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文王身边有很多如葆申这样的名臣,这些臣子伴随楚文王称霸南方,为楚国的开疆拓土作出了许多重要贡献。但是,这些臣子常常在君王面前进谏,自然也就会说出很多不好听的话。为国家而言,楚文王喜欢的肯定是葆申。但为个人而言,楚文王也是个有血有肉的人,当然也喜欢那些顺从自己的臣子。
那些常年伴随在君王身边的臣子,如果全部都是葆申这样的直言进谏者,恐怕如楚文王这样的君王也会生气生出病来。于是,即便如楚文王这样的君主,也还是喜欢在身边培植一些说好听话的、听自己话的臣子。楚文王身边就有这样一位。
《左传》有载:“初,申侯,申出也,有宠于楚文王,文王将死,与之璧,使行,曰,唯我知女,女专利而不厌,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后之人将求多于女,女必不免,我死,女必速行,无适小国,将不女容焉”。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说的就是楚文王临死之时,将宠臣申出叫到身边,专门送给申出一块价值连城的玉璧,要求申出在自己死后赶快离开楚国,找个小国去安身立命。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个申出是楚文王的宠臣,也是个贪得无厌的臣子。因为常年借以自己是君王宠臣的身份到处敛财,遭到国人们的憎恶。楚文王所担心的是,自己死后这位申出很可能会被国人杀死,才会安排申出离开楚国。
申出这个人,史书中说他非常善于揣摩君王心思,很适合在君王身边服伺。楚文王甚至说“不以吾身爵之,后世有圣人,将以非不谷”。意思就是,申出这个臣子算是个好臣子,要是我在世的时候不让他有所收获,以后的圣人们肯定会以此来责备我。因此在楚文王在世之时,申出一直都是陪伴在其身边的宠臣。
楚文王死后,申出逃奔郑国。从史书所载,这位申出在郑国也是混得风生水起。齐桓公带兵征战蔡国,返回齐国途经郑国、陈国之时,郑陈两国担心齐国大军经过国境之时,会给国内的百姓造成骚扰。陈国的大夫辕涛涂专程到郑国找到申出,邀请申出共同向齐桓公建议,要求齐国的大军不要经过郑、陈国境。
本来辕涛涂已经为齐桓公说出了利害得失,可是申出却违背了与辕涛涂的承诺,对齐桓公说:“师老矣,若出于东方而遇敌,惧不可用也。若出于陈、郑之间,共其资粮悱屦,其可也。”意思是什么呢?就是让齐桓公的大军就从郑国、陈国两国之间经过。这已经可说是通敌卖国的行径了。
齐桓公对于申出的建议非常满意,不仅就带着齐国大军从郑国、陈国两国之间经过,还让郑国、陈国两个国家为齐国大军提供必要的粮草供给。郑国、陈国,也申出之谋而有所损失,可是在齐桓公的威权之下,郑国人还把虎牢之地封赏给了申出。这即是让天下人认为,申出有大功劳于郑国。对郑国国君而言,这实在是相当丢脸的事情。
多年而后,郑国国君参加齐桓公的盟会,因为不认同齐桓公之盟约,便在盟会中逃走。这件事情让齐桓公很是生气,齐桓公便是带领大军来进攻郑国。郑文公没有办法,便将申出斩杀,对外宣称申出通敌卖国,或还说出背弃盟约之事正是申出之谋。郑国以此为由向齐桓公屈服,齐国大军方才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