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资治通鉴:田子方诫魏武侯,可惜他没有听从,不然吴起也不会离开

资治通鉴:田子方诫魏武侯,可惜他没有听从,不然吴起也不会离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博览群书君 访问量:155 更新时间:2023/12/7 8:52:26

《资治通鉴》曰:

子击出,遭田子方于道,下车伏谒。子方不为礼。子击怒,谓子方曰:“富贵者骄人乎?贫贱者骄人乎?” 子方曰:“亦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人?国君而骄人则失其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其家。失其国者未闻有以国待之者也,失其家者未闻有以家待之者也。夫士贫贱者,言不用,行不合,则纳履而去耳,安往而不得贫贱哉!” 子击乃谢之 ~《资治通鉴.周纪一》
事件概述

子击,即魏击,是魏文侯的儿子,姬姓,魏氏,名击,也就是后来的魏武侯。田子方,是当时的大儒,曾拜子贡为师。魏文侯招贤纳士,选贤任能,田子方与魏文侯亦师亦友。

一天,魏击在路上遇到田子方,下车伏谒(这是一种很尊敬对方的行礼方式),但田子方没有回礼。于是魏击很生气,对田子方说:

“到底是富贵者可以傲慢于人,还是贫贱者可以傲慢于人?”

田子方说:“贫贱者可以傲慢于人,富贵者怎么敢傲慢于人?国君傲于人,就会失去他的国家;大夫傲于人,就会失去他的家。国君没有国了,人们就不把他当国君对待;大夫没有家了,人们就不把他当大夫对待。而贫贱者言行不当,穿上鞋离开就是,到哪里去不行啊!”

魏击于是拜谢田子方。

魏武侯:图片来自于网络

解析

按理说魏击身为魏国继承人,田子方作为道德学问皆有口碑的大儒,怎么会这样对待魏击呢?

当时魏国在魏文侯的治理下,已然成为战国首霸。这离不开魏文侯招揽人才的方略,即以贤能为选拔标准,而不看出身。这样很多有才之士都到了魏国效力,比如名士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成为了魏文侯的老师,任座、翟璜、李悝(kuī,又名李克)为治国理政的好手,乐羊吴起攻城拔地颇有成效。

但魏击虽然也有大才,也能礼贤下士,但他的理念是只从贵族里面选拔人才。这样人才梯队就窄了,不利于魏国人才库的建设。田子方看出了魏击的理念,因此趁这个机会,想告诫一下魏击。

但魏击没有真正的听进去。他这样的用人理念,导致了与孙武并称的吴起的离开。而且这种理念从魏武侯开始,一直贯彻了下去,导致后来很多非魏国贵族出身的大才的流失。比如商鞅、公孙衍、范睢、张仪、尉缭。魏国也因此逐渐衰落下去。

【图片来自于网络】

而这些人去了秦国,为秦国效力,使得秦国逐渐强盛起来。

田子方作为外人,都看出了魏击的用人理念路线,那么身为魏击父亲的魏文侯,难道看不出来?或许魏文侯太忙了而顾不上对子女的教育,别人顾不上可以,但魏文侯你要选接班人、让后人继续掌控魏国、带领魏国继续强大,那么对接班人的培养你就得多用心。

火车头走歪了,整个航向也就走歪了

《六韬.文韬.明传》一节,记录了周文王对接班人姬发的传位教育:

文王寝疾,召太公望,太子发在侧,曰:“呜呼!天将弃予,周之社稷将以属汝,今予欲师至道之言,以明传之子孙。”  太公曰:“王何所问?” 文王曰:“先圣之道,其所止,其所起,可得闻乎?”  太公曰:“见善而怠,时至而疑,知非而处,此三者,道之所止也。柔而静,恭而敬,强而弱,忍而刚,此四者,道之所起也。故义胜欲则昌,欲胜义则亡,敬胜怠则吉,怠胜敬则灭。” 

周文王卧病在床,召见姜太公,太子姬发也在旁边。周文王说:“我这病怕是不能好了,上天要抛弃我了。周国的社稷,我要托付给你了。现在,我想请教一些治国的至道之言,以便把如何做一个明君的道理,传给子孙们。”

姜太公说:“大王想问些什么呢?”

周文王:“先圣之道,它为什么会亡,为什么又会兴起,背后的道理,你可以说给我听听吗?”

姜太公曰:

“遇见了该做的正确事情,却懈怠了(不作为);时机到了,却迟疑不决;做了不该做的错误事情,却仍将自己置身于其中(而不知道改正)。这三点,就能让先圣的治国之道衰亡没落,应该停止这些。

如果能够克制和改掉个人的妄动妄为,就能到至柔的状态,柔则静,静则不离道。要时刻奉行大道,这是恭行,能做到行大道,就不会违反大道,这样就能做到崇敬大道。能奉道而行,国家就会强大,不过虽然强大,但是要处事冷静,不过度依赖武力手段征服天下,而是要以德服天下。最后,还要做到不盲目,不冒进,做任何事情,都得从实际情况出发做出正确的应对。

这四点,是道得以兴起的原因。所以说,合乎道的行为,能战胜违背道的私欲,道就能昌盛。反之,如果违背道的欲求和行为,战胜了合乎道的行为,道就会衰亡。崇敬大道,胜过了怠慢大道,国家就会吉利。怠慢大道,胜过了崇敬大道,国家就会灭亡。”

这就是作为君主要修行的“三止四起”。

如果我们生活中都能严格地做到这三止四起,那么想要获得成功,是不难的。仔细对照一下,我们会发现,大多数的时候,事情没做好,应该是三止四起没做好。

做好了三止四起,就能有道,有道就能成功。做不好三止四起,就会无道,无道就会失败。

更多文章

  • 战国时期魏国的衰败,为何是源于魏武侯,而不是魏惠王?

    历史解密编辑:清川知行标签:魏武侯,魏惠王,魏国,战国,秦国

    当我们尝试打开史书,去回顾战国时代的历史时,便能发现,这段烽火连绵数百年的历史之中,秦国并非是战国初期第一个霸主。战国时期的第一代霸主,不是别国,正是占据中原四战之地的魏国。历史上战国时期魏国的霸业,总共的持续时间达百年之久,总共历经魏国魏文候、魏武侯、魏惠王三代君主。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魏国一度成

  • 秦献公不答应魏武侯帮他回国上位,魏武侯为何不杀他反而放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魏武侯,秦献公,魏国,秦国,魏惠王,商鞅

    在秦献公回国上位上没帮上忙,失友为敌,这是魏武侯一生最大的遗憾——秦献公10岁流亡来魏国,当时魏武侯已经20多岁,不久便亲率大军征秦。身兼太子与将军的魏击不可能瞧得上在魏国卵翼下的破落秦公子嬴连。正所谓世事难料啊,谁能知道30年后就是这一落魄公子回秦执掌了政权呢?嬴连在魏国并不是为质于魏。质子是有地

  • 魏武侯一生最大败笔:与赵开战,两败俱伤,破三晋联盟,丢失中山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魏武侯,魏国,赵开战,魏文侯,吴起

    魏武侯为何要亲手拆散三晋联盟?如果说夺取楚国的大梁是魏武侯一生攻战事业的顶峰的话,那么与赵开战便是他外交方面最大的败笔。当年,韩想攻赵,赵也想攻韩,都曾前来向魏借兵,魏文侯却斩钉截铁地告诉二国:魏与韩,魏与赵,都是昆弟之国,绝不相攻。魏武侯即位初年,也秉承父亲三晋联盟的理念,因而取得了不小的战绩。可

  • 从魏武侯逼走吴起入手,浅析魏国为何会变成秦国的人才储备库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魏武侯,吴起,魏国,秦国,齐国,魏文侯

    三家分晋拉开了战国时期的序幕,相较于春秋时代各诸侯国群起纷争的局面,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战显得更为克制。在赵、魏、韩三家由晋国分裂而来的诸侯国中,初期最为强大的是魏国,相较于其他两家,魏国占据了晋国最好的土地,而魏文侯的励精图治,任用贤才又使得魏国更进一步,他率先不拘一格任用人才,使得魏国蓬勃发展,成

  • 名将吴起为何宁愿不做魏武侯女婿,也要跳槽楚国?|读战国(7)

    历史解密编辑:松鼠父子读历史标签:魏武侯,吴起,魏国,秦国,楚国,公叔痤,战国,周朝,先秦,春秋战国

    “松鼠父子读战国”系列故事之(7):吴起投楚文/松鼠爸爸魏武侯上一个故事,我们说的是魏赵韩“三家封侯”,由晋国家臣挤身诸侯行列,从而开启“战国七雄”时代。魏文侯在晚年完成“升级诸侯”这个重大任务后,没几年就驾崩了。儿子魏击即位,他就是魏国第二任国君魏武侯。魏武侯名气虽然不如他爹大,但也是一个非常有作

  • 乐师力谏魏文侯,拿起琴砸君主,“暴力劝谏”对历史有何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魏文侯,君主,伍子胥,臣子

    纵观整个中国历史,君与臣的关系是极为复杂而又微妙的。人非圣贤,君王也常常会犯错误,臣子为了纠正君王的错误,常常要“谏”。谏君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有心平气和去谏言的,还有一些则会相对“暴力”一点。《说苑.君道篇》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乐师师经在弹琴奏乐,魏文侯在一旁起舞赋诗。魏文侯对周围的臣子说:“以后我

  • 魏文侯有多厉害?五万魏武卒秦国不怕,请了个书生却让秦国害怕了

    历史解密编辑:东胜谈生活标签:魏文侯,魏国,魏武卒,秦国,李悝,三家分晋

    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建立起自己的国家,史称三家分晋。至此七雄并立,进入战国时期。三家分晋在我国古代史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分水岭。但在秦国强大之前,魏国无疑是战国初期的强国。在魏文侯时期,魏文侯重用李悝进行变法,01三家分晋后的魏国春秋末年晋国三大家族韩、赵、魏将晋

  • 延续到现代的管仲难题:在齐桓公身后应验,却在魏文侯时期失灵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管仲,齐桓公,魏文侯,齐国,魏国,吴起

    号称“千古第一相”的管仲,辅佐齐桓公创下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伟绩,不但让齐桓公坐上了霸主之位,也让管仲赢得了“圣人”的名头。公元前645年,管仲病重,卧床不起。齐桓公心急如焚,亲身前往探视,并询问管仲还有什么后事要交代。管仲慎重地正了正衣冠,然后回答:“我希望您辞退易牙、竖刁、堂巫和公子开方。

  • 《资治通鉴有意思》3:魏文侯如何把一手烂牌打出王炸

    历史解密编辑:藤藤爸说学习标签:魏文侯,资治通鉴有意思,魏国,吴起,李悝,文侯

    第3篇葛大爷说: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即便在2400年前的战国,人才也是第一生产力。你可能想不到,战国时期第一个崛起的,竟然是三晋之一的魏国。今天我们要讲的是魏国用人的故事。如果你是老板,你能学到如何招人、识人、用人?如果你是下属,你会知道,什么样的老板值得跟?《资治通鉴有意思》3:文侯求贤言而有

  • 古代名人智慧:魏文侯用人不疑败中山

    历史解密编辑:闲读与苦读标签:魏文侯,中山,大将,西门豹,乐羊

    时光不会辜负读书的你——战国时期,魏文侯准备出兵攻打中山国,故召集臣下遴选带兵之人。有人推荐一位叫乐羊的人,说他韬略过人,武艺非凡,可做带兵大将。但也有人说如今乐羊的儿子乐舒正在中山国任要职,让乐羊带兵去打中山,他会投鼠忌器,不肯下手硬攻的。但急切之间又再也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于是魏文侯派人对乐羊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