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孝公、秦惠文王和秦昭襄王这祖孙三人,谁对秦统一天下贡献最大

秦孝公、秦惠文王和秦昭襄王这祖孙三人,谁对秦统一天下贡献最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多角镜头 访问量:4205 更新时间:2024/1/15 20:46:37

秦始皇“奋六世余烈”,一统天下。在秦六世先祖中,秦孝公嬴渠梁、惠文王嬴驷和昭襄王嬴稷祖孙三人,毫无疑问是最关键的角色。

秦国自春秋秦穆公称霸后,二百五十多年里,逐步走向衰弱。到秦孝公的父亲秦献公在位时,秦国遭受魏国打击,被迫割河西战略要地以求和。

秦国兼并六国的大业,正是从这个低谷开始,他们六代七王,前赴后继,历时130年,最终由秦始皇替这场马拉松大赛,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这么长时间跨度,这么多代人,秦国为何没出现封建制度下,最常见的“昏君式衰退”和“制度性衰败”?我们先从秦孝公、秦惠文王和秦昭襄王三人的历史贡献谈起。

秦孝公:秦国崛起的奠基人秦孝公对秦国的崛起是奠基性的,他重用商鞅,找到秦国落后的病根,并开出了秦国崛起的良方。从那以后,全新的制度缔造了一个全新的秦帝国,一个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政治模式诞生了。

从此,秦国步入“法治”,摆脱了封建体制下对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束缚。秦帝国的经济繁荣,手工业的发达,军队战斗力的强盛,和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都源自于商鞅变法的成果。

秦孝公还收复了河西之地,甚至把战火烧到了魏国首都安邑。不过,这些成果相对于他所建立的“秦法”,都不值一提了。

用一句话可以简单概括秦孝公的功绩:他是让秦国站起来的人。

惠文王:秦国强盛的开创者惠文王即位后继承了商鞅变法的成果,他把秦国的生产力优势,转化为军事力量,并打开国门,向四周扩张。几场关键性的战略大决战,奠定了秦国第一军事强国的地位,为兼并六国的军事部署奠定了基础。

惠文王东出函谷关,吞并了魏国河东之地,让韩国直接暴露在秦国的屠刀下,并利刃一般插入三晋腹地。秦国又兵出武关,斩断楚国与三晋直接的联络。又挥兵北上,降服了义渠,安定了后方。

惠文王最重要的军事行动是攻克汉中,进而拿下巴蜀之地。大粮仓巴蜀,为秦国提供了充足的粮食供应,同时又从西边,对楚国形成夹击之势。

这几场关键性的战略举措,件件都堪称定鼎之战,从此,秦国在军事上的优势地位,已经不可动摇。

用一句话可以简单概括惠文王的功绩:他是让秦国强起来的人。

昭襄王:秦国称霸的先锋官昭襄王在位55年,比父祖两代人在位的时间总和还要多一年。他在位期间,秦国逐步到达顶峰,它们名臣荟萃,武将璀璨。在复杂国际关系中,昭襄王打出各种漂亮的组合拳,基本打残了韩、魏、赵、楚,兼并六国仅一步之遥。

用一句话可以简单概括昭襄王的功绩:他是让秦国霸起来的人。

总之,祖孙三代人,在兼并六国的伟业中,都是关键性的人物。不过,相对而言,秦孝公的历史地位无疑是“明珠中的明珠”,虽然那时候的秦国,才迈出了走向强盛的第一步。

历史上不乏明君圣主,可大多数情况下,他们所创造的辉煌,只能影响一时,他们的离世,往往就是帝国衰败的开始。秦国则不一样,他们130年,六代七君,一直稳步向前。请不要以为这是赢氏家族基因的胜利,而是秦国制度的胜利,这一切都是秦孝公的功绩。

很多人一直不能深刻理解商鞅变法的意义,其实商鞅变法准确地说,应该叫“商鞅革命”!这场革命,推翻了西周分封制结构,创立了全新的中央集权制度,为帝制历史的开,劈开了山门。

回顾历史,中国最重大的历史变革就两次,一次是商鞅变法推翻封建制度,二是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秦国的强盛,就是因为干掉了阻碍社会发展的封建制度,取消了贵族阶级的特权,以秦法创造了相对公平的社会机制,极大地释放了社会动能,有效地发挥了中央集权的组织效率。从此一个强大的国家意志得以彰显,一部精良的国家机器高效运转。

秦孝公作为商鞅背后的那个人,才是这场变革的源动力。他凭借敏锐的目光,洞悉了商鞅变法能带来的成就。他又以高超的政治手腕,强力打压老秦贵族,做改革推进的扫雷器。

相对于辛亥革命,以武力从外部爆破不同,商鞅变法居然从内部破冰,同时又没有造成社会动乱,应该说这是秦孝公创造的一个奇迹。

所以,秦孝公不光改变了秦国的命运,他还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更多文章

  • 《大秦帝国》秦孝公,奠定秦国统一的天才君主

    历史解密编辑:六月的自留地标签:秦孝公,秦国,魏国,商鞅,商鞅变法,公叔痤

    秦孝公是一个非常英明的君主,在他的带领下,二十年时间,秦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成为一个强国,一战收复河西,奠定了强国地位,也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秦孝公能有如此成就,在浩瀚如烟的历史中占有一席之地,与他性格中的这四个特点是分不开的。 01心思清明,能隐忍少梁之战,秦献公战死,秦国上下群情汹

  • 秦孝公的崛起之路:一篇文章改变一个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秦孝公,秦国,文章,魏国,商鞅变法,商鞅

    在战国初期,七雄尚未形成,秦国相对落后,直到秦孝公的出现才改变了这一现状。他到底做了什么事情,才能让秦国由若变强,并且为后面统一中国做铺垫呢?1、缘由秦孝公,出生于公元前381年,姓嬴,名渠梁,他是秦献公的儿子,公元前361年的时候,秦献公去世了,秦孝公继位,此时的他只是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少年。前面我

  • 秦孝公为何放弃英勇多智的樗里疾,立嬴驷为国君,他是怎么考虑的

    历史解密编辑:月亮迷路了标签:秦孝公,秦国,嬴驷,张仪,商鞅,魏国

    公元前338年,重病卧床的秦孝公拉着儿子嬴驷和多年好搭档商君的手,语重心长地告诉儿子要继承祖宗的遗愿,带领秦国走向强大;然后又用充满真诚的双眼看着商君,假若这个儿子不成器,商君可以自立为国君,吓的商鞅赶快跪倒在地上。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传商君,辞不受。《战国策》秦孝公秦孝公弥留之际,将国君宝座

  • 秦孝公临终之时,想把君位传给商鞅,商鞅为什么不敢接受?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秦孝公,商鞅,秦国,魏国,诸侯国,商鞅变法

    对秦国来讲,商鞅是一位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的角色,为什么那么说?秦在秦穆公时期,自然是很不简单的,不仅那时候奉天省子命“永霸西戎”,变成西方国家主宰,乃至到了两百余年以后,还被后世称之为“甚光美”,觉得再也没有发生过比秦穆公阶段更风光无限的日子,那麼,这两百余年她们都干什么来到?秦穆公正如有一位不简单的

  • 秦孝公因变法而名垂青史,幕后最关键的人物却不是商鞅

    历史解密编辑:顾道惊城标签:秦孝公,商鞅,秦国,魏国,变法,周朝,先秦,艺术家

    熟悉秦国历史的人都说:“正是有了秦孝公变法,才为秦国打下了统一天下的基础。”这个说法当然是正确的,但问题就在于,这件事为什么要轮到秦孝公去做呢?答案也很简单,因为在秦孝公之前的秦国,外有魏国的压制,内部的宗族又相互倾轧,根本抽不出手。今天,我们主要聊聊,秦孝公之前的秦国,是个什么样子。秦孝公的爷爷秦

  • 《大秦帝国》秦孝公临死前安排的3件事加速要了商鞅的命

    历史解密编辑:六月的自留地标签:商鞅,秦孝公,秦国,赢驷,大秦帝国,刘备

    看《大秦帝国》之黑色裂变,越往后看越感到心惊肉跳,越感觉人性的多变和不可琢磨,越琢磨越觉得可怕。秦孝公和卫鞅这一对君臣,可以说是古代贤君强臣的楷模,他们互相信任,互相支撑,一起把秦国从一个极贫极弱的国家打造成战国的一个一流强国,他们不仅在秦国贫穷时共患难,在秦国强大时,卫鞅被封商於十三县,史称商鞅,

  • 大秦帝国奠基人秦孝公,用老弱病残对战百万雄师,他是如何做到的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秦孝公,秦国,魏国,大秦帝国,商鞅,魏惠王

    我国古代最为霸气的朝代寿命同样也是很短的朝代他是哪个朝代?我想大家心中肯定有答案,你没猜错,他就是大秦帝国。一个西北地区的诸侯国,他从贫苦弱小,再到一统六国,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自秦孝公开始变法图强。秦朝秦孝公 赢姓赵氏二十一岁登上皇位。早在秦孝公出生前,秦国经历了几代皇位动荡,国力大为削

  • 秦孝公去世后,为何没将王位传给樗里疾?有一个重要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秦孝公,樗里疾,秦国,商鞅,张仪,嬴驷

    一提樗里疾大家都是一脸陌生,这樗里疾究竟是何方神圣呢?根据史料记载,樗里疾是秦孝公的庶子,他的母亲是韩国人,但在没有封地之前,都称他为公子疾。公元前338年秦孝公病死在床榻上,这位为秦国霸业奠基的领路人,最终还是病死在了床上,传位与自己的长子就是后来的秦王嬴驷,但是为何没有选择足智多谋的公子疾呢?公

  • 立嬴驷为国君,放弃勇敢多智的樗里疾,秦孝公是怎么想的?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秦孝公,嬴驷,秦惠文王,秦国,商鞅,国君,樗里疾,樗里子,周朝,先秦

    秦孝公嬴渠梁(公元前381年12月6日-公元前338年),嬴姓赵氏(一说秦氏),《史记索隐》记载名渠梁。秦献公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61年-公元前338年在位。对于秦孝公来说,可以说是秦国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一位君主。在秦孝公之前,秦国是战国七雄中相对较弱的诸侯国。但是,自秦孝公任用商鞅,

  • 孙膑率军攻魏后魏国元气大伤,魏惠王只得亲赴齐国谢罪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孙伯灵,魏惠王,魏国,齐国,庞涓,齐军

    孙膑,齐国人,生于阿(山东阳谷东北)、鄄(山东鄄城北)之间,是孙武的后裔。原名不详,因曾受膑刑(去掉膝盖骨),故世人称之为孙膑。生卒年月史无记载,主要活动于齐威王、齐宣王在位期间。著有《孙膑兵法》,是我国战国中期杰出的军事理论家和军事谋略家。孙膑青年时曾与庞涓同学兵法,后庞涓任魏国将军,嫉妒孙膑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