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传奇:楚灵王使诈灭蔡,诸侯们畏楚如虎

春秋传奇:楚灵王使诈灭蔡,诸侯们畏楚如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慢聊的历史 访问量:1033 更新时间:2023/12/7 23:43:17

春秋传奇:楚灵使诈灭蔡,诸侯们畏楚如虎

楚灵王携公孙吴归楚,休兵一年,然后伐蔡。伍举献谋道:“蔡侯般怙恶已久,已忘其罪。若往讨伐,彼反有词,不如诱而杀之。”灵王从其计。

于是楚灵王托言巡方,驻军于申地,派人致币与蔡侯,请蔡灵公至申地相会。并使人呈上国书,蔡侯读之,略云:寡人愿看望君侯之精神,请君侯辱临于申。不腆之仪,预以犒赏从者。

蔡灵公准备戎车起行。大夫公孙归生谏道:“楚王为人,贪而无信。今使人来,币重而言卑,是诱我也。君不可往!”

蔡灵公曰:“蔡之地不能当楚之一县,召而不往,彼若加兵,谁能抗之?”

公孙归生道:“那便请立世子而后行。”

蔡灵公从之,立其子有为世子,命公孙归生辅之监国。即日命驾至申地,谒见楚灵王。灵王曰:“自此地一别,于今八年矣,且喜君丰姿如旧。”

蔡灵公对曰:“般荷上国辱收盟籍,以君王之灵,镇抚敝邑,感恩非浅。闻君王拓地商墟,方欲驰贺,使命下临,敢不趋承。”

楚灵王即于申地行宫,设宴款待蔡灵公,大陈歌舞,宾主痛饮甚乐。复迁席于他寝,派伍举请侍从者到外馆。

蔡灵公欢饮,不觉酩酊大醉。壁衣中埋伏有甲士,楚灵王掷杯为号,甲士突起,缚蔡灵公于席上。蔡灵公醉中,尚不知也。楚灵王使人宣言于众曰:“蔡般弑其君父,寡人代天行讨。从者无罪,降者有赏,愿归者随之。”

原来蔡侯待下极有恩礼,从行诸臣,无一人肯降者。楚灵王一声号令,楚军围裹将来,俱被擒获。蔡灵公方才酒醒,知身被束缚,张目视楚灵王曰:“吾有罪?”

楚灵王曰:“汝亲弑其父,悖逆天理,今日死犹晚矣。”

蔡灵公叹曰:“吾悔不用公孙归生之言也!”

楚灵王命将蔡侯磔死,从死者共七十人,驾车奴隶最贱者,俱诛不赦。大书蔡侯般弑逆之罪于版,宣布国中。遂命公子弃疾统领大军长驱入蔡。宋儒论蔡般罪固当诛,然诱而杀之,非法也。

话说蔡世子有,自其父发驾之后,旦晚使谍者探听。忽报蔡灵公被杀,楚兵不日临蔡,世子有即时纠集兵众,授兵登城。楚兵至围之数重。公孙归生道:“蔡虽久附于楚,然而晋、楚讲合,归生实与加盟。不若遣人求救于晋,倘若惠顾前盟,或者肯来相援。”

世子有从其计,募国人能使晋者。蔡洧之父蔡略,从蔡灵公于申地,在被杀七十人之中。蔡洧欲报父雠,应募而出,领了国书,乘夜缒城北走,直达晋国,来见晋昭公,哭诉其事。昭公集群臣问之。

荀吴奏道:“晋为盟主,诸侯依赖以为安。既不能救陈,又不能救蔡,盟主之业堕矣。”

晋昭公曰:“楚虔暴横,吾兵力不足,奈何?”

韩起对言:“虽知不足,岂可坐视乎?何不合诸侯以谋之?”

于是晋昭公命韩起约诸国会于厥慭。

宋、齐、鲁、卫、郑、曹,各遣大夫至会所听命。韩起言及救蔡之事,各国大夫人人伸舌,个个摇首,没一个肯担当主张的。

韩起道:“诸君畏楚如此,将听其蚕食乎?倘楚兵由陈、蔡渐及诸国,寡君亦不敢与闻矣。”众人面面相觑,莫有应者。

当时,宋国右师华亥在会,韩起独谓华亥道:“盟宋之役,汝家先右师实倡其谋,约定南北弭兵,有先用兵者,各国共伐之。今楚首先败约,加兵陈、蔡,汝袖手不发一言,非楚无信,是尔国之欺谩也。”

华亥觳觫对言:“下国何敢欺谩得罪主盟?但蛮夷不顾信义,下国无之奈何也,今各国久弛武备,一旦用兵,胜负未卜。不若遵弭兵之约,遣一使为蔡请宽宥,楚必无辞。”

韩起见各国大夫俱有惧楚之意。料救蔡一事,鼓舞不来,于是商议修书一封,遣大夫狐父,迳至申城,来见楚灵王。蔡洧见各国不肯发兵救蔡,号泣而去。狐父到申城将书呈上,楚灵王拆书看之略云:日者,宋之盟,南北交见,本以弭兵为名。虢之会,再申旧约,鬼神临之。寡君率诸侯恪守成言,不敢一试干戈。今陈、蔡有罪,上国赫然震怒,兴师往讨,义愤所激,聊以从权。罪人既诛,兵犹未解,上国其何说之辞?诸国大夫执政,皆走集敝邑,责寡君拯溺解纷,寡君愧焉!犹惧以征发师徒,自干盟约,遣下臣起合诸大夫共此尺书,为蔡请命。倘上国惠顾前好,存蔡之宗庙,寡君及同盟,咸受君赐,岂惟蔡人。

书末,宋、齐各国大夫,俱署有名字。楚灵王览毕笑曰:“蔡城旦暮且下,汝以空言解围,以三尺童子看待寡人耶?汝去回复汝君,陈、蔡乃孤家属国,与汝北方无与,不劳照管。”

狐父再欲哀恳,楚灵王遽起身入内,亦无片纸回书。狐父怏怏而回。晋君臣虽则恨楚,无可奈何。

(本篇完)

标签: 楚灵王韩起公孙世子

更多文章

  • 楚灵王弑侄儿篡立,十三年后被杀子夺位,楚平王又吓死两哥哥作王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楚灵王,楚平王,齐国,郑国

    公元前541年春,各诸侯国在虢(河南郑州北古荥镇)举行会盟,重温五年前宋国弭兵之会的会盟。 这次盟会,楚国派出了令尹公子围。公子围是楚康王之弟,自从康王去世后,他就坐上了令尹之位。3月25日,结盟仪式正式开始,公子围作为楚国代表,也闪亮登场了:只见他亮出了国君的服饰,一切陈设都按诸侯之礼布置,还让

  • 楚共王的心疾

    历史解密编辑:海叔说春秋标签:吴国,郑国,宋国,心疾,周朝,先秦,楚共王,楚庄王,历史故事

    实际上,楚共王即位之时的基础是很好的。楚庄王饮马黄河、问鼎中原,将楚国的疆域和影响力都推进到了近淮北地区。此时之中原,晋国六卿争权,小国诸侯纷争。中原的那些诸侯国们,大多感受到了夹缝中生存的艰难。其中,宋国、郑国等国皆有举措。其中,郑国此时的选择是更多的依附楚国,在楚共王时代郑国多次遭到中原诸侯的联

  • 楚穆王的阴诡

    历史解密编辑:海叔说春秋标签:秦国,楚国,先秦,周朝,楚穆王,楚庄王,楚成王

    如果要说楚成王到楚庄王这段时间的历史,一定就要说到这位楚穆王。楚穆王当年还是太子的时候,要是按部就班,尊奉公室,团结群臣,储君的位置是顺理成章的。只是楚穆王这位人物,恰是夹缝于成、庄两代雄主之间,难免就被后世认定为少了几分霸气。楚穆王的霸气没有,可是阴诡则是少不了的。在与臣子潘崇共同发动宫廷政变之事

  • 城濮之战:晋文公退避三舍真的是为信守承诺吗?只怪楚成王太单纯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重耳,宋国,楚王,先秦,周朝,楚成王,周王室,晋文公,城濮之战

    在春秋时代,晋楚两国是当之无愧的超级大国,他们有着极强的国力,实际上春秋时代的天下霸主,除了齐桓公之外,剩下的霸主都应该属于这两个国家。这两国的战争也成为春秋战争的主旋律,不过楚国一直处在下风,它们也很难真正打败强大的晋。晋国能有这样强大的实力,离不开晋文公的努力,他是晋国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霸主,他

  • 楚成王收鲁卫、伐齐宋,眼看要成为春秋五霸,为何最后功亏一篑?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齐国,先轸,宋国,文公,鲁卫,先秦,楚成王,李惠堂,春秋五霸,历史故事,春秋(书),中国体育联赛

    晋文公重耳即位后,晋国虽然安定了,但整个中原仍然相当混乱。公元前635年春,卫国攻打老冤家邢国,战斗相当激烈,邢军守将国子正在巡城,他身边的礼氏兄弟突然发难,一人抓一只手,将国子丢下城去,活活摔死。卫军趁机进攻,大败邢军,并将邢国吞灭。原来,礼氏兄弟正是卫文公派去诈降到邢国的间谍。众所周知,在齐桓公

  • 城濮之战楚成王玩火自焚,背后隐藏着楚贵族的百年内斗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楚王,齐国,先轸,宋国,先秦,周朝,楚成王,城濮之战

    春秋时代的带头大哥之晋文公篇(17)主笔:闲乐生公元前633年,是楚成王最志得意满的时候,不仅郑、许、陈、蔡等靠南的中原诸侯都成为了楚的仆从国,鲁、曹、卫等靠北的诸侯也宣布奉他为盟主,于是他率军大举攻打齐宋,齐国是大国,倒还能应付,宋国就惨了,宋成公抵挡不住,只得向晋国乞援。晋文公于是以先轸为元帅,

  • 春秋传奇:楚成王合兵伐宋,晋文公设坛拜将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楚成王,先轸,狐偃,晋文,子玉,子文

    春秋传奇:楚成王合兵伐宋,晋文公设坛拜将为了抵抗齐军,鲁僖公派公子遂为正使,臧孙辰为副使,去向楚国送礼。臧孙辰素与楚将成得臣相识,便让成得臣先禀告于楚成王。对楚成王说:“齐背鹿上之约,宋为泓水之战。二国者,皆楚仇也。王若问罪于二国,寡君愿尽取敝国税赋,为王前驱。”楚成王大喜。即拜成得臣为大将,申公叔

  • 楚成王得利齐桓公得名,春秋第三个五十年,楚成王有更好的可能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楚成王,齐桓公,春秋,齐国,宋国,秦国

    ——春秋第三个五十年前678年,晋武公位列诸侯;次年去世。此时已经是春秋第三个五十年。齐桓公(前685~前643年在位)在前681年的北杏会盟中,首次以诸侯身份代替周王举行诸侯会盟;第二年,宋国背盟,齐桓公率领诸侯伐宋,宋国求和。前679年,齐桓公再次发起诸侯会盟,正式称霸。但以时间线论,楚成王经历

  • 泓水之战失败者宋襄公为万世所笑,胜利者楚成王为何也结局悲惨?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楚王,左传,郑国,先秦,周朝,楚成王,宋襄公,楚庄王,泓水之战

    春秋时代的带头大哥之宋襄公篇(11)主笔:闲乐生公元前638年的宋楚泓水之战,可以说是春秋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在这次战争中,宋襄公谨守“不为阻隘,不鼓不成列”的上古军礼,不趁着楚军渡河时半渡而击,非要等楚军上岸并列好阵后才攻击,结果寡不敌众,遭受惨败,并身受重伤,为天下所笑。看来,自春秋始,礼崩乐坏

  • 楚成王临死前,恳求太子给他吃道菜,听到菜名,太子上去就是一刀

    历史解密编辑:凝视他呀标签:楚成王,皇位,商臣,皇帝,太子

    皇帝是高危职业,古往今来,很多帝王勤勉治世,不辞辛劳为民谋福祉。在封建王朝,医疗技术普遍低下,而且他们面对的内忧外患形势都比较严峻,如果在承平年代,老百姓还能有好的光景,皇帝的位子坐得也长久,可是如果遇到天灾人祸,皇帝的位子,也旦夕难保。除了这些外在原因,皇帝的家事,往往也能给皇帝带来很多不稳定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