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立嬴驷为国君,放弃勇敢多智的樗里疾,秦孝公是怎么想的?

立嬴驷为国君,放弃勇敢多智的樗里疾,秦孝公是怎么想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强哥说史 访问量:3154 更新时间:2024/2/4 23:58:59

秦孝公嬴渠梁(公元前381年12月6日-公元前338年),嬴姓赵氏(一说秦氏),《史记索隐》记载名渠梁。秦献公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61年-公元前338年在位。对于秦孝公来说,可以说是秦国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一位君主。在秦孝公之前,秦国是战国七雄中相对较弱的诸侯国。但是,自秦孝公任用商鞅,并推行“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开始崛起,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的强国。

秦孝公二十四年(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前,《战国策》记载秦孝公想传位于商鞅,商鞅推辞不接受。不久之后,秦孝公去世后,葬于弟圉,其子秦惠文王继位。那么,问题来了,秦孝公为何放弃勇敢多智的樗里疾,立嬴驷为国君,他是怎么想的?

首先,就秦孝公来说,最终将国君之位传给了嬴驷,也即大家熟悉的秦惠文王。与此相对应的是,在秦孝公的儿子中,还有一人可以竞争君主之位,他就是樗里疾。樗里疾(?―前300年),又称樗里子、严君疾,嬴姓,赵氏,名疾,秦孝公庶子,秦惠文王异母弟,其母出自战国七雄中的韩国。秦人谚语:“力则任鄙,智则樗里。”也即在秦国百姓的心目中,樗里疾能说会道,足智多谋,绰号“智囊”。除了智谋上堪称一流,樗里疾还是一位南征北伐的武将。比如秦惠文王在位时,樗里疾经常率军攻打魏国、赵国、楚国等大国。

可是,秦孝公却选择立嬴驷为国君,放弃勇敢多智的樗里疾。对此,在笔者看来,秦孝公之所以没有传位于樗里疾,主要原因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这是因为樗里疾是秦孝公的庶子,并且在年龄上小于嬴驷,而嬴驷则是秦孝公的嫡长子,也即出身的不同,是秦孝公放弃樗里疾的重要原因。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最基本的一项原则,即对于各个诸侯国来说,王位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嫡长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比如西周天子的王位由其嫡长子继承,而其他的庶子为别子,他们被分封到天下,以此建立隶属于周王室的诸侯国。在周朝时期,宗法制中规定“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因此,就嬴驷和樗里疾来说,嬴驷作为嫡长子,继承秦国君主的位置,可以说是名正言顺的。

与此相对应的是,虽然樗里疾智勇双全,但是,樗里疾既不是秦孝公的嫡子,也不是长子,自然没有资格和嬴驷争夺秦国君主的宝座。当然,在春秋战国时期,嫡长子继承制也不是所有诸侯国都遵循的。比如赵国的很多君主,就不是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王位的。因此,这就需要说到嬴驷在其他方面的优势了。

另一方面,虽然樗里疾勇敢多智,甚至在嬴驷,也即秦惠文王之上,但是,就后者来说,却拥有作为君主的果断。秦惠文王即位之后,对商鞅有所顾忌,公子虔等一帮人就乘机捏造谣言说商鞅造反,于是,秦惠文王便借此将对秦国有功的商鞅处死。虽然秦惠文王处死商鞅,是饱受争议的。但是,因为当时商鞅的威望,完全在秦惠文王之上,已经是功高震主了,所以,在笔者看来,出于巩固自己位置的考虑,秦惠文王必须要除掉商鞅。

在果断除掉商鞅之后,秦惠文王不仅坐稳了秦国君主的宝座,还继续推行商鞅变法,这让秦国的国力得以继续增强。更为关键的是,秦惠文王在位时,果断消灭巴国和蜀国,并重用张仪等出自山东六国的人才,这促使秦国得以继续向中原之地扩张。

最后,在笔者看来,秦惠文王的果断一面,无疑是秦孝公选择他继承王位的重要一面。除了性格果断之外,嬴驷相对于樗里疾,还具有知人善用的优点。秦惠文王在位时,任用张仪分化山东六国,也即离间魏国、韩国、赵国、齐国、燕国、楚国之间的关系,派遣司马错等人消灭巴国和蜀国。至于樗里疾这位智勇双全的人才,也在秦惠文王手下得到了施展才华的大舞台。比如秦惠文王更元八年(公元前318年),魏、赵、韩、燕、楚五国联合攻秦,秦惠文王派庶长樗里疾破魏、赵、韩三国军于修鱼,斩首八万。凡此种种,无疑体现出秦惠文王知人善用的优点,这显然是作为君主的重要品质。

比如汉高祖刘邦,在很多方面都比不上西楚霸王项羽。但是,刘邦知人善用,拥有韩信张良萧何等人才的辅佐,这促使其得以击败项羽,建立西汉王朝。同样的道理,秦惠文王虽然不如樗里疾勇敢多智,但是,他会识人和用人,这就完全可以胜任秦国君主的位置。总的来说,嬴驷在位时,秦国北扫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为秦始皇建立秦朝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樗里疾也获得这位兄长的重用,成为秦国历史上的名将。对于嬴驷和樗里疾,你怎么看呢?欢迎留下你的观点,让我们一起讨论。

更多文章

  • 孙膑率军攻魏后魏国元气大伤,魏惠王只得亲赴齐国谢罪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孙伯灵,魏惠王,魏国,齐国,庞涓,齐军

    孙膑,齐国人,生于阿(山东阳谷东北)、鄄(山东鄄城北)之间,是孙武的后裔。原名不详,因曾受膑刑(去掉膝盖骨),故世人称之为孙膑。生卒年月史无记载,主要活动于齐威王、齐宣王在位期间。著有《孙膑兵法》,是我国战国中期杰出的军事理论家和军事谋略家。孙膑青年时曾与庞涓同学兵法,后庞涓任魏国将军,嫉妒孙膑才能

  • 魏惠王攻破赵都邯郸,却让强国从中渔翁得利,弱国被迫两边讨好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魏惠王,魏国,齐国,秦国,魏文侯,宋国

    自从魏文侯去世之后,魏国的外交政策就发生了180度大转弯。继位的魏武侯,改变了魏文侯加强三晋内部团结的策略,开始依仗国势欺压韩、赵二国。公元前386年,赵武公去世。赵武公为赵烈侯之弟,他去世后,赵人改立赵烈侯儿子章为国君,是为赵敬侯。赵武公儿子朝对此大为不满,便发起内乱想夺回君位,却未能成功。失败后

  • 战国初期,魏惠王本是一位雄才大略之主,为何魏国却最终衰落?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魏国,秦国,吴起,齐国,战国,周朝,先秦,魏惠王,魏文侯,信陵君

    战国时期,群雄纷起。他们彼此征伐,互相厮杀了200年。在漫长的割据混战中,各国出现了一批又一批在政治上具有战略眼光,在军事上能够运筹帷幄,在外交上纵横捭阖的优秀人才。大争之世,争于实力,而实力却来自人才对国家的改造。所以,对于这种滚滚的人才洪流,诸侯国君们都争相聘请。于是,便出现了韩非子所说的“臣卖

  • 魏惠王在位52年,82岁的时候去世,他做什么导致失去霸主地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魏国,齐国,秦国,周朝,先秦,魏惠王,魏武侯,历史故事

    如果说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君王,长寿的似乎也不多,能够活过七十岁的,其实很少,而年纪最大的则要输乾隆,享年89岁,不管后世如何评价乾隆,但是至少他创造了一个盛世,也算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帝王之一,不过在春秋战国时期,却有一位君主,他登基52年,将一个富庶的国度逐渐的落寞。他就是魏惠王,史书记载梁惠王,

  • 一步步葬送魏国百年霸业, 败家子魏惠王究竟有多憨批!

    历史解密编辑:美小登标签:魏国,秦国,商鞅,庞涓,周朝,先秦,魏惠王,公叔痤,四大名将

    魏国作为战国时代的七雄之一,由于地处中原核心位置,一直活跃在历史舞台上。在战国初期依靠李悝变法的改革红利,迅速成为当时的中原霸主,依仗领先于各诸侯国的强大军队,四处开疆拓土,领土面积飞速扩张。在魏惠王初期,魏国国力达到鼎盛。但在以后的战争中,魏国连翻受挫,导致疆域萎缩,兵力耗竭。开创了百年霸业的魏国

  • 匪议东周(四十七)魏惠王志大才疏,得商鞅、孟子和孙膑而不用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商鞅,孟子,东周,王志,孙膑,先秦,魏惠王,孙伯灵,科学家,历史故事

    韩赵魏三家分晋后东周的历史进入战国时代,而在这三家之中魏国的的国力是最为强盛的。魏国相对与韩赵两国更早的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在经过了魏桓子、魏文侯和魏武侯的励精图治后,魏国已经是三国之中最为强大的国家。因此魏国成为了三晋联盟的盟主,挟三晋之威势可与西秦东齐两个大国抗衡。当国家传到魏惠王手里的时候国力

  • 资治通鉴故事11:魏惠王没有重用也没有杀卫鞅,秦孝公重用商鞅

    历史解密编辑:学霸修炼宝典标签:商鞅,秦国,卫鞅,周朝,魏惠王,秦孝公,科学家,汉高祖刘邦,资治通鉴故事

    商鞅是法家著名代表人物,他本来是卫国人,以国为姓,叫卫鞅。后来他帮助秦国变法成功,并帮助秦国收复了河西之地,秦孝公封他为“商君”,所以后来人们也称他为商鞅。卫鞅卫鞅年轻时候在魏国跟随公叔痤做幕僚。公叔痤是魏国的宰相,这个人本身才能一般,但他慧眼如炬,识人能力却是相当突出。公叔痤在病重的时候,魏惠王来

  • 魏惠王在位52年,魏国从中原霸主沦为颓弱小国,堪称“败家子”

    历史解密编辑:缁尘绮陌标签:魏惠王,魏国,秦国,齐国,庞涓,吴起

    公元前455年,韩魏两家于晋阳城下倒戈,决晋水倒灌智家营地,智伯瑶被杀,晋国最大的卿大夫家族智家被灭,晋国公室名存实亡。数十年后,曾经的第一诸侯国晋国,被赵魏韩三家瓜分,中原三晋正式登上历史舞台,而第一个继承晋国衣钵成为战国第一霸主的,不是三家中最强的赵家,而是不起眼的魏国。而魏国的霸业,也仅持续了

  • 一生一个“魏惠王”足矣,他却有7个无法超越的经典角色

    历史解密编辑:醉扒仙标签:魏惠王,李立群,老戏骨,演员,马景涛,大秦帝国2

    居家隔离的日子里,李立群频繁和网友分享生活中的点滴,俨然一个和蔼可亲的老顽童。正是这段时间的“亲民活动”,他疯狂吸粉300余万。喜欢老戏骨李立群的朋友想必都知道:演艺生涯中,他饰演的角色广泛而庞杂,从乱世枭雄到地痞瘪三,演什么“是”什么。最难能可贵的是,在他的表演档案里,几乎找不到重复的角色。除此之

  • 《大秦帝国》魏惠王的国宝论预示着魏国的人才流失和国力衰败

    历史解密编辑:六月的自留地标签:魏惠王,魏国,秦国,齐国,公叔痤,孙伯灵

    魏惠王和齐威王一起打猎,两人谈起国宝的时候,观点截然不一样。魏惠王说:“天下财货,聚于王室。天下富贵,莫过国王。王富而国富,王有宝而天下安。这王室藏宝就是国宝,国宝就是国力。”,然后指着自己的王车说:“我大魏国虽然立国刚刚百年,但却有镇国之宝,十颗夜明大珠!你知道这种大宝珠么?每颗直径一寸,其光芒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