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孝公:秦四雄主之一、若没有他的努力,不会有秦始皇的千秋霸业

秦孝公:秦四雄主之一、若没有他的努力,不会有秦始皇的千秋霸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年华名人汇 访问量:1807 更新时间:2024/2/13 4:39:05

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的努力下;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派大将军王翦的儿子王贲率大军包围了山东六国中最后一国,齐国首都临淄;秦王政派使者劝降齐王建,只要投降就可以免死,并给他以五百里封地,齐王建因此投降;至此秦国完全灭掉六国,秦王政一统天下,自称秦始皇,成为千古一帝;

秦国灭六国后把中国推向了大一统的时代,但灭亡六国使中国统一的功劳都应该归功于秦始皇吗?秦始皇能在几年时间内灭掉六国,是在秦国几代君主的努力下才完成的;尤其是秦孝公,秦孝公是秦国最不能缺少的一位君主,如果没有他的努力改革使得秦国崛起,秦始皇可能统一不了六国,最起码也不会这么快统一六国。

秦孝公剧照

孝公即位

《史记》记载,“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翟遇秦摈斥之”

意思就是在秦孝公即位时期,中原六国都把秦国当做蛮夷和戎狄一样对待,中原会盟也不允许秦国参加;国家弱小,位置偏僻,人口稀少,且被中原大地当成异族对待。

可以说此时的秦国应该考虑的是怎么样生存下去,何谈图霸一词;也正是因为有了秦孝公的努力,广施恩德,救济孤寡,招募战士,明确论功行赏的法令,解决了秦国最根本的问题,才有了后续秦国“四雄主”的图霸之旅,为秦始皇统一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商鞅变法

在秦孝公解决了秦国根本生存问题后,秦孝公开始了他收复失地和图霸之旅改革;

并在国内颁布了著名的求贤令,命国人献富国强兵之策。

卫国人商鞅听闻秦孝公的求贤令后,便携带李悝的《法经》投奔秦国,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见孝公;

商鞅以帝道、王道、霸道之术游说秦孝公,最后再以富国强兵之策游说秦孝公,孝公听后大喜,两人畅谈几日。

商鞅在秦国国内实行第一次变法。主要内容为:明令军法,以杀敌人头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建立二十等军功爵制、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制定秦律。

第一次变法后,秦国国力开始强大;并在西山大败韩国,楚国也派人和秦国联姻。

秦孝公七年,秦孝公与魏惠王在杜平会盟,因此也结束了秦国长期不与中原诸侯会盟的局面。

自此,秦孝公更加懂得变法带来的富国强兵了,并以东出为秦国首要战略目标,命商鞅为大良造开始了第二次变法;

经过两次变法后的秦国国力强大,百姓富裕充足;秦国路不拾遗,山中没有盗贼;人民勇于为国家打仗,乡村、城镇秩序安定。

商鞅变法

秦国崛起

早在秦献公时期,秦国与魏国为争夺河西地区发生多次战争。经过商鞅两次变法后的秦国国力强大,已经具备了收复河西地区的能力;

秦孝公八年,魏国出兵助卫并包围赵都邯郸; 秦孝公趁魏军主力出击之机,派军队偷袭魏国,也就是著名的“围魏救赵”,并大败魏军,歼灭守军七千人,占领河西重镇少梁。

同时,秦孝公又命公孙壮率军攻打韩国,占领上枳、安陵、山氏等地,并在此处筑城,插入魏、韩两国交界地区。

秦孝公十年,趁魏国国内空虚之机,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大良造,率兵长驱直入,包围魏国并连续占领了魏国旧都安邑以及固阳等城池。同年,秦孝公又向南取得武关,打通了进攻楚国的通道。

公元前350年,秦孝公迁都咸阳,后来又拿下函谷关,取得东出的关键要塞;

自此,秦国进可以东出中原,退可以守雄关之险,已经具备了统一天下的基础。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直到秦孝公这一朝,秦国才真正的开始有资格逐鹿中原;

秦国的强大,始于秦孝公,始于商鞅;

秦孝公为秦国打下强大的基础后,经过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秦王政的努力下,秦国开始了成为睥睨天下的强秦。

因此,若没有秦孝公为秦国打下的基础,没有他的努力,秦始皇后面的千秋霸业只怕很难实现。

标签: 秦孝公嬴政秦国魏国商鞅商鞅变法

更多文章

  • 从以土地换和平麻痹对手的角度,分析秦孝公为何将国土让给魏国

    历史解密编辑:北上城南标签:秦孝公,魏国,秦国,商鞅变法,魏文侯,商鞅

    导语:秦献公拼死收复的部分河西之地,秦孝公为何却拱手割让给魏国,从以土地换和平麻痹对手的角度,分析秦孝公为何割让土地?换取发展空间在战国初期的时候,魏国是整个中原地区最为强大的国家,实际上在那个时候,魏国的实力在它整个历史发展当中的处于巅峰状态,后来的魏国无论哪个历史阶段都不能与之相提并论。战国初期

  • 春秋战国秦孝公以退为进,改革创新,为秦国可持续发展打基础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秦国,魏国,周朝,先秦,秦孝公,商鞅变法,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秦孝公少年聪颖,跟随父亲秦献公东征西战,亲眼目睹秦国积弱积贫,继位秦国国君后,他忍辱负重,以退为进,通过割让土地换来和平,为秦国可持续发展高瞻远瞩,是春秋战国时期不可多得的一位明君。秦孝公在位23年,主要做了四件大事。第一件,化解六国攻秦危局,成功击破西戎强敌。在秦魏少梁一战后,秦献公身中毒

  • 在秦孝公变法过程中,商鞅真的不可或缺吗?

    历史解密编辑:顾道惊城标签:商鞅,秦孝公,变法,秦国,魏国,吴起,先秦,春秋战国,科学家

    公元前362年,秦献公嬴师隰去世,他的儿子秦孝公嬴渠梁继位,年仅二十一岁。嬴师隰之前所做的铺垫工作,秦孝公全看懂了,所以他上位之后,立刻张榜求贤。在这种背景下,商鞅离开魏国来到秦国,经过一系列波折之后,最终成为秦孝公的左膀右臂,着手准备变法事宜。但秦国的变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在秦国国内,有着大量的

  • 商鞅是怎么得到秦孝公的青睐,并委以重任的?

    历史解密编辑:浅意时光标签:商鞅,秦孝公,秦国,魏国,秦王,公叔痤

    秦国的强盛源于先进于六国的制度,商鞅是第一位成功将“以法制国”理念现实化的人。虽然商法以现代眼光看,有愚民、弱民之嫌,为不少人所诟病。但“法无定数”,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在战国那种局面复杂的大争之世,商法为秦之富国强兵,立下首功,这是不可否认的。商鞅在入仕秦国前,相当不得志商鞅原叫卫鞅,故国是个贫弱小

  • 为什么秦法暴虐,从秦孝公到秦庄襄王时期却从不爆发农民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秦孝公,庄襄王,秦国,商鞅,农民起义,刘邦

    公元前208年间,秦朝沛县有一“流氓者”,“不事家人生产作业”,爱好玩乐,但为人性格洒脱,有官员认为其能成大事,便推举他为沛县的泗水亭长。公元前209年,小官吏自沛县运送一伙刑徒前往骊山服徭役,途中遇险,导致一名刑犯逃逸。随后一伙囚徒蠢蠢欲动,事态愈演愈烈,小官吏难抗刑法惩处,于是将囚犯全部放还,逃

  • 秦孝公去世后,秦惠文王为什么要处死商鞅?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秦孝公,秦惠文王,商鞅,秦惠文,秦国,商鞅变法

    秦孝公嬴渠梁(公元前381年12月6日~公元前338年),嬴姓赵氏,《越绝书》作平王,《史记索隐》记载名渠梁。秦献公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61年—公元前338年在位。众所周知,秦孝公在位期间重用卫鞅(即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奖励耕战,并迁都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建立县制,开阡陌,不断增

  • 从秦孝公的“求贤令”入手,浅析秦国的崛起之路为何无人才之忧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秦孝公,秦国,商鞅,魏国,公叔痤,嬴政

    从秦孝公的“求贤令”入手,浅析秦国的崛起之路为何无人才之忧历史上最有诚意的人才招聘广告,应该也不会是之一,当属秦孝公的“求贤令”。其中有一句特别实际的话:“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用当今社会的时髦话来解释,就是只要你能帮我实现目标,想要什么都可以给。“求贤令”一出,一个奇人空

  • 秦统一六国前,哪位秦君该居首功?秦孝公、惠文王还是昭襄王?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紫陌阁标签:秦孝公,惠文王,秦国,魏国,商鞅,商鞅变法

    众所周知,秦始皇是发扬之前六代先祖积累的功业,才用武力吞并了韩、赵、燕、魏、楚、齐六国,完成统一大业。那么秦国统一六国之前,诸位君主中哪位该居首功,是秦孝公,还是秦惠文王,又或是秦昭襄王呢?三位秦君对秦国都有很大功劳,如果非要论首功,应当是秦孝公。虽然秦惠文王和秦昭襄王在军事和外交方面的成就要大于秦

  • 自从秦孝公之后,秦国就少有昏君了,运用体制来激励他们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秦孝公,秦国,齐国,皇位,嬴政,商鞅

    全文共1803字,阅读时间3分钟一个国家要繁荣,就必须要有一位能人善用、勤政爱民的君王。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一位君主在这个国家中扮演着主导角色,而平民和官员则是锦上添花。很多王朝之所以繁荣昌盛,就是因为有一位清廉的君王,换句话说,一位贤君,是整个帝国最重要的一环。这个原则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就具有重要

  • 秦始皇统一中国,自秦孝公7代国君,谁的功劳最大?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嬴政,秦孝公,秦国,魏国,秦王,秦始皇,先秦,周朝

    秦国自孝公开始励精图治,任用商鞅变法富国强军,到秦始皇统一中国,经历七代君主,要知道谁的功劳最大,那我们就要看看这七代君主为秦统一天下都做了些什么?秦孝公孝公继位后,以恢复穆公时期的霸业为己任,向天下发布《求贤令》,商鞅自魏国而来,君臣开始实行变法,奖励耕战,富国强兵后迁都咸阳。秦国国力开始强大,国