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时期魏国的衰败,为何是源于魏武侯,而不是魏惠王?

战国时期魏国的衰败,为何是源于魏武侯,而不是魏惠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清川知行 访问量:973 更新时间:2023/12/7 9:15:03

当我们尝试打开史书,去回顾战国时代的历史时,便能发现,这段烽火连绵数百年的历史之中,秦国并非是战国初期第一个霸主。战国时期的第一代霸主,不是别国,正是占据中原四战之地的魏国。历史上战国时期魏国的霸业,总共的持续时间达百年之久,总共历经魏国魏候、魏武侯魏惠三代君主。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魏国一度成为了制衡诸侯的一个存在。

但是,这样的霸业并没有长久的维持下去,如果魏国霸业真的长久维持下去的话,说不定整个战国的历史都会被改写。可历史终归是历史,我们总是以当今的视角去看待历史的话,必然难以知道古人行事之艰难。正如历史上魏国霸业的凋零一样,我们总是会将这些原因全被都归结到那个连败于齐、楚、秦之手的魏惠王身上。可实际上,魏国霸业的凋零,早在魏武侯继位之后,便已经初见端倪。那么,战国时期魏国的衰败,为是源于魏武侯,而不是魏惠王?

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在魏武侯继承魏文候衣钵之后,魏国还是处于强盛期的,而且这样的强盛直到魏武侯身死,也没有消逝。可是,魏国的霸业却在魏武侯在位期间,留下了此后魏惠王难以弥合的伤口。可以说,在魏惠王接手魏国之后,魏国虽然依然是当时列国中最为强大的存在,可是这个时候的魏国,早已经是危机四伏。显然魏惠王,并不具备魏文候那般的雄才大略,无力带领魏国走出困局。而魏国的衰败,源于魏武侯,实际上是多种因素交错的一个产物。

首先,魏武侯留给魏惠王的可以说是一个危机四伏的魏国。出现这样的情况,同魏武侯在位期间的东征西讨,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将魏文候同魏武侯相比的话,我们便会发现,俩人虽然同是魏国鼎盛时期的君主,但是两个人的能力,却有着很大的差距。魏文候自然不用说,雄才大略一代英主,而魏武侯虽然也算合格,但其显然缺少了魏文候的雄才大略。历史上魏武侯在位的时期,魏国出兵的频繁程度远超人们的想象。

以魏武侯三年为起点,到魏武侯二十三年。在这二十年的时间里,魏国近乎将能得罪的诸侯国得罪了个遍。这样的情况,产生了两大恶果。一来,魏国虽然强盛,但是连年的征战,则极度损耗了魏国的国力。再者,魏武侯的东征西讨,也使得魏惠王继位之后,马上便陷入了秦、齐、楚三方夹击的尴尬境地。由此可见,魏武侯去世之后,魏国战略的河床已经十分狭窄。

同时,魏国的衰弱源于魏武侯,不仅在于其在位时期的东征西讨。“三晋同盟”的裂痕也是在魏武侯时期,被放大的,以至于,最终到了刀兵相见的地步。历史上魏武侯在位时期的“三晋同盟”,俨然已经走到了尽头。韩魏之间,在魏武侯继位的时期,还算比较和谐。可赵魏之间,在魏武侯时期,却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这是因为,魏国一直都致力于避免赵国同其在中原地区争锋。魏国对赵国一直以来的战略弹压,以至于到了最终彻底爆发。

这样的情况是极其糟糕的,因为“三晋同盟”的破裂,使得本就恶劣的局势,进一步严重。“三晋同盟”的趋于瓦解,则使得魏国在地缘上的压力,陡然增长。这样的情况,可以说是魏国难以承受的。后面的事情我们便清楚了,魏惠王时期,立即便对韩、赵两国大打出手。这也就给了齐、秦、楚等国机会。

历史就是这样,战国时期魏国霸业的凋零,看起来是在魏惠王时期,可实际上早在魏武侯在位时期,便已经初见端倪。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当魏惠王接过魏武侯的衣钵之后,魏国虽然强大,可却已经是处在危机四伏的尴尬境地。

标签: 魏武侯魏惠王魏国战国秦国

更多文章

  • 秦献公不答应魏武侯帮他回国上位,魏武侯为何不杀他反而放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魏武侯,秦献公,魏国,秦国,魏惠王,商鞅

    在秦献公回国上位上没帮上忙,失友为敌,这是魏武侯一生最大的遗憾——秦献公10岁流亡来魏国,当时魏武侯已经20多岁,不久便亲率大军征秦。身兼太子与将军的魏击不可能瞧得上在魏国卵翼下的破落秦公子嬴连。正所谓世事难料啊,谁能知道30年后就是这一落魄公子回秦执掌了政权呢?嬴连在魏国并不是为质于魏。质子是有地

  • 魏武侯一生最大败笔:与赵开战,两败俱伤,破三晋联盟,丢失中山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魏武侯,魏国,赵开战,魏文侯,吴起

    魏武侯为何要亲手拆散三晋联盟?如果说夺取楚国的大梁是魏武侯一生攻战事业的顶峰的话,那么与赵开战便是他外交方面最大的败笔。当年,韩想攻赵,赵也想攻韩,都曾前来向魏借兵,魏文侯却斩钉截铁地告诉二国:魏与韩,魏与赵,都是昆弟之国,绝不相攻。魏武侯即位初年,也秉承父亲三晋联盟的理念,因而取得了不小的战绩。可

  • 从魏武侯逼走吴起入手,浅析魏国为何会变成秦国的人才储备库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魏武侯,吴起,魏国,秦国,齐国,魏文侯

    三家分晋拉开了战国时期的序幕,相较于春秋时代各诸侯国群起纷争的局面,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战显得更为克制。在赵、魏、韩三家由晋国分裂而来的诸侯国中,初期最为强大的是魏国,相较于其他两家,魏国占据了晋国最好的土地,而魏文侯的励精图治,任用贤才又使得魏国更进一步,他率先不拘一格任用人才,使得魏国蓬勃发展,成

  • 名将吴起为何宁愿不做魏武侯女婿,也要跳槽楚国?|读战国(7)

    历史解密编辑:松鼠父子读历史标签:魏武侯,吴起,魏国,秦国,楚国,公叔痤,战国,周朝,先秦,春秋战国

    “松鼠父子读战国”系列故事之(7):吴起投楚文/松鼠爸爸魏武侯上一个故事,我们说的是魏赵韩“三家封侯”,由晋国家臣挤身诸侯行列,从而开启“战国七雄”时代。魏文侯在晚年完成“升级诸侯”这个重大任务后,没几年就驾崩了。儿子魏击即位,他就是魏国第二任国君魏武侯。魏武侯名气虽然不如他爹大,但也是一个非常有作

  • 乐师力谏魏文侯,拿起琴砸君主,“暴力劝谏”对历史有何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魏文侯,君主,伍子胥,臣子

    纵观整个中国历史,君与臣的关系是极为复杂而又微妙的。人非圣贤,君王也常常会犯错误,臣子为了纠正君王的错误,常常要“谏”。谏君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有心平气和去谏言的,还有一些则会相对“暴力”一点。《说苑.君道篇》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乐师师经在弹琴奏乐,魏文侯在一旁起舞赋诗。魏文侯对周围的臣子说:“以后我

  • 魏文侯有多厉害?五万魏武卒秦国不怕,请了个书生却让秦国害怕了

    历史解密编辑:东胜谈生活标签:魏文侯,魏国,魏武卒,秦国,李悝,三家分晋

    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建立起自己的国家,史称三家分晋。至此七雄并立,进入战国时期。三家分晋在我国古代史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分水岭。但在秦国强大之前,魏国无疑是战国初期的强国。在魏文侯时期,魏文侯重用李悝进行变法,01三家分晋后的魏国春秋末年晋国三大家族韩、赵、魏将晋

  • 延续到现代的管仲难题:在齐桓公身后应验,却在魏文侯时期失灵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管仲,齐桓公,魏文侯,齐国,魏国,吴起

    号称“千古第一相”的管仲,辅佐齐桓公创下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伟绩,不但让齐桓公坐上了霸主之位,也让管仲赢得了“圣人”的名头。公元前645年,管仲病重,卧床不起。齐桓公心急如焚,亲身前往探视,并询问管仲还有什么后事要交代。管仲慎重地正了正衣冠,然后回答:“我希望您辞退易牙、竖刁、堂巫和公子开方。

  • 《资治通鉴有意思》3:魏文侯如何把一手烂牌打出王炸

    历史解密编辑:藤藤爸说学习标签:魏文侯,资治通鉴有意思,魏国,吴起,李悝,文侯

    第3篇葛大爷说: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即便在2400年前的战国,人才也是第一生产力。你可能想不到,战国时期第一个崛起的,竟然是三晋之一的魏国。今天我们要讲的是魏国用人的故事。如果你是老板,你能学到如何招人、识人、用人?如果你是下属,你会知道,什么样的老板值得跟?《资治通鉴有意思》3:文侯求贤言而有

  • 古代名人智慧:魏文侯用人不疑败中山

    历史解密编辑:闲读与苦读标签:魏文侯,中山,大将,西门豹,乐羊

    时光不会辜负读书的你——战国时期,魏文侯准备出兵攻打中山国,故召集臣下遴选带兵之人。有人推荐一位叫乐羊的人,说他韬略过人,武艺非凡,可做带兵大将。但也有人说如今乐羊的儿子乐舒正在中山国任要职,让乐羊带兵去打中山,他会投鼠忌器,不肯下手硬攻的。但急切之间又再也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于是魏文侯派人对乐羊进行

  • 三家分晋后,魏文侯率先变法,让魏国第一个称霸!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魏文侯,魏国,秦国,齐国,吴起

    众所周知,三家分晋是春秋和战国的分水岭事件。从公元前633年,晋文公设立六卿开始,六卿一直把握着晋国的大权。到晋平公时,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相互倾轧。后来赵把范、中行氏灭掉后,公元前453年又联合韩﹑魏灭掉了智氏,晋国公室名存实亡。公元前403年,魏国、赵国、韩国得到周王室的册封,正式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