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韩非子》经典名言20句,饱含人生智慧!

《韩非子》经典名言20句,饱含人生智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情励志美文 访问量:660 更新时间:2024/1/22 1:29:15

罗曼读书会为 阅 读 而 生

雅 俗 共 赏 ,醉 美 读 书

1、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出自《韩非子·五蠹》篇。贾指的是经商,做买卖。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袖子长了好跳舞,钱财多了好经商。

比喻有所凭藉,事业容易成功。现在可用于比喻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可资凭借的条件越多越完备,事情就越容易做好。

2、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出自《韩非子·五蠡》篇。常可就是长久被人们认可的成规惯例。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圣人不期望照搬古法,不死守陈规旧俗,而是根据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进而制定相应的政治措施。

这两句体现了韩非主张变革的进取精神。如果头脑僵化,一味照搬过去的条条框框,而不思变革和创新,那是办不好事情的。

3、矜伪不长,盖虚不久。

出自《韩非子·难一》篇。大意是,欺骗性的自我吹嘘,不要很长的时间就会被识破;掩盖真相弄虚作假,不要多久就会被揭穿。

这是对自我吹嘘、弄虚作假的至诚忠告。如果违反客观事实自我吹嘘,弄虚作假,必定会被事实揭穿,被民众识破。虽然时代更替,岁月流逝,但韩非的思想今天听来仍然振聋发聩。

4、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出自《韩非子·五蠡》篇。大意是:世道不同了,事物改变了,处世行事的方式方法也要相应变化。

客观事物的运动、变化是绝对的,政策和策略也应该随时而变。不论任何方法、措施都是针对某种特定的情况而制定的。没有不变的情况,也就没有不变的方法、措施。

5、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

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下》篇。冶强指的是国家太平强盛。弱乱就是国家纷乱衰弱。阿就是不公正,偏袒的意思。这两句话的大意是,国家太平强盛得力于法治,国家纷乱贫弱是由于执法的不公正。

只有实行法治,以法治国,社会才会安定,人民才能遵法守法。相反,若贪赃卖法,举事不公,阿曲权贵,人民自然不服。

6、夫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

出自《韩非子·显学》。这两句大意是:有严厉家长的家庭里没有凶悍暴戾的奴仆,而溺爱子女的慈母却惯坏了不肖的败家子。

如果实行严刑峻法,那么人人畏法不敢犯事,故可以禁止暴乱,若实行儒家的厚德仁政,人就有恃无恐,则难以制止乱事。对法家思想中的合理部分可以批判地继承。

7、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出自《韩非子·有度》。这两句大意是:惩罚有罪行的人,不能因是高官显宦而回避;奖赏有功劳的人,不能困是小民百姓而遗忘。

韩非主张以法治国。认为赏罚对官对民都应一样,不论上下贵贱都要一视同仁,该赏就赏,该罚就罚,赏罚得当,公正严明,这样才能取信于民,使百姓乐于奉公守法。

8、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

出自《韩非子·功名》。这几句的大意是:一个人右手画圆形,左手又要画方形,那么一定不能同时画好两种形状。

人不能同时用两手画出两种形状不同的图画,说明心无二用。此名句的深层意义是在强调治学或做事要用志不分,专心不二。

9、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时而至。

出自《韩非子·显学》。这两句大意是:冰块与炭火不能放在一个容器里,严寒与酷暑不能在同一个时间来到。

这两个比喻说明,互相矛盾和敌对的学说,不能兼收并蓄,不能同时用来治理国家。后世形成“冰炭不相容”的成语,用来形容两种事物完全对立,矛盾尖锐,有你无我,不可并存。

10、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出自《韩非子·显学》。这两句大意是:宰相一定从基层州部兴起,猛将一定从基层卒伍发端。

这两句用于强调国家的臣武将,特别是高层拔的官员和将领,一定要从有基层实际工作经验的人中选拔。否则处理政务,领兵作战就可能是纸上谈兵,耽误国家大事。

11、狡兔尽则良犬烹,敌国灭则谋臣亡。

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下》。这两句大意是兔子死了,再也用不着猎狗,就把猎狗煮吃了;敌国灭亡了,再也用不着了,就把谋臣害死。

《史记·越勾践世家》有“蜚鸟尽,赶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论衡·定贤》有“高鸟死,良弓戴,狡免得,良犬烹”,和这两句意思相似。

12、不吹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

出自《韩非子·大体》。这两句大意是:不要吹开皮上的毛发去寻找其间的小疤痕,不要洗掉污垢去细察难以知晓的毛病。

韩非子以两个通俗易懂的比喻,说明古代顾大体者不察寻细微,陷人以罪。现在可借用来说明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无论对待上级或下属,都要看大体,看主流,对同志持宽容的态度,不可故意地挑剔别人的缺点、过错,构人以罪。成语“吹毛求疵”即由此而来,亦作“吹毛求瑕”。

13、糟糠不饱者不务粱肉,短褐不完者不待文绣

出自《韩非子·五蠹》。这两句大意是:连糟糠都吃不饱的人,不会去寻求粱肉;连一件完整的粗布衣服都没有的人,不会去期望有文采的锦绣。

韩非用这两句话比喻国家制定的法令要为普通的百姓所懂,那些所谓高深的法令,连聪明的人也不懂,普通的百姓就更不懂了。这两句可用于说明凡事要从实际出发,不可有过高的奢望。

14、布帛寻常,庸人不释;铄金百溢,盗跖不掇。

出自《韩非子·五蠢》。寻常: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寻,倍寻为常。这几句大意是:普通的布帛虽然仅有“寻”、“常”那样长,一般百姓不肯丢手;熔化灼烫的金子多达百镒,连最贪心的盗跖也不敢去拾取它。

韩非为了说明“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的道理,实行严刑峻法,如熔金烫手,最贵重的东西连最贪心的人都不敢轻拿妄取;没有刑罚约束,人人有恃无恐,哪怕是最微薄的东西普通人也会争夺不休。

15、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

自出《韩非子·观行》。这几句大意是:眼睛失去了镜子,就无法修面剃须;立身失去了政治原则,就无法辨清是非曲直。

以目失镜就无法刮脸剃须为喻,说明身失道就不辨是非的道理,强调了立身行道的重要意义。

16、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自出《韩非子·喻老》。这几句大意是:千丈长的大堤,因蝼蚁的洞而溃决;百尺高的房屋,因烟囱裂缝中迸出的火苗而焚毁。

不拘小节,不重微害,不在小处注意消除隐患,最终必酿成大祸。成语“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即来于此。可用于劝诫人们立身、处事要防微杜渐,防患于萌芽状态之中。

17、刺骨,故小痛在体而长利在身;拂耳,故小逆在心而久福在国。

自出《韩非子·安危》。这两句大意是针刺骨上的病毒,局部感到小痛而整个身体却得到长远的健康;耳听深刻的忠言,心里感到小不舒服而国家却得到长久的洪福。

韩非在这里以用刮骨疗毒方法根治大病作比喻,说明了君主能听进逆耳之言,严于律己,改正错误,就能挽救危亡的国家,换来长治久安的政局。

18、和氏之璧,不饰以五彩;隋侯之珠,不饰以银黄。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

自出《韩非子·解老》。这几句大意是和氏之璧,无须用五彩来装饰它;隋侯之珠,无须用白银黄金来装饰它。因为它们本来的质地已经美得无与伦比了,没有什么东西足以用来装饰它们。

原本已经很美好的东西,用不着再去刻意修饰,因为弄得不巧,反有画蛇添足、狗尾续貂之嫌。这几句可供引用论述自然生成之物,往往是最美好的,不须要再加以人工的修饰。或引用说明过分地雕琢绘饰,会破坏事物原有的天然风韵。

19、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据之者,诬也。

自出《韩非子·显学》这几句大意是:听到某种说法,没有用事实进行验证就加以肯定的人,是愚蠢的人;不能够肯定的事情却引来作为依据,是欺世骗人。

这几句说明了尊重事实的重要性。在作者看来,只有蠢人才会随便听信那些未经证实的言论;只有欺世盗名者,才会道听途说,信口开河。尊重事实,说话要有证据,这样才不会造成失误。

20、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自出《韩非子·说难》。这两句大意是:事情由于保守机密而成功,说话不慎、泄露机密会导致失败。

罗曼读书会

r-book-c

标签: 韩非法家成语

更多文章

  • 韩非子与姚贾辩论,秦王嬴政做裁判,小心眼韩非把自己给辩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韩非,嬴政,姚贾,秦王,秦国,李斯

    韩非子死了,死在了与姚贾的论战中。还是秦王嬴政做的裁判。这位稀里糊涂就死掉的韩非,就是那位喜欢刑名法术之学、著有《韩非子》一书流传后世的韩国公子。此韩国可不是当今太极旗飘扬、地球都容不下的宇宙国。韩国是战国时期战国七雄之一。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都是大浪淘沙、久经考验的国家。战争是对国家最

  • 法家学说有多坏?韩非子告诉秦始皇别信任何人,老婆孩子都能害你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韩非,嬴政,萧何,刘邦,秦王

    在法家问题上我比较同意秦晖家教授的看法,儒家大不了就是伪善,但是法家可厉害了,逼得人伪恶。所谓伪恶就是好人不得不去做坏事来掩饰自己。为什么伪恶?儒家可从来没有理论,这纯粹是法家理论在支持。韩非子就告诉秦王,你不要相信任何人,任何人都是为自己的,都会为自己来算计你。他专门提到,包括老婆孩子。(夫以妻之

  • 韩非子:八句名言,道尽世事人情

    历史解密编辑:爱读书的陕北大叔标签:韩非,成功学

    一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爱则亲,不爱则疏。释义:夫妻之间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互相疼爱便会亲近,彼此不疼爱就会相互疏远。韩非子这句话真是说透了婚姻关系的本质,爱才是婚姻关系中最重要的东西,没有爱情的婚姻一定难以长久。因为人们只愿意亲近自己喜欢的人,疼爱自己所爱的人,所以结婚就一定要找一个懂得疼爱你的人

  • 战国时期,韩非子的政治思想主体,特点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月亮上的邮递员标签:韩非,法家,商鞅,慎到

    君主之道:“法、术、势”并用。韩非政治思想的主体是“法、术、势”为一体的绝对君主专制理论。韩非从人性论出发,剖析人性自利为基础的社会关系,在这种利益计算的社会现实中,“从人性论角度解开君臣温情脉脉的面纱,使君主免于‘制于人’。”然而,君主既然无法在“信人”,则民众、臣僚、左右近侍、父兄亲属、夫妇子女

  • 韩非子:所谓的“同窗之谊”,在乱世之中分文不值

    历史解密编辑:坦荡的远山山吖标签:李斯,荀子,秦国,秦王,韩王,韩非子

    东周时期的各大学派,与现在的大学差不多。春秋战国,许多有“一起同过窗”这种铁关系的师兄弟们,在大学毕业后投效于各诸侯企业。可惜,由于各企业之间有利益冲突,这些早年的同窗好友,最终成为立场不同的敌人,以至于发生了不少残害同窗好友的历史事件。像孙膑庞涓一样,李斯和韩非子也是这样一对有着同窗之谊的冤家。两

  • 浅析韩非子“依法治国”中,“术”、“势”与“法”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农民小阿蟹标签:法家,治国,嬴政,五蠹,孔子,韩非子,科学家,法学家,艺术家,春秋战国,儒家思想

    当秦皇赢政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王专制政权时,诸子百家的事业和学说却遭到了钳制和打击。秦始皇焚书的决定是由李斯的上奏而引发的,而李斯与法家思想家韩非子同门学艺,向来以法家的身份名流青史,故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政策往往被看作是法家思想的罪恶。其实,这种看法是很成问题的。诸子学说被排挤从本质上讲是帝国政

  • 战国名人韩非子之死,警示后人什么道理?丞相李斯不该背负骂名

    历史解密编辑:野史日记标签:韩非,李斯,秦王,秦国,嬴政,史记

    每一个人的人生结局都不同,或轻于鸿毛,泯人众人,浑浑噩噩一生,好似从未出现过;或重于泰山,忧天下人之忧,名垂青史,好似从未离开过。但也有一种人,他们的死如同剪不断理还乱的一团乱麻,在错综复杂的历史背景下黯然离世,却留给后人无限的警示。战国名人韩非子,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的死很特别,让自己的同窗李斯背

  • 韩非子所写的文章《存韩》为什么间接导致了自己死于非命?

    历史解密编辑:鬼说历史标签:韩非,存韩,嬴政,秦国,法家,李斯

    众所周知,韩非子是先秦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然而韩非子的人生却是以悲剧结局的,被害死在秦国的监狱之中。后世一般认为韩非子之死的罪魁祸首是他的老同学李斯。但本鬼个人认为:韩非子所写的文章《存韩》也间接导致了自己死于非命。秦王政十二年(前235年),韩国迫于秦国的压力,将韩非子送到

  • 韩非子告诫:那些没有出息的人,才会觉得每个人都是好人,很精辟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韩非,法家,儒家,孔子,李斯,商鞅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伟大帝王,在他的统治之下,唐王朝走向了世界,以至于现在在国外还有不少地方被称之为唐人街。可是李世民虽然是一位英武的帝王,但是他却地位不正,本来李渊并没有将皇位传给他的打算,毕竟李世民还有

  • 《韩非子》名言10句,感悟法家的处世智慧

    历史解密编辑:国学杂谈标签:韩非,法家,李斯

    韩非,是战国末期的著名思想家,法家的代表人物,韩王之子,荀子的学生,和李斯是同学。韩非口吃,书善于著书,为我们留下洋洋洒洒十万字的《韩非子》一书。一、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韩非子.说林上》点评:如果因为别人在他耳旁说了我的好话,他就对我表示友好,那如果别人对他说了我的坏话,他也一定会因此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