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孝公因变法而名垂青史,幕后最关键的人物却不是商鞅

秦孝公因变法而名垂青史,幕后最关键的人物却不是商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顾道惊城 访问量:1160 更新时间:2024/1/26 13:13:11

熟悉秦国历史的人都说:“正是有了秦孝公变法,才为秦国打下了统一天下的基础。”

这个说法当然是正确的,但问题就在于,这件事为什么要轮到秦孝公去做呢?

答案也很简单,因为在秦孝公之前的秦国,外有魏国的压制,内部的宗族又相互倾轧,根本抽不出手。

今天,我们主要聊聊,秦孝公之前的秦国,是个什么样子。

秦孝公的爷爷秦灵公,是一个相对平庸的国君。

秦灵公在位期间,对公族的压制工作做得很不到位,以至于他的叔伯辈、兄弟辈乃至子侄辈,都在秦国拥有极高的影响力。

这样一来,秦国的世家大族当然会老实一点,但公族壮大的后果,就是君位争夺激烈。

秦孝公的父亲秦献公嬴师隰,本来是秦灵公钦定的太子,但在秦灵公去世之后,嬴师隰还是只能逃到魏国避难。

没办法呀,无论嬴师隰有多么名正言顺,只要实力不允许,他就爬不上那个宝座。

逃到魏国的时候,嬴师隰只有十岁,身边的人不断鼓励他:好好学习,将来一定能杀回秦国,抢回属于您的宝座。

然而,嬴师隰一等就是二十七年,一个十岁的小孩,成为了一个年近不惑的中年人。

在这二十七年里,秦国已经换了两位国君,分别是嬴师隰的叔爷爷秦简公,以及堂叔秦惠公

这时候的嬴师隰,估计已经绝望了,家里面的长辈不仅实力强大,而且非常能活,自己还有出头日吗?

可转机就在这个时候到来,秦惠公去世了,他的儿子嬴昌成为秦国新君,即秦出公

这位秦出公当时只有两三岁,所以朝政被他母亲把持,开始重用宦官和外戚,和世家大族争权夺利。

两年之后,世家大族获胜,杀了秦出公母子,秦国国君之位空缺。

这时候,嬴师隰已经三十九岁了。

当时秦国就有人说,干脆把嬴师隰接回来吧,他毕竟曾经是太子,这时候回来继位名正言顺。

表面事实的确如此,但内核呢?当然没那么简单。

世家大族如此嚣张,连小国君母子都能直接砍死,要说他们忠君爱国,恐怕会笑掉不少人的大牙。

基于世家大族的利益,他们最需要的,是一位能够高高在上的“虚君”,而嬴师隰则是最佳人选。

嬴师隰十岁离开秦国,此时已经年近四十,将近三十年的真空期,足以清空他在秦国的根基和影响力。

而对于这位长期生活在魏国的落魄公子来说,光是理清国内错综复杂的人脉关系,就已经很费劲了,哪还有工夫接棒和世家大族搞内斗呢?

必须得说,这个想法很好,但这一切能够成为现实的前提是:嬴师隰愿意当一个“虚君”。

如果嬴师隰不配合,那么以他的身份,完全可以玩“拉一波打一波”的策略,左右冲杀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事实上,继位之后的嬴师隰就是这么干的。

嬴师隰继位之后立刻宣布,要废掉惨无人道的人殉制度,然后开始对周围的少数民族用兵。

战争就是最好的集权手段,当嬴师隰灭掉了周边的大量少数民族之后,也建立起了一套完全属于自己的班底。

这说明,秦国君权在嬴师隰手上变得越来越稳固,这为秦孝公后来的变法图强,打下了坚实基础。

问题就在于:嬴师隰为什么不能一蹴而就,直接把变法的事情也搞定呢?还非要留给儿子扬名吗?

其实还是时机不成熟。

嬴师隰在位期间,魏国依旧强大,秦国几次三番地想要冲出包围圈,均以失败而告终。

否则,嬴师隰也不会转头去收拾周边的少数民族。

既然有强大的外敌,内部变革就不能过于迅速,否则肯定会适得其反。

大家想想,如果剧烈的变法手段提前问世,必然会导致秦国国内的世家大族受损严重。

到那个时候,会不会有哪个家族投靠魏国当带路党呢?

可是到了嬴师隰的儿子,秦孝公执政时期,魏国带给秦国的压力已经大大减弱,能缓过劲来解决内部矛盾了。

在我看来:秦孝公变法,其实就是嬴师隰的意思。

或者说,正是因为秦孝公有坚持变法的打算,所以嬴师隰才准备传位给他。

因为在嬴师隰执政期间,他还做过一件大事,那就是将都城东迁徙了300里。

这就是一个信号:未来的秦国,必须向东进行突破。而突破的关键因素,除了魏国持续衰落之外,还有秦国脱胎换骨。

这就好像在足球场上,嬴师隰先是带走了防守球员,后又将球传到一个非常舒服的位置。

而秦孝公要做的,就是选一个不错的角度,骗过守门员,然后把球踢进去。

这当然也是不容易的,但难度显然也不会有大家所想的那么大。

标签: 秦孝公商鞅秦国魏国变法周朝先秦艺术家

更多文章

  • 《大秦帝国》秦孝公临死前安排的3件事加速要了商鞅的命

    历史解密编辑:六月的自留地标签:商鞅,秦孝公,秦国,赢驷,大秦帝国,刘备

    看《大秦帝国》之黑色裂变,越往后看越感到心惊肉跳,越感觉人性的多变和不可琢磨,越琢磨越觉得可怕。秦孝公和卫鞅这一对君臣,可以说是古代贤君强臣的楷模,他们互相信任,互相支撑,一起把秦国从一个极贫极弱的国家打造成战国的一个一流强国,他们不仅在秦国贫穷时共患难,在秦国强大时,卫鞅被封商於十三县,史称商鞅,

  • 大秦帝国奠基人秦孝公,用老弱病残对战百万雄师,他是如何做到的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秦孝公,秦国,魏国,大秦帝国,商鞅,魏惠王

    我国古代最为霸气的朝代寿命同样也是很短的朝代他是哪个朝代?我想大家心中肯定有答案,你没猜错,他就是大秦帝国。一个西北地区的诸侯国,他从贫苦弱小,再到一统六国,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自秦孝公开始变法图强。秦朝秦孝公 赢姓赵氏二十一岁登上皇位。早在秦孝公出生前,秦国经历了几代皇位动荡,国力大为削

  • 秦孝公去世后,为何没将王位传给樗里疾?有一个重要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秦孝公,樗里疾,秦国,商鞅,张仪,嬴驷

    一提樗里疾大家都是一脸陌生,这樗里疾究竟是何方神圣呢?根据史料记载,樗里疾是秦孝公的庶子,他的母亲是韩国人,但在没有封地之前,都称他为公子疾。公元前338年秦孝公病死在床榻上,这位为秦国霸业奠基的领路人,最终还是病死在了床上,传位与自己的长子就是后来的秦王嬴驷,但是为何没有选择足智多谋的公子疾呢?公

  • 立嬴驷为国君,放弃勇敢多智的樗里疾,秦孝公是怎么想的?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秦孝公,嬴驷,秦惠文王,秦国,商鞅,国君,樗里疾,樗里子,周朝,先秦

    秦孝公嬴渠梁(公元前381年12月6日-公元前338年),嬴姓赵氏(一说秦氏),《史记索隐》记载名渠梁。秦献公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61年-公元前338年在位。对于秦孝公来说,可以说是秦国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一位君主。在秦孝公之前,秦国是战国七雄中相对较弱的诸侯国。但是,自秦孝公任用商鞅,

  • 孙膑率军攻魏后魏国元气大伤,魏惠王只得亲赴齐国谢罪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孙伯灵,魏惠王,魏国,齐国,庞涓,齐军

    孙膑,齐国人,生于阿(山东阳谷东北)、鄄(山东鄄城北)之间,是孙武的后裔。原名不详,因曾受膑刑(去掉膝盖骨),故世人称之为孙膑。生卒年月史无记载,主要活动于齐威王、齐宣王在位期间。著有《孙膑兵法》,是我国战国中期杰出的军事理论家和军事谋略家。孙膑青年时曾与庞涓同学兵法,后庞涓任魏国将军,嫉妒孙膑才能

  • 魏惠王攻破赵都邯郸,却让强国从中渔翁得利,弱国被迫两边讨好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魏惠王,魏国,齐国,秦国,魏文侯,宋国

    自从魏文侯去世之后,魏国的外交政策就发生了180度大转弯。继位的魏武侯,改变了魏文侯加强三晋内部团结的策略,开始依仗国势欺压韩、赵二国。公元前386年,赵武公去世。赵武公为赵烈侯之弟,他去世后,赵人改立赵烈侯儿子章为国君,是为赵敬侯。赵武公儿子朝对此大为不满,便发起内乱想夺回君位,却未能成功。失败后

  • 战国初期,魏惠王本是一位雄才大略之主,为何魏国却最终衰落?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魏国,秦国,吴起,齐国,战国,周朝,先秦,魏惠王,魏文侯,信陵君

    战国时期,群雄纷起。他们彼此征伐,互相厮杀了200年。在漫长的割据混战中,各国出现了一批又一批在政治上具有战略眼光,在军事上能够运筹帷幄,在外交上纵横捭阖的优秀人才。大争之世,争于实力,而实力却来自人才对国家的改造。所以,对于这种滚滚的人才洪流,诸侯国君们都争相聘请。于是,便出现了韩非子所说的“臣卖

  • 魏惠王在位52年,82岁的时候去世,他做什么导致失去霸主地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魏国,齐国,秦国,周朝,先秦,魏惠王,魏武侯,历史故事

    如果说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君王,长寿的似乎也不多,能够活过七十岁的,其实很少,而年纪最大的则要输乾隆,享年89岁,不管后世如何评价乾隆,但是至少他创造了一个盛世,也算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帝王之一,不过在春秋战国时期,却有一位君主,他登基52年,将一个富庶的国度逐渐的落寞。他就是魏惠王,史书记载梁惠王,

  • 一步步葬送魏国百年霸业, 败家子魏惠王究竟有多憨批!

    历史解密编辑:美小登标签:魏国,秦国,商鞅,庞涓,周朝,先秦,魏惠王,公叔痤,四大名将

    魏国作为战国时代的七雄之一,由于地处中原核心位置,一直活跃在历史舞台上。在战国初期依靠李悝变法的改革红利,迅速成为当时的中原霸主,依仗领先于各诸侯国的强大军队,四处开疆拓土,领土面积飞速扩张。在魏惠王初期,魏国国力达到鼎盛。但在以后的战争中,魏国连翻受挫,导致疆域萎缩,兵力耗竭。开创了百年霸业的魏国

  • 匪议东周(四十七)魏惠王志大才疏,得商鞅、孟子和孙膑而不用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商鞅,孟子,东周,王志,孙膑,先秦,魏惠王,孙伯灵,科学家,历史故事

    韩赵魏三家分晋后东周的历史进入战国时代,而在这三家之中魏国的的国力是最为强盛的。魏国相对与韩赵两国更早的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在经过了魏桓子、魏文侯和魏武侯的励精图治后,魏国已经是三国之中最为强大的国家。因此魏国成为了三晋联盟的盟主,挟三晋之威势可与西秦东齐两个大国抗衡。当国家传到魏惠王手里的时候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