文认为,这些人听闻他的贤明,一心来投奔于他,他更要接纳并厚待他们,如此,才能引得更多能者归附。再者,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能忽略每个人的用处。

正是由于孟尝君对天下贤士的包容和礼遇,天下人无不倾心向往,就连秦昭襄王听闻田文的贤明,遣来使者想要请田文入秦为相。

得到消息后,孟尝君的门客中立刻有人站出来反对。他认为,秦国乃虎狼之国,诸事难料,田文一个齐国人,到了秦国肯定会受到猜忌,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丢了性命。

田文虽然对秦国相国之位心动不已,可是门客的劝谏也十分有理,最后,他还是委婉地拒绝了秦王的邀请。

可是,秦王却对田文入秦为相这件事颇为执著,为了得到田文,他不惜向齐王施压,要求齐王将田文送入秦国。齐国势弱,齐王无奈之下,只好下令命田文前往秦国。

可令田文没想到的是,他千里迢迢来到秦国,入朝为相仅仅两天,就遭到了秦国大臣的极力反对,并向秦昭襄王谏言。

而之前对田文赏识有加的秦昭襄王也突然变了个态度,不但罢免了他的相国之位,还将田文囚禁起来,田文因此差点客死异乡。

可让秦王没想到的是,田文的门客可不是白养的,关键时刻,竟靠着鸡鸣狗盗的招数,从秦国逃出升天。

02

鸡鸣狗盗

公元前299年,田文带着他的门客来到了秦国,并向秦王献上了一件珍贵的礼物,世间只此一件的白狐皮裘。秦昭襄王非常高兴,亲自为田文开府。

没过多久,秦王就任命田文为秦国相国,这让田文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可是,田文在相国之位上只呆了两天,就引起了秦国大臣们的反对。

他们认为,田文和齐王乃是同宗,如果任秦国相国,定会处处为齐国考虑,到时候,反而会将秦国陷入险境。

秦王采纳了群臣的谏言,态度大变,随即将田文的相国之位罢免。可秦王担心,田文会因此离开秦国,为别国所用,为永绝后患,秦王决定痛下杀手。

而田文也感觉到了秦王的变化,他察觉到自己已经被监视了起来,预感性命即将受到威胁,他必须采取行动,在秦王动手之前先一步逃出秦国。

可是,没有得到秦王的命令,想要离开秦国难如登天,可要坐以待毙,他也决不甘心,思来想去,他想到了一个人也许可以助他逃出秦国,这个人便是秦王的宠妾。

一天深夜,田文乔装打扮来到了秦王后宫,求见了这位秦王宠妾。宠妾见田文说明了来意后答应帮忙,可唯一的条件是想要一件一模一样的白狐皮裘。

面对秦王宠妾提出的条件,田文自知无法满足,只得无功而返。此时,随他来秦国的门客中有一人提出,他可以找来白狐皮裘,而方法便是装扮成狗的模样去偷。

此人便是当初被田文收入门下,擅长扮狗偷盗的那个人。这天夜里,这个门客披上了狗皮,钻进了秦王宫的仓库,将已经献给秦王的白狐皮裘给偷了出来。

第二天,田文连忙进宫,将这件宝贝送给了秦王宠妾。

一日,秦王召宠妾侍奉,酒酣耳热之际,宠妾便向秦王劝说道:“大王,听闻您想要杀了田文,可您刚立他为相,转眼又要杀了他,如此出尔反尔,会令天下贤士寒心,对大秦望而却步啊!”

此时的秦王已经有了些醉意,宠妾见状,便继续劝说道:“依妾身愚见,您不如放了田文,如此,天下归心,也能彰显您的气度和秦国的大国风范。”

秦王已经醉意上涌,听了宠妾的奉承不禁有些得意,于是大手一挥,下令将田文放了。得到释令的田文怕突生变故,连夜驾车逃出了咸阳,一路疾驰到了函谷关。

另一边,秦王的醉意正慢慢退去,回想起自己在醉酒中做出的决定,突然如梦初醒,随即派出大队人马连夜抓捕田文。

此刻的田文正在函谷关门口焦急万分,他知道,只要秦王后悔,追兵很快就会赶到。可此时的函谷关关门紧闭,纵使有秦王的释令也无济于事。

在当时,函谷关开关门的时辰有严格的规定,守关的士兵只有在听到鸡鸣的时候才可以开关放行。可此时天还未亮,紧闭的关门挡住了去路,追兵很快就会赶来。

就在此时,田文的身后突然传来一声响亮的鸡鸣,随后,附近所有的鸡也开始跟着打鸣。听到鸡叫的守关士兵虽然心生疑惑,但还是按照规定打开了关门,放田文一行离去。

想当初,田文将擅长鸡鸣狗盗的两人收入门下,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可任谁都没想到,当田文在秦国遭逢劫难时,正是这两个人救了他。

而这也是成语鸡鸣狗盗的由来。

回齐国的路上,田文经过赵国,赵国的平原君赵胜听闻田文的贤名已久,于是以贵宾之礼相待,赵国百姓也听说田文贤能,于是都想一睹孟尝君的风采。

他们原以为田文是个魁梧的大丈夫,如今看到,居然是个身材瘦小的男人,见此情形,赵国百姓议论纷纷。

田文听了百姓们议论他的话,大为恼火,立刻派遣身边的侍卫,将议论他的百姓全部斩杀,直到将一个县的百姓屠戮殆尽,田文才带着自己的门客扬长而去。

回到齐国后,齐湣王见田文死里逃生,心生愧疚,便将他任命为齐国相国,执掌军政大权。得到高位后,田文对内开始培植自己的势力,对外则凭借齐国的强大,率军东征西讨。

田文一直记着自己在秦国受到的耻辱,一直想要报复回去。公元前298年,田文联合韩、魏两国,合纵伐秦。命匡章为将,攻破函谷关,率军攻至盐氏,逼迫秦国割地求和。

[图片17]

之后,秦国的吕礼逃到了齐国,齐王将其任命为宰相,田文为破坏吕礼主张的秦齐联盟,转而促成了魏、赵与秦的联合。

在两人争夺齐国权力的过程中,田文甚至给秦相魏冉写信,让魏冉劝说秦王出兵攻打齐国,再把占领的齐国土地作为魏冉的封地。

魏冉果然听从了田文的建议,劝说齐王出兵攻打齐国,将攻占的陶邑作为了魏冉的封地。之后,魏冉为了扩大自己的封地,不断派兵攻打齐国。

田文作为齐国的相国,为了一己私欲,置国家利益而不顾,一再背叛自己的国家,堪称是齐国的罪人!

[图片19]

03

背叛齐国

任齐国国相期间,孟尝君田文门下食客众多,即便有封地薛邑所收的税金,却依旧无法供养这些人,为了获取更多的钱财,田派人到薛邑放债。

可是令他没想到的是,各诸侯国连年征战,民不聊生,百姓无以为继,放出去的债不仅收不回利息,连本金都难以收回,可是养门客需要钱,为此,田文整日焦虑不安。

思来想去,他决定派遣冯谖去薛邑收债。

临行前,冯谖问田文:“薛公,收了债需要买点什么东西回来吗?”

田文顺口回道:“家里缺什么你就买什么吧!”

很快,冯谖便驱车来都了薛邑,他派人将所有欠债的人都聚集到一起,对完账目后,他假传了孟尝君的命令,免去了所有的欠款,还当众将契据焚毁,薛邑百姓都感激不已。

[图片21]

冯谖回到都城后立马就求见了田文,田文见他回来得如此之快,半信半疑地问道:“先生,债都收完了吗?”

冯谖斩钉截铁地说:“收完了!”

田文又问道:“那钱呢?是给家里买了什么东西吗?”

冯谖不慌不忙地答道:“薛公当初说缺什么就买什么,我看您珍宝无数,美女环伺,于是就做主,买回了您唯独缺少的义。”

田文不知所云,忙问道:“这义该怎么买?”

于是,冯谖便将自己烧毁契据的事情和盘托出,田文听罢,怒上心头,可是,契据已经没了,多说无益,便只能挥挥手让冯谖退下,没再给他解释的机会。

可是,冯谖“焚券市义”的举动的确给田文带来了更高的声望,以至于齐国出现了“闻齐之有田文不闻其有王”的说法。

[图片23]

俗话说,出名有风险,一年后,齐王便以田文独揽大权,独断专行为由,罢免了他的官。迫于无奈,田文只好回到薛邑,而他的门客们见田文落魄便纷纷离开,只有冯谖不离不弃。

当田文回到薛邑时,只见道路两旁,众多百姓扶老携幼,夹道欢迎,此时的田文才明白何为买的义,这是冯谖为他铺就的后路。

而后,冯谖更是向田文谏言,狡兔有三窟,才能免遭一死,如今只得一窟,当再凿两窟,才可高枕无忧,田文欣然应允。

很快,冯谖便到他国进行游说,他去见了梁惠王,劝说梁惠王请孟尝君帮他治理国家。于是,梁惠王便派遣使者带着千两黄金和车辆百乘来请田文为相。

可是,梁国的使者一连来了三次,冯谖都让孟尝君不要答应。说白了,冯谖是用此举提高了田文的身价和重要性,要让齐王明白田文对齐国的重要性。

果不其然,齐王在听到他国用尊贵的礼节来请田文为相后,开始惊慌起来。他害怕田文到他国就任,从而削弱齐国,于是连夜派人给田文送来了厚礼,并恢复了他的相国之位。

[图片25]

目的达到后,冯谖又向田文献策,让其向齐王请来先王传下的祭器,在薛邑建立宗庙,这样薛邑便可后顾于忧。

如此三窟已就,田文便可高枕无忧了!

冯谖给田文献上的保命之策便是狡兔三窟典故的由来。而田文也正是因为冯谖的计谋,在齐国安安稳稳地做了几年相国。

公元前294年,齐国贵族田甲发动政变,率军攻入齐王宫,并劫持了齐王。闻讯赶来的勤王军队随即将齐王宫包围,围攻之下,田甲很快就放弃了抵抗,被齐王杀死。

这场宫廷政变很快就被平息了,但是齐王却将这件事嫁祸给了田文,田文被逼无奈,以养病为由,辞去了齐国国相一职,逃到了魏国。

魏昭王听闻田文的盛名,将他任命为丞相。

[图片27]

公元前284年,齐湣王在苏秦的怂恿下攻灭了宋国,犯下众怒。田文见复仇的机会来了,在他的联络下,以秦为首,联合燕、赵、韩、魏四国组成伐齐联盟,攻打齐国。

乐毅率领燕赵联军从西南方向攻入齐国,夺取了灵丘,继而发兵攻打高唐。为了守住高唐齐国举倾国之兵,命触子为将,在济西迎战乐毅。

齐军在济西惨败,齐湣王连夜逃回了临淄。他一面派遣使者向楚国求援,并允诺将淮北之地割让给楚国,一面检点军队,登城设守。

而乐毅则率领联军一路西进,长驱深入,所过之处齐军皆溃败散逃。燕军势如破竹,大军直逼临淄城下。

乐毅出兵六个月,所攻下齐地共七十余城,皆编为燕之郡县,惟莒州与即墨坚守不下。

这场战役,齐国大举溃败,濒临灭亡,而孟尝君作为齐国宗室,在其中功不可没。

[图片29]

04

最后

晚年的田文回到了封地薛邑,他统领的薛邑在诸侯国中持中立态度。当时,齐襄王刚刚继位,齐国不复当初的强大,无法令田文臣服。

为此,齐襄王选择与田文交好,让薛邑获得了独立性。然而,出来混总是要还的,田文此处树敌,最终都报应在了他的子孙身上。

田文去世后,他的几个儿子为了继承爵位,争得你死我活。齐国眼见机会到了,便联合魏国一举攻灭了薛邑,田文的子孙也被杀戮殆尽。

孟尝君以养士出名,其中也不乏黑社会的作风。他凭借鸡鸣狗盗的招数保住性命,又以狡兔三窟恢复了相国之位,这些都是他收养的门客带给他的。

可他也因为养士,受到了后世之人的诟病。司马光曾在《资治通鉴》中评价他:

贤德的君子收养士人是为了百姓的利益,而孟尝君养士不分聪明愚笨,无论好人坏人一概收留,用国库的薪俸结营私党,还有沽名钓鱼之嫌,算是一个奸雄。

孟尝君虽然贤明远播,但是他四处结怨,与君王不和也是不争的事实。他为了一己私欲,置国家安危于不顾,更是为了复仇,联合他国攻打自己的国家,说他叛国其实也不冤!

孟尝君的一生很难被定义,他拥有兼容并包的雅度,也具有极强的报复心理,他落得如此下场,只能说善恶到头终有报!

[图片31]

标签: 孟尝君齐国秦国秦王魏国田婴

更多文章

  • 战国四公子孟尝君、信陵君、春申君、平原君,都有这样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孟尝君,信陵君,春申君,平原君,赵胜,齐国,秦国,周朝

    战国四公子中,最为特别的大约就是信陵君魏无忌了,他应该算是四公子之首,甚至被太史公尊称一声“魏公子”,信陵君是魏昭王的儿子,其哥哥正是魏安釐王。信陵君被哥哥封在了信陵,因此有了信陵君这个称呼,信陵君礼贤下士,门客众多,在他们的帮助下,信陵君成为赵国的大功臣,当然也被哥哥所猜忌。信陵君做的最著名的一件

  • 宋江很讲义气大家都知道,柴进为什么也会被人称为“孟尝君”?

    历史解密编辑:贡子曰标签:宋江,柴进,林冲,王伦,武松,宋朝,孟尝君

    宋江在山东一代的声望和影响力都是有目共睹的,及时雨和呼保义两个绰号,都说明这个人是靠义气、靠乐善好施而被人知晓的。有些人有疑问,柴进为什么也被人成为 孟尝君。其实,这并不是一个难题。允许宋江乐善好施收买人心,就允许柴进仗义疏财帮助别人。柴进之所以被称为孟尝君是有原因的:一、结交天下豪杰柴进有个规矩,

  • 临潼地名故事 | 田市和孟尝君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触摸临潼标签:孟尝君,齐国,信陵君

    田市的由来,据说同战国时期的孟尝君田文有着直接关系。战国时代,齐国有个田文,号孟尝君,和当时的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都是广交天下名士、府里养有食客数千的贤达,被时人称为“战国四公子”。春秋战国时期,孟尝君礼贤下士门客众多,秦昭王想拜他为相,可这时有人进言道:“孟尝君虽很贤能,但他是齐国人,如果拜他

  • 孟尝君幸得冯谖

    历史解密编辑:你的小可哎呀标签:孟尝君,冯谖,秦王,齐国

    孟尝君是齐国的贵族,门下养了三千个门客,其中有一个叫冯谖的人来投奔孟尝君。冯谖说自己没有什么本领,孟尝君还是把他当下等门客留下了。过了几天,冯谖敲着剑唱歌道,这里吃饭没有鱼,孟尝君便给他一般门客的伙食;又过几天,冯谖又说,这里出门没有车,孟尝君便给他上等门客对待;又过几天,冯谖又说,没有钱养家,孟尝

  • 孟尝君少年时语出惊人,之后养有食客三千,关键时刻什么人才都有

    历史解密编辑:聪聪扒历史标签:齐国,秦国,田婴,孟尝君,公孙弘,历史故事

    孟尝君田文是战国时期的齐国贵族,因为被封在薛邑,又被称为薛公。也是在战国四君子当中,唯一一个在后世评价中存在分歧的人物,司马迁说他是贤者,荀子说他是篡臣。少年不凡孟尝君能够发迹的原因,一部分得益于他身上有着齐国王室血统,因为其父亲田婴的关系,他在齐国王室当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不过田婴的儿子足有四十多

  • 孟尝君:因被嘲笑个子矮灭了一县,先后担任三国宰相,死后遭灭族

    历史解密编辑:尚宫女史标签:齐国,秦国,魏国,苏代,孟尝君,四大名将

    孟尝君应当是战国四公子中名气最响的一个,作为齐国贵族的田文,礼贤下士,养士三千,不管是鸡鸣狗盗之辈还是能文善武之士,他都能一视同仁。靠着这些门客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先后担任秦国、齐国和魏国等三国宰相,搅动战国风云,风头一时无两。他以薛邑“中立于诸侯,无所属。”但他死后,所有荣光却在一夕间灰飞烟灭,令

  • 历三朝还辅佐赵武灵王、赵惠文王两代幼主的肥义为何被乱刀砍死?

    历史解密编辑:小哥讲坛标签:赵惠文王,赵武灵王,赵惠文,幼主,肥义,赵雍

    (赵武灵王)在战国中期,发生在赵国的沙丘之乱中,有一位老臣,舍身替赵惠文王去死,他的名字很少被后世提及,此人便是肥义。这位老臣,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一、赵雍即位肥义,据说出身于胡人。当时的赵国西、北两边均与胡人聚居地接壤,与胡人打交道的地方很多,双方时和时战,关系紧密且复杂。肥义很早就到了赵国,

  • 赵国往事之君臣心机:赵惠文王的黄河之水

    历史解密编辑:酸奶别加热标签:赵惠文王,赵惠文,赵国,秦国,秦王,苏秦

    在《战国策》关于赵国的篇章中,有一些比较凌乱的短篇,它们的字数不是很多,内容却十分精悍。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小短文,为我们揭示了战国时期的君臣关系。战国时期,君臣之间的关系并没有那么强调忠心耿耿,虽然战国时期的人们一直歌颂忠义之士,但是,当时的君臣关系真的特别松弛。战国时期,知识分

  • 秦昭襄王索要和氏璧, 到底有何目的! 真相让赵惠文王流泪

    历史解密编辑:王大花的vlog标签:秦国,秦王,先秦,周朝,和氏璧,蔺相如,赵惠文王,秦昭襄王

    在过去的课本中,我们看到过秦昭襄王与和氏璧的故事。那里面讲述了秦昭襄王作为一个坏蛋,他居然蛮横的找赵国要和氏璧,并且提出要15座城池来交换。这一波操作的确让很多人感觉是强盗换衣裳,明显就是坑人。所以赵国根本就不想给秦国做生意,但由于秦国太强,所以迫不得已没办法,于是就让蔺相如来换和氏璧。但可惜的是,

  • 主张饿死赵武灵王的是哪位权臣?赵惠文王继位后对他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开心一点桥标签:赵武,赵惠文王,赵武灵王,赵惠文,齐国,李兑

    李兑,在赵国历史上是一个具有很大争议的人物。他很有能力,也热衷于权势,因一次变乱而发迹,又因一次战乱而失势。一、依靠肥义赵武灵王时期,在国内大力推行变革之时,向天下士子广开门路,极力招揽,且量才录用、任人唯贤。李兑应该也是这时候进入仕途的,刚开始不显山不露水,并不为人所知。有句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