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法家学说有多坏?韩非子告诉秦始皇别信任何人,老婆孩子都能害你

法家学说有多坏?韩非子告诉秦始皇别信任何人,老婆孩子都能害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娱乐小武哥 访问量:1237 更新时间:2024/1/18 22:21:39

在法家问题上我比较同意秦晖家教授的看法,儒家大不了就是伪善,但是法家可厉害了,逼得人伪恶。所谓伪恶就是好人不得不去做坏事来掩饰自己。

为什么伪恶?儒家可从来没有理论,这纯粹是法家理论在支持。

韩非子就告诉秦,你不要相信任何人,任何人都是为自己的,都会为自己来算计你。他专门提到,包括老婆孩子。(夫以妻之近及子之亲而犹不可信,则其余无可信者矣。)

因此帝王应该谁也不相信,连老婆儿子也别相信,用“法、术、势”,黑厚的那一套来对待你的太臣。

因此法家是不相信清官,主站要除掉清官的;因为法家认为臣下的忠顺比清廉重要。法家提出大臣之所以不敢杀害君主,是因为他们害怕被杀头,大臣之所以为皇帝做事,是因为他们能得到奖赏。

韩非子原话是:若此臣者,不畏重诛,不利重赏,不可以罚禁也,不可以赏使也,此谓之无益之臣也,吾所少而去也。

因此正是因为法家黑厚帝王术的流传,逼的王剪灭楚之前故意向秦王要大量赏赐,打仗途中还不忘所要财帛庄园;当时王剪的亲信都对王剪这种行为看不下去了,对王剪说,咱们灭掉楚国以后,大王肯定会赏赐我们东西的,您作为大将军,这么三天两头的索要田地财帛,会不会被大王怪罪?

王剪叹了口气,对亲信们说,我带了60万军队灭楚,这60万军队是我们秦国的精华,大王把军队交给我,其实他很不放心我的;所以我故意派人找大王索要田地财帛,就是向大王表示我没有什么大志向,就是贪财;大王看我这么贪财,也就会放心了。

果然,没多久,秦王派使者到了王剪军中,使者开始以秦王的名义把王剪骂了一通,说你当大将军,不好好打仗,天天想着要赏赐,你打赢了楚国,难道我当大王的会亏待你?你简直太过分了!当时,王剪亲信们都吓得脸无人色,以为王剪猜错了;可王剪依然毫不动声色,果然使者接下来话锋一转,说既然你看中田产财帛,看来对灭楚很有信心,那我就提前把赏赐给你,你要好好打仗,灭楚之后我还重重有赏!

最后,秦王不但按照王剪的要求给了财产,甚至还给的更多,还专门提拔了王剪的子女的爵位。这个时候,王剪的亲信们才纷纷表达了对王剪的钦佩。

另一个故事则是发生在萧何身上。

当时刘邦常年在外领兵打仗,关中托付给了萧何。刘邦内心对萧何其实是不放心的,所以凡是萧何派使者向刘邦报告,刘邦都会详细询问萧何的情况,连每天吃多少饭都要打听。

萧何的使者们当然不知道刘邦内心对萧何的不放心,于是自然是把萧何说的又清廉又无私又能干,简直就是“关中人民好喜欢”的节奏;刘邦表面上对萧何如此敬业表示赞赏,但是却密集的向长安派出自己的使者,去传达自己的命令。

萧何当然知道这是刘邦对自己不放心,但是这种事情他又没办法辩解,最后萧何选择了自污这条路;之前萧何确实做到了“绝不谋私、一心为汉王“,但是为了自污,他故意指使家人霸占别人田产,收受贿赂;一时间关中民怨沸腾;结果就是雪片一样的告状信飞到了刘邦手里面。

刘邦虽然表面上处理了萧何,还把萧何降职,命令萧何退掉霸占的田产;但是私底下非常高兴,不但赏赐了比萧何霸占田产更多的田产给萧何,从此也很少再派使者去长安了。

如果说儒家是把人变成伪君子的话,那么法家就是把人逼成坏人恶人,因此从这个角度讲,儒家的伪善也比法家这种伪恶要好一百倍。

标签: 韩非嬴政萧何刘邦秦王

更多文章

  • 韩非子:八句名言,道尽世事人情

    历史解密编辑:爱读书的陕北大叔标签:韩非,成功学

    一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爱则亲,不爱则疏。释义:夫妻之间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互相疼爱便会亲近,彼此不疼爱就会相互疏远。韩非子这句话真是说透了婚姻关系的本质,爱才是婚姻关系中最重要的东西,没有爱情的婚姻一定难以长久。因为人们只愿意亲近自己喜欢的人,疼爱自己所爱的人,所以结婚就一定要找一个懂得疼爱你的人

  • 战国时期,韩非子的政治思想主体,特点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月亮上的邮递员标签:韩非,法家,商鞅,慎到

    君主之道:“法、术、势”并用。韩非政治思想的主体是“法、术、势”为一体的绝对君主专制理论。韩非从人性论出发,剖析人性自利为基础的社会关系,在这种利益计算的社会现实中,“从人性论角度解开君臣温情脉脉的面纱,使君主免于‘制于人’。”然而,君主既然无法在“信人”,则民众、臣僚、左右近侍、父兄亲属、夫妇子女

  • 韩非子:所谓的“同窗之谊”,在乱世之中分文不值

    历史解密编辑:坦荡的远山山吖标签:李斯,荀子,秦国,秦王,韩王,韩非子

    东周时期的各大学派,与现在的大学差不多。春秋战国,许多有“一起同过窗”这种铁关系的师兄弟们,在大学毕业后投效于各诸侯企业。可惜,由于各企业之间有利益冲突,这些早年的同窗好友,最终成为立场不同的敌人,以至于发生了不少残害同窗好友的历史事件。像孙膑庞涓一样,李斯和韩非子也是这样一对有着同窗之谊的冤家。两

  • 浅析韩非子“依法治国”中,“术”、“势”与“法”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农民小阿蟹标签:法家,治国,嬴政,五蠹,孔子,韩非子,科学家,法学家,艺术家,春秋战国,儒家思想

    当秦皇赢政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王专制政权时,诸子百家的事业和学说却遭到了钳制和打击。秦始皇焚书的决定是由李斯的上奏而引发的,而李斯与法家思想家韩非子同门学艺,向来以法家的身份名流青史,故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政策往往被看作是法家思想的罪恶。其实,这种看法是很成问题的。诸子学说被排挤从本质上讲是帝国政

  • 战国名人韩非子之死,警示后人什么道理?丞相李斯不该背负骂名

    历史解密编辑:野史日记标签:韩非,李斯,秦王,秦国,嬴政,史记

    每一个人的人生结局都不同,或轻于鸿毛,泯人众人,浑浑噩噩一生,好似从未出现过;或重于泰山,忧天下人之忧,名垂青史,好似从未离开过。但也有一种人,他们的死如同剪不断理还乱的一团乱麻,在错综复杂的历史背景下黯然离世,却留给后人无限的警示。战国名人韩非子,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的死很特别,让自己的同窗李斯背

  • 韩非子所写的文章《存韩》为什么间接导致了自己死于非命?

    历史解密编辑:鬼说历史标签:韩非,存韩,嬴政,秦国,法家,李斯

    众所周知,韩非子是先秦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然而韩非子的人生却是以悲剧结局的,被害死在秦国的监狱之中。后世一般认为韩非子之死的罪魁祸首是他的老同学李斯。但本鬼个人认为:韩非子所写的文章《存韩》也间接导致了自己死于非命。秦王政十二年(前235年),韩国迫于秦国的压力,将韩非子送到

  • 韩非子告诫:那些没有出息的人,才会觉得每个人都是好人,很精辟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韩非,法家,儒家,孔子,李斯,商鞅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伟大帝王,在他的统治之下,唐王朝走向了世界,以至于现在在国外还有不少地方被称之为唐人街。可是李世民虽然是一位英武的帝王,但是他却地位不正,本来李渊并没有将皇位传给他的打算,毕竟李世民还有

  • 《韩非子》名言10句,感悟法家的处世智慧

    历史解密编辑:国学杂谈标签:韩非,法家,李斯

    韩非,是战国末期的著名思想家,法家的代表人物,韩王之子,荀子的学生,和李斯是同学。韩非口吃,书善于著书,为我们留下洋洋洒洒十万字的《韩非子》一书。一、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韩非子.说林上》点评:如果因为别人在他耳旁说了我的好话,他就对我表示友好,那如果别人对他说了我的坏话,他也一定会因此怪

  • 历史照进现实,两千多年前的韩非子,早已预见了今天乌克兰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彩虹里的牛奶标签:韩非,法家,商鞅,司马迁,李斯

    《韩非子·亡征》是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创作的一篇散文。“亡征”,即国家灭亡的征兆,韩非子在这篇文章中所列举的导致封建国家灭亡的征兆,涉及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众多方面,总共列举了四十七条亡征。恃交援而简近邻,怙强大之救而侮所迫之国者,可亡也。译文:倚仗着诸侯国的外交援助而轻慢邻国,依仗着强大国

  • 韩非子之死的凶手,司马迁冤枉了李斯,秦始皇姚贾才是真凶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韩非,司马迁,李斯,嬴政

    作为战国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之死的主谋,一直被认为是李斯。至于原因,则是李斯嫉妒韩非子的才华,担心自己在秦始皇面前失宠,于是毒杀了韩非子。《史记·韩非列传》记载:秦始皇读了韩非子作品后,感慨地说“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之后李斯姚贾诋毁,导致秦始皇将韩非子关进监狱,“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