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楚文王的临终授命:明君爱谏臣,明君也爱佞臣

楚文王的临终授命:明君爱谏臣,明君也爱佞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的百态 访问量:3998 更新时间:2023/12/10 8:37:54

身边有很多如葆申这样的名臣,这些臣子伴随楚文王称霸南方,为楚国的开疆拓土作出了许多重要贡献。但是,这些臣子常在君王面前进谏,自然也就会说出很多不好听的话。为国家而言,楚文王喜欢的肯定是葆申。但为个人而言,楚文王也是个有血有肉的人,当然也喜欢那些顺从自己的臣子。

那些常年伴随在君王身边的臣子,如果全部都是葆申这样的直言进谏者,恐怕如楚文王这样的君王也会生气生出病来。于是,即便如楚文王这样的君主,也还是喜欢在身边培植一些说好听话的、听自己话的臣子。楚文王身边就有这样一位。

《左传》有载:“初,申侯,申出也,有宠于楚文王,文王将死,与之璧,使行,曰,唯我知女,女专利而不厌,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后之人将求多于女,女必不免,我死,女必速行,无适小国,将不女容焉”。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说的就是楚文王临死之时,将宠臣申出叫到身边,专门送给申出一块价值连城的玉璧,要求申出在自己死后赶快离开楚国,找个小国去安身立命。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个申出是楚文王的宠臣,也是个贪得无厌的臣子。因为常年借以自己是君王宠臣的身份到处敛财,遭到国人们的憎恶。楚文王所担心的是,自己死后这位申出很可能会被国人杀死,才会安排申出离开楚国。

申出这个人,史书中说他非常善于揣摩君王心思,很适合在君王身边服伺。楚文王甚至说“不以吾身爵之,后世有圣人,将以非不谷”。意思就是,申出这个臣子算是个好臣子,要是我在世的时候不让他有所收获,以后的圣人们肯定会以此来责备我。因此在楚文王在世之时,申出一直都是陪伴在其身边的宠臣。

楚文王死后,申出逃奔郑国。从史书所载,这位申出在郑国也是混得风生水起。齐桓公带兵征战蔡国,返回齐国途经郑国、陈国之时,郑陈两国担心齐国大军经过国境之时,会给国内的百姓造成骚扰。陈国的大夫辕涛涂专程到郑国找到申出,邀请申出共同齐桓公建议,要求齐国的大军不要经过郑、陈国境。

本来辕涛涂已经为齐桓公说出了利害得失,可是申出却违背了与辕涛涂的承诺,对齐桓公说:“师老矣,若出于东方而遇敌,惧不可用也。若出于陈、郑之间,共其资粮悱屦,其可也。”意思是什么呢?就是让齐桓公的大军就从郑国、陈国两国之间经过。这已经可说是通敌卖国的行径了。

齐桓公对于申出的建议非常满意,不仅就带着齐国大军从郑国、陈国两国之间经过,还让郑国、陈国两个国家为齐国大军提供必要的粮草供给。郑国、陈国,也申出之谋而有所损失,可是在齐桓公的威权之下,郑国人还把虎牢之地封赏给了申出。这即是让天下人认为,申出有大功劳于郑国。对郑国国君而言,这实在是相当丢脸的事情。

多年而后,郑国国君参加齐桓公的盟会,因为不认同齐桓公之盟约,便在盟会中逃走。这件事情让齐桓公很是生气,齐桓公便是带领大军来进攻郑国。郑文公没有办法,便将申出斩杀,对外宣称申出通敌卖国,或还说出背弃盟约之事正是申出之谋。郑国以此为由向齐桓公屈服,齐国大军方才撤退。

标签: 楚文王齐国郑国齐桓公陈国

更多文章

  • 楚文王与楚成王过渡期间的巨大危机

    历史解密编辑:海叔说春秋标签:楚文王,楚成王,文王,公族,熊恽

    楚文王在位期间四方征伐,虽为楚国赢得了国际地位和声望,可是对于楚国的耗损也是绝对的。这种耗损在楚文王在位期间还不明显,但在其后,这种耗损就已经变成了危机。楚文王选择的继承者是熊艰,也就是楚文王与当年那位息夫人生下的儿子。但这位熊艰似乎对于楚国国政的掌控能力,似乎有所不够。至少,国内对于熊艰的认同感并

  • 楚长城之父楚文王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楚文王,楚长城,齐国,周宣王,楚武王

    楚长城之父·楚文王楚长城简介楚长城史称万城,又称方城。楚长城的全线分布情况,此前论者将其分为北线、东线、西线三部分,整体轮廓略呈“∩”形,在古代历史文献中得到证实。《汉书·地理志》上说:南阳郡,叶,楚叶公邑。有长城,号曰方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上记载更为详细。《沅水》条上记载:叶县东面有故城一道,

  • 楚夫人息妫:楚文王凭啥立她为夫人?除了美貌,一段万舞高下立判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萌萌哒标签:息妫,楚文王,文王,陆游,楚夫人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春秋之世,“夫人”二字标志的只是一个女子在丈夫妻妾中的正室地位,与她能否赢得丈夫的爱情并无直接关联,也就是说虽为夫妇却未必有爱。其时男子多为女性的美貌竟相争逐,如:桓公元年宋华父督见孔父之妻“美而艳”

  • 强谏之臣鬻拳:楚文王怕他,还把他的脚供奉太庙,却留下千古美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楚文王,鬻拳,文王,蔡哀侯,诸侯国,黄国

    公元前675年,楚文王脸上中了一箭,收兵回城。但守门官就是不开门,问:“不知君上是胜是败啊?”楚文王说败了。守门官说:“自先王以来,咱楚军还从没吃过败仗,请君上打个胜仗再回来给您开门吧!”这守门官牛气吧,但这还没完,守门官紧接着给楚文王指了一条”明路“!说道:”隔壁的黄国与巴国同罪,对楚国都不尊重,

  • 楚武王称王后楚国迅速发展,春秋中期便超越他国但随后便遇到瓶颈

    历史解密编辑:且昕剧场标签:楚武王,楚国,秦国,吴国,楚庄王,齐国

    战国七雄,各有各的优势,也各有各的劣势。任何一个国家的覆灭,都有其遗憾之处。当谈论到谁“最”可惜,这就带有主观色彩,并非每个人都能达成一致。可不管怎么样,曾经在春秋创造出极其辉煌历史的楚国,却在战国没能生存到最后,着实令人惋惜。春秋初时,楚国可谓是周王国内最早觉醒的诸侯国之一。楚国的觉醒与一个人密切

  • 铁腕君主楚武王,芈姓有乱,必季实立,王不加位,我自尊耳

    历史解密编辑:夏祭八曲标签:随国,熊通,芈姓,先秦,周朝,楚武王,周王室,周天子,铁腕君主,烽火戏诸侯

    《左传·昭公十三年》记载晋叔向对韩宣子说:“芈姓有乱,必季实立,楚之常也。”这里的“季”有两种不同的身份,其一是幼弟,其二是小叔,这句话是说在楚国的历史中,幼弟、小叔弑兄杀侄的行为是很寻常的,今日文章的主角便是其中之一。公元前741年,楚蚡冒卒,他的弟弟熊通杀其子而代立,是为楚武王,此时楚国依然是一

  • 楚国一场败战,足见楚武王罪己之功,却埋下了楚文王之死的祸根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楚武王,楚文王,楚国,随国,巴国,屈瑕

    公元前700年,楚国进攻绞国,在征途中,楚军渡过彭水(湖北南河)。罗国(熊姓国,在今湖北宜城县西)特意派大夫前往彭水打探军情,把楚军人数来来回回数了三遍。公元前699年,楚国又去进攻罗国,因为之前多次出兵得胜,屈瑕显得趾高气扬。大夫斗伯比前去送行,看到这种情况,说:“莫敖此行必败,他走路时,脚趾都抬

  • “要脸”的春秋(66)——楚武王,霸气!

    历史解密编辑:重耳标签:随国,战国,熊通,周朝,先秦,楚武王,魏惠王,齐僖公,历史故事,春秋(书),中国古文献

    这个上天派来的楚国人很意外,却在情理中,因为他会根据情况,做出最合理的判断,他就是楚国第一谋士:斗伯比。‍在熊通准备灭随的时候,斗伯比出来阻止了熊通,斗伯比认为现在不是吞并随国的时机。为什么说斗伯比是上天派来的,因为他也是从上天的角度来劝说熊通。他认为楚国本来不想俘虏少师,却意外的俘虏了少师,间接帮

  • 西周为高效平叛而制定分封制,楚武王最早认识到其弊端

    历史解密编辑:阴雨天讲故事标签:楚武王,分封制,周王室,分封

    要对比郡县制与分封制异同,需要追根溯源,弄明白二者究竟是为何而生。比较完善的分封制,最早出现在西周。周人第一次东征,虽然推翻了商纣王统治,但天下大局并未就此彻底稳定。按张荫麟先生所说,“殷都的陷落和商朝的覆亡,只是周人东向发展的初步成功,商朝旧诸侯的土地并不因此便为周人所有,而且许多旧诸侯并不因此就

  • “楚武王”死前的哀鸣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楚武王,楚王,大军,随国,屈瑕,先秦,周朝

    以下是个人的读书笔记,若是细化可关注“弘毅斋味”或收藏此文,本号只做文化类节目,望共同学习和探讨。公元前701年,也就是郑庄公去世的哪一年,楚国的将领屈瑕率军平定了江东的贰国和轸国,并签下盟约。公元前700年,楚武王率军讨伐绞国,见楚军黑压压的一片大军望不到尽头,绞国人直接闭城不出,楚军轮番进行了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