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韩非子:所谓的“同窗之谊”,在乱世之中分文不值

韩非子:所谓的“同窗之谊”,在乱世之中分文不值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坦荡的远山山吖 访问量:3471 更新时间:2024/1/22 5:40:57

东周时期的各大学派,与现在的大学差不多。春秋战国,许多有“一起同过窗”这种铁关系的师兄弟们,在大学毕业后投效于各诸侯企业。可惜,由于各企业之间有利益冲突,这些早年的同窗好友,最终成为立场不同的敌人,以至于发生了不少残害同窗好友的历史事件。

孙膑庞涓一样,李斯韩非子也是这样一对有着同窗之谊的冤家。两人师承荀况,荀况是战国末期儒家学派的“掌门人”,在当时的地位和名牌高校的校长差不多。当时谁都没有想到,这样一对师出同门的好兄弟,在未来的日子里竟成了仇家。

韩非子和李斯上大学那会,都是班里的尖子生。不过,两人的出身差距很大。韩非子是出生韩国的富二代,有贵族身份,天赋非常高。李斯在上学以前,只是个看管粮仓的“编外人员”。所以,像李斯这种出身不好的学生,通常自尊心比较强,喜欢暗中攀比。

当一个人远比你强大的时候,你只会膜拜、仰望;但当一个人没你优秀多少时,你就会嫉妒。李斯觉得世道很不公平,自己明明努力了,为什么还是处处略逊韩非子一筹呢?难道是因为自己出身卑贱,没有贵族身份吗?从这开始,李斯的心里埋下了憎恨的种子。

韩非子从荀子的大学毕业后,回到祖国。可惜的是,韩非子并不受韩王的待见,他多次进谏自己的建议,可从没得到过采纳。多次以后,韩非子开始喟叹命运不公。他天生有结巴的毛病,不擅长与人交流,所以他将自己的境遇全都写进了《孤愤》。

可惜,这本大作面世后,理解它的人仍寥寥无几。

随着几代秦君的经营,秦国已逐渐成长为中原霸主,各诸侯心里像明镜一样,秦王的野心昭然若揭。不过,每个诸侯都怀有“事不关己”的心态,觉得灭国的厄运不会落到自己头上,所以直到秦军打到都城之后,才被大火烧到眉毛,急得跳脚。

最终,韩王为了抵御秦国,不得不请出韩非子,寻求他的意见。直到这时,韩非子这才觉得自己受到了重视,眉目舒展。韩非子心想,在这生死攸关之际,若能一举建功,保住韩国,就算无法千古流芳,至少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死而无憾。

满怀希望的韩非子来到秦国,虽然他知道秦国充满凶险,但为了祖国和自己的人生,他决定用性命做筹码赌完这一局。不过,韩非子没有想到,秦国的朝堂之上,正有一把利刃悬在他的脑门上,这柄利刃就握在他师兄弟李斯的手中。

这时的李斯,早已今非昔比,他贵为秦国丞相,手握军国大政。韩非子觉得,这位同窗起码还会念在同门的情谊,向秦王说几句好话。见到李斯后,韩非子与其寒暄了好一会,两人攀谈毕业后的这段时光。然而,此时李斯的心中,已酝酿杀机。

李斯终于等来了机会,向韩非子报复的机会。早在荀子门下求学时,韩非子就处处高人一等,且深得老师荀子的重视。李斯冷笑着,看着一脸天真的韩非子。于私,李斯嫉妒韩非子,凭什么他生来就是韩国公子,凭什么他深得老师欣赏,凭什么他处处压我一头?于公,李斯更没有放过韩非子的理由,如今的李斯是秦国的顶梁柱,韩非子挡在秦国的统一大业面前,虽说秦王比较赏识韩非子,但韩非子终究是大秦霸业的绊脚石,留之不得。

就这样,李斯来到秦王面前,对他说了一番道理:

“韩非是韩国公子,如果现在不能将其杀之后快,以此人的能力无疑能使韩国重新崛起,到时候肯定会为秦国招致祸端,让他回国无疑是放虎归山。”

秦王深谙其理,立即罗织罪名将韩非子打入大狱,并命人送去一杯毒酒。韩非子在异国他乡,被囚于狱中,处境何其凶险?他想上书为自己辩护,可却连一张纸都无法送出大牢。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韩非子才意识到,什么同窗之谊,在乱世之中分文不值?自己出使秦国,非但没有取得半点建树,甚至连小命都要丢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

韩非子自嘲了一番,慷慨赴死,一口吞下毒酒。

听闻同门的死讯后,李斯非但没有感到半点解脱,反而愁眉深锁。李斯并不知道,韩非子之死,终究在他的身上埋下诅咒。

几十年后,李斯终于迎来了报应,被腰斩于闹市。

标签: 李斯荀子秦国秦王韩王韩非子

更多文章

  • 浅析韩非子“依法治国”中,“术”、“势”与“法”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农民小阿蟹标签:法家,治国,嬴政,五蠹,孔子,韩非子,科学家,法学家,艺术家,春秋战国,儒家思想

    当秦皇赢政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王专制政权时,诸子百家的事业和学说却遭到了钳制和打击。秦始皇焚书的决定是由李斯的上奏而引发的,而李斯与法家思想家韩非子同门学艺,向来以法家的身份名流青史,故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政策往往被看作是法家思想的罪恶。其实,这种看法是很成问题的。诸子学说被排挤从本质上讲是帝国政

  • 战国名人韩非子之死,警示后人什么道理?丞相李斯不该背负骂名

    历史解密编辑:野史日记标签:韩非,李斯,秦王,秦国,嬴政,史记

    每一个人的人生结局都不同,或轻于鸿毛,泯人众人,浑浑噩噩一生,好似从未出现过;或重于泰山,忧天下人之忧,名垂青史,好似从未离开过。但也有一种人,他们的死如同剪不断理还乱的一团乱麻,在错综复杂的历史背景下黯然离世,却留给后人无限的警示。战国名人韩非子,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的死很特别,让自己的同窗李斯背

  • 韩非子所写的文章《存韩》为什么间接导致了自己死于非命?

    历史解密编辑:鬼说历史标签:韩非,存韩,嬴政,秦国,法家,李斯

    众所周知,韩非子是先秦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然而韩非子的人生却是以悲剧结局的,被害死在秦国的监狱之中。后世一般认为韩非子之死的罪魁祸首是他的老同学李斯。但本鬼个人认为:韩非子所写的文章《存韩》也间接导致了自己死于非命。秦王政十二年(前235年),韩国迫于秦国的压力,将韩非子送到

  • 韩非子告诫:那些没有出息的人,才会觉得每个人都是好人,很精辟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韩非,法家,儒家,孔子,李斯,商鞅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伟大帝王,在他的统治之下,唐王朝走向了世界,以至于现在在国外还有不少地方被称之为唐人街。可是李世民虽然是一位英武的帝王,但是他却地位不正,本来李渊并没有将皇位传给他的打算,毕竟李世民还有

  • 《韩非子》名言10句,感悟法家的处世智慧

    历史解密编辑:国学杂谈标签:韩非,法家,李斯

    韩非,是战国末期的著名思想家,法家的代表人物,韩王之子,荀子的学生,和李斯是同学。韩非口吃,书善于著书,为我们留下洋洋洒洒十万字的《韩非子》一书。一、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韩非子.说林上》点评:如果因为别人在他耳旁说了我的好话,他就对我表示友好,那如果别人对他说了我的坏话,他也一定会因此怪

  • 历史照进现实,两千多年前的韩非子,早已预见了今天乌克兰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彩虹里的牛奶标签:韩非,法家,商鞅,司马迁,李斯

    《韩非子·亡征》是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创作的一篇散文。“亡征”,即国家灭亡的征兆,韩非子在这篇文章中所列举的导致封建国家灭亡的征兆,涉及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众多方面,总共列举了四十七条亡征。恃交援而简近邻,怙强大之救而侮所迫之国者,可亡也。译文:倚仗着诸侯国的外交援助而轻慢邻国,依仗着强大国

  • 韩非子之死的凶手,司马迁冤枉了李斯,秦始皇姚贾才是真凶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韩非,司马迁,李斯,嬴政

    作为战国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之死的主谋,一直被认为是李斯。至于原因,则是李斯嫉妒韩非子的才华,担心自己在秦始皇面前失宠,于是毒杀了韩非子。《史记·韩非列传》记载:秦始皇读了韩非子作品后,感慨地说“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之后李斯姚贾诋毁,导致秦始皇将韩非子关进监狱,“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

  • 韩非子之死的凶手,司马迁冤枉了李斯,原来秦始皇才是真凶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韩非,司马迁,李斯,嬴政

    作为战国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之死的主谋,一直被认为是李斯。至于原因,则是李斯嫉妒韩非子的才华,担心自己在秦始皇面前失宠,于是毒杀了韩非子。《史记·韩非列传》记载:秦始皇读了韩非子作品后,感慨地说“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之后李斯姚贾诋毁,导致秦始皇将韩非子关进监狱,“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

  • 说出“事以密成,语以泄败”这句名言的韩非子这样看待保密

    历史解密编辑:船到桥头PLUS标签:法家,君主,臣子,臣下,韩非子,法学家,科学家,春秋战国,儒家思想

    韩非子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先秦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法家思想吸收了众家的思想理论,不但融合并发展了法家前辈商鞅、管子等人的思想,而且集申不害的“术”与慎到的“势”于一身,缔造出独树一帜的法家理论。后人将韩非子的言论和著作整理编纂成《韩非子》一书。书中阐述了韩非子的法家治国理论,同时

  • 《韩非子》5则寓言,洞悉世事,看穿人性,影响了上亿人

    历史解密编辑:星姐分享故事标签:韩非,小利,庄子,朱熹,苏轼,说难,韩非子,寓言

    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战国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被后人尊称为韩非子。韩非子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著有《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文章,后人收集整理编纂成《韩非子》,由五十五篇独立的论文集结而成,核心学说是法术势结合的思想,主张依法治国,文字犀利,逻辑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